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目的
1.了解空间频率、阿贝成像原理以及θ调制的原理。 2.会利用光学原件组装θ调制光路。
二、实验原理
1.阿贝成像原理
阿贝认为在相干平行光照射下,显微镜的成像可分为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通过物的衍射在物镜后焦面上形成一个初级干涉图;第二个步骤则为物镜后焦面上的初级干涉图复合为像(如图1所示)。成像的这两个步骤本质上就是两次傅里叶变换。物的复振幅分布是g(x,y),可以证明在物镜的频谱面(后焦面)上的复振幅分布是g(x,y)的傅里叶变换G(fx,fy)。所以第一个步骤起的作用就是把光场分布变为空间频率分布。而第二个步骤则是又一次傅里叶变换将G(fx,fy)又还原到空间分布g’(x’,y’)。物是空间不同频率的信息的集合,第一次付立叶变换是分频的过程,第二次付立叶逆变换是合频过程,形成新的不同频率的信息的集合—象.( 付立叶变换在物理上代表原函数—空间周期函数的频谱)。
如果这两次傅氏变换完全是理想的,信息在变换过程中没有损失,则像和物完全相似。 但由于透镜的孔径是有限的,总有一部分衍射角度较大的高次成分(高频信息)不能进入物 镜而被丢弃了。所以物所包含的超过一定空间频率的成分就不能包含在像上。如果高频信息没有到达像平面,则无论显微镜有多大的放大倍数,也不能在像平面上分辨这些细节。这是显微镜分辨率受到限制的根本原因。
g(x,y)
G(fx,fy)
g’(x’,y’)
图1
2.光学滤波
在光学信息处理中,依据傅立叶逆变换公式,通过改变频谱函数,就可改变象函数。在频谱面上人为地放置一些滤波器,以该变频谱面所需位置上的光振幅或位相,便可得到所需要的象函数。这个改变频谱函数的过程就是空间滤波。
3.θ调制与空间彩色编码
θ调制技术是阿贝原理的应用。θ调制是白光照射透明物体,物体不同部分是取向不同的刻痕光栅,在接收面上形成彩色图像。第一步入射光经物平面发生夫琅禾费衍射,在透镜的后焦面上形成一系列衍射斑(即物的频谱)这一步称“分频”。第二步是各衍射斑发出的球面波在像平面上相干叠加,像就是像平面上的干涉场,这一步称“合频”,形成物的像。如果用白光光源照明光栅物片,这会在频谱上得到色散彩色频谱。每个彩色铺板的原色分布都是从外相里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这是一位光栅的衍射角与入射光的波长有关。红光的波
页1
长最大,衍射角最大,分布在最外面;紫光相反。如果在频谱面上放置一个空间滤波器,让不同方向的谱斑通过不同的颜色,这在像面上得到彩色像。这是利用不同方向的光栅对图像进行调制,因此称为θ调制法。又因为它将图像中的不同部位“编”上不同的颜色,故又称空间假彩色编码。
三、主要仪器及耗材
1:溴钨灯S 2:准直透镜L1(f ′=190 mm) 3:二维架(SZ-07) 4:θ调制板 5:干版架(SZ-12) 6:变换透镜L3(f ′=150 mm) 7:二维架(SZ-07) 8:不透明硬纸板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观察彩色图像
9:纸板架(SZ-50) 10:白屏(SZ-13)
11:升降调节座 (SZ-03) 12:升降调节座 (SZ-03) 13:三维平移底座 (SZ-01) 14:二维平移底座 (SZ-02) 15:二维平移底座 (SZ-02) 16:通用底座 (SZ-04)
f1 f2 溴钨灯 L1 物面 ( θ调制板) L2
频谱面 (纸板)
像面
图2
(1) 以溴钨灯为光源按如图2所示安置光路。 (2) 调整光路,使屏上的像清晰。
(3) 在频谱面上放一张不透光的白纸,参看图用针扎或别的方法,使相应于图的位置透过相应的颜色的光的±1级衍射条纹。
(4) 在像面上,图形就显示出相应的颜色。如图3可以在像面呈现所要的像,即假彩色图像。
页2
注意事项:光学元件在实验过程中不可用手触摸。
图3
五、问题与讨论 课前思考题:
1.从阿贝成像原理的观点来看,物跟像之间经历了几次傅里叶变换? 2.调制实验中为什么会观察到彩色图像? 课后思考题:
1.
θ调制实验中如果使用单色光作为光源,会观察到彩色图像么?为什么?
2.空间滤波时,是在第一个透镜的后焦平面上进行的。在其他位置可以么?
页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