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学生“三全”教育探析

来源:欧得旅游网
教育探索

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学生“三全”教育探析

于敬岩  宋锦韬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9)

摘 要:产教融合在国外发达国家已有上百年历史,是市场经济发展和大学存在发展的客观必然。由于文化、政治、经济、教育观念的多样性,产教融合在各国形成了不同的体制和机制,不同的名称、主体、模式。研究者一般认为,产教融合发达的国家有着共同特点,一是教育法律法规完备、二是政府财政积极支持、三是企业全程参与、四是实行就业资格准入。目前,产教融合研究内容范围较广泛,从宏观到微观,从区域学校整体到个体案例,均有涉及。但许多研究与地方产业联系不紧密,脱离了地方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背景;有的研究比较空泛,或是就教育谈教育,或是就合作谈合作,缺乏量化研究。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心理健康教育;三全育人

产教融合是以人才需要为导向,把校内教育和校外实践结合起来,贯穿于育人的全过程,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实现就业无缝对接。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开展,给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使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原有的一些理念、内容与模式,相对滞后于时代育人要求。因此,探索产教融合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是目前高职院校面临的一大重要问题。

构建贫困生帮扶长效机制。

(二)完善心理障碍学生心理救助疏导机制

心理障碍主要是由于学生生理、心理受到外界不良刺激而形成的各种异常心理、人格特征的异常行为方式。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西方不良思潮不断侵袭着我国学生群体,特别是刚刚步入校园的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思维体系,在面对心理障碍问题时往往不知所措,继而形成心理障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而高职院校应完善心理障碍学生心理救助疏导机制。

一、三全教育理念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对于教育者和学生而言,面对竞争激烈的环境,都有可能产生心理问题。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和外沿也应以问题为向导,不断从理念和实践上创新,探索三全育人理念下适应当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理解“全员育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是一个全员参与的工作,一方面,从服务的对象的角度看,包含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对象。另一方面,从从业者的角度看,包括心理咨询师、教职工以及朋辈帮扶人。全员共同参与,既是教育服务者,也是参与者。

(三)优化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环境机制

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模式,“三全育人”教育模式在实施

过程中离不开环境的有效辅助。高职院校“三全育人”教育模式的推广实施过程中,环境的营造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各部门抓好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积极向上、和谐的校园文化来抵制互联网中不良思潮对学生思想防线的侵略,促使高职院校学生在其中得到充分熏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用于承担社会责任,成为有担当、有奉献的优秀青年。

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不够完善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有待加强。高职院校对于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口号是年年喊,但真正落实却是雷声大雨点小。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与之不匹配的是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数量,不但没有增加反之有缩小的趋势。所以思政课教师的工作量大,每天忙于授课完成工作量,教师们已经没有过多的精力关注学生的成长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其次,高职院校思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配备上存在缺陷。目前,从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人员远远达不到规定的数目。教育部规定专职思政人员应按师生比 1:120 或 1:150 配备,辅导员应按照师生比 1:200 配备,目前各高职院校积极按照规定配备,但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最后,高职院校许多专业课教师缺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数专业课教师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只注重专业课教学,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关注较少,育人意识较薄弱。

(四)敦促高职院校学生建立自我教育、管理机制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瓦西里·亚力山德罗

维奇·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做过这样的论断: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依赖性的特点,除了生活自理能力低之外,仍然习惯于高中的学习模式,所以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应采取导向型教育策略,引导学生由教师鞭策向学生自我管理转变,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来合理安排学习内容,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教育机制。

四、结语

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就要进一步抓好师德学风建设,塑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人无德不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师师德至关重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办好教育的基础与前提,抓好师德师风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这就要求兵团高校要进一步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教育学生自觉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

参考文献:

[1]周建松.高等职业教育“三全育人”机制初提[J].学校党建与思政教育(高教版),2017.

三、高校院校“三全育人”教育模式运行机制

(一)构建高职院校贫困生帮扶长效机制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均表现出

了积极向上的一面,因而吸引了更多的学生走入高职院校之中,其中不乏家庭经济收入低,生活贫困的学生。为了帮助贫困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业,并养好良好的人格及社会价值观,高职院校应

作者简介:于敬岩(1980— ),女,汉族,辽宁铁岭人。主要研究方向:学生思政党建。基金项目:2018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高校思政专项)“:三‘为’并进、产教融合”,校企共建“三全育人”体系研究(项目编号:L18BSZ050;

项目负责人:宋锦韬)。

5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