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教案
2013-2014 学年度第 2 学期
课 程 名 称 : 《统计学》 课 程 学 分 : 3分 授课专业班级: 2012级工商管理专业 教 师 姓 名 : 孙 毅 教 研 室 : 工管教研室 职 称: 讲师 使 用 教 材 : 《统计学》 作者及出版社: 贾俊平,人大出版社
授课题目 第一章 导论 (章、节) 授课时间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年 月 日 第 周 第 次至 次课 课时 3课时
本章(节)教学目标: 目的是使学生对统计学这门课程整体上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要求学生了解统计学的涵义、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正确地理解统计学的对象与特点,掌握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统计学的涵义 2、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 3、统计学的性质与特点 4、统计学中几个重要的概念 教学难点: 1、统计学的涵义 2、统计学的性质 3、统计学中几个重要的概念 授 第一章 导论 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科学,他所提供的是一台有关数据辅助教学 手段
课 内 容 收集、处理、分析、解释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方法,统计学 的研究是来自各领域的数据。统计学中的概念很多,常用的本多媒体 节主要作以介绍。 1.1 统计及其应用领域 统计学的概念及其应用领域 : 1. 企业发展战略 2. 产品质量管理 3. 市场研究 4. 财务分析 5. 经济预测 6. 人力资源管理 1.2 统计数据的类型 从不同角度说明统计数据的分类 1.2.1 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1.2.2 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1.2.3 截面数据和事件序列数据 1.3 统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3.1 总体和样本 1.3.2参数和统计量 参数 统计量 1.3.3 变量 分类变量 顺序变量 数值型变量 思考 题及P11-12练习题 作业 预习
实际 教学情况分析 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制
授课题目 第二章 数据的搜集 (章、节)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第 次至 次课 课时 3课时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本章(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数据,体会数据的作用。 2、了解收集数据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 3、初步了解频数、频率与实验总次数的关系。 4、学会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数据的收集方法以及数据的分析整理。 难点:如何在学习中培养学生正确认识数据。 授 2.1 数据的来源 统计数据主要有两条渠道数据的间接来源和十级调查或辅助教学 手段
课 内 容 实验活动记录的数据为直接来源。如何从众多数据抽取出 有效的样本2.2将专门讨论。 多媒体 2.1.1数据的间接来源 2.1.2数据的间接来源 2.2 调查数据 2.2.1概率抽烟和非概率抽样 2.2.2 搜集数据的基本方法 自填式 面方式 电话式 2.3 实验数据 2.3.1 实验组和对照组 2.3.2实验中的若干问题 2.3.3实验中的统计 2.3.4实验法案例 2.4数据的误差 书记的误差指通过调查搜集到的数据与研究对象真实结果之间的差异,包括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 2.4.1抽样误差 2.4.2非抽样误差 2.4.3误差的控制 思考 题及P40练习题 作业 预习 实际 教学情况分析 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制
授课题目 第三章 数据的图表展示 (章、节) 授课时间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年 月 日 第 周 第 次至 次课 课时 6课时 本章(节)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掌握数据的初步整理方法:各类统计图表,能了解统计图表的一般概念、特点、构造、要求、种类。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教育领域常用统计图表的制作(即:频数分布表、累积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分布折线图、累积频数分布曲线图)。 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各种统计图的应用特点,能了解统计图表的一般概念、特点、构造、要求、种类。 难点: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分布折线图、累积频数分布曲线图的使用方法。 授 合理使用图表描述统计结果是应用统计的基本技能之一。 辅助教学 手段
