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9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1-05-30 来源:欧得旅游网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战国中后期,孟子提出“定于一”的思想,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强调:“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这可以说明 A. 法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 人们渴望统一安定的历史诉求 C. 诸子百家思想走向相互融合 D. 中央集权体制确立的历史必然 【答案】B 【解析】

【详解】战国时期的孟子强调“定于一”就是主张统一。“乱莫大于无天子”也是主张要有统一的君王,因此说明了战国时期人们渴望统一安定的历史诉求,B正确;材料中只提到孟子,他是儒家的代表之一,并没有得到法家思想,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到诸子百家,只出现儒家,排除C项;中央集权是法家的核心思想之一,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排除D项。

2.下图为中国古代某时期酿酒画像砖拓片,图中除了劳作的诸人外,右上角另有一人,宽袍大袖,与其他几人紧身窄袖的装束不同,坐于一侧,似为监视劳作,上有仓房。据此判断图中描绘的是

A. 西周工商食官的经营方式 B. 战国时期个体的家庭副业 C. 东汉豪强地主的手工作坊 D. 元朝世代相袭的匠籍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及材料“似为监视劳作”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中东汉时期的田庄经济,根据劳动场景可以看出是手工业相关的内容,田庄经济主要是以地方豪强为主,自给自足。故C项正确;工商食官的经营方式主要是以官府经营,单从图片及材料的信息无法判断得出是否是官营,排除A项;个体的家庭副业规模很小。达不到材料中的规模,也无需有人“监视劳作”,排除B项;材料中无法得出与匠籍制度有关,排

除D项。

3.唐代诗人元稹说:“予始与乐天(白居易)同校秘书之名,多以诗章相赠答……二十年间,禁省(宫廷)观寺、邮候(旅店)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下层百姓)之口无不道。……其甚者,有至于盗窃名姓,苟求自售,杂乱间厕,无可奈何。”这反映出 A. 市民阶层生活丰富多彩 B. 诗歌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C. 学而优则仕的价值取向 D. 唐朝政府开放的文化政策 【答案】B 【解析】

【详解】“邮候(旅店)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下层百姓)之口无不道。”说明人人都受诗歌的影响。“其甚者,有至于盗窃名姓,苟求自售,杂乱间厕,无可奈何。”说明有的人借此来营利。由此可以看出诗歌对当时人们的生活产生的较大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中只涉及到市民生活与诗歌有关,无法体现丰富多彩,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做官的途径问题及价值取向,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诗歌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并没有涉及到唐朝的文化政策,排除D项。

4.吾 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唯恐不及。材料划线处应为 A. 汉制 B. 唐制 C. 宋制 D. 明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段话为宋朝苏洵对宋朝制度的评价,结合材料中“有转运使”可知,宋朝开始设置转运史,削弱地方的财政权。同时通过削弱地方的军事权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汉、唐都没有转运史,排除AB项;明朝推行三司制,并没有转运史,排除D项。

5.1718年,年过六旬的康熙皇帝在谈话中抱怨说:“诸臣视朕如驾车之马,纵至背疮足瘸,不能拽载,仍加鞭策,以为尔即踣毙,必有更换者。惟从旁笑视,竟无一人怜恤,俾其更换休息者。”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 清初人口的爆炸性增长

B. 中国疆域版图的进一步扩大 C. 清朝监察体系细密严格 D. 君主专制体制的进一步强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的主旨是康熙抱怨国家大事都由他一个人去承担,而没有大臣帮忙分忧,使得他没有休息,这根本上是由君主专制制度的不断发展所导致的,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故D项正确;人口增加与材料的主旨并没有直接关系,即使人口没有增加,也一样会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排除A项;版图的扩大与皇帝的事务无人分担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到监察制度,排除C项。

6.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来往于中国和墨西哥之间。自1571年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后,二十年间约有3000吨白银流入中国。这一历史事件 A. 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B. 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C. 促使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表明中国生产力有巨大飞跃 【答案】A 【解析】

【详解】题中时间是明朝,此时白银的流入满足了中国白银货币化的需求,同时带动了沿海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白银从欧洲流入亚洲,不利于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故B项错误;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鸦片战争之后,故C项错误;明朝时期我国生产力并不是巨大飞跃,故D项错误。 7.“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列宁描述的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社会主义工业化 D. 农业集体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列宁的话是说工业和农业之间是存在交换和商业活动的,也就是允许商品经济存在,结合所学列宁时期的经济政策可知,这符合新经济政策,而不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自由贸易。故B项正确,A项错误。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都是斯大林时期的内容,与列宁无关,排除CD项。

