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公民法律思维方式的培育
2020-04-16
来源:欧得旅游网
第27卷第1期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V01.27 No.1 201 1年1月 JOURNAL OF SHANGQIU TEACHERS COLLEGE January.2011 论我国公民法律思维方式的培育 周 辉 (商丘师范学院思政部,河南商丘476000) 摘要:法律思维是建设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坚实基础,公民法律思维方式的培育对于我国 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法律思维方式的涵义、特征以及培养法律思维 方式的途径三个方面对公民法律思维方式的培育作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公民;法律思维;思维方式 中图分类号:D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600(2011)01—0101—03 法律体现着国家和人民的意志,是公平与正义 可以说法律思维方式是以一定的法律知识为基础, 的象征。目前我国正处于从“人治”走向“法治”的 运用法律规范和法律逻辑推理对人们的行为的合法 起步阶段,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需要完善 性进行判断,它外化为法律思维能力、归纳、概括法 的法典,更需要唤起公众的法律意识,激发起公众内 律命题的能力。“运用概念和命题进行严谨推理的 心对法律信赖、信任和尊重,培养他们对法律的忠诚 能力、运用法律术语进行表达的能力以及辩证推理 和信仰。作为公民应当知晓法律赋予每一个人的各 能力,法律思维方式就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 种权益,学会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以及尊重他 精神,观察、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 人的权利,认真履行法律所规定的基本义务,学会运 向”[ 。 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法律思维是建设 法律思维方式作为思维方式的一种,与道德思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的坚实基础,是法治 维、经济思维、政治思维相比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建设不可缺少的精神要件,公民法律思维方式的培 把握这种特殊性,对于进一步认识和培养法律思维 育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 方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义。要推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实现依法治 二、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国方略,必须加强公民法律素质教育,努力提升公民 第一,用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首先要 的法律思维水平。 以法律为准绳。法律思维是一种知识型思维,按照 一、法律思维方式的涵义 法律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必须按照法律的思维规则、 “思维”一词在英语中拼写为thinking,它来源 推理技术;离开具体的规则技术和方法,法律思维就 于拉丁语tongere。思维是人类借助于语言、符号、 成了空洞无物的东西,也就谈不上什么法律思维。 形象等来运用知识,以达成认识和实践的活动。而 因此,判断某种行为是合法行为还是违法行为,是一 法律思维则是指人们在遇到问题或者纠纷时,不是 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行为,是否应当受到法律的保 凭着自己的道德感受,也不是凭着自己的个人喜恶 护,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 来随意的进行决断,而只能是在法律的框架内,理性 责任、是否具有法律上的意义,首先都应当以法律为 的分清法律关系,依据法律的规定来妥善的化解纠 标准作出判断。 纷,解决问题。在现代法治国家中,法律思维方式的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通常情况下一个法律问 根本问题是用法律至上、权利平等、社会自治等核心 题往往还包含着政治、经济或道德问题。我们也可 观念来思考和评判一切涉及法的社会争议问题,也 以从政治的、经济的、道德的角度来思考和处理这些 收稿日期:2010—06—10 作者简介:周辉(1974一),女,山东单县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一旦被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就 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来思考与处理。 当法律思维与道德思维、经济思维或政治思维相冲 突时应当法律思维优先,不能用道德的原则和道德 评价取代法律的规则和评价。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 法与理、法与情的冲突,即合理不合法、合情不合法 的情况时要以法为先,即使某些法律规定不合理不 合情,也不能漠视和违背法律。我们可以要求立法 机关修改这些法规,但是在修改之前必须遵守和执 行法律。法律思维方式并不绝对排斥情感因素,但 是它首先服从的是规则,要在规则的范围内,在法律 术语的承载下谨慎地斟酌涉及情感的问题。 第二,用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以证 据为根据,合法性优于客观性。证据是以法律规定 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 法律上的证据不同于一般的事实,首先证据要具有 合法性,证据的形式、收集和查证都必须符合法律的 规定。其次,证据要具有客观性,证据必须是客观真 实的。再次,证据要具有关联性,证据只有与案件事 实有实质性联系时,才能对案件事实具有证明作用。 用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以证据为根据, 证据是判定某种行为是否违法或者犯罪的依据,也 是公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一个有效手段。法律思 维强调任何主张和决定都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和法 律依据,不允许杜撰、猜测或者主观臆断。在实践中 经常会有这种情况出现,明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 有实施某种犯罪行为,但是证据却不足以证实,对于 这种情况通常按照从罗马法以来的一种法律人的思 维方式,强调疑罪从无,作有利于被告人的解释。用 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求法官要对法律对 证据负责,在无法查清客观事实的情况下,必须服从 法律的规定。 第三,用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从法 律程序出发。法律通过规定明确的程序来约束人们 的行为,程序是法律所规定的法律行为的方式和过 程,是法律制度的生命形式,程序问题在法律领域居 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程序告诉人们实施某种法律行 为时,应先做什么事情,后做什么事情,以及如何做 这些事情才是符合法律的,也可以说诉讼与司法其 实就是根据正当程序展开交涉并做出裁断的过程。 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等各种诉讼活动都 是由法律明文规定的,是十分严肃的法律行为,公民 在诉讼活动中必须遵守法定的诉讼程序,不能以维 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由随意破坏诉讼秩序。 