课 内 容 多媒体 3.1数据的预处理 数据的预处理实在对数据分类或分组之前所做的必要处理,包括数据的审核、筛选、排序等。 3.2品质数据的整理与展示 3.3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展示 3.3.1数据分组 3.3.2数据型数据的图示 数据的图示条形图、饼图。环形图及累积分布图适用于显示数值型数据,还有一些图示方法这些方法并不适用于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 分组数据:直方图 未分组数据:茎叶图和箱线图 时间序列数据:线图 多变量数据的图示 3.4合理使用图表 统计图和统计表是展示数据的两种主要方式。 3.4.1鉴别图形优劣的准则 3.4.2统计表的设计
思考 题及P77-84练习题 作业 预习 实际 教学情况分析
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制
授课题目 第四章 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章、节)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第 次至 次课 课时 6课时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本章(节)教学目标: 1.集中趋势各测度值的计算方法 2.集中趋势各测度值的特点及应用场合 3.离散程度各测度值的计算方法 4. .离散程度各测度值的特点及应用场合 5.偏态与峰态的测度方法 6.用Excel计算描述统计量并进行分析 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数据集中趋势、离散趋势测度的测量工具的来源及如何应用。
授 课 内 容 4.1集中趋势的度量 4.1.1分类数据:众数 4.1.2顺序数据:中位数和分位数 4.1.3数值型数据:平均数 简单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 4.1.4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比较 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是集中趋势的三个主要测度值,他们具有不同特点和应用场合。 4.2离散程度的度量 数据的离散程度是数据分布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它反映的是各变量值远离其中心值的程度。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集中趋势的测度值对该组数据的代表性就越差,反之越好。描述数据离散程度采用的测度值,根据数据类型的不同主要有异众比率。四分位差、方差和标准差。 4.2.1分类数据:异众比率(variation ratio) 辅助教学 手段 多媒体 其中Vr表示异众比率,∑f i为变量值的总频数;∑f m为众数组的频数。 4.2.3数值型数据:方差和标准差 4.2.4相对离散程度:离散系数(变异系数) 4.3偏态与峰态的度量 4.3.1偏态及其测度 思考 题及P109-113练习题 作业
预习 实际 教学情况分析 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制
授课题目 第六章 统计量及其抽样分布 (章、节)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第 次至 次课 课时 6课时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本章(节)教学目标: 1. 了解统计量及其分布的几个概念 2. 了解由正态分布导出的几个重要分布 3. 理解样本均值的分布与中心极限定理 4. 掌握单样本比例和样本方差的抽样分布 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统计量含义、几个重要的分布、样本均值的分布、样本比例的分布、两个样本平均值之差分布、样本方差的分布。 授 对获取的原始数据加以整理,一边把我们感兴趣的信息提取出来用辅助教学 简明醒目的方式加一表述。统计量是样本的函数,不依赖于任何位手段
课 内 容 置参数。推断统计学的重要作用是通过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构造适当 的统计量,有样本性质去推断关于中体的性质。 多媒体 6.1统计量 统计量 (statistic) 1. 设X1,X2,…,Xn是从总体X中抽取的容量为n的一个样本,如果由此样本构造一个函数 T(X1,X2,…,Xn),不依赖于任何未知参数,则称函数T(X1,X2,…,Xn)是一个统计量 样本均值、样本比例、样本方差等都是统计量 2. 统计量是样本的一个函数 3. 统计量是统计推断的基础 次序统计量 1. 一组样本观测值X1,X2,…,Xn由小到大的排序 X(1)≤X(2)≤…≤ X(i)≤…≤ X(n) 后,称X(1),X(2),…,X(n)为次序统计量 2. 中位数、分位数、四分位数等都是次序统计量 6.1.1统计量的概念 6.1.2常用统计量 6.1.3次序统计量 6.1.4充分统计量 6.2关于分布的几个概念 抽样分布 (sampling distribution) 1. 样本统计量的概率分布,是一种理论分布在重复选取容量为n的样本时,由该统计量的所有可能取值形成的相对频数分布 2. 随机变量是 样本统计量样本均值, 样本比例,样本方差等 3.结果来自容量相同的所有可能样本 4. 提供了样本统计量长远而稳定的信息,是进行推断的理论基础,也是抽样推断科学 性的重要依据
6.2.1抽样分布 6.2.2随机模拟获得的近似分布 6.3有正态分布导出的几个重要分布 6.3.1 X2分布 6.3.1 T分布 学生氏分布 6.3.4 F分布 6.4样本均值的分布于中心极限定理 6.5样本比例的抽样分布 6.6两个样本平均值之差的分布 6.7关于样本方差的分布 思考 题及P173练习题 作业 预习 实际 教学情况分析 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制