8.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总人口的88%。非洲国家的纷纷独立说明 A.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B. 美苏争霸进入紧张阶段 C. 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D. 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 【答案】D 【解析】

【详解】20世纪60年代非洲原先为殖民地的国家纷纷独立,正是这一时期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表现,故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到非洲的独立,无法体现其是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极,排除A项;材料与美苏无关,排除B项;“彻底”的表述太过绝对,排除C项。

9.“街坊二大妈一嗓子,把我没给急疯过去,过两天副食品要涨价啦!”老急一着急,醋,打了一洗澡盆;酱油,打了两水缸;味精,买了两抽屉……”1989年春节联欢晚会的相声《着急》的内容真实反映了1988年中国社会状况。据此可知当时 A. 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 B. 生活必需品依然是极度匮乏 C. 中央政府失去了对经济的控制能力 D. 民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物资购买仍然受到计划思想(观念)的影响,结合1988年的时间,当时虽然已经改革开放,但是仍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还没有突破体制的束缚,故A项正确;从材料“醋,打了一洗澡盆;酱油,打了两水缸;味精,买了两抽屉”可以看出当时物资还是比较丰盛的,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政府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民众的生活,与建设社会主义热情无关,排除D项。

10.1900年6月,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与清军冲突,被当场击毙,这就是“克林德事件”。1901年清政府为了谢罪致歉,在克林德被害处建立克林德碑。1918年11月13日,被人们改为“公理战胜碑”(下图),由北京东单迁移到中央公园。这一变化表明

A. 民众渴望中国独立自强 B. 清王朝是帝国主义傀儡 C. 中国在外交上获得胜利 D. 北洋政府支持爱国行为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1918年这一时间正是一战结束,德国战败的时间。中国是战胜国,正好借此时将克林德碑改为“公理战胜碑”表明民众渴望中国独立自强,A项正确;B项是《辛丑条约》的影响,排除B项;“清政府为了谢罪致歉,在克林德被害处建立克林德碑”表明清政府外交上是失败的,而且一战后北洋政府也没能收回山东青岛权利,排除C项;材料主旨并不是强调北洋政府支持爱国行为,而是反映民众渴望中国独立自强,排除D项。

11.1902年,梁启超发表文章《新史学》。他认为,传统史学充当了帝王的“政治教科书”,他呼吁进行一场“史界革命”,倡议建立新史学,要为全体国民写史,写全体国民的历史。梁启超的“新史学”思想 A. 彻底否定了传统史学 B. 深受唯物史观的影响 C. 体现“经世致用”观 D. 推动清末立宪的开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梁启超建立新史学,要为全体国民写史,写全体国民的历史,是出于对挽救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的需要,体现了“经世致用”观,故C正确;梁启超深受传统史学的影响,其“新史学”也是建立在传统史学基础之上,故A项错误;此时马克思主义还没有传入到中国,因此不可能受到唯物思想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主旨与清末立宪无关,排除D项。

12.1937年11月,毛泽东在延安作报告指出:中国政局有三种可能的发展方向,即“结束片面抗战,代以全面抗战”、“结束抗战,代以投降”和“抗战和投降并存于中国”。这一分析促使中共 A.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在陕北开展大生产运动 C. 对日军展开战略性反攻 D. 警惕国民政府放弃抗日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结束片面抗战,代以全面抗战”、“结束抗战,代以投降”和“抗战和投降并存于中国”可以看出,即使国共第二次合作已经实现,便毛泽东仍然担心国民党会放弃抗日,故D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绩1937年9月已经建立,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大生产运动,排除B项;材料中体现的是毛泽东对国民党抗日的担心,与战略反攻无关。且此时是战略防御阶段,排除C项。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武宗死后,他既无子嗣,也无亲兄弟,由大学士杨廷和主持,得到孝宗皇后(武宗之母)张太后支持,决定立宪宗(武宗的爷爷)已故的第四子兴献王的长子朱厚熜继位。1521年朱厚熜即皇帝位,以明年为嘉靖元年,这就是在位长达45年的明世宗。

朱厚熜即位第五天,便下令礼官集议生父兴献王的祀典和尊称。杨廷和等廷臣主张尊孝宗为皇考,称武宗为皇兄,尊生父兴献王为皇叔。因为他们维护孝宗、武宗一系,史称“护礼派”。新进进士张璁等“议礼派”则主张以孝宗为皇伯考,以兴献王为皇考,以武宗为皇兄的主张。杨廷和等拒绝受命,并使张璁去南京主事刑部,远离朝廷。这就是历史上的“大礼仪之争”。

