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解读
本次活动是利用寒假时间进行的一次阅读名著,精读经典的学习、阅读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们小组选择阅读的是沈从文先生的中篇小说《边城》。通过阅读《边城》,我们将从作者介绍、作品语段赏析、主要人物形象分析、读后感及一些创新学习等方面进行研究学习。做到对作品多方位阅读理解,更加深层次地理解作者创作思想。
二、作者生平
沈从文(1902-1988),中国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人。其祖父沈宏富是汉族,祖母刘氏是苗族,母亲黄素英是土家族。因此,沈从文的民族应是汉族,但沈从文本人却更热爱苗族,他的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对于苗族风情的描述。
沈从文在1902年于湖南凤凰出生。其家族为军人世家,然而家业在他这一代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不断衰落。幼时曾念私塾,却反感八股文的死板,认为“我的智慧应当从直接生活上吸收消化”,于是常常逃学,在各处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辛亥革命后转上新式小学,受同学及家族影响开始进行预备兵训练。
14岁时,便加入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在军队中,他见识到了旧军阀的残忍冷酷,看到了官僚们的荒淫腐败,并在受到新思潮的影响后,决定到北京读书,弃武从文,“读好书救救国家”,在无经济来源的情况下坚持着,在北京大学旁听。
1924年,其作品陆续发表于各类报刊;1928年他到上海和胡也频、丁玲筹办《红黑》杂志与出版社;1933年,与杨振声合编《大公报·文艺副刊》;1934年作《边城》,文学成就逐渐达到高峰。后因日军侵华愈发猛烈,于云南“隐居”8年,在此期间萌生出研究中国传统工艺品的想法并收集了不少漆器。抗战胜利后回到北京。1948年开始受左翼文化界猛烈批判;1949年因政治压力过大自杀,被救,后决定搁笔退出文坛,专注于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研究,著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8年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曾于1987年、1988年两次入围诺贝尔文学奖。
三、作品内容推介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品,也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该作品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女孩翠翠与船总顺顺家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的爱情故事为线索,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湘西的朴素生活,带有生动的乡土风情,贴近生活,但又富含哲理,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这篇小说是一部浪漫主义作品。它以优美抒情的笔调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在这个地方的人们都良善淳朴,富有人情味。正因如此,发
生在这里的爱情悲剧才如此动人心弦。略带忧愁的笔触,结合恰到好处的景物渲染,很容易让人的精神飞到那座小城,与剧中人一同感受生活所带来的喜怒哀乐。静下心来,细细阅读这本书,你将能从中得到极致的精神享受。
四、作品品鉴 1.语段摘录
(1)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象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2)水是各处可流的,火是各处可烧的,月亮是各处可照的,爱情是各处可到的。 (3)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黒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切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
(4)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则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四围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