授课题目 第七章 参数估计 (章、节)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第 次至 次课 课时 6课时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本章(节)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使学生认识推断统计的初步知识,了解从样本信息去判断总体特征的学习思路。 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参数的区间估计 授 课 内 容 参数估计是推断统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抽烟及抽样分布的基础辅助教学 上,根据样本统计量来推断所关心的总体参数。 7.1参数估计的样本原理 7.1.1估计量与评估值 7.1.2点估计与区间估计 7.1.3评价估计量的标准 7.2一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7.2.1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 7.2.2总体比例的区间估计 7.2.3总体方差的区间估计 7.3两个总体个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7.3.1两个总体均值之差的区间估计 7.3.2两个总体比例之差的区间估计 7.3.3两个总体方差比的区间估计 7.4样本量的确定 7.4.1估计总体均值时样本量的确定 7.4.2估计总体比例时样本量的确定 多媒体 手段
一、估计总体均值时样本量的确定 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是由样本均值和允许误差两部分组成的。另E代表希望的允许误差,即E=z/2(z/2)22n,推导出样本容量确定公式:n=E2z/2和总体标准差σ,可以确定公式15。对于给定的任意希望的允许误差所需样本量。如果总体标准差未知,则可用相同或相似样本的标准差代替,也可以试调查一个样本计算标准差来代替。 样本容量和置信水平成正比,与总体方差成正比,和允许误差成反比。 例11:拥有工商管理学士学位的大学毕业生年薪的标准差大约为2000元,假定想要估计年薪在95%的置信区间,希望允许误差为400元,应抽取多大样本? 解:已知σ=2000,α=0.05,E=400, (z/2)222221.962000En== =96.04≈97(小数时一2400律进位成整数,原则是样本量更大) 二、估计总体比例时样本量的确定 在重复抽样或大量抽样下,估计总体比例时置信区间的允许误差为z/2p(1p),用E表示,可推n(Z/2)2p(1p)导出样本量计算公式:公式16n= E2给定一个E值(一般小于0.10)和置信水平,就可确定样本量。样本比例可以根据类似样本比例代替,可以采用试调查办法选一个初始样本计算比例。如果这些方法都无法使用,则取0.5。 例12:根据以往生产统计,某种产品的合格率约为90%,要求允许误差为5%,在求95%的置信区间时,应抽取多少个产品作为样本? 解:已知p=90%,E=5%,z/2=1.96
(Z/2)2p(1p)(1.96)20.9(10.9)==138.3≈139 n=E20.052三、估计两个总体均值之差时样本量的确定 (Z/2)2(1222)n1=n2= 2E公式17四、估计两个总体比例之差时样本量的确定 n1=n2= (Z/2)2p1(1p1)p2(1p2)E2 公式18例13:一家饮料厂想要估计顾客对一种新产品认知的广告效果。在广告前和广告后个抽取了一个消费者随机样本,询问是否听说过该饮料。如果想以10%的允许误差和95%的置信水平来估计广告前后知道该饮料的消费者比例之差,则应分别抽去多少人?(假定两个样本容量相同) 解:已知E=10%,z/2=1.96。由于比例未知,用0.5。 n1=n2= (Z/2)2p1(1p1)p2(1p2)E2≈193 = (1.96)20.5(10.5)0.5(10.5)0.1思考 题及P201-207练习题 作业 预习 实际 教学情况分析 2
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制
授课题目 第八章 假设检验 (章、节)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第 次至 次课 课时 6课时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本章(节)教学目标: 1、理解显著性检验的基本思想. 2、掌握显著性检验的一般方法步骤. 3、了解假设检验可能犯的两类错误. 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和步骤;假设检验拒绝域的确定. 难点——零假设的确定;假设检验拒绝域的确定. 授 参数估计(parameter estimation)和假设检验(hypothesis 辅助教学 testing)是统计推断的两个组成部分,都是利用样本对总体进行某手段
课 内 容 种推断,然而推断的角度却不同。 8.1假设检验的基本问题 8.1.1假设问题的提出 8.1.2假设的表达式 8.1.3两类错误 8.1.4假设检验的流程 8.1.5利用P值进行决策 8.1.6单侧检验 8.2一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8.2.1检验统计量的确定 8.2.2总体均值的检验 8.2.3总体比例的检验 8.2.4总体方差的检验 8.3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8.3.1检验统计量的确定 8.3.2两个总体均值之差的检验 8.3.3两个总体比例之差的检验 8.3.4两个总体方差比的检验 8.4检验问题的进一步说明 8.4.1关于检验结果的解释 8.4.2单侧检验中假设的建立 多媒体 思考 题及P242-243练习题 作业 预习
实际 教学情况分析 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制
