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要求:1、情绪的概念 2、情绪的种类、表现
3、凯农的丘脑情绪理论、阿诺德关于情绪的认知—评估说 4、良好情绪的培养途径
第一节、情绪的概述 (一) 什么是情绪
情绪是由生理唤起、认知解释、主观感觉和行为表达这四部分组成的过程。生理唤起是指情绪产生的生理反应,不同情绪的生理反应模式是不一样的,如满意时心跳节律正常,恐惧或愤怒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呼吸频率增加甚至出现间歇或停顿;认知解释就是对时间和感觉的解释;主观感觉是个体对不同情绪的自我感受;情绪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为表情,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让我们用恐惧这种情绪来说明情绪的四个组成部分,因为人们对恐惧的研究最为详细,
假如有一条狗狂叫不止,你被这气势汹汹的狗给吓坏了。恐惧反应的生理组成部分会发出警报,这一警报同时通过植物性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向全身广播。结果你的内脏各系统就会做出相应的反应,你胃部的血液会被排空(所以在害怕或紧张时我们会觉得腹部有抽紧的感觉),我们面部的血管会收缩(所以害怕会让人脸色白)。
情绪的第二个组成部分是对事件和感觉的解释,在解释的过程中,你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认识到情况很危险,并会因此而感到害怕。实际上,你对危险情况想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害怕,随后这些想法会把你的主观感觉和生理唤起提升到新的高度。
情绪的“感觉”组成部分有两个来源。一是脑对身体唤起状态的感觉;另一个则是有关过去相似情况下身体状态的记忆。所以当你碰到一条乱叫的狗时,你的大脑也许会回忆以前碰到恶狗时的感受。
最后情绪还能产生行为。当碰到恶狗以后,你可能会做出“或战或逃”的反应,会做出恐惧的面部表情,还会哭,会大喊大叫。愤怒的反应往往会引发不由自主的动作,不如挥舞拳头,或伸出中指。由于在这些情况下情绪会引发和引导我们的行为,所以情绪可以作为动机发挥作用。
(二) 情绪的功能 1、 适应功能
情绪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人们通过各种情绪,了解自身或他人的处境与状况,适应社会的需要,求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 2、 动机功能
情绪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它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同时情绪对于生理内驱力也具有放大信号的作用,成为驱使人们行为的强大动力。 3、组织功能
情绪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与发生、发展过程。对心理活动的组织作用表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情绪的组织功能还表现在行为上,当处于积极情绪时则易于接受美的事物,反之则易悲观失望,甚至产生攻击行为。 4、信号功能
情绪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能主要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基表情来实现。情绪的适应功能也正是通过信号交流作用来实现的。 (三)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1、什么是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情绪的维度是指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主要指情绪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方面,这些特征的变化幅度又具有两极性,如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级;机动性有激动与平静两极;强度有强、弱两极;还有紧张和轻松两极。 2、情绪的维度理论
人们对情绪的维度有着各种不同的看法,下面主要介绍两种理论:三维理论和思维理论。三维度理论的提出者主要有:19世纪末,冯特认为情绪主要有三个维度组成,即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紧张—松弛。他的理论为情绪的唯独理论奠定了基础。20世纪50年代,施洛伯格根据面部表情的研究提出,情绪的维度又愉快—不愉快、注意—拒绝、和激活水平三个维度,到60年代末,普拉切克提出,情绪具有强度、相似性和两极性三个维度,并用一个倒锥体来说明三个维度之间的关
系。四维度理论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伊扎德提出,他认为情绪有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和确信度等四个维度。
情绪维度的确定对情绪测量有重要意义,通过它才能对情绪体验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
第二节 、情绪的种类与外部表现 一、情绪的分类 (一)、情绪的种类
人类有多少种情绪呢?如果你到字典里查一查的话,可以找到500多个与情绪有关的词语。不过大多数专家认为,基本情绪的数目并不多。常被人们提到的有埃克曼列表,在他的情绪列表中主要七种情绪,即愤怒、厌恶、恐惧、高兴、悲伤、轻蔑和惊讶。这些情绪基于人们能辨认的面部表情。而罗伯特.普鲁特奇科则认为有八种情绪这一结论来自对大量情绪词语评分的数学分析。在下图中你可以看到。
埃克曼列表和罗伯特.普鲁特奇科列表非常相似。在埃克曼、普鲁特奇科和其他认为基本情绪只有几种的心理学家看来,人类的许多情绪是基本情绪复杂混合的结果。
