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的习俗
年初三,通常不会外出拜年,因赤口,所以希望避免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若有亲朋好友尚未互相 ... 中国大陆的一些农村和城市,有大年初一至初三不动刀或剪刀的习俗。
大 年 初 三 :「 赤 狗 日 」
年 初 三 又 称 「 赤 狗 日 」 , 是 一 个 不 吉 利 的 日 子 , 赤 狗 是 熛 怒 之 神 , 遇 之 则有凶 事 。 所 以 香 港 老 一 辈 的 居 民 , 在 这 天 足 不 出 户 , 留 在 家 中 , 以 免 遇 上 凶煞。
小年朝 开井日
又叫“小年朝”。清顾禄《清嘉录·小年朝》;“(正月)初三日为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同。”是日,凡宅旁有井之家,早晨拿香火、素菜 供于井栏,并将井上除夕所封的红纸条揭去,名曰开井;有些地方,人们扫积尘于箕中,加上敝帚,倒在三又路口.以示送穷。
是日又称赤狗日,赤狗是熛怒之神,是古代谶纬家所谓五帝之一,即南方之神,司夏天。俗以为是日赤熛怒下兄,遇之则不吉,故此,“小年朝”例应祀祖祭神。
小年朝又为谷子生日,民间有忌食米饭的习俗,以为如有犯者,会导致谷物减产。
到了大年初三,旧习称为“饿鬼日”,这天忌探亲访友,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难得春节共聚过年,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全国各地大年初三的风俗
民俗专家王浩骅认为,大年初三过“正年”是黎平一带龙姓年俗。正月初一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侗族同样过年。但 在侗族南部地区的黎平一带大年初三才过年。这个习俗,源于一个感人的历史传说。传说黎平龙额区龙姓的祖先,极为勤劳。连年大年三十、新年初一都在山上搞生 产,忘记了过年,到初二才有人去山上提醒他,这才回家。初二才作过年准备,初三才正式过年。以后,为了纪念先祖,保持勤劳持家的优秀传统,这个习俗一直沿 袭至今。
客家人忌大年初三作客,大年初三为“穷鬼日”,此日有客上门,则客为“穷鬼”,主人一年不吉。
在台湾习俗里,大年初三晚可是老鼠娶亲的大日子,家家户户都会在墙脚留下盐米糕屑,然后提早就寝。这出充满童 真与美善的温馨爱情偶剧《大稻埕的老鼠娶新娘》,就是根据这民间传说而改编的。动作姿态可爱的鼠偶,动人的闽南语歌词,轻松浪漫的西洋弦乐。大年初三,是 “赤狗日”,不兴拜年。其原因是相传赤狗系表熛怒之神,遇之则有凶事,又“赤”字与台湾当地语“窃”字同音,人们在这天多数不出门了。如果偶尔有客人来 到,也可以拒之门外。
初三占猪,传说猪是北海银山菩萨提月金刚窟中的神兽。北京人以北为上,又认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 对初三很重视,称为小年朝,许多初一未办之事,这一天可以补办,给事务多的人一个“拜年”机会。我国有的地方初三婿忌往妇家,北京城内也有妇女拜年须过初 六的说法,可是这些“讲究”对于“非亲即友”的稳定居住人群来说是不受约束的,反而把初三叫做“三姑三”,出门的姑娘这一天把女婿带回家,吃张鸡蛋饼。猪 日,不能吃猪肉,饼是圆形象征团圆,蛋饼相粘,象征骨肉相连。初三接财神,家中贴
上肥猪背上驮个聚宝盆的剪纸,名曰“肥猪拱门”,由于猪是黑色,既可冲淡 一些自腊月以来家中色彩的火爆环境,又符合“猪入门,百福臻”的吉祥话。文人之间以猪为内容的剪纸,名曰“朱笔题名”以祝当年高考得中,因为“猪”与 “朱”、“蹄”与“题”同音。猪肉铺要祭三神:火神管生,平天大帝主死,关帝送财。初三有忌食米饭和豆的说法,据说是因为“豆”与“斗”同音,不吉利;炒 菜一般人家要用猪肉,没有猪肉许多菜做不成,找个题目就把米饭也“忌”了。
无锡风俗新年中小孩来到,主人就得拿茶点糖果招待馈赠。亲友中有孩子前来拜年都要赏给压岁钱。新女婿到岳母家去拜年,一般都选在年初三。初三称为小年朝,也不能扫地
正月初三为祭坟、祭宗祖的日期,因旧皇历中说这一天“诸事不宜”,初三开封忌走亲戚。
太原古交山区初三上午,全族相聚共祭祖先,晚辈给长辈叩头,俗称“盘辈数”,然后欢聚一堂,食用供品。下午,送神幛于村口,面向祖茔,焚香叩头,鸣放爆竹,俗谓“送神’”。“隔年捞饭”之俗与晋阳多有不同,年终日用小米半碗煮熟,捞在碗内,上摆核桃一枚,供于皂君神位
抚州初三(个别地方初四)这天,只到上年有长辈亡故的亲友家向亡灵拜年;下午,家家吃辞年酒。解放后,拜年习俗仍有保留,但向长辈拜年时不再下跪。
山东聊城的风俗是初三回娘家。这天早上,尹秀英姐妹俩和自己的丈夫早早就回到了娘家,按照传统习俗,回娘家要带不少吃喝礼品,可是姐妹俩今年吃的喝的一样没带,不约而同地给父母选了几样保健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