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公路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
摘要:公路工程是民心工程,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劣及国民经济的长治久安。混凝土质量必须通过严格的试验检测和科学的施工工序,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工作环境,达到质量有效控制的目的。本文分析了公路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探讨了公路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关键词:公路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tv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由于混凝土性能以及各项指标能够很好地满足与工程建设,因此,混凝土在公路施工中大规模的运用。混凝土施工质量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比较不错的,在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影响结构安全。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混凝土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安全,是工程管理人员急需掌握的。 一、公路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
混凝土质量通病具体有裂缝、蜂窝、麻面、露筋、孔洞等多种表现类型,每种质量通病类型都有自己的产生原因。我们从总的方面来分析,造成混凝土质量通病原因可以分为三种大的表现类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管理不合理;混凝土施工组织不当;混凝土质量控制不严格。
1、混凝土裂缝。当混凝土裂缝宽度小于0. 3mm 时,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构件内的钢筋不致因混凝土开裂而锈蚀,为了保证必要的
抗裂安全度,应该对混凝土裂缝进行处理。
2、蜂窝问题是指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类似蜂窝状的窟窿的现象。其产生原因主要有: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材料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3、麻面问题是指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的现象。其产生原因主要有: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4、露筋问题是指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的现象。其产生产生原因主要有: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漏浆;混凝土保护层太薄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捣不实;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 二、公路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1)材料选择。在公路工程当中,面层的材料主要有沥青混凝土、粗细集料以及填料等等。在实际选择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碎石粒径的大小应当合理,并且集料的存放时间不宜过长,所选用的集料应当在那个具有较高的硬度、耐磨性等等。这样才能进一步确保集料具备优良的嵌挤性能;此外,填料和沥青的选择应当应当符合设计要求。沥青混凝土路面中的填料应当尽可能选用石灰岩石粉,而沥青则应按照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如炎热地区的公路应当选用粘稠度大、蜡含量低的沥青,这样能够有效地防止沥青路面泛油的情况发生。
(2) 混凝土配合比。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是保证路面工程质量的极其重要的技术内容,在选定符合要求的材料后方可进行。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泪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目标配合比,首先,用水洗法,进行矿料的合成级配计算,尽量使级配的结果接近设计规范级配范围的中值。以目标配合比的结果,确定间歇式拌和机各冷料仓的供料比例和进料速度。而生产配合比是公路沥青路面混合料可采用间歇式拌和机,根据目标配合比设计的集料比例对沥青拌和机进行冷料输入,当拌和机进人生产状态后,就要从热料仓中取出筛分后的集料,合成生产配合比级配,根据生产配合比,试拌试铺路面试验段。生产配合比验证是试验段实现的,用试验段使用的混合料及取芯样品
做试验,由结果确定标准配合比,来作为生产上控制的依据和质检的标准。
2、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的运输采用混凝土运输车, 对于连续的箱梁施工, 混凝土运输采用泵车运送, 要保证施工连续, 避免出现较多的冷缝, 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 3、混凝土的浇注
混凝土的浇注, 无论是按从一端向另一端, 或从中部向两端对称, 呈斜面层次,全断面而推进的浇注方法, 还是按从下到上一层层的,呈水平层次的浇注方法,都必须分段、分层地进行浇注作业。在混凝土拌和物未初凝的可重塑时间内,完成混凝土的分层拼茬和分段接茬。根据混凝土浇注时的气温条件,防止混凝土浇捣面上水分蒸发过多造成接茬不良。若发生混凝土拌和物表面失水而初凝的“假凝”时,可先用振捣棒振动,使其液化后再接茬浇注。 4、混凝土的振捣
混凝土振实过程, 是混凝土拌和物在所浇部位上进行的: 一是液化,二是振动, 三是捣实。为达到混凝土均匀密实的效果,要采用前面浇后面振的配合步骤,切忌早振。特别是在箱梁和盖梁以及防撞墙护栏等混凝土浇注时,要时刻关注在每层混凝土振捣作业时,始终保持“浇”与“振”前后相差一定距离。若浇铺长度为10m,则振捣长度为9m,即最前沿一段至少相当于振捣棒作用半径2倍范
围内的混凝土, 不要急于振捣,待下一段浇铺接茬后再振。早振易发生混凝土通病的产生,表现为:
(1)混凝土拌和物有流动现象,砂浆与骨料分离或水泥砂浆泛出向低处漫溢;
(2)再浇注时,随浇筑量的增加,混凝土液化面上升,则富水泥浆上浮, 紧靠侧模面,形成色差带;
(3)若振捣时过振,会出现水波纹似的云状或鲮状色斑。 5、混凝土的养护
为使混凝土中水泥充分水化,加速混凝土的硬化,防止混凝土成型后因曝晒、风吹、干燥、寒冷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出现不正常的收缩、裂缝破坏等现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混凝土表面的养护要求:(1)塑性混凝土应在浇筑完毕后6~18 h 内开始洒水养护,低塑性混凝土宜在浇筑完毕后立即喷雾养护,并及早开始洒水养护。(2)混凝土应连续养护,养护期内必须确保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3)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宜少于28 d。 6、 拆模
拆模的迟早直接影响到混凝土质量和模板使用周转率。拆模时间应根据设计要求、气温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情况而定。对非承重模板,混凝土强度达到2.5 mpa 以上,其表面和棱角不因为拆模而损坏方可拆除。
总之,加强事前控制和过程监督,是达到有效控制混凝土质量的关键。严格施工工作程序,完成各项试验检测和施工过程中的控制,建立健全质保体系、要有完善的质量检测和计量器具,从提高施工管理和技术管理的基础深入工作。因此,混凝土质量必须通过严格的试验检测和科学的施工工序,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工作环境,达到质量有效控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潘黎.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浅析[j]. 山西建筑. 2010(28)
[2] 扈永华.浅谈混凝土质量“问题”的防治措施及处理方法[j]. 内蒙古水利. 2010(03)
[3] 李俊勇.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