在不同的文化中,情绪表达的背景和强度,即所谓的表达规则,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男性和女性在情绪上也有一些差异,不仅有生理基础,在一些情绪中还取决于文化因素。如在美国,男孩或男人表现出主导、愤怒或攻击行为,那么他会得到社会的奖励,但是,若果他表现出脆弱,如哭泣、沮丧悲伤那么就会受到社会成见的惩罚。与此同时,女性被惩罚和鼓励的情绪表达刚好相反。
总之,无论在什么文化中,不同性别的情绪表达有所不同,但我们不能得出某一性别比另一性别更加情绪化的理论。 (二)情绪状态的分类
情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景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其中比较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等三种。 1、心境
心境(mood)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他不是关乎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
心境的持续时间有很大的差别。一种心境的持续时间依赖于引起心境的客观刺激的性质。以及与人的人格特征有一定的关系。
心境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人际关系是否融洽、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自然环境的改变等。
心境对人的工作、生活、学习、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人的世界观、理想和信念决定着心境的基本倾向,对心境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2、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这种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引起的。激情状态往往伴随着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变化,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激情状态,也能够有意识的调节和控制它,因此,我们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3、应激
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人们在遇到某种意外危险或面临某种突然事变时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情绪体验就是应激状态。应激状态的产生与人面临的情景及人对自己能力的评估有关。人在应激状态下,会引起一系列生
物性反应,如肌肉紧张度、血压、心率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应激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疾病的防御机制之一。 二、情绪的外部表现
与情绪有关的外部表现,叫做表情。这种外部表现是可以观察到的某些行为特征。 (一)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是指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表现出来的各种情绪状态。
人的眼睛是最善于传情的,不同的眼神可以表达人的不同情绪。例如,高兴时眉开眼笑,惊奇时双目凝视,气愤时怒目而视等等。眼睛不仅能传达感情,而且可以交流思想。人们之间往往有许多事情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观察人的眼神可以了解他(她)内心的思想和愿望,推知他的态度:赞成还是反对、接受还是拒绝、喜欢还是不喜欢等。可见眼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语言交流手段。 口部肌肉的变化也是表现情绪的重要线索。
艾克曼的实验证明,人脸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的表情作用。林传鼎的实验研究表明:口部肌肉对表达喜悦、怨恨等情绪比眼部肌肉重要;而眼部肌肉对表达如忧愁、惊骇等情绪则比口部肌肉重要。面部表情的识别通常是通过向被试呈现各种面部表情的照片,让她们判断是何种情绪。吉特、布拉克和莫托夫斯基等人研究了辨别不同情绪的表情照片的难度差异,结果发现:容易辨认的是快乐、痛苦;较难辨认的是恐惧、悲哀;最难辨认的是怀疑、怜悯。
达尔文在《人类和动物的情绪表情》一书中认为,不同的面部表情是天生的、固有的,并能为全人类所理解。他的观点得到了一些研究者的有力支持。 (二)姿态表情
姿态表情可以分为身体表情和手势表情两种。身体表情是表达情绪的方式之一。人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身体姿态会发生不同的情绪变化。
手势常常是表达情绪的一种重要形式。手势通常和言语一起使用,也可以单独用来表达情感、思想,或作出指示,在无法用言语沟通的情况下,单凭手势就可以表达开始或停止、前进或后退等思想。
心理学研究表明:手势表情是通过学习得来的。他不仅存在个别差异,而且存在民族或团体差异。后者表现了传统习惯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同一手势在不同的民族用来表达不同的情绪。
(三)除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外,语音、语调表情也是表达情绪的重要形式。言语是人们沟通的重要工具,同时语音的高低、强弱、抑扬顿挫等,也是表达说话者情绪的重要手段。
总之,面部表情、语调表情和姿态表情等,构成了人类非语言交往形式,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称之为“体语“(body language).人们之间除了使用语言沟通达到相互了解之外,还可以通过由面部、身体姿势、手势以及语调等构成的体语,来表达个人的。
专栏一:想了解你当前的情绪吗?
