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通过写生教学提高幼儿绘画能力的方法

来源:欧得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通过写生教学提高幼儿绘画能力的方法

作者:何雯菁

来源:《教师博览·科研版》2015年第03期

[摘 要] 写生活动有利于发展儿童自身的自主性,更尊重儿童绘画自身具有的自主发展、自主调节的自组织性。写生教学教具可以在三维与二维之间,为幼儿的感知、观察、想象、表达、创造提供现实的媒介与桥梁,通过运用教具突出外在形式特征,催发幼儿审美感知;运用教具展示多角度,丰富幼儿记忆表象;运用教具展示多角度,丰富幼儿记忆表象,帮助幼儿学会提取写生对象的轮廓线,可以较好地解决幼儿写生画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升幼儿的写生技能。

[关键词] 教具;幼儿;写生;绘画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后,很多教师视“美术技能”如虎,在教学中常感到无所适从,或者在教学过程中走向另一个极端:偏向于西方绘画教育的主要模式——自由画。《指南》解读提出,教师对幼儿艺术活动的组织指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供真实的感知对象让幼儿进行模仿,如美术活动中的写生……对于这个教学建议,笔者非常认同。从某种角度来说,写生活动有利于发展儿童自身的自主性,并尊重儿童绘画自身具有的自我发展、自我调节的自组织性。然而由于写生活动的特殊性,教学方法相对比较单一,教师难以对幼儿进行有效指导,而更多地依靠孩子的悟性。在写生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幼儿精神需要,并进行卓有成效的选择、启发、引导,帮助幼儿突破写生这一教学难点。笔者认为,写生教学教具可以在三维与二维之间,为幼儿的感知、观察、想象、表达、创造提供现实的媒介与桥梁。通过对取景框、多媒体课件、照片描图、照片拼图、区域作业单等写生教学教具的合理运用,可以较好地解决幼儿写生课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使其观察表现的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一、运用教具突出外在形式特征,催发幼儿审美感知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要让幼儿学会发现美,引导性的观察是锻炼他们知觉和增强他们意识的关键。幼儿时期的知觉通过内心主观的简化原则来进行,具有完形与超完形的特点。因此我们应尽量提供细节较丰富的物体供幼儿写生,并借助教具激发幼儿的兴趣,突出写生对象的外在形式特征,引导他们去关注事物的线条、形状、色彩、空间等形式因素及其所表现的搭配、排列、组合所带来的形式美,通过过训练幼儿对物体的整体特征的把握能力及对物体细节的分解能力,可以帮助幼儿构建对写生对象较为全面的视觉认知,并以此作为催发幼儿审美感知的起点。如在集中写生教学活动铅笔盒时,笔者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铅笔盒的图片,让幼儿描述铅笔盒的外形特征。然后提问:“有什么是我们平时没有注意到的?”而后依次展示铅笔盒的细节……此类课件的展示方式排除了一些外界的干扰,暗示了对写生物体的观察顺序和方法,对幼儿更具视觉冲击力,不仅可以培养幼儿认识物体的概括能力,还可提醒他们有意识地感知物体的细节。然后我们再让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文具盒进行写生,幼儿观察变得更认真、仔细,画出来的画也非常具体、生动。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区域写生教学活动时,我们还可以提供铅笔盒实物、放大镜及区域学习单,教师通过对学习单的查阅,可以了解幼儿对物体的审美感知及表现能力,并适时地给予帮助。 二、运用教具展示多角度丰富幼儿记忆表象

