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课堂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让课堂教学也更加精彩。但是,当我们回过头来对新课程背景下某些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的时候,也不难发现,看似新颖热闹的课堂场景,却存在着一些有效性尚待检验的教学思路和方式方法,使得课堂效率大打折扣。所以今天我主要想从备课、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课堂激励评价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这几点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设计最佳的教学方案
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吃透教材,精心设计预案对于我们来说都是熟的不能再熟悉的话题了,然而我们有几个人能够真正的做到这一点呢?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我们的教科书也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我们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老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教与学中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或是删减,灵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开放性。在这一节课中,我没有完全照搬课本上的内容,而是设计了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那这一过程我认为主要取决于老师,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学的高兴,学得轻松,自然就提高了课堂效率。
教师作为课堂的设计者,在备课中要注意,在关注新授环节设计的同时,也要关注课堂巩固练习的设计。要学会多思考,在思索中完善课堂练习的设计。有效地课堂练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那么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练习呢?首先,要精心选题。现在网上的练习题铺天盖地,各种例题,练习题,反馈题让人目不暇接。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选择具有时代性明显、思维训练有效、方法灵活、典型且有代表性的题目,还
应该使所选的题目具有一定的梯度。这样才会使学生从基础开始,逐步提高。其次,要对所选题目进行精心设计,即哪些题目适合作为例题,哪些题目适合作为课堂练习,哪些题目适合作为课堂反馈,都需要教师去认真设计。不能让学生做无层次的题,也不能让学生无层次的去做题。
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助推。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初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今天我讲的这节课是八年级下册的内容,是七年级下册教材中的《找规律》一课的延伸,与之相比,不同之处是图形排列规律复杂一些,呈现出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设计课堂导入的时候我冥思苦想。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环节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太重要了,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之处。所以,我就在课题上做文章,我写出了四个“找规律”,一来是与这一课内容相符,二就是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再有就是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从来没有人上课写过这么多的课题,学生感到非常奇怪,感到非常新鲜,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欲望立刻就表现出来。
接下来,我设计了让学生参观小东家的房间,引导学生观察小东家的墙面和地面,让学生自己寻找其中的规律。八年级下册学习的规律明显要比七年级学习的规律要难一些。要让学生理解循环的规律,找到观察的方向。接着通过让学生参加动物运动会的活动,使得学生加深对循环规律的理解和认识。再通过自己摆一摆,水果是怎样排列的等等这些教学的活动来让学生体会循环的规律。最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运用今天学习到的找规律的知识来设计一款漂亮的手帕。人人能够参与,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考、尝试的机会,在猜想中感知到规律的存在,帮助理解知识。我所设计的这些活动都是学生喜欢的活动,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总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感性认识丰富,
表象清晰,理解就深刻。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探索,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为提高教学效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课件选择和设计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手段。
三、挖掘创新的思维潜能
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发展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首先要给学生思考、探索发现的机会。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在教学中我大胆地放手,给学生创设充分地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的机会。比如这节课中,在我出示小东家的房间以后,马上就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观察思考后发现规律。而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从中发现不同的规律。而“找规律”的结果不能用“对或错”来简单地判断其正确与否,而是要听学生介绍“找的规律’有无道理,这样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另一个关键点就是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动机的解释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激发思维动机,也是提高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需要。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感受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本课教学中最后一个环节,设计“手帕”图案的游戏活动,就让学生更加感受到学习找规律的作用,培养了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积极思考,
大胆探索,创新思维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也实现了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这一目标。
四、贯穿始终的激励评价
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保障。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评价将评价看作是一个与教学过程同等重要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激励评价是一种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评价的目的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成功体验,帮助树立信心,确立积极导向。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并放手让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对学生出现的各种合理化推测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方面所取得进步,我们要善于进行鼓励性表白;对数学学习方法和过程方面独特的个性,我们要善于由衷的赞叹;对敢于质疑的学生,要善于表示真切的钦佩……我们要毫不吝啬赞美的语言,让学生相信自己,树立自信心,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品尝成功的喜悦,让学习变得轻松而有意义,愉快而有价值。让激励始终伴随着学生的学习成长,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高涨的学习热情,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长期有效机制。
五、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
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直接体现。说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我认为学生的课业量完全取决于课堂效率的高与低。高效可少留或不留,低效则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多留,这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我们必须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求教师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注重教材的整合与开发,依据教材的特点,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做到精讲、精练,使一堂
课教有目的、学有方法、练有成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