在某个时刻或是情景下,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强烈的情绪体验:或异常快乐或十分消极。也许我们都会沉醉于恋爱的甜蜜中,曾为获奖而兴奋,曾为某人的去世而悲伤,为不经意伤害了某人而懊恼。我们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历着一些程度较轻的情绪反应:享受友谊的快乐,欣赏电影的愉悦,因弄坏借来的东西而尴尬。尽管这些情感性质不同,但它们都带便情绪。
表情在情绪活动中具有独特作用,是情绪本身不可分割的发生机制,也是传递情绪信息的外在表现。如有的人遇到伤心、悲痛的事就捶胸顿足、呼天抢地,遇到高兴的事就手舞足蹈。你现在是什么表情呢,想根据你当前的表情了解你的情绪状况吗?
表情与情绪的关系可列表如下:
表情和与之关系最紧密的情绪
可能的情绪 羞愧、羞怯 友爱感 生气 悲伤 生气、挫折 高兴
思想、感情和态度。
汗 毛发直立 耸肩 嘘声 发抖 可能的情绪 痛苦 害怕、气愤 顺从 藐视 害怕、担心 表情 表情 脸红 身体接触 紧握拳头 哭泣 皱眉 笑 尖叫、出
第三节 情绪的生理基础 一、情绪的神经机制
大量研究表明,情绪是由大脑的神经元回路所控制的,由这些回路整合加工情绪的信息,产生情绪行为。它包括前额皮层、杏仁核、海马、前部扣带回、复测纹状体等。
(一)前额皮层
动物和为人类大量研究资料显示,前额皮层的各个部分与情绪有关。灵长类动物的PFC可分为三个子区:背侧PFC、腹内PFC和眶额皮层。PFC的机能具有不对称性,左侧的PFC与积极情感有关,右侧PFC与消极情感有关。有关研究主要来自这个常人的研究、脑损伤病人的研究和情绪障碍的研究。
总之,上述研究表明,左PFC与趋近系统和积极情绪有关,右PFC与退缩系统和消极情绪有关。 (二)杏仁核
杏仁核对知觉和产生消极情感有重要作用,在厌恶学习中也很重要。很多研究表明了杏仁核对产生恐惧感的重要性。杏仁核就像一条看门狗,不停的对各种威胁保持警觉。不过,最近的研究发现,杏仁核对于积极情绪的产生也有一定的作用。杏仁核似乎在我们的情绪处理过程中占有一个重要位置。因为,它不但从快速的潜意识情绪处理通路中接受信息,而且也从更长更慢的意识情绪通路中接收信息。 (三)海马和前部扣带回
海马在情绪调解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戴维森提出海马在情绪行为的背景调节中起关键作用。
前部扣带回在情绪反应中也有重要作用。切除扣带回皮层与隔区、海马的联系都会引出情感障碍。切除猴的扣带回,他的情感反应会变得迟钝,对周围的许多变化都表现的淡漠。布什提出,扣带回前下部主要与情绪加工有关,扣带回后上部主要与认知功能有关。 (四)网状结构
网状结构对维持大脑皮层兴奋水平、保证机体处于清醒状态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网状结构对情绪的激活也有重要影响。美国心理学家林斯里指出:网状结构的功能在于唤醒,他是情绪产生的必要条件。
网状结构靠近下丘脑部分,既是情绪表现下行系统的中的中转站,又是上行警觉激活系统的中转站。这就是说,网状结构靠近下丘脑部位接受来自中枢和外围两方面的冲动,向下发放引起各种情绪的外部表现;向上传送可使某种情绪处于激活状态,并经过大脑皮层的活动产生主题的体验。
网状结构与下丘脑和杏仁核一起监视进入的信息,如果网状结构探测到潜在的威胁,他会启动一系列自动反应,这些反应不但会让你的脑兴奋起来,而且还会让你的心跳和呼吸加速,还会让你的嘴发干,肌肉变紧。 (五)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是最外层的脑部组织,也是我们的思维盖。在意识的情绪通路中起到了领军的作用。积极和消极情绪在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大体上讲,右脑负责像愤怒和抑郁这样的消极情绪,左脑则处理更加积极和快乐的情绪。左右脑司职不同种类情绪的现象叫做情绪的偏侧性。有关正常人的情绪反应的脑电波可以证实这一点。另一研究也表明,负性的厌恶和恐惧情绪增强了右侧前额叶和前颞叶的闹点活动,而正性的愉快感情引发了相反的不对称的激活模式。左侧镍业的激活水平强于右侧颞叶,而右侧额叶的激活强于左侧额叶。(davidson,1990) 二、情绪的生物化学调节机制
生物化学调节机制,既包括外周的也包括脑内的许多神经-体液环节,如神经递质、神经调质、激素、血液成分、能量代谢等。
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一般而言,交感神经系统引起兴奋活动,副交感神经引起抑制活动。在情绪活动时,交感神经系统开始活动,这是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血管系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机体出于唤醒水平。在情绪活动之后,副交感神经系统恢复活动,使身体状况恢复到情绪发动前的平静状态。
人体内有两种腺体: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不同的情绪变化会引起内外腺体的变化,从而影响激素分泌量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作为判定某种情绪状态的指标。 躯体神经系统是有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所形成的神经回路为基础的生理反馈系统,它支配和调节人体骨骼肌肉系统的活动。这种调节具有随意性和目的性,是一种有意时有目的的活动。躯体神经支配着人的各种行为,是这些表情活动的生理基础。 在人体内会产生很多的激素,其中对情绪最重要的有血清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清素与抑郁有关,肾上腺素是在恐惧中产生的激素。而在愤怒的时候,去甲肾上腺素会比较多。类固醇激素也能对情绪产生强大的影响。类固醇除了对肌肉会产生作用外,还会对神经细胞产生作用,会改变他们的兴奋性。人在对危急状况
