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凸显,以教育为基点促进人的发展的社会发展观日益占据主导地位。1995年召开的世界首脑会议呼吁:重建以人为中心的发展价值体系,重视人的和谐发展,重视包括生活条件的改善在内的人的全面发展的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都应走文化内涵发展的道路。在当代,这种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社会发展观愈来愈明显地改变着人们对社会进步的评价标准,愈来愈影响着人们的价值意识和社会行为模式。
我国《辞海》中这样写道: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是指与人类社会直接关系的文化现象,人们一般把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语言学和艺术等统称为人文科学。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社会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人文素质,是指社会中人建立在人文科学之上,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的吸收,受人类优秀文化的熏陶所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
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和人为导向,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轻视人文科学,必然导致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的衰退,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庸俗化。从本质上说,学科教育和人文教育都是人性化、教养化的教育,两者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从人自身的发展来看,人的存在与发展不仅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的支撑,而且必须要有一定的精神需求的满足。而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满足,又必须要依靠人自身的物质和精神的创造与享受能力。因而,化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与渗透,正是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它追求真善美,发展学生对人类社会、自然环境的普遍关怀之情和慈爱之情,更有利于学生得到丰富、和谐、完善的发展。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来审视现在的学科教育,发现存在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或无视人文教育的倾向。
化学教学中实施与渗透人文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条:1.课堂教学中渗透化学史的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经常讲述科学发现和发明的历史以及科学家奋斗的故事,让学生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让学生运用历史的方法,从发展的观点追踪化学概念或理论的演化过程,以激发学生更好地领会和掌握化学基础知识,而且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
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在化学教学中学会运用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以提高能力和素质。2.课堂教学中关注人类和关注地球。化学学科的发展,给人类社会的工业、农业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其带来的负面结果,也使我们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危机。“白色污染”的危害,矿产资源的消耗浪费,淡水供给严重不足,森林资源锐减引起的沙尘暴和泥石流泛滥,耕地丧失和荒漠化不断扩展,大气污染加剧,酸雨蔓延,臭氧层出现空洞使数百万人患白内障和皮肤癌,温室效应使气候异常,导致两极冰川融化,使海平面水位上升,水体富营养化、“赤潮”等水体污染对生物造成的危害日趋严重,垃圾成灾,战争频繁导致生态灾难加剧等。课堂教学中渗透这些环境危机和环境事件,使学生明白关注人类、关爱地球的重要性,既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增强他们对自然、人类、社会的责任感,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3.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德育教育是教育之重。在化学教学中可利用化学史、化学实验、化学原理等进行德育教育。如化学原理中,元素周期律中原子序数的改变,体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物质的改变与反应条件的关系,体现了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辩证观点。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懈地努力,用自己的言行、聪明才智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准则,塑造学生较为完善的人格,从而营造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湾县第一中学化学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