(5)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溪中渡船上,忙个不息。天快夜了,别的雀子皆似乎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皆放散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薄薄的凄凉。
(6)秋天来溪水清个透亮,活活地流,许多小虾子脚攀着一根草,在浅水里游荡,有时又躬着个身子一弹,远远地弹去,好像很快乐。
(7)风日清和的天气,无人过渡,镇日长闲,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或把一段木头从高处向水中抛去,嗾使身边黄狗从岩石高处跃下,把木头衔回来。或翠翠与黄狗皆张着耳朵,听祖父说些城中多年以前的战争故事。或祖父同翠翠两人,各把小竹作成的竖笛,逗在嘴边吹着迎亲送女的曲子。过渡人来了,老船夫放下了竹管,独自跟到船边去横溪渡人。在岩上的一个,见船开动时,于是锐声喊着: “爷爷,爷爷,你听我吹,你唱!” 爷爷到溪中央于是便很快乐的唱起来,哑哑的声音同竹管声,振荡在寂静空气里,溪中仿佛也热闹了些。实则歌声的来复,反而使一切更加寂静。
(8)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
(9)翠翠每天皆到白塔下背太阳的一面去午睡,高处既极凉快,两山竹篁里叫得使人发松的竹雀和其它鸟类又如此之多,致使她在睡梦里尽为山鸟歌声所浮着,做的梦也便常是顶荒唐的梦。
2.细节鉴赏
(1)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的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和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在水边玩耍了。”“翠翠大吃一惊,同小兽物见到猎人一样,回头便向山竹林里跑掉了。”“眉毛长,眼睛大,皮肤红红的。也乖得使人怜爱。起眼动眉毛,机灵懂事,使家中长辈快乐。”
【姚瑞赏析】片段是对翠翠的外貌,动作的描写。内容上:文段语言平实但却生动。黑黑的皮肤,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如一只小兽物等无不体现了翠翠的外表清纯,活泼招人喜欢。文段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翠翠比作小兽物,翠翠的眼睛比作水晶,突出了她的清秀美丽。几个排比突出了她的可爱。结构上看,交代了人物形象,为后文开展进行了铺垫。同时文段语言轻快,字数的不同带来了极强的节奏感,更加突出了翠翠的活泼可爱。
(2)翠翠一天比一天大了,无意中提到什么时会红脸了。时间在成长她,似乎正催促她,使她在另外一件事情上负点儿责。她欢喜看扑粉满脸的新嫁娘,欢喜说到关于新嫁娘的故事,欢喜把野花戴到头上去,还欢喜听人唱歌。茶峒人的歌声,缠绵处她已领略得出。她有时仿佛孤独了一点,爱坐在岩石上去,向天空一片云一颗星凝眸。祖父若问:“翠翠,想什么?”她便带着点儿害羞情绪,轻轻的说:“翠翠不想什么。”但在心里又同时自问:“翠翠,你想什么?”同时自己也就在心里答着:“我想的很远,很多。可是我不知想些什么。”她的确在想,又的确连自己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王楠赏析】这段文字主要写了祖父意识到翠翠慢慢长大了,需要考虑她的婚姻大事了。从翠翠欢喜的事物“新嫁娘的故事”、“野花”、“唱歌”,让我感觉到一个正值美好青春的少女对美好生活,对爱情,对婚姻的向往,凸显出翠翠纯洁美好的心灵,也为后文中祖父为翠翠寻婚事做铺垫,使情节更加流畅。这里写“茶峒人的歌声”,写出茶峒唱歌的传统和风俗,为后文祖父让天保唱歌打动翠翠、天保傩送兄弟二人为翠翠唱歌的情节做铺垫。这段文字后面写了翠翠有时“孤独”,独自坐在岩石上,向云、星凝眸,被祖父询问心事时的害羞,自己在心里问答,这一段对翠翠心理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翠翠虽在祖父身边长大,但有着纯洁细腻的内心,还有青春少女的敏感,善感,腼腆,还有内心对长大后的爱情婚姻,生活的期待向往。
(3)翠翠不作声,心中只想哭,可是也无理由可哭。祖父是再说下去,便引到死过了的母亲来了。说了一阵,沉默了。翠翠悄悄把头撂过一些,祖父眼中业已酿了一汪眼泪。翠翠又惊又怕怯生生的说:“爷爷,你怎么的?”祖父不作声,用大手掌擦着眼睛,小孩子似的咕咕笑着,跳上岸跑回家中去了。