嘉靖三年(1524年),大礼仪之争再起,世宗诏张璁入京,形成一个反对杨廷和等执政派官僚的政治集团,并听由杨廷和辞职。杨廷和之子杨慎聚集朝臣200多人扶阙哭争,世宗下令逮捕193人下狱,其中17人被杖死,护礼派受到沉重打击。嘉靖十七年(1538年),世宗奉皇考献皇帝为睿宗,供奉于太庙。至此,大礼仪之争以明世宗意愿实现而告结束。

——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等

材料二 1696年,玛丽女王病故,威廉三世获嗣无望。王位继承问题很快提上日程。部分托利党人提议将王冠传给詹姆士的儿子弗朗西斯·爱德华,引起辉格党人和其余托利党人的强烈反对。多数议员主张,王位应由玛丽女王之妹安妮继承。1700年7月,安妮11岁的儿子夭亡,王位继承问题重新引起极大关注。经过反复讨论,议会于1701年1月通过《王位继承法》,明确规定以后英国王位不得传给天主教徒,而应由信奉新教的汉诺威王室的索菲亚及其后裔继承。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中英两国在王位继承上体现了哪些势力斗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英两国解决王位继承问题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答案】(1)明世宗议礼:皇帝与旧阁权集团、旧阁权集团与新进士大夫、儒家礼教内部。英国王位继承:辉格党与托利党斗争、议会与王权、新教与天主教。

(2)明世宗议礼评价:加强了君主专制;打击了内阁等旧官僚;新进士大夫崛起;冲击传统礼法;为嘉靖改革提供条件。英国王位继承问题评价:议会主权地位巩固;辉格党和托利党关系得到协调;英国君主立宪制巩固;社会长治久安。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杨廷和等廷臣主张尊孝宗为皇考……因为他们维护孝宗、武宗一系,史称“护礼派””“ 新进进士张璁等“议礼派”则主张以孝宗为皇伯考”,可以看出明朝在王位继续上主要是皇帝与旧臣之间的争斗,同时结合儒家思想的观念可得出是儒家礼教内部的争斗,同时杨廷和等廷臣代表的是旧阁臣,而张璁代表的是新进进士,这两者之间也有争斗。英国:根据“部分托利党人提议……引起辉格党人和其余托利党人的强烈反对”得出辉格党与托利党斗争。根据材料“议会于1701年1月通过《王位继承法》,明确规定以后英国王位不得传给天主教徒,而应由信奉新教的汉诺威王室的索菲亚及其后裔继承。”,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内容及特点可知还有议会与王权的争斗,同时还涉及到教会之间的争斗。 (2)中国:根据“大礼仪之争以明世宗意愿实现而告结束。”,并结合明代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趋势,可从皇权的加强、对旧势力的打击、对礼法的冲击、对改革的促进等方面概括。英国: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确立的影响,从两党矛盾的协调、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对英国社会的发展的影响角度概括。 14.下图是上海三兴烟草公司(成立于1924年,位于上海美租界)刊登在1926年10月10日《申报》上的一则“孙文牌香烟”广告。

请从该广告中提取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说明。(要求:至少提取3个信息,信息准确,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以从材料中找出非常的信息点,并展开论述。结合“1924年”的时间,上海的地点,《申报》,以及图片中的信息,如“挽回利权、提倡国货”等,可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提取论题,并展开论述。如可从民族工业的发展角度、从图片中女性衣着打扮的角度、从《申报》的角度阐述报刊业的发展等。论述时结合相关的近代的史实展开即可。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840年,英国建立了一套面向公众、统一收费的信函传递系统,并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开始发展现代意义上的公共邮政事业。

1874年9月15日至10月9日,德国、法国、英国、罗马尼亚、瑞士、美国等22个国家的代表在瑞士伯尔尼举行全权代表大会,签署了第一个国际性的邮政公约,即《伯尔尼条约》,成立邮政总联盟。1878年5月,邮政总联盟修订了《伯尔尼条约》,改名为《万国邮政公约》,万国邮联规定了国际邮件转运自由的原则,统一了国际邮件处理手续和资费标准,简化了国际邮政帐务结算办法,确立了各国邮政部门争讼

的仲裁程序。每年的10月9日由此被定为“世界邮政日”。

自1948年7月1日起,万国邮联成为联合国一个关于国际邮政事务的专门机构,总部设在瑞士首都伯尔尼,其宗旨是促进、组织和改善国际邮政业务,并向成员提供可能的邮政技术援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万国邮政联盟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万国邮政联盟的作用。