做出反应时会产生相同的结果,但这是正常的。长期摄入过量类固醇药物会产生危险的副作用,包括躁狂和抑郁。与压力、妊娠和月经有关的情绪变化也可能与类固醇激素对脑细胞的作用有关。。
总之,生物化学机制一方面作为神经机制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以保证情绪活动中神经信息的传递;另一方面又作为体液调节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发挥激素的多种功能,特别是影响情绪活动中的能量代谢过程。 第四节、情绪的理论 一、早期理论
(一)詹姆士—兰格理论
詹姆士-兰格理论或许是引起心理学家们长期争议的最著名的理论。它促进了当代理论和大量研究的产生。他们分别于1884年和1885年提出了内容相同的理论,詹姆士是最主要和最清楚的阐述者。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产物,后人称他们的理论为情绪的外周理论。其基本观点是: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
詹姆士-兰格理论看到了情绪与机体体变化的直接关系,强调了植物性神经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这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是他们片面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作用,因而引发很大的争议。美国生理学家坎农反对并提出自己的了理论。 (二)、坎农—巴德学说
坎农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由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向上向下发出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如血压增高、心跳加速、瞳孔放大、内分泌增多和肌肉紧张等。情绪体验与生理变化是同时产生的,他们都受丘脑的控制。
坎农的情绪学说得到巴德的支持和发展,故后人称坎农的情绪理论为坎农—巴德情绪学说。
二、情绪的认知理论
(一)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情绪的评定—兴奋说,这种理论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的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与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
阿诺德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与皮下组织协同作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条件。他提出的情绪产生的理论模式是:作为引起情绪的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上送到丘脑,在更换神经元后,再送到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上刺激情景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这种态度通过外导神经将皮层的冲动传至丘脑的交感神经,将兴奋发放到血管或内脏所产生的变化使其获得感觉。这种从外周来的反馈信息,在大脑皮层中被评估,是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这就是“评定—兴奋”说。 (二)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
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和辛格提出,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两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第一,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唤醒水平,如心率加快、手出汗、胃收缩、呼吸急促等;第二,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他们进行的实验证明,人对生理反应的认知和了解决定了最后的情绪体验。这个结论并不否定生理变化和环境因素对情绪产生的作用。事实上,情绪状态是通过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整合作用的结果。环境中的刺激因素,通过感受器向大脑皮层输入外界信息;生理因素通过内部器官、骨骼肌的活动,向大脑输入生理状态变化的信息;认知过程是对过去经验的回忆和对当前情景的评估,来自这三个方面的信息经过大脑皮层的整合作用,才产生了某种情绪经验。将上述理论转化为一个工作系统,成为情绪唤醒理论。这个情绪唤醒模型的核心是认知。 这个工作系统包括三个亚系统。
第一个亚系统:对来自环境的输入信息的知觉分析;
第二个亚系统:在长期生经验中建立起来的对外部影响的内部模式,包括过去、现在、未来的期望;
第三个亚系统:现实情境的知觉分析与基于过去经验的认知加工间的比较系统,称为认知比较器,它带有庞大的生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激活机构,并与效应器官相联系。