【胡羿郎鉴赏】这个场景发生于天保向老船夫提亲之后,且翠翠也已知道来提亲的是大老。有人喜欢上自己并想与自己成婚,却为何让翠翠想哭呢?结合之前的种种暗示,可以发现翠翠已经对二老抱有感情,而与大老结婚将使这份感情化为泡影,这也正是这个处于青春期的女孩“想哭也无理由可哭”的理由。祖父在谈到母亲之后的沉默,也说明了他担心翠翠重蹈母亲覆辙,希望能找个不委屈翠翠的人照顾她,在自己死后能好好照顾翠翠。一汪眼泪除了夹杂着对往事的感伤,也许还有对这孩子未来的担忧吧。从翠翠回过头时的“又惊又怕怯生生”看来,她应该还不知道祖父罕有的落泪是为了谁吧,让她惊惧的只是祖父落泪这一单纯的事实,而非事实背后祖父的担忧,因此她才会问“你怎么的”。而面对这一疑问,祖父的笑与跑回家则体现了他不想被孙女担心的心情,间或夹杂着对拥有这么一个懂事孙女的欣慰。两个人物的形象,便在这小小一段中愈发丰满鲜明。
(4)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蒙佳泉鉴赏】戛然而止……这个人,翠翠深爱着的傩送二老,到底会不会因为一场误会,断绝了与翠翠之间浓烈却疏离的爱恋呢?全书的回环曲折在这一个错不及防的开放式结尾处结束了,这一个急刹车,多少读者都被震得五味杂陈--对翠翠的同情,对二老的埋怨,对上天鸣不公……这结局像极了男女间的朦胧情愫,读来甚好,品来甚佳,但也会让人遗憾一生,若是我们早就领悟了敢于告白的意义,就会少一些遗憾和后悔吧。
3.语段智语
茶峒是个充满回忆的地方。那里是翠翠的金色童年,承载了她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怀念之情;那里是天保,傩送捕鸭,唱歌追求爱情的情窦初开。茶峒亦是个悲伤凄清的地方。那里爷爷未了心愿,遗憾终生;那里哥俩与翠翠终未修成正果。那里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那里溪水潺潺,山美人美,充满梦幻。(姚瑞)
这段爱情故事从头至尾都是朦胧的。翠翠始终对爷爷说的旁敲侧击的言语不置可否,自己心里却早有答案,只不过这个答案受到了太多的牵扰——翠翠必定是知道的。爷爷最希望陪伴自己的人是大老,他既有名望,做事情又勤快,是一个实际的小伙子。而二老虽然浪漫,有才,但是奈何有翠翠的母亲做前车之鉴,爷爷开始是不放心把翠翠交给二老的。翠翠八成都了解,只是碍于面子和女孩子固有的矜持,没有与祖父明说。爱情带给了翠翠无数的心思,如同鲜花簇簇,点缀在翠草丛间。
4.主要人物分析
翠翠
翠翠天真善良、温柔清纯。她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外公关心备至。因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让外公去寻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时的无奈,又为外公担心起来,为自己的想法的后果害怕自责。她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节选部分以后,傩送远去,她又矢志不渝地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表现了她对爱的执著。
傩送(王楠)
傩送作为船总顺顺的儿子,和他的哥哥天保一样是茶峒有名的青年人。就像书中第一次介绍他们的那样“结实如小公牛,能驾船,能泅水,能走长路。凡从小乡城里出身的年青人所能够做的事,他们无一不作,作去无一不精。”与大哥相比,傩送的性格更像母亲,不爱说话,眉眼秀拔出众,为人聪明而又富于感情。作为与天保一同爱慕着翠翠的主人公,傩送这一人物形象有着鲜明的特征。
家中虽然富裕,但是不娇奢。从小受父亲派遣各处旅行,各处行船,做伙计甘苦与人相共。不论寒暑雨雪,吃普通的粮食,睡硬邦邦的床,能吃苦,学习贸易,学应酬,各方面的能力都很优秀。
面对爱情,傩送忠诚地爱着翠翠,同时又敢于追求。面对王团总陪嫁的碾坊,毫不动心,一心为翠翠唱歌求爱。对待爱情真诚而又用心。当得知自己的哥哥天保也爱着翠翠时,傩送与天保通过夜半山头唱歌来“决斗”。后来心灰意冷,独自远走他乡。
爷爷
爷爷性格淳朴,为人宽厚,重义轻利,疼爱翠翠。他一生都在船上度过,哪怕日子平淡,家境不富裕,他也不要过路人一分钱,不图便宜。它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为他人服务,默默付出。
已是末年的他,对自己的外孙女负起了责任。17年前他瞒着女儿与绿营兵谈起恋爱,生下了孩子。后遭遇变故,他一人扛起抚养翠翠的重任,并希望给她找一门亲事。
在面对天保,傩送以及杨马兵对翠翠的追求下,他却因一时糊涂,没有听出天保和傩送的声音,而酿成了翠翠与傩送的悲伤故事。
他怀着充满愧疚的心,在天上保佑着自己的孙女。心中却是万般的无奈。就是这样的他,一个淳朴的摆渡人形象,带给了后人们启示,他把世间淳朴善良汇聚一身,却也留下了一生的遗憾。
祖父
是《边城》中的一个重要线索人物。他连接着翠翠和弟兄二人,作为这三人间沟通情感的桥梁,保证了故事的连续发展,他在作品构架中的位置非常重要。