【答案】(1)英国出现公共邮政事业;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科学技术进步;世界各地经贸、信息往来加强;

(2)推动世界邮政事业发展;推动世界各地信息等沟通交流;有助于各成员国协商解决问题;推动经济全球化。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英国建立了一套面向公众、统一收费的信函传递系统,并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开始发展现代意义上的公共邮政事业。”“1874年”的时间等信息,从邮政事业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世界市场的形成、科技的进步等角度概括。

(2)根据材料“统一了国际邮件处理手续和资费标准,简化了国际邮政帐务结算办法,确立了各国邮政部门争讼的仲裁程序。”“其宗旨是促进、组织和改善国际邮政业务,并向成员提供可能的邮政技术援助。”,可从邮政事业的发展、对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对全球化的影响角度概括。 16.【历史选修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戴维·雷诺兹指出,“战时的英美关系是一种实用主义的婚姻,伴随合作旋律的持久音调是竞争。在维护两国作为公认大国的合作框架内,英美却在设法夺取优势和有利地位,这的确是一种竞争性的合作关系。”

——戴维.雷诺兹《霸权与冲突的世界》

材料二 战后欧洲,随着共同敌消失,英国与苏联的战时联盟便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原有矛盾变得再度尖锐起来:英苏在战后处理德国问题上的矛盾、在地中海东部和中东地区的冲突以及东欧的形式的变化,都使英国越来越倾向于将苏联看成是国家安全和欧洲和平的主要威胁。但是,面对崛起的苏联强权,英国深知自身己无力应付,它也不能依靠赢弱的欧洲来解决这一问题,只能联合美国以遏制苏联。

——梁军等《冲突与合作:霸权转移视野下的现代英美关系考察(1914—194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939年—1942年英美“实用主义婚姻”形成的主要步骤,并分析“婚姻”形成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英苏由战时联盟走向战后对抗的原因,并列举二战后初期英国“联合美国遏制苏联”的两项措施。

【答案】(1)主要步骤:美国国会通过新的《中立法》;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英美两军确定美国参战后“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英美首脑发表《大西洋宪章》;苏、美、英签订关于美英以武器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美英等发表《联合国家宣言》。

影响: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国家力量。

(2)原因:共同敌人的消失;英苏两国矛盾的尖锐;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 措施:1947年英国接受马歇尔计划;1949年英国参加“北约”组织。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了二战期间英美加强合作,共同对抗法西斯德国的主要内容,主要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根据所学内容进行作答即可。如美国通过《租借法》、《中立法》,英美制定“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发表《大西洋宪章》,签订以武器供应苏联的协定书,发表《联合国家宣言》等。英美之间合作的加强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增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

(2)根据“随着共同敌人消失,英国与苏联的战时联盟便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英苏在战后处理德国问题上的矛盾、在地中海东部和中东地区的冲突以及东欧的形式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英苏走向对抗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共同敌人的消失、英苏两国在处理德国问题上存在矛盾、在地中海东部和中东地区存在冲突以及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但英国难以独自对抗苏联,因此接受了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并加入“北约”,联合美国以对抗苏联。 17.【历史选修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萧衍(公元464—549年),字叔达,建国号梁,是为梁武帝。梁武帝在位期间,实行优容士族的政策。他修订士族谱牒,设州望、郡宗、乡豪,专掌举荐旧族子弟;多立州郡增加官职,以保障士族的特权。但是,门阀士族中的人才已经满足不了统治的需要,所以,梁武帝也比较重视拔擢寒门中的俊才。他认为“设官分职,唯才是务”,规定“其有能通一经,始末无倦者,策实之后,选可量加叙录。虽复牛监、羊肆、寒品、后门,并随才试例,勿有遗隔”。这是以通经作为选才考试内容的开始,已经可见科举制的影子了。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

(1)根据材料,指出梁武帝对待士族与寒门的不同做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梁武帝的用人政策。

【答案】(1)对士族:修订士族族谱;增设官职。对寒门:采用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

(2)提高士族政治地位,保障士族特权;考试选官,提拔寒门,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提高官吏素质;缓和社会矛盾;对科举制的形成产生了积极影响。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实行优容士族的政策。他修订士族谱牒,设州望、郡宗、乡豪,专掌举荐旧族子弟;多立州郡增加官职,以保障士族的特权。”得出对士族:修订士族族谱;增设官职。根据材料“也比较重视拔擢寒门中的俊才”得出对寒门:采用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

(2)根据材料及所学,可从对士族地位及特权的提高与保障、对统治基础的扩大、对后世选官制度的选拔、对官员素质的提高等方面概括。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