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诗词格律(二)平仄

2024-04-29 来源:欧得旅游网


第三节 平仄

知道了什么是四声,平仄就好懂了。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它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讲解者注:入声并非有特定的升降,而是因为其韵尾特殊,导致的其听感上的短促、逼仄),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讲解者注:因为入声尾的爆破辅音后无元音,也不发生爆破,但同样占据一定的音长,这就造成了入声发音时其可听到的音长(又称听感音长)非常短促。入声也就有促声的别称,而平上去三声统称舒声)。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1)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替)

(2)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对)

(讲解者注:这里指重音点的交替与对立。我们一般把格律诗的一整句按照两个字一组的原则从前向后划分,每组称为一个音步,每个音步的第二个字叫重音点。因为格律诗是每句通常为奇数(少数偶数的情况则不考虑),所以煞尾需要单独看作一个音步,但该音步的重音点就是煞尾,且该重音点不参与到替对粘的计算之中。)

这种平仄规则在律诗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金沙 水拍 云崖 暖,大渡 桥横 铁索 寒。

这两句诗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讲解者注:实际上,煞尾同前面不发生关系,只以是否为韵脚句来定平仄,韵脚句的煞尾必然是平,白脚句的煞尾必然是仄。)

关于诗词的平仄规则,下文还要详细讨论。现在先谈一谈我们怎样辨别平仄。

如果你的方言里是有入声的(譬如说,你是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问题就很容易解决。在那些有入声的方言里,声调不止四个,不但平声分阴阳,连上声、去声、入声,往往也都分阴阳。像广州入声还分为三类。这都好办:只消把它们合并起来就是了,例如把阴平、阳平合并为平声,把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合并为仄声,就是了。问题在于你要先弄清楚自己方言里有几个声调.。这就要找一位懂得声调的朋友帮助一下(讲解者注:懂方言学与语音学对你家乡方言十分熟悉的人)。如果你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本地声调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规律,已经弄清楚了自己方言里的声调,就更好了。

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讲解者注:即西南官话区),那么,入声字在你的方言里都归了阳平。这样,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其中有一部分在古

代是属于入声字的。至于哪些字属入声,哪些字属阳平,就只好查字典或韵书了。

如果你是北方人(讲解者注:西南官话区和江淮官话区以外的北方方言区),那么,辨别平仄的方法又跟湖北等处稍有不同。古代入声字既然在普通话里多数变了去声,去声也是仄声;又有一部分变了上声,上声也是仄声。因此,由入变去和由入变上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只有由入变平(阴平、阳平)才造成了辨别平仄的困难。我们遇着诗律上规定用仄声的地方,而诗人用了一个在今天读来是平声的字,引起了我们的怀疑,可以查字典或韵书来解决。注意,凡韵尾是-n或-ng 的字,不会是入声字。如果说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来说,ai,ei,ao,ou等韵基本上也没有入声字。

总之,入声问题是辨别平仄的唯一障碍(讲解者注:其实并非唯一问题,还是其他的古平今仄的特例)。这些障碍是查字典或韵书才能消除的;但是,平仄的道理是很好懂的。而且,中国大约还有一半的地方是保留着入声的(讲解者注:但有些地方实际上保存并不完整,比如西南官话B区灌赤片,其入声保留较多但也并不完整,故而也需要去查阅韵书,以确保无误),在那些地方的人们,辨别平仄更是没有问题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