但分析作品中的一个角色,绝不能仅将他视作组成作品的零件,他更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因此,在分析祖父之前,我想先说说他在现实中的“原型”。在沈从文先生《一个人的自白》中,先生曾提到在他到北平半年来唯一有情陌生的帮助,是来自一个卖煤油的老头子。先生与他因买油相熟,后来先生获得他两百铜子的帮助,度过一个年关。于是先生便把这点善良好意扩大到了他的作品中,便成了那个兢兢业业撑了五十年渡船的老祖父。从这段故事中,就很好知道老祖父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了。他出身平凡,生活也并不富裕,甚至捉襟见肘,但纵使在这样的条件下,他还不忘记尽自己所能帮助身边有需要的人。不信请看,《边城》中那老船夫,不是尽渡人拿自己的烟叶而毫无怨言吗?不是看别人喝干自己的酒葫芦反而笑逐颜开吗?这些一切,都是那份善意的体现。
但除去“好人”,他更重要的是一个祖父。在他的心中,排在第一的永远是自己的孙女。因此,他在和翠翠聊天时有意无意地提到将来,提到若自己不在了翠翠该如何,更常常提到翠翠的婚嫁问题,这一切都是源于祖父对这个孤儿未来的担心牵挂。即使如此牵挂,他却从不过度干涉孙女的爱情。“当真交把了他,翠翠是不是愿意?”这也是祖父的可贵之处,不仅是爱,还知道如何去爱,在不折损孩子的本心的情况下,尽力去呵护她的健康成长,并常常教育孩子不要太依赖自己,就算在现代,这种做法仍值得众多家长学习。
然而这样的祖父,在故事的结尾处却并未得到好报。大老下滩死后,他被顺顺与二老误会,被看作杀人凶手,被他们冷落;在听闻二老要“碾坊”而不要“渡船”时为之忧愁病倒;他为孙女争取幸福的行为,也被顺顺看成“好(hào)事”;最终他死于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死前还在安慰翠翠:“怕什么?一切要来的都得来,不必怕!”……这样悲剧的发生,也只能说是性格使然了。祖父温柔善良的性格使他在面对别人的误解时无法及时站出申辩,心中的真实想法也一直被堵在口中说不出,最终郁结于胸死去,大概也是一种必然吧。
然而,这个老人平时的善行并非毫无痕迹地消失,他在乡里众人心中的印象从未褪色。在他死后,曾和他有过误会的船总顺顺也立马赶来资助翠翠,帮她度过这次危机,城中的人们也纷纷赶来帮忙。人们不会遗忘他的宽厚善良,这也可算是对于已死的他的一种告慰吧。
天保
在祖父眼里,大老为人正直,慷慨,有出息,但他的世界里少了一点茶峒人特有的柔情和浪漫,多了一份乡下人的质朴和现实。他喜欢翠翠的,和二老相差无几,但是他现实的性子还是没法给翠翠天真浪漫的情感,他也思量着是否应该找一个贤惠勤劳能干的媳妇。
同时,大老质朴的本心也让他能够正面弟弟对翠翠更加热烈的爱。他没有婉转的歌喉,因此选择了提亲这条车路,而在两人唱歌决斗时,他选择了放弃。甚至为了成全弟弟,天保到了远方做生意,以至于最后命丧他乡。大老虽然没有他弟弟二老浪漫,有才,甚至对翠翠的爱也没有二老那么浓烈,炽热,但是他却凭借着自己的品格和智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读后感
平凡的美好
——《边城》读后感
记得第一次读《边城》被介绍故事以翠翠的爱情为主的,又因为沈从文先生曾写过的名句----“我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让我对这个“爱情小说”充满期待。满怀着这样的心情读过之后,不免有些失望。但是几年后的我再次重温《边城》,书中的许多事物令我异常感动,触碰了内心深处的柔软记忆。
书中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那里如梦境般美丽,有连绵不断的山峦,清澈见底的流水,薄雾绵绵的黄昏,那里的山好,水好,更重要的是人也好,从豪绅阶级的船总顺顺到普通百姓的老马兵,都是那样的豪爽大气与人为乐。在那个外面的世界风云变幻的时代,小镇茶峒俨然一个令人心向往之的世外桃源,在那里的人们善良单纯,不在乎外面的风雨,只想着怎样更好的生活。生活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一个平凡的过程,怎样寻找到生活中的小美好才是让我们变得幸福的关键。
我曾想过翠翠每天与祖父生活在白塔下,只有一只黄狗为伴,每天的生活就是帮人过渡,这样的日子不会感觉到乏味无趣吗?后来才理解,生活中自己要有一双会发现幸福和乐趣的眼睛。一个人如果不会探寻美,那么再美好的日子也会过得乏味无趣。在生活中寻找快乐和幸福,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所期待和目标。祖父会因为想着为翠翠寻个好人家,让她有所依靠而感到幸福,翠翠会因为憧憬未来,期待爱情而心存喜悦。
有时候,就是因为我们平凡生活中有一些触动,有一些幻想,才会有童话故事出现。我想二老的出现让正值花季的翠翠感受到的就是童话般的美好。在我们平凡的生活里,总会有那么一个耀眼的人、耀眼的事物出现,吸引了我们的目光,无论结果如何,都是人生行囊中美好的收藏。
但是,美好中也有伤痛。史铁生曾写道“童话的缺憾不在于它太美,而在于他必然走进一个更为纷繁而且严酷的世界”大老出船的意外离开,祖父的病倒离世,这些突如其来的打击让翠翠一夜间成长。“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又如宿命的必然”但是当我们的内心足够强大,悲痛不也会成为美好的一部分吗?因为有了悲痛,幸福和美好才更令人珍贵。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它给人带来的深刻影响。读过《边城》,一方面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湘西的风土人情,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这本书使我更加地热爱生活,懂得发现生活中的美。给平凡的生活以不凡的信心,收获最美好的花朵。
