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教学实践

2023-02-07 来源:欧得旅游网

一、实践背景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在学校与全校信息技术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课程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效果不理想,因此我校决定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推动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总结和推广有价值的教改经验,全面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以适应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满足家长、学生不断增长的现代化教育需求。

二、实践过程

1.学习先进的理论与经验,借鉴名校的教学模式

我校为了信息技术课改的顺利进行,确立了以现代先进教学理论为依据,借鉴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和濮阳市油田十九中等名校的教学模式,规定每周星期四下午为理论学习日,对于信息技术课改的进行阅读学习。

2.细心研究

在课改的过程中,我校形成了每两周进行一次研讨会,定期召开课改组会议,在会上,对学过的新课程教学模式资料进行梳理,课改成员一起研究讨论,把认为符合我校实际的文章挑选出来,由专人录入电脑,然后排版印刷,装订成册,发给每一位信息技术课改老师进行详细研究学习。

3.实际应用

我们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在课改开始阶段,以学习中挑选的教学模式作为尝试模仿的对象,由课改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模仿、实践。学校举行了多次课改观摩课、竞赛课、示范课,有效推动了我校信息技术课改的进行。

4.在实践中评价

我校每三周进行一次信息技术课改公开课教学,课改组成员听课,并专门录制,课后边看录像边进行评议,把认为符合我校实际的部分保留下来,不符合的部分进行调整改进。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边总结边提炼,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我校学情的“信息技术课中学案导引下的‘七步教学法’”教学模式。

三、实践成果

我校的信息技术“七步教学法”是以学案为载体,按照学习过程的七个环节来开展课堂教学。

1.学案导学,先学后教

高效课堂要建立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课前教师精心编制学案,学生自主预习学案,进行教学内容和学习内容的“前置”,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为保证课前自主学习的质量,必须做好两个前期准备工作。

(1)学案编制。信息技术老师要打磨高质、实用、科学、规范的学案。

(2)学案使用。学生利用自主学习时间研究学案,利用学案自主学习。通过预习解决容易问题,较难级问题初步形成困惑,以便带入课堂。

2.学为主体,以学定教

(1)课堂的基本模式。精彩导入—合作交流—问题展示—互动解疑—反思归纳—引申强化—预习引领。

(2)时间分配(“35+5”模式)。前35分钟:精彩导入—合作交流—问题展示—互动解疑—反思归纳—引申强化,其中教师精讲点拨时间不超过15分钟。后5分钟:预习引领。下发下节课学案,布置预习任务。

(3)教学原则。“四为主”原则: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疑为主轴,动为主线;“精讲精练”原则;“启发诱导”原则;倡导学生实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教学过程

(1)精彩导入。导入是传授知识的开始,也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导入,会影响其他环节的顺利进行,也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在中,精彩恰当的课堂导语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和探索热情,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

(2)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式探究学习。教师提前把素材发至学生手里,然后把学习任务分到各小组,让他们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要具体,小组内自由讨论,互帮互助,共同解决问题。

(3)学生讲解,教师点拨。每个小组推选代表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演示并给同学们进行讲解,采用兵教兵的方法,教师适时进行点拨指导,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和学要融为一体,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课堂上要充分体现“三讲三不讲”的原则(简单的不讲,过难的不讲,学生已会的不讲;讲重点难点,讲易考、易混点,讲规律方法)。要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实效。

(4)学生自己完成作品。让学生自己完成作品,可以相互交流,教师在微机室内走动查看学生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指导。

(5)学生作品展示,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展示,并做相应评价,指出优缺点,多用一些鼓励性语言。

(6)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规律性的内容,教师进行指导,让学生学有所得。

四、实践带给我们的思考

我校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促进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逐步养成,提高学习效率,开发学生个体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以后激烈的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终身学习服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