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跨文化传播的方向及理性表达分析
作者:欧造杰
来源:《出版广角》2017年第22期
【摘 要】 跨文化传播有利也有弊:一方面, 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出版业积极贯彻“走出去”战略,加大与国外文化的交流;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我国出版市场。文章以我国文化的传播与出版全球化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对当前的跨文化出版形势进行阐述, 并对跨文化传播的方式及传播内容选取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 键 词】跨文化传播;传播方向;理性表达 【作者单位】欧造杰,河池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
文化霸权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其所形成的影响力呈几何级增长。文化层面上的全球化,不但能够促进自身文化产生可观的经济及社会效益,还能够以此提升国家和民族的影响力。然而,在实际的文化交流过程中,文化的传播仍然会遭遇诸多挑战,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一、跨文化传播的内容方向
我们进行价值观方面的出版选题,主要有两种思路:
一是进行求同性选择,二是进行求异性选择。本文中,我们将前者看作是文化的重合性选择,后者看作是文化的差异性选择。 1.重合性选择
重合性选择,即我们遵循当前在国际范围内主流的价值观及文化意识形态,在选题策略及文化传播内容上按照国际化标准来进行。这种选择方法可能会取得短期收益, 但却不利于出版企业的长远发展。这一选择反映在对外来文化的态度上,出版企业对消费群体的需求不甚了解,在文化传播方面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导致其在面对全球领先的出版企业的冲击时,会不可避免地陷入盲目模仿的漩涡。在进行重合性选择时,我们能够认识到经验在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性,却没能充分重视文化的长远发展,这难免会导致占主导地位的西方文化向其他文化进行不平等的植入。 2.差异化选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差异化选择强调在文化传播及选择过程中不偏离自身的文化土壤,始终保持自身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2006 年,美国著名的《新闻周刊》选出了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最具代表性及影响力的文化形象,其中能够反映我国文化形象的主要有长城、故宫、瓷器、丝绸、京剧、针灸等。由此可以看出,当前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接受的中国文化形象,主要以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为主。我国的传统文化在跨文化传播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这些传统文化不能完全代表我国璀璨的民族文化。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传承并弘扬更多优良的传统文化,并促进其与时代接轨。 3.整合性选择
重合性与差异化的选择均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出版文化的传播,我们可以根据出版内容及目标差异选择合适的表达形式,我们也需要在两者相互协作下,实现彼此的互补。通常情况下,重合性选择主要是要实现最大限度的同质性,即运作模式选择上,尤其是内容题材及营销手段上, 积极模仿国际化标准。差异化选择要求在文化选择及传播过程中,积极保留自身的民族特色,但这种方式也具有弊端,在选择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观念落后、难以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综上,我们需要将上述两种方式有效结合起来,实现重合性与差异性的积极互补。 二、整合性原则下的文化方向选择 1.加强对主流文化的保护
提升我国传统文化的软实力,需要加大对主流文化的渗透力度。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本质就是要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及影响力。同时,我们在进行文化传播时, 需要给予受众理性思考的空间,并借助自身的文化产品来反映我国政治、经济及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现状。我们还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促使我国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并通过有效策略,增强与国外受众群体价值观念的联系程度。 2.加大对出版结构的优化力度
有学者指出,作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一环,学术思想的层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往往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我们要想成为文化出版强国,需要加大对出版结构的优化力度,提高出版质量。从目前市场的饱和程度来看,学术专业类图书出版仍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相关出版社要意识到自身的优势,明确发展目标, 出版高水平的学术产品,为我国学术传播提供动力。
三、跨文化传播的理性表达
促进文化的交流,我们需要在确定图书选题时,能够
根据时代的发展需求促进其本土化进程,进而实现科学合理的文化传播。而促进文化科学合理的传播,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受众的心理需求,增强文化的连接性,实现文化共享。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传播艺术的本土化
我们选定文化传播内容之后,需要着手探索如何实现传播最大化的措施。要推动出版走向世界,必须切实提升我国的文化影响力,在国际社会中获取更大的话语权。同时,我们需要充分认识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差异,积极实现文化的共享与交流。 (1)语言的本土化
通常情况下,对外出版主要指将图书的一种文化语境实现向另一种语境的转换,这实质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需要指出的是,语境不同,哪怕是同一种文化也会有截然不同的理解,这需要我们对其进行灵活转化,以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与交流。
我们要将文化产品推向全球,首要问题是解决语言的差异问题,这需要进行精准翻译。《百家讲坛》在我国取得了显著成功,民众借助电视讲坛的方式获得人文及历史知识,我国试图推出该讲坛的英文版,但由于翻译存在困难,很难翻译得与影像资料那样贴近、得体,进而也难以形成强大的传播影响力,所以一直没有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 (2)运营的本土化
运营的本土化指出版时已经得以确定的传播内容,需要我们在对当前社会发展现状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精准把握市场发展的总体态势,并以此指导文化产品的运作。我们需要根据出版国家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研究产品包装和营销手段,以此打造适合对象国受众群体需求的文化产品。