授课题目 第九章 列联分析 (章、节)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第 次至 次课 课时 3课时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本章(节)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对于分类数据而言,从样本信息如何总体推测。 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列联表的构造,列联分析的具体步骤。 拟合优度检验及独立性检验 授 对分类数据的描述和分析通常采用列联的方式进行,一般称之为列辅助教学 联分析或者列联表分析。 手段
课 内 容 思考 9.1分类数据与列联表 9.1.1分类数据 9.1.2列联表的构造 9.1.3列联表的分布 9.2 卡方检验 9.3列联表中的相关测量 9.3.1 φ相关系数 9.3.2列联相关系数 9.3.3 V相关系数 9.3.4数值分析 9.4列联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9.4.1条件百分表的方向 9.4.2 卡方分布的期望值准则 多媒体 题及P261-262练习题 作业 预习 实际 教学情况分析 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制
授课题目 第十章 方差分析 (章、节)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第 次至 次课 课时 6课时 本章(节)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多个总体均值是否相等的检验方法 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原理 单因素方差分析 双因素方差分析 授 课 内 容 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是认为不同处理组的均数间的差别基本来源辅助教学 有两个: 手段 (1) 随机误差,如测量误差造成的差异或个体间的差异,称为 组内差异,用变量在各组的均值与该组内变量值之偏差平方和多媒体 的总和表示, 记作SSw,组内自由度dfw。 (2) 实验条件,实验条件,即不同的处理造成的差异,称为组间差异。用变量在各组的均值与总均值之偏差平方和表示,记作SSb,组间自由度dfb。 总偏差平方和 SSt = SSb + SSw。 组内SSw、组间SSb除以各自的自由度(组内dfw =n-m,组间dfb=m-1,其中n为样本总数,m为组数),得到其均方MSw和MSb,一种情况是处理没有作用,即各组样本均来自同一总体,MSb/MSw≈1。另一种情况是处理确实有作用,组间均方是由于误差与不同处理共同导致的结果,即各样本来自不同总体。那么,MSb>>MSw(远远大于)。 MSb/MSw比值构成F分布。用F值与其临界值比较,推断各样本是否来自相同的总体。
10.1方差分析引论 10.1.1方差分析及其有关术语 10.1.2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原理 10.1.3方差分析中的基本假定 10.1.4问题的一般提法 10.2单因素方差分析 10.2.1数据结构 10.2.2分析步骤 10.2.3关系强度的测量 10.2.4方差分析中多重比较 10.3双因素方差分析 10.3.1双因素方差分析及其类型 10..3.2无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 10.3.3有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 思考 题及P292-297练习题 作业 预习 实际 教学情况分析 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制
授课题目 第十四章 指数 (章、节)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第 次至 次课 课时 6课时 本章(节)教学目标: 1.深刻理解指数的意义及指数编制原理 2.熟练掌握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 3.运用指数体系进行两因素分析 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统计指数的概念 2.数量指标综合指数;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综合指数变形——加权算数指数、调和指数和固定权数指数;平均指标指数的编制原则和方法 3.应用指数体系进行两因素分析、计算 教学难点 1.同度量因素概念 2.各种指数编制原理及相互区别与联系 3.运用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的方法 授 了解指数的编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指数的功能与作用 14.1基本问题 辅助教学 手段
课 内 容 14.1.1指数概念 14.1.2指数分类 14.1.3指数编制中的问题 14.2总指数编制方法 14.2.1加单指数 14.2.2加权指数 14.3指数体系 14.3.1总量指数体系分析 14.3.2平均数变动因素分解 14.4几种典型的指数 14.4.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14.4.2股票价格指数 14.4.3消费者满意指数 14.5综合评价指数 14.5.1综合评价与综合评价指数 14.5.2综合评价指数的构建方法 多媒体 思考 题及P430-432练习题 作业 预习 实际 教学情况分析 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