(三)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拉扎勒斯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接受环境中的刺激事件对自己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于刺激的反应。依据他的观点,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直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的评
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次评价、再评价。初评价是指人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次评价是指人对自己反应行为的调节与控制它主要涉及人们能否控制刺激事件,以及控制的程度,也就是一种控制的判断;再评价是指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实际上是一种反馈行为。 三、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该理论的主要以伊扎德为代表该理论以情绪为核心,以人格结构为基础,论述情绪的性质与功能
伊扎德认为,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人格系统的核心动力。情绪体验是情绪系统与人格的其他系统相互作用的主要成分,对形成系统间的稳定和特定的连结有重要作用。情绪特征主要来源与个体的生理结构;遗传是某种情绪的阈限特征和强度水平的决定因素。
关于情绪的激活与调节,伊扎德提出了四个过程:生物遗传—内分泌激活过程、感觉反馈激活过程、情感激活过程和认知激活过程,其中,生物遗传—内分泌系统是情绪激活与调节过程的决定者。 第五节、情绪的调节 一、什么是情绪调节
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情绪调节的分类主要有具体情绪的调节、唤醒水平的调节、情绪成分的调节。
情绪调节包括所有的正性和负性的情绪调节。关于情绪调节,人们很容易想到对服刑情绪的调节,其实,正性情绪在某些情况下也需要调节。当学生在学校里取得好成绩时,不能表现得过分高兴,以免影响其他同学的情绪。
情绪调节是对自己情绪唤醒水平的调节。一般认为,主要是调节过高的唤醒水平和强烈的情感体验。其实,一些较低的情绪也需要调节。情绪调节既包括抑制、削弱和掩盖过程,也包括维持和增强的过程。
情绪调节不仅包括情绪系统的各个成分,也包括情绪系统以外的认知和行为。情绪系统的调节主要是指调节情绪的生理反应、主观体验和行为表情,还有情绪格调的调节、动力性调节等。情绪调节的机制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制,不需要个体的努力与有意识地操作。
专栏二:情绪管理小贴士
情绪失控的时候,很多负面情绪会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我们需要对这些负面情绪加以控制。对待愤怒的情绪,或是悲伤,焦急的情绪,都各自有不同的办法,不过,有一个总的原则:对待强烈情绪的最好办法,还是要找到疏导感情的渠道。情绪得到了适当的疏解,不再积压在心里,在平时工作生活的时候就不会总有一块石头压在心上了。
有很多种方式可以使用:
1. 通过一些陶冶性情的艺术类兴趣爱好,就是琴棋书画之类的,唱歌也行。很多艺术类的活动都能给人发泄感情的空间,不在乎做的多好,关键是既有兴趣,又能抒发情感。
2. 身体/锻炼方面的活动,比如健身,打球,舞蹈,深层放松,做按摩。想象着坏情绪像球一样被打出去,或者随着汗水挥洒出去,会给人一种痛快的感觉。 3. 身边一定要有三两个知心人,让你随时心情不好时都能够打电话或当面向他们分享自己的烦恼。(一般在心理咨询中辅导员也会让当事人把几个名字列出来,并讨论当事人对名单中亲友的信任度)。所谓“分享的快乐是加倍的快乐,分担的痛苦是减半的痛苦”。
4. 通过记日记来理清思绪。一个必然规律是,写在纸上的越多,积压在心里的越少。并且在写日记的过程中,人可以自己对过去发生的事总结经验,并更加客观地对待。有时候在辅导过程中,心理学家还会让当事人总结出一些警句和座右铭,在关键的时候能够自我激励。
5. 给自己创造一个愉快的生活环境,比如放音乐,熏香,还有柔和的灯光等等,或者将自己置身于一个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环境中,从生理上来舒缓紧张的神经。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知道什么样的生理,心理或外部因素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在预测到自己会因为某事陷入情绪低谷时,就可以用上面说的那些方式“打预防针”。能及时告知周围的人,使他们支持和理解更好。
二、情绪调节的特征与类型 (一)情绪调节的特征
情绪调节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主要有:情绪调节的恒定性、情绪调节的登记组织性和情绪调节的个体和文化差异等。
情绪调节的恒定性是指维持适度的情绪体验和表达。适度的反应性是对消极或积极情绪反应程度的控制,情绪调节也可能是调高情绪的过程。等级组织是情绪控制系统的一个关键特征。对于任何一个特定的情景来说,可能有不同种类的、有效地调节反馈环路,这些环路是按等级组织起来的。情绪调节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个体和
文化差异,其结构是按个体维度来组织的。还受到个性结构中的文化规范的影响。个体文化差异和特定的情绪调节之间也是相互作用的。 (二)情绪调节的类型