第四,用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必须运 用法律原理和精神。法律思维的任务不仅是获得处 理法律问题的结论,而且要为法律结论提供充分的 法律论证与法律理由。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解 决纠纷与矛盾的方式和方法,用法律思维解决法律 问题必须运用法律原理和精神。法律是一个凭借说 理解决纠纷的机制,法律思维是一种理性思维,它是 追求逻辑的。法律人通过讲道理来说服人,是以理 服人而非以力服人。当然在说服人的过程中也不排 斥使用的特定的话语技巧,有时也需要建构复杂的 法律程序,需要特定的服饰,需要特定的诸如“法官 大人”之类的纯粹形式化的套话和程式语言,需要 营造一个能够充分展示“道理”和讲理的语言环境。 但法律人的说理活动最根本的还是“理”,看你能否 讲出道理,是否能够“说”出道理。能否运用法律术 语进行观察、思考和判断问题。只有依靠正确的思 维活动,包括严格合法的法律推理、法律解释和法律 论证,才能形成、推导出解决法律问题的正确结论, 真正做到“依法办事” 。 三、公民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 第一,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学习掌握基本的法 律知识是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前提条件。法律工作 者要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普及法律常识,增长人们的 法律知识,提高人们的法律水平。一个对法律知识 一无所知的人是不呵能形成法律思维方式的,也不 可能对他人的行为是否合法做出正确的评价。只有 了解法律规定的和法律规定背后的原理等法律知 识,公民才能更好地领会法律精神,养成法律思维。 从最基本的角度来说:其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 法学的基本观点,了解和认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法律体系。其二,要学习《宪法》。宪法我国的根 本大法,要掌握我国宪法的主要精神和内容,增强法 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树立宪法至高无上,宪法足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的观 念。其三,要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刑法》,从 而初步认识和区分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合法行 为,哪些行为是法律、法规禁止的,哪些行为又是法 律、法规准许和鼓励的。学会应对与处理别人的违 法、犯罪行为,避免和减轻不必要的伤害,更好地保 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要确立守法观念和形成 初步的法律信仰。其四,要学习《民法》,促进平等 和契约观念也就是诚实信用观念的形成。其五,从 学习《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诉讼法律人 手,强化诉讼意识,树立新型的诉讼观念。我国法制 宣传教育的任务不仅包括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而 且包括努力提升公民的法律思维水平,法律 [作者 第1期 周辉:论我国公民法律思维方式的培育 103 要通过普及法律常识,使人们知法懂法,提高是非辨 别能力,划清罪与非罪、合法与违法的界限,使公民 形成依法办事,同违反宪法、法律以及破坏我国法制 的行为作斗争的思想意识。公民法律素养的高低, 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 准之一,公民的法律素养如何,将直接影响当前和未 律知识。既要根据法律的要求积极地去做某种行 为,又要根据法律的限制不做一定的行为,要敢于同 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 济,它要求人们必须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活动, 掌握相关法律,遵守法律法规并能有效地运用法律 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法律思维方式是一种 在法律实践中训练、培养和应用的思维方式,公民只 来一个阶段的我们的法制建设,影响整个社会的协 调发展。 有通过参与各种法律活动,在法律实践中运用法律 知识和方法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才能养成一 第二,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方法。法律方法 作为法律思维方式的最基本组成部分是认识法律问 题的法律意义所不可缺少的手段和工具,是法律思 维主体站在维护法治的立场上对可能涉及法律的具 体事例进行法律上的认识、形成法律上的判断或做 出法律上的决定时所运用的手段和工具。没有法律 方法,思维主体不可能对案件进行归类分析,也不可 能认清事实的法律意义,更无法建构针对个案的裁 判规范从而维护法治的大体统一性。法律工作者使 用的法律方法是相当复杂的,比如法律解释的方法、 法律推理的方法、填补法律漏洞的方法以及认定事 实的方法。法律技术、法庭设置、法律程序设计都是 我们所说的法律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围绕着法律思 维并为了配合法律思维的特殊性而生成的。法律思 维的过程其实就是运用法律方法的过程。普通公民 虽然不必像法律工作者那样深入而系统的掌握各种 法律方法,但是也应当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 方法。 第三,积极参与法律实践。法律是一门实践性 很强的科学,如果没有法律实践,法律学习对绝大多 数人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公民法律素质的高 低不应仅仅表现在会背多少法律条文上,而应该表 现在实际生活中能否运用法律武器去解决法律纠 纷。公民要努力树立法律信仰,在学习和掌握法律 知识、自觉守法的同时,还要积极的向其他人宣传法 种自觉的从法律角度思考的习惯。 “法律思维方式的养成需要长时间的法律培训 和教育,它是一个国家在建构司法制度的过程中,经 过多年的积淀,逐渐养成的一种法律文化的有益组 成部分”【3 J( 。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 的不断推进,法律对社会生活的调整范围将越来越 广泛,人们面临的法律事务必然会越来越多,这既对 培养法律思维方式提出了迫切要求,也为培养法律 思维方式提供了良好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公民不仅要领会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学习法律知 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更重要的是要养 成法律思维习惯方式,树立起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的信仰,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只有公民从心 理和意识上承认法律的效力,尊重法律的权威,法治 社会才能真正的确立,并得以持久地维持。 参考文献: [1]董文义.论大学生法律思维方式之培养[J].思想理论教 育导刊,2006(10). [2]葛洪义.法律原则在法律推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法学 研究,2002(6). [3]陈瑞华.法律人的思维方式[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7. 【责任编辑:李安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