幼儿在刚开始写生时,常常会出现不看实物、只凭印象作画的现象。为了帮助幼儿形成在作画过程中经常关注写生对象的习惯,教师要一再强调幼儿要注意观察。作为写生对象,一般都具有三维的的结构。如果我们想在平面上把一个立体物的视觉概念再现出来,我们所能做到的一切便是将这个视觉概念翻译出来——也就是说,以二度媒介把这个视觉概念的某些结构本质描绘出来。虽然我们并不要求幼儿表现出严格的透视关系及物体的精确比例,但我们仍然希望他们能关注并表现物体基本的外部特征,适当地表现物体的变形与遮挡关系。当幼儿在观察一个写生对象时,他们会自然地将这个物体其他部分的特征与当前所看到的物体形象加以组织。大多数的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形象与中心透视画法格格不入,而更偏向埃及画法。如在写生杯子此类具有圆柱体特征的物品时,幼儿往往会用方形或圆形与方形的组合来表现杯子,而椭圆与方形的组合几乎不可见。幼儿画的是他认知中存在的瓶口——瓶口是圆的,而非其实际看到的形状。此外,幼儿常常试图将一个物体不同的面表现在一个平面上。因此我们在观看幼儿的写生作品时,还常常会看到幼儿透明式与展开式的特点。虽然这在透视的角度下非常不合理,但从幼儿的角度来说,在他们无法理解倾斜与变形的情况下,这是他们解决如何在二维平面上表达三维空间的一种方法。因此,在开发和运用写生教学教具的时候,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向幼儿展示物体在不同的角度下产生的变化,强化现有刺激物,丰富幼儿的记忆表象,从而对抗幼儿的固有印象。

三、运用教具提取轮廓线,创造个性表征符号

线条是儿童画中最基本的成分。这在那些现实主义者们看来,这种线条必定又是抽象的结果,因为这些现实主义者总是认为“在自然中没有什么线条”。确实,世间所有一切皆是形体,无数点的组合或无数线排列在视觉上形成了面,而面运动产生了体。这种面与面的结合、转折、过渡之间如果说有线条存在的话,那也常常是淹没在面之间模糊不清的。幼儿写生画以线描写生为主,因此,我们必须帮助幼儿学习用艺术家的眼睛去观察写生对象,去学习如何提取物体的轮廓线。这里可以采用三类教具三种策略:第一类是用课件展示提取轮廓线的过程;第二类是利用平面照片作为媒件,采用描画或拼图的方式帮助幼儿感受提取轮廓线的过程;第三类是提供平面照片作为临摹对象,完成二维到二维的过程,为完成三维为二维的过程提供过渡环节。三种策略适用的场景起及起到的具体作用各有异同。从实践操作的情况来看,笔者认为,在帮助孩子的眼睛从一般人过渡到艺术家的过程中,在帮助孩子学会提取物体的轮廓线,摆脱模式化的符号,进行自主表现的过程中,教具确实可以起到催化的作用。另外,我们还要注意考虑写生教具出现的时间与幼儿作画时间间隔的把握,以免削弱写生教具刺激强度,从而影响作品的质量。

幼儿在写生的过程中观察眼前的复杂形象,经过大脑的综合分析,再创造一种符号表现出来。写生教学教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或尝试让幼儿通过“替代的体验”理解“直接的经验”,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帮助幼儿把握物体外在的基本特征与细节,或通过展示不同方式 “再现”物体的办法,或解读以二维表现三维的“翻译”方法,以解决当前幼儿园写生教学中存在的幼儿观察表现能力发展差异及停滞和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有效突破难点的方法及策略等现实问题,实现教与学的过程优化。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些高结构的教学教具是一种积极的干预,在现实的写生教学过程中,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幼儿写生画教学中强调的并非是写实能力,而是运用视觉方式进行表达的信心和自由,是一种凭直觉把握作品完形、互动和协调的能力。因此在实际运用写生教学教具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度重视技能技巧表现的倾向,应尊重幼儿的自由,关注幼儿的情感,理解幼儿的差异。承认儿童绘画的自组织发展特性,尊重儿童自身的自主性和画法特点,才能够更有效地指导幼儿的美术,促进他们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76.

[2]罗 丹.罗丹艺术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62.

[3]芭巴拉·荷伯豪斯,李·汉森.儿童早期艺术创造性教育[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9:140.

[4]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128. [5]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234.

[6]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47.

责任编辑 满令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