从情绪调节过程的来源来分类,可以分为内部调节和外部调节,内部调节来源 于个体内部,如个体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调节;外部调节来源于个体以外的环境,如人际的、社会的、文化的以及自然的等方面的调节。
根据情绪的不同特点可分为修正调节、维持调节和增强调节。修正调节主要是指对负性情绪所进行的调整与修正;维持调节主要是人们主动的维持自己有益的正情绪;增强调节是对情绪进行积极的干预。
情绪调节还可以分为原因调解和反应调节,良好调节与不良调节。 第六节、良好情绪的培养
我们知道,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研究主要在生理调节、情绪体验调节、表情动作调节、认知调节和人际关系调节等方面;在情绪调解中还会存在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情绪的激活阈限、情绪的易感性、情绪的唤醒水平等方面;良好的情绪调节能促进身心的健康。那么,我们该如何让培养良好的情绪呢? 一、健康情绪的标志
情绪健康与否有如下三个标志:第一,情绪的目的性明确,表达方式恰当;第二,情绪反应适时、适度;第三,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 二、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
(一)、要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1、适当的原因和对象引发与之相适应的情绪反应;2、情绪反应与情景刺激相一致;3、情绪反应有一定的作用时间限定。 (二)克服不良情绪1、宣泄,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方式,把人的情绪体验充分表达出来。2、转移,是指从主观上努力把注意力从消极或不良情绪状态转移到其它事物上的去的自我调节方法。3、自我安慰是指找出合乎情理的原因来为自己辩解和解脱。4、积极的自我暗示,是指运用内部语言或书面语言以隐含的方式来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方法。5、调整认知功能。运用艾利斯ABC合理情绪疗法合理改变认知。6、健康生活调节法
三、保持和创造快乐情绪。知足常乐、增强自信心、创造快乐、多点宽容、多交朋友、自我激励以及幽默风趣。
专栏三:你想有好情绪吗?
人生就是在苦乐年华中度过的,所以,现实生活虽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美好,但也不是想的那么可怕。对同样的事,人可以产生不同的情绪,人的情绪的质量就是生活的质量。所以,拥有好情绪的人,就拥有高质量的生活。我们要学会在生活中寻找和培养尽可能多的好情绪,以此来改善和提高情感的质量。 要有好的情绪,不放参照一下方法,主动调适自己的心情: (1)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
有位心理学专家说,“努力对别人感兴趣吧!这样你不但会让对方高兴,而且能使你从消极的情绪中解脱出来。”积极的思维方式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有关实验表明,那些在绝境中依旧积极乐观,甚至能够开玩笑的人,比那些消极脆弱,只知道哭泣的人更容易摆脱困境。所以在困境中,微笑比哭泣更能解决问题。 (2)加强体育锻炼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情绪的稳定性远远高于那些缺乏锻炼的人。一方面体育锻炼能够增加思维的敏捷性,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调整。另一方面能够使人尽快摆脱烦恼包袱,转移注意力。喜欢长期呆在办公室的人,大多性格内向,情绪压抑,长此以往,很容易诱发精神疾病。要想保持身心健康,体育锻炼是最佳方式,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放松心情。 (3)注意饮食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食物和情绪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比如碳水化合物中,含有一种能够刺激大脑产生镇定和放松效果的化学物质,50克左右的碳水化合物就能起到镇静作用。另外牛奶也具有镇定安神的作用,它含有可抑制神经兴奋的成分,如苯甲二氮萆,除此之外,大豆、谷类也具有明显的安神功效。所以专家建议,当人们心烦意乱时不妨喝一杯牛奶,它很快就能帮你恢复平静。另外,在睡前喝牛奶具有促进睡眠的效果。 (4)改变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对人的心情有很大影响,在婚礼和丧礼上你显然会有两种截然相反的心情,尽管两种情况下,你都是一个旁观者。有人说颜色是人类精神的“营养品”,与维生素对身体的影响同样重要。当你暴躁不安时,要尽量避免红色;如果你正沮丧消沉,就不要穿黑色或深蓝色的衣服,明快的颜色更容易使你走出阴霾;中性颜色具有缓解焦虑紧张的作用,所以病房中多会采用柔和的颜色。改变环境不仅仅局限于颜色,登山望远,观海远眺,也都是游目骋怀,放松身心的好方法。
拥有好情绪,就是快乐的保证,乐观的态度能指引我们更上一层楼。谁都希望自己多一些快乐,少一份烦恼,挑剔和抱怨不是我们面对生活的态度,我们应该学会以快乐的心去感受生活,并且把快乐当成是一种习惯,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并
借助外界的力量,依靠科学的方法,拥有一份平和、快乐的情绪,抚平心中的陈年旧伤,重拾生命的激情。 内容小结:
1. 情绪是由生理唤起、认知解释、主观感觉和行为表达这四部分
组成的过程。
2. 3.