2.本土化的实行对策 (1)合作化的出版模式
麦格劳希尔在构建世界性出版产业链时,始终贯彻执行这样一个原则,即全球化导向本土化的战略思路。其所推行的对外扩张模式便是积极实现全球化与本土化策略的融合,具体到实际操作层面,就是实现合作化的出版模式, 即实现该领域内的强强联手,最终实现彼此之间的共赢。
第一,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尤其是积极引进国外的专家及研究学者。我们可以听取他们有关出版全球化的发展建议,加大国外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积极实现联合培养,尤其是那些对汉学抱有极大兴趣的人才,我们可以为其提供一个相对专业化的氛围,便于其进行理性化思考。
第二,积极参与国外各大出版集团的选题及策划活动。出版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这也要求全球的出版企业联合起来,积极进行交流与协作,这种合作方式的好处是能够促使所开发的内容更加符合受众需求。通常情况下,所在国的出版商最了解本国受众,其知道以何种方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叙述更加符合受众需求。早在20世纪,我国出版企业便开始与国外出版商进行合作探索,合作形式及内容也有了很大提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在出版领域的相互合作深度不断加大。我们只有与其他国家的出版商进行深入合作,才能真正实现我国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的迈进,才能提升我国文化的综合竞争力。 (2)实现相互的交流与协作
要想实现文化产品的有效流通,必须采取措施,开拓相应的流通渠道,以此实现最大化的文化传播价值。
第一,提升我国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进而促进我国文化产品在全球的传播。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置了有关汉语相关的课程。自2004年在首尔开办第一家孔子学院以来,先后有数百家孔子学院挂牌成立。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兴起汉语热,进行汉语学习的人不断增多。我们需要积极将我国的传统文化推向世界,重点推介诸如《论语》《红楼梦》等优秀的文化作品。第二,借助文化产品的力量,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的竞争力,促使二者在彼此的互动中实现强有力的跨文化传播。
因地传播。最近几年,全球各地频繁举办“中国文化年”,加之在全球日益增多的孔子学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版权输出的数量。我们可以借助文化年的契机, 向国外受众推介我国的传统文化。
因时传播。作为一种较为成功的跨文化传播方式,举办相关的书展活动,能够有效宣传及传播本国文化,增加版权交易,更能够提升国家文化竞争力。
因势传播。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学习汉语、研究汉学的热潮,而2010年世博会的召开,则促进了经济领域相关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如相关出版社主导策划的“世博· 中国· 文化”“最美中国-自然与文化物质及非物质文化”等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出版企业要积极抓住各项国际性活动举办的契机,积极将这一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延伸到国外。
(3)加大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领域
当前,以数字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这对图书出版产生了重要影响。数字印刷、数字传播及版权保护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现有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也成为促进我国文化有效传播的重要推动力。出版企业需要借助现代化数字技术的力量,提升自身在国际竞争中的主动权。
第一,建立健全完善的数字传播链条。随着出版数字化及电子商务化的发展,出版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数字出版市场的秩序还不够规范,网络搜索引擎关乎版权问题,数字阅读器则不能吸引足够的内容资源。这需要出版企业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借助高科技的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量,积极开展多方合作,并由此实现资源及信息的共享,最终实现从书籍的出版到书籍的翻译、发行及订购等各环节的一体化。
第二,构建全新的盈利机制。数字技术的应用会给文化的传播带来便利,同时也可能产生弊端。如数字出版技术的应用,能加快文化产品的复制速度,进而缩短图书发行周期。然而,文化产品的出版及推广并不是要求我们对其进行简单的重复印刷,而是需要在批量生产中做足产品的个性化设计,针对不同的受众开发符合其个性需求的产品。所以,出版企业在数字技术应用过程中要扬长避短, 实现文化的高效、健康传播。
目前,市场上主导的终端阅读设备主要包括手机、电子阅读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公众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信息也变得琐碎,这无形中改变了人们固有的信息获取方式和阅读习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倾向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阅读。此时,出版企业若借助这些终端设备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必能开拓新市场,占领文化传播的新制高点。出版企业需要了解自身的优势,借助科技手段,积极促进文化传播方式的转型,最终实现文化的长线立体传播。 |参考文献|
[1]于媚. 编辑主体价值观对出版文化的影响[J]. 编辑之友,2016(2):79-83.
[2]Thomas Herdin,郑博斐等.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价值观变迁与跨文化差异传播[J]. 新闻大学,2015(1):43- 48.
[3]王舒. 全球化背景下美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J]. 才智,2014(15).
[4]潘文年,寇泽梅. 中国出版业“走出去”:新建式投资模式分析[J]. 科技与出版,2009(10):16-19.
[5]陈卫星. 跨文化传播的全球化背景[J]. 国际新闻界, 2001(2):11-14.
[6]姜飞. 试析跨文化传播中的几个基本问题--兼与童兵先生商榷[J]. 新闻大学,2006(1):17-27.
[7]张丽华.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利益分析[J]. 政治学研究,2009(3):98-104. [8]唐苗. 英国真人秀节目模式在中国的衰落——基于跨文化传播视野的三个案例分析(英文)[J]. 国际新闻界, 2015(10):149-170.
[9]夏德勇. 全球化语境的跨文化传播策略[J]. 中国电视,2002(11):57-59.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0]冯玉军. 全球化背景下的公民文化与法治秩序[J]. 社会科学研究,2008(1):8-16. [11]罗新星. 论跨文化传播背景下的媒介素养教育[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5):66-6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