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比较二者的产生历史:
始于汉末,通行至今,长盛不衰。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汉末、三国时期,汉 的书写逐渐变波、磔而为撇、捺、且有了\"侧\"(点)、\"掠\"(长撇)、\"啄\"(短撇)、\"提\"(直 钩)等比划,使结构上更趋严整。如《武威医简》、《居延汉简》等。
楷书中1~2厘米的为小楷(小字),5厘米以上的为大楷(大字),之间的为中楷。
行书出现的时间大约同八分楷法差不多,而其形式也和八分楷法及以后的正书非常接近。在汉末,行书没有普遍地应用。直至晋朝王羲之的出现,才使之盛行起来。 行书到王羲之手中,将它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最完美地结合起来。从而创立了光照千古的南派行书艺术,成为书法史上影响最大的一宗。
再次比较二者的书写特点:
楷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讲究用笔:楷书字形较小,线条粗细变化不大,如果书写时用笔稍不注意,笔画就达不到要求,笔画就会出现软弱无力、僵硬死板等毛病。笔画分明:楷书的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和收笔都要交待清楚,工整规范,干净利落,不能潦草、粘连。使笔画达到:既起收有序、笔笔分明、坚实有力。 结构方整:楷书在结构上强调笔画和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稳、比例适当、字形端正、合乎规范。字与字排列在一起时要大小匀称、行款整齐。
行书写的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的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
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牵丝。 行书的用笔有以下几个特点: 点画以露锋入纸的写法居多; 以欤侧代替平整; 以简省的笔画代替繁复的点画; 以勾、挑、牵丝来加强点画的呼应; 以圆转代替方折;结构特点:大小相兼。就是每个字呈现大小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
收放结合。布局上字距紧压,行距拉开。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行书单字的高矮、宽窄、面积不尽相同,甚至悬殊很大。因此行书采用“纵有行,横无列”的章法。 最后比较二者的学习要点: 楷书临习章法
章法是书法艺术形式美的重要组成部分。点画是线条美,间架结构是局部的构图美,章法是整体构图美。可以从两个方面研究和把握起规律。
其一,整齐一律。首先是整齐,字的排列形式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等距,结字的宽窄、长短不同的造型产生局部参差变
化,便整齐一律而不呆板拘谨的楷书不会出现不和谐或单调之弊。
其二,多样统一。赵体楷书的最大特点是带有行书的成分,笔法多变,因字赋形,不刻意布置,在多样性、变化性中有着十分和谐统一的关系。
练习楷书,应从笔画和结构两方面下功夫。练习笔画,主要解决用笔方法问题,目的是生产合格的“零件”;练习结构,主要是解决笔画和部首之间的组合方式问题,目的是学会结构方法,掌握结构规律,从而达到将字写端正、整齐、美观的要求。 学习行书要注意把握几个要点: 摆脱楷书的法则 :练习楷书时,起笔藏锋,转折处要有提按的变化,钩的笔画要先顿笔,在挑出等等,这些要领在写行书是要尽量摆脱和忘记。认真的临摹 :要学好行书,还要经过一段专门的临摹训练,以掌握它的笔法和结字的规律。在临摹时,要给自己找一本好的字帖,练习毛笔字的同时练习硬笔字,对学习书法的好处是非常大的,可以互补。毛笔字是精雕细刻,硬笔字是反复琢磨,从大到小,再从小到大,非常有益于加强对书法学习的理解。读帖 :练习行书,读帖特别重要。他练字的方法就是读帖,很少临帖,写起字来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勤于练习 :练习行书在开始的时候有一个适应的阶段,熟能生巧,从一个字到一段字,从几个字、一行字到一篇字,逐渐掌握行书的规律,慢慢也就形成了属于你自己的行书风格。 综上四个比较可以看出,楷书与行书之间的不同存在多方面,无论是在产生概念、发展历史、书写特点、学习要点来看都有很大的不同,不过他们在我国的影响深远,有很多著名的书法家都还延续着这些书法,当然,在现今社会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的书法,就我个人而言我是比较喜欢楷书,喜欢楷书的整齐一律、多样统一,整齐,字的排列形式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等距,给人一稳定、庄重的视觉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