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运输作业标准化基本知识
我国铁路运输的标准化作业活动已经有近4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在1980年以来,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各铁路局发布的作业标准日益增多。1984年2月,铁道部正式颁布了全路统一的《接发列车作业标准》等7项铁道部标准;1987年1月,国家标准局颁布了《铁路调车作业标准》等9项国家标准,1985年颁发了《铁路车站行车作业人身安全标准》;1987年颁布了《铁路车站旅客运输作业标准》;1990年颁布了《铁路货运作业标准》、《铁路车站集装箱货运作业标准》;1991年颁布了《铁路旅客列车客运乘务作业标准》;1992年重新修订了《铁路接发列车作业标准》,同时颁发了《铁路车号员技术作业标准》;1996年颁发了《铁路调车作业国家标准》;1999年颁发了《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标准》、《铁路货物运输服务质量标准》。致使作业标准化由微观层次向宏观层次发展,使作业标准化覆盖面越来越大,效益也日益显著,有力地保证了铁路运输的安全生产。
一、作业标准化的特点
作业标准是以具有重复特征的作业程序、作业方法以及有关事项为对象,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特定形式发布的统一规定,它是现场作业实行标准化的直接依据。作业标准化是指制定与贯彻作业标准的全部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保证安全生产,提高作业质量和效率,从而获得最佳经济、技术和社会效益。
铁路运输作业标准化有鲜明的特点,它以铁路运输专业技术,实践经验和科学管理相结合为基础,统筹考虑影响铁路运输安全质量的人、机、料、法、环五大因素,组织、协调各个岗位作业人员的共同劳动和生产过程中的各个作业环节,以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对作业的安全质量进行事先控制,从而达到保证安全正点、优质高效地完成铁路运输任务的目的。
二、作业标准化的原则
我国铁路运输业经过长期的作业标准化活动实践,并汲取其他行业标准化活动所取得的经验,形成了具有铁路运输业特点的作业标准化“八字”原则,即统一、协调、精练、优化。
(一)统一的原则
任何同类的事物都存在着同和异的关系,“同”则是统一的基础。铁路运输生产的同类作业中,从程序、方法、用语、信息传递、机具、材料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样也存在着大同小异的问题。这些相同的内容,就构成了铁路运输生产作业标准化的基础。统一是为了保证作业达到要求的安全质量、秩序和效率水准,而在同类作业的标准系统中,对相同的部分加以肯定,以达到形式、功能、方法等的规范化。
(二)协调的原则
协调是通过作业方法、联系方法和时间上衔接顺序的协调、使标准系统成为有机的整体,达到内外和谐,使整体功能最佳,并产生预期的效果,其宗旨是实现所定目标。
(三)精练的原则
精练是在标准系统合理、满足全面需要的基础上,对结构、形式、内容进行筛选提炼,剔去多余的、不必要的成份,使之达到恰当和准确,整体结构精干合理,功能效率最高。
(四)优化的原则
优化是在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综合成果的基础上,经过作业分析、比较、优化后组成的技术最优、效果最佳的标准系统。被优化的作业是按规定的目标,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最为理想的作业。
三、作业标准化的作用
在铁路运输生产实践中,作业标准化的作用日益明显,可以列出好多条。但在运输安全管理中,主要表现有:
(一)从强化作业管理看作业标准化对运输安全的作用
铁路运输任务是在一系列的作业中完成的,安全质量自然是在运输中形成的。因此,加强铁路运输中的作业管理,是强化铁路运输安全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保证作业质量,就可以确保安全,而实行作业标准化正是提高作业质量的有效途径。1981年,铁道部召开推行作业标准化会议后,许多铁路局制订了各种作业标准,收到了显著的效果,行车事故总件数大幅度下降。1992年,全路实行修订后的接发列车作业标准后,接发列车事故比前一年减少13.6%。
1985年铁道部颁发了《铁路车站行车作业人身安全标准》,从而规范了有关行车人员的安全作业的有关规定,保障了行车有关人员的人身安全,1990年颁发了《铁路车站集装箱货运作业标准》、《铁路货运作业标准》,由此,大大的减少了货物运输的大量事故,从基本上保障了货物运输工作的基本安全;1992年、1996年相继再次修订了《铁路接发列车作业标准》和《铁路调车作业国家标准》,保证了铁路行车、调车工作的基本安全;1999年颁发了《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标准》、《铁路货物运输服务质量标准》,有关人员以标准为契机,提高了铁路客运、货运及有关人员的客、货运输服务质量。
(二)从作业标准化自身的特点看对运输安全的作用
