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教育

2022-01-04 来源:欧得旅游网
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教育

在实施素质教育今天,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他从课堂教学到课外活动,从阅读教学到写作教学,从口头说话到书面运用,都潜在着巨大的思想教育动力。《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好这门学科,获取新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要统一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这是“辩证统一”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怎样才做到根据语文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认识作者、背景资料,激发学生的思想热情

古往今来,不少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各行各业的事业有成者,他们创下的骄人业绩,谱写下的华章,都与他们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道德信念分不开的。利用作家和时代背景,可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

课文中,凡反映爱国主义思想的作品,其作者必是一位爱国主义者。古代有李坤、李白、贺知章、陆游等名人,多是诗人或政治家;现、当代的有鲁迅、茅盾、巴金、叶圣陶等,多是小说、散文家。除了名人名篇外,教材中的“无名作品”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虽然小学教材中有关名家的作品数量不多,但教师仍要不失时机捕捉其教材中有限的背景资料,充分进行思想教育。

如《示儿》作者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一生主张抗金,曾到抗金前线参与军务。他的抗金主张一直受到统治集团的压制,几度被罢免官职。作者盼望死后还能听到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消息,表现他对祖国热爱之深,对金统治者憎恨之极,虽然他已濒临死的痛苦,但在沉痛之中包含着希望与信心,悲愤中又交织着乐观精神。所以教师在教学《示儿》时要结合写作背景及作者生平介绍,更应结合作者高度的爱国主义感情,同时针对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思想,对台湾问题进行讨论。这样,学生不仅喜欢《示儿》,而且更怀念陆游,敬重陆游的伟大人格,且表示对祖国统一的坚定决心。 同样,世界知名的丹麦作家安徒生家境极贫困,忍受饥饿处处遭到人们的歧视。但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勇敢追求理想,终于成为一个艺术家。“丑小鸭”的遭遇就是生动的说明。面对寓意深刻的寓言和顽强的作家,教师在教读过程中加以渗透,教育学生刻苦自强,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美好感情。

二、要准确地理解教材,把握教材内在的思想教育内容。

学校最经常、最大量的活动是教学活动,因此要坚持“文道统一”的教学原则,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比较注意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有机地进行德育教育,把思想品德教育 渗透,贯穿到语文教学过程中去,如我在教《一面五星红旗》一课时,我先创设情境,铺垫“爱国情”,我制作的课件是再现了刘翔、张怡宇等奥运冠军在奥运夺冠后身披国旗奔跑、热泪目视国旗升起的动人画面,以及香港回归时“米”字旗缓缓落下,而我国的五星红旗在激昂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的感人场景,这一切把学生带入了一个为五星红旗自豪的情境中,,酝酿了浓浓的爱国情,为接下来的教学作了情感的铺垫。然后,自

主读文,感知“爱国情”;要求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标上自然段,想这篇课文讲了什么?让学生真切地从旅居海外留学生身上品出了沉甸甸的“国旗情”,感知到“浓浓爱国情”,对留学生油然而生敬佩之情。最后,品味语言,体验“爱国情,从“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等重点句子时,指导学生理解、感悟“吃力、趔趔趄趄”,从中品出了留学生身上沉甸甸的爱国情意;接着,再给予学生阅读的空间,让学生带着自己感悟到的文中情,自由感情读重点语句,读出自己的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来,切实地体验到留学生身上浓厚的爱国情思。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得到了“言”,感受到重点语句中每个字词里所蕴含的“爱国情”;也得到“意”,“我”的爱国情与孩子生活中的感性的爱国情融为了一体,使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得到净化与升华。从而达到了理解教材的目的。

三、要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

“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要统一在课文教学过程之中”。而不是学习之前或学完后来一段思想教育,更不能脱离教材内容,生硬地说教。如我在教《绿色的办公室》一课时,课本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湖边的树林里,有列宁的‘绿色的办公室’。屋顶是蔚蓝的天空,地板是碧绿的草地,一截树桩是列宁办公室的椅子。树桩后面,有个‘人’字形草棚,草盖得厚厚的,只容得下一个人躺在里面,都是列宁的卧室。草棚的一头,堆着高高的草垛,那是‘割草工人’的劳动成果。对着草棚,两根树叉支着的横木上面,吊着一口用旧了的锅,旁边放着一把黑铁水壶。那是列宁的厨房。”文中没有一句话说列宁的生活、工作条件是如何艰苦。更没有一句话说明列宁如何具有革命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要教学这一段时,先让学生熟读这一段,然后从字里行间引导他们抓住“草棚”、“树叉”、“旧锅”、“水壶”等实物的主要词语,通过反复细致地品味,理解了词句和文意,认识了形势的险恶,条件的艰苦。从《绿色的办公室》的课题名称,从把天空称为屋顶,草地称为地板,草棚称为卧室等语句中,让学生感受到了列宁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课文里的重点的词句又使自己受到了思想教育。

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借助课文的具体形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实践证明,语文课具有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语文教材充满了优美的语言,感人的形象,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因素,语文教学进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就是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师的思想感情倾向对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诱发在直接的影响作用,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范读,导读,让师生把真情实感倾注于语文教学中,进入“情融融,意切切”的情感熏陶中,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当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已入境,动情之后,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通过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感。如我在《金色的鱼钩》一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观看茫茫草地和皑皑雪山,让学生感受这些地方的气候变化无常。再学生听《长征之歌》,让歌声把同学们带进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然后,又充满激情地范读课文,此时,我闪灼着泪花的范读,深深地感染了学生,课堂上静极了,激情从学生的心头涌起,许多学生流下了热泪,学生从教师的范读中进入语文情境,课文中的老班长的忠于党、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精神深深地感染着同学,接着我又让学生读重点句:“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时,“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我”“扑倒在他怀里哭了”。,“我”只好“把碗端到

嘴边”,然而却止不住“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进行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从内心体验老班长的舍己为人的精神,和我无限难过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在感情朗读中,这种从感情入手的方法,体现了大纲中“以读为本”、少一点讲解,多一点感情朗读”的情感教育的优势,既在阅读教学中强调情感熏陶强调情感因素的教化作用,从而有机地渗透了德育。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这需要我们自觉地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的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以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