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静脉穿刺应用于临床诊断、治疗具有安全、方便,快捷等特点,是护士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何有效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是广大护理同仁们一直探究的课题。现就临床常用的一些技巧介绍如下:
1 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排除一切干扰,是成功穿刺的关键环节。
1.1 护理人员的心理准备。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是影响穿刺成败的首要因素,所以要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保持良好的情绪,精神饱满,精力集中,不受一切心理因素的影响,要有自信心,认真、细心地选择好静脉,方能进行穿刺。
1.2 患者的心理支持。为了有效减轻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疼痛刺激,提高患者对静脉穿刺的可接受性,穿刺时可通过分散患者注意力和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如加强护患沟通,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调动其积极情绪,使护患之间产生信任和安全感,从而最大限度减轻静脉穿刺带来的疼痛乃至无痛。
2 选择适宜的穿刺部位。周围静脉穿刺因病人的年龄、疾病、治疗不同,其穿刺部位的血管选择也各不相同。选择
血管一般应从远端开始选择血管。3岁以下小儿常选用头皮正中、额浅、颞浅等静脉,3岁以上儿童及成人常采用四肢远端浅表静脉,在非特殊情况下,以手背浅静脉为主要的穿刺部位。当然,为了减轻静脉穿刺带来的疼痛,无论是手背还是儿童的头部,都要尽量避免选择神经密集的部位进行穿刺。
3 充分准备血管,便于成功穿刺。为使血管充分暴露,有利于穿刺操作的顺利进行及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应在准备行穿刺点上方约10~15厘米处扎上止血带,止血带松紧适当,嘱病人做握拳、松拳动作3—5次,或按摩、轻拍血管上方,使血管扩张暴露,同时嘱患者握拳勿太用力,以能充分暴露血管为宜。对血管条件差,难以找到可穿刺血管的病人,可采用局部热敷法,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血管扩张易于穿刺。对肥胖、水肿患者,行静脉穿刺时,可先用拇指沿血管走行解剖部位按压1—2分钟,使血管充分暴露利于穿刺成功。
4 适宜的穿刺方法。为减轻穿刺时的疼痛和提高穿刺的成功率,穿刺前要仔细了解患者的血管特点,针对不同病人的静脉状况,选择最佳的穿刺进针方式。对肥胖、水肿及血管粗大而明显的患者,穿刺时应增大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进针角度(约50度);对年老体弱、消瘦、静脉细小易滑的患者,
进针时要左手绷紧皮肤以固定血管,约30度角进针;同时应尽量缩短进针时间,尽可能减少进针的长度,以减轻穿刺的疼痛反应。另外,穿刺时针尖斜面略向左,减少针尖对组织的切割和撕拉,达到减轻疼痛和减少组织损伤的目的。
5 巧妙的固定方法。固定既要牢固又要使患者舒适,同时还要保证药液滴入通畅。固定时应用3条胶布依次固定针柄、针眼、针栓及其尾部3—5厘米长的输液管,且3条胶布均应平行与针尖垂直排列。其胶布的长宽分别为7—9cm,0.8—1.0cm为宜,另外,粘贴胶布时应先贴一侧皮肤,拉紧胶布至对侧皮肤,这样可使胶布处于紧张状态,保证不松动。妥善固定可防止针尖刺穿静脉,造成患者疼痛;还可防止微生物被松动的针尖带入组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