铁路运输虽然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但各单位、班组以及每一个作业人员的作业方法并不统一,有优有劣,甚至有的对安全质量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而作业标准化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从优化作业方法的角度来规定作业程序、作业项目、作业内容、作业动作、作业用语、作业条件、作业机具等。这一特点可以使参加各种作业的人员在操作、动作、用语等方面取得最优配合。就是说,作业标准化的自身特点完全适应铁路运输生产“高、大、半”特点的要求,通过标准化作业能够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好各种作业。从作业管理角度看,用作业标准化组织和管理作业,有助于把作业质量控制在管理状态。在正常情况下,人是波动质量的最重要因素,如果参加作业者人人按作业标准办事,即处于管理状态,安全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三)从提高职工素质看作业标准化对运输安全的作用
在铁路运输生产中,实现安全正点、优质服务等目标,必须有良好的组织管理,先进的技术设备,优质的技术作业和服务,而这些都是靠人来进行的,靠人来实现的,所以提高职工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了。近几年来,新工人不断增如,他们虽然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但技术不熟练,急需进一步加强基本功的训练,以达到作业标准化的要求。实践证明,把作业标准作为教材,是能迅速提高新工人基本功,从而为保证安全生产奠定基础。
四、作业标准化分类的内容
铁路运输作业标准化一般分为三级,即国家标准(GB),专业标准(ZB),铁道部标准(TB),此外还有企业标准(QB)等等。作业标准一经批准公布,就是技术法规,在贯彻执行中,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违反。
作业标准的内容大体由三个部分构成,即概述部分,技术要求部分及补充部分。在技术要求部分里主要阐述了对参加作业人员的要求;使用的设备、工具、材料;作业的程序或先后顺序、步骤、作业的项目、内容;作业的方法、动作、态度及语言要求;质量、数量及信息、时限的要求;相互协调及其他等等。现行的铁路运输作业标准有《接发列车作业标准》、《铁路调车作业标准》等多种。
五、作业标准化的实施
作业标准是作业标准化最基本的基础。因此,把作业标准落到实处,变成每个职工的实际活动,是实现作业标准化的关键环节。在运输生产活动中,通常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不断加强作业标准化的意识教育
经常对职工进行作业标准化的基本知识教育,讲清作业标准化的形成过程,执行的目的、意义及作用,使广大职工对作业标准化有较为完整的理性认识,这是落实好作业标准化7YTY不可忽视的思想基础。
作业标准一旦正式发布,则具有一定的法律性质。因此,要对职工进行法制教育,使职工充分认识到作业标准化的严肃性、约束性、强制性和权威性,在执行中树立法制观念。还要在职工中反复进行劳动纪律和作业纪律的教育,开展整纪刹风活动。为严肃“两纪”,保证作业标准化的贯彻落实,可以制定相应的章法,如“站规站纪”、“段规段纪”等等。
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的自我教育活动。教育形式要丰富多彩,诸如采用广播、板报、光荣榜、图片展览等,宣传表彰落实作业标准化的好人好事;开展达标评选、技术表演赛等活动,激励职工争先夺魁,提高技术水平。还可以设立“历史上今天”的事故教训日历、建
立事故通报、讨论和班前预想、班中联防、班后总结制度,经常在职工中敲起警钟,提高职工保证安全的自觉性。
(二)反复贯彻落实作业标准
执行作业标准,必须熟知标准。因此,一定要抓好经常性的职工业务学习,开展“学标达标”活动。学习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相互结合进行。例如:采取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正面宣传和介绍反面教训相结合,上课口授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等等。
提倡岗位演练的做法,坚持在干中练,练中学,班班练,做到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模拟表演也是落实作业标准化的有效措施。经常开展这项活动,可以帮助人员逐步达到静态一口清,动态一手精。为了督促职工学习,检查学习情况,至少每半年对职工进行一次作业标准的理论考试和实际作业的考核,列榜公布成绩。不合格者应补考,切忌走过场,以防流于形式。
(三)经常检查作业标准化落实情况
铁路运输生产的特点是昼夜不间断,周而复始地进行,一般只能采取抽样检查的方法,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建立起健全的检查网络。通常的检查方法有以下三种:
1.作业质量检查制度:一般采用每隔一定时间间隔或空间间隔,进行系统的取样抽查。例如基层的运输单位依据自己的工作特点,可制定三种作业质量检查制度,即作业系统随机抽样检查制,作业程序随机抽样检查和关键点随机抽样检查制。
2.三级动态考核制度:这种动态考核是以作业标准为主要依据,以作业质量为主体,
实行车站对车间、股室,车间对班组,班组对个人的层层考核。其特点是考核全面细致,效果极为明显。如班组对个人考核,采取自检、互检、他检三种方法,对一个人的工作做出实事求是的公正评价,起到了正视自己、催人奋进的作用。
3.全面考核制度:实行这种考核制度,首先要自下而上地建立起组织保证体系,设置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其次,制定详细的管理办法,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和职工考核台账,坚持用数据说话。同时,要把标准化考核的实绩纳入经济责任制的考核标准,用经济手段落实作业标准,使作业质量进一步得到保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