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四川泸沽湖旅游业发展研究

2024-04-14 来源:欧得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四川泸沽湖旅游业发展研究

作者:骆洋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5年第11期

旅游业的发展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实现这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也可持续发展也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对于那些既拥有高品位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其自然生态环境和民俗文化又非常脆弱的少数民地区,如何实现其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学界研究的难点。本文以四川泸沽湖为例,具体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进一步论述了四川泸沽湖走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并针对该地区如何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四川泸沽湖景区概况

泸沽湖古称鲁窟海子,又名左所海,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与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之间,为川滇两省界湖,云南约占三分之一,四川约占三分之二。湖面海拔约2690.75m,面积约48.45km2。泸沽湖面积50多平方千米,海拔2690米,平均水深45米,最深处达93米,透明度高达11米,最大能见度为12米。泸沽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称,湖水清澈蔚蓝,周围古朴宁静,景色极其优美,现已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泸沽湖畔居住的主要为摩梭人,另外还有彝族、汉汉、藏族、普米族等多个民族。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民委等部门在第一次民族识别中,将云南泸沽湖畔的摩梭人识别为纳西族,而四川泸沽湖畔的摩梭人则为蒙古族。摩梭人有自己的母语摩梭语,与盐源县的其他地区的蒙古族语言相通,但是没有自己的文字。其文化为达巴文化,信奉藏传佛教。泸沽湖将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特色融为一体,拥有无与伦比的高品位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的潜力巨大。 二、泸沽湖地区走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为了实现短期的或者是少数利息相关者的利益,忽视了对自然生态环境和地方文化特色的保护,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采取了竭泽而渔的办法,存在着极大的弊端。泸沽湖地区由于环境的脆弱和旅游发展中已经出现的若干问题,走旅游可持续发展成为其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当地发展旅游的先天限制性条件

1.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由于地理因素,泸沽湖本身就存在环境隐患,泸沽湖的面积为50.1平方公里,而湖泊的流域面积为247.6平方公里,集水面积与湖泊面积之比为4.94,这个比值是偏小的,即相对于其本身的湖泊面积而言,泸沽湖的流域面积是不足的;泸沽湖水资源的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给方式主要是依靠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水资源的补给方式单一,补给量也少;泸沽湖区的含磷量较高,水土流失会导致大量的含磷物质进入泸沽湖,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因而泸沽湖的生态环境脆弱一旦被污染或者破坏,就很难治理和恢复。

2.传统民俗文化易受侵蚀。泸沽湖地区的摩梭人口总共约5万,人口较少,并且增长极其缓慢,建国以来几乎没有多大变化。又由于在建国初期的民族识别过程中,将云南地区的摩梭人划为纳西族,而将四川地区的摩梭人划为了蒙古族,这都给其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带来了障碍。加之现代观念和社会主流父系文化的冲击,泸沽湖极易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丧失自身特色。

(二)泸沽湖地区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旅游业发展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造成的影响。(1)湖水被污染。泸沽湖周边并无工业污染源,入湖污染源主要是周边居民直接或间接排放入湖的未经处理的旅游和自身生活产生的污水,这主要是由于当地的管网建设和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不完善,污水收集率和处理路较低,以及沿湖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造成的。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湖滨带的破坏,这种状况存在恶化的趋势。

(2)湖泊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减少。由于水质恶化、过度捕捞以及在未经考察的情况下引入不适宜物种而导致物种入侵,泸沽湖特有原生鱼种裂鳆鱼的数量日益减少,甚至濒临绝迹;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原生特有水生植物波叶海菜花数量也在急剧减少,这不仅影响了泸沽湖的景色,也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系统平衡,不利于当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3)湖区森林资源遭到破坏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游客数量的增加,为游客提供住宿的木楞子房和采集烧柴、每晚的篝火等均需大量木材。据统计,盖一幢木楞子房旅店,需木材80立方米,农户年需烧柴7~9 000千克。乱砍滥伐导致泸沽湖四周树木大量减少,有些树种在保护区内已灭绝,严重破坏了当地的自然景观,而且带来了严重的次生灾害,致使泸沽湖周边的土壤失去了植被的保护,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并最终带来湖泊中的泥沙淤积。据有关研究,泸沽湖流域每年流失的土壤达200~300吨,严重威胁着泸沽湖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2.旅游业发展对摩梭文化形成的冲击。(1)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其他民族的人口大量地进入泸沽湖地区,改变了摩梭人原本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这不仅改变了当地人口的数量对比,更带来了外来文化的强势进入,使得父系文化对摩梭母系文化比过去更直接,更广泛,也更深入。在外来父系文化的强烈冲击下,摩梭人的民俗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开始出现母系家庭小型化,小家庭数量增加以及妇女在家庭中的传统地位开始下降和走婚习俗弱化等现象。 (2)民族文化逐渐丧失了真实性。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对民风民俗的误导性宣传;年轻人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缺乏了解而人云亦云;旅游开发者特别是本民族的旅游开发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业对文化认识不足导致出现项目中的民族文化真实性偏差;摩梭文化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商品化和表征化趋势等原因,摩梭文化逐渐丧失了其真实性。 三、对于实现四川泸沽湖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旅游的发展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旅游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旅游也加速了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损耗以及地方特色的消失。因而泸沽湖地区要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应做到趋利避害,这就要求其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开发资源是为了更好地对其进行保护,保护资源是为了更好地对其进行开发,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单纯的保护或是开发都难以长久,难以做到可持续发展。特对泸沽湖地区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选择合适的旅游开发模式。由于当地政府和百姓缺乏自有资金,因而四川泸沽湖地区在旅游开发建设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便是资金严重不足,这成为限制其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此外还存在恶性竞争,同质资源近距离竞争以及对自然环境和文化保护不够重视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这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突破限制自身发展的瓶颈,选择类似碧峰峡的整体租赁模式将是泸沽湖地区旅游发展的适宜之选。

2.加强川滇两地政府和景区的合作。行政体制分割导致的“二元结构”严重影响了整个泸沽湖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虽然短期内无法解决行政体制的问题,但两地政府和景区仍然可以在现有条件下积极进行合作,如共同进行市场营销,扩大客源市场;建立统一的准入制度;对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制定统一的保护标准和措施等。

3.吸纳当地社区参与,并积极发挥当地民间组织的作用。发展泸沽湖地区的旅游业,仅依靠政府和企业,没有当地社区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欧洲宪章提出的十项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中,吸纳当地社区参与是其中的重要一项。社区参与并不是让当地的群众简单地参与旅游业的发展,而是参与旅游发展的所有环节都必须让当地社区参与其中,给予当地群众应有的权利,包括发展旅游的决策权,参与旅游规划和分配到合理的旅游收益等。当地社区在参与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应积极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并朝着社区自主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