情绪的功能有: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情绪的维度是指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
征、主要指情绪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方面,这些特征的变化幅度又具有两极性,如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级;机动性有激动与平静两极;强度有强、弱两极;还有紧张和轻松两极。主要的情绪维度理论有:三维理论和思维理论。
4.
有所不同。
主要七种情绪,即愤怒、厌恶、恐惧、高兴、悲伤、轻蔑和惊
讶。情绪基于人们能辨认的面部表情。不同文化,不同性别的情绪表达都会
5. 情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景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
生的某种情绪,其中比较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等三种。心境(mood)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他不是关乎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这种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引起的。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6. 与情绪有关的外部表现,叫做表情。这种外部表现是可以观察
到的某些行为特征。主要有,(1)面部表情: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是指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表现出来的各种情绪状态;(2)姿态表情:姿态表情可以分为身体表情和手势表情两种;(3)除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外,语音、语调表情也是表达情绪的重要形式。
7. 情绪是由大脑的神经元回路所控制的,由这些回路整合加工情
绪的信息,产生情绪行为。它包括前额皮层、杏仁核、海马、前部扣带回、复测纹状体等。
8. 情绪的生物化学调节机制既包括外周的也包括脑内的许多神经-
体液环节,如神经递质、神经调质、激素、血液成分、能量代谢等。自主神
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人体内有两种腺体: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
9. 生物化学机制一方面作为神经机制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以保证情
绪活动中神经信息的传递;另一方面又作为体液调节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发挥激素的多种功能,特别是影响情绪活动中的能量代谢过程。
10. 11.
情绪的早期理论有:詹姆士—兰格理论、坎农—巴德学说。 情绪的认知理论: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沙赫特的两因
素情绪理论、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12. 拉扎勒斯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的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次评价、再评价。伊扎德认为,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人格系统的核心动力。
13. 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情绪调节的分类主要有具体情绪的调节、唤醒水平的调节、情绪成分的调节。情绪调节包括所有的正性和负性的情绪调节。
14.情绪调节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主要有:情绪调节的恒定性、情绪调节的登记组织性和情绪调节的个体和文化差异等。
15. 从过程的来源来分类,情绪调节可以分为内部调节和外部调节,内部调节来源于个体内部,外部调节来源于个体以外的环境。
16. 情绪健康与否有如下三个标志:第一,情绪的目的性明确,表达方式恰当;第二,情绪反应适时、适度;第三,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
17. 调节和控制情绪:要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克服不良情绪;保持和创造快乐情绪。 思考问题:
1. 2. 3. 4. 5.
什么是情绪?它具有哪些功能?
什么事情绪维度与极性?研究它们有何意义?
试论述情绪的外周机制,它们在情绪产生中具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表情?表情具有哪些功能或作用?
坎农—巴德学说在情绪理论中有什么地位与作用?
6. 7. 8.
什么是沙赫特的情绪两因素理论?该理论的实质是什么? 评述情绪动机—分化理论。
什么是情绪调节?情绪调节有哪些原理和类型。
参考文献
1、 彭聃龄著.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 2、 沈政,林庶芝著.生理心理学(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 3、菲利普.津巴多.罗伯特.约翰逊,安.韦伯.王佳艺翻译,普通心理学.原书第五版。中国人名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 4、孟昭兰著.情绪心理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