厚重的底色,哀思的文字
——《边城》读后感
儿时第一次读到《边城》,还是在阅读题上。我领略到了翠翠那细腻,细微,却又不敢表达的无奈与悲伤,领略到了世间万事的无奈,却不知这爱情却也如此令读者撕心裂肺。
初中读《边城》,我为翠翠与傩送之间阴差阳错的爱情烦恼。
现在读《边城》,映入脑海的不是那儿女情长的悲伤,而是那“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的溪水,那连绵不断山间的茶峒城。城里“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便是这故事的开始。城里山好,水好,人好,无论是底层人民还是豪绅阶级的船总,他们都有一颗善良,淳朴的心。老人是个船夫,带人渡河,却不收下分毫。她的孙女,便是那像从梦里走出来的姑娘,翠翠。她是这座城的化身,是故事起伏波澜的开端。
茶峒城是一座沉默的城。
为了翠翠婚事,老人日夜操心,却不曾想害了心头宝贝。翠翠从一开始便选择了沉默。无论是天保的提婚,还是傩送的心意,她都只能选择沉默。当爷爷在雷雨交加的夜里去世,天保淹死,白塔坍塌,傩送的离开发生后,她为沉默付出了代价,她失去了至亲与挚爱,只能选择等待“那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也许明天就会回来。”
茶峒城是一座安详的城。
“茶峒很美,白河清澈,两岸多山,山中翠竹丛立。河边住户自然随意,黄泥墙,黑瓦顶,与周围环境极其调和。”那里承载了翠翠与爷爷15年来的美好。两人,一狗,便是这一生。他们帮人渡河,不要报酬,“凡是只求个心安理得”,只为活得踏实,获得快乐。这一生,要是如此平平安安过下去,显得是那么令人向往。
茶峒城是一座厚重的城。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爱情令人唏嘘,又有多少爱情让人铭记。作者沈从文以爱情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手法,不经意的挑拨着我的心。字里行间,飘动着的,是那浓浓的诗意,让我不禁沉醉其中。可回过神再一思考,茶峒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段悲戚的故事?边城的意义究竟何在?
我想,这样的一个故事,是千百万年来历史的缩影。从封建社会中的门当户对,到后来的自由恋爱,人们的本性与良知在慢慢的消失。而沈从文先生,便是用那最拿手的武器,来阻止那座心里的城流入那历史中厚重的底色,他正是用这哀思的文字来唤起中华民族内心的那份淳朴,善良,与自由。
在我看来,《边城》是美好的,亦是沉重的。
《边城》读后感
漫步于一条古老的河街,毛毛细雨抚摸着我的脸庞,清爽微寒,令人心旷神怡。两旁的建筑陈旧却又古朴,在细雨下显出几分年轻。放空心灵,酒馆中不时会有嬉笑怒骂声传来,但在这街道上,这点人声反令人感觉更为寂静。继续前行,耳边渐渐飘来悠扬乐声,我驻足远望。河对岸山岩上,一女子正手执芦管,远望着滔滔江水,仿佛正在等某人的归来……
这便是我阅毕《边城》后,脑海里所浮现的图景,宁静安详的同时又不乏一丝淡淡的忧愁。沈从文先生用他那一支画笔,把我带入了这个秀丽而不失人间烟火味的小城画卷中。这里的人们普通平凡,这里的故事也平淡无奇,但他们却给我的心带来了很大的震撼。看到翠翠因害羞而跑离二老时,我能感受到青春的快乐与恋爱的甜蜜;看到大老因爱情不顺决然下滩时,我能感受到他心中的哀伤与痛苦;二老头包红布,带领着龙舟冲向胜利时,我为他身上的蓬勃朝气所鼓舞;祖父说婚事不成四处碰壁时,我也为他那份无奈与担忧而心酸。这些人们虽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们在生活中脚踏实地奋斗的身姿能给读者带来极大的力量。他们的真实、善良与淳朴都激起我对于美好人性的向往。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故事中的人们虽然都追求着幸福,故事的结局却存有缺憾。从作者的角度说,这悲剧的产生是必然的。“心身多方面的困苦与屈辱烙印,是去不掉的。如无从变为仇恨,必然是将伤痕包裹起来,用文字包裹起来,不许外露。”当时的中国尚
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作者内心忧国忧民的情怀使得他不会将这部作品的结局写得完满。《边城》的悲剧体现出了当时作者的心境。而从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悲剧的产生也未尝不是好事。缺憾才使得情节的发展更为自然不造作,使人物内心情感表露得更真实充分。并且这悲剧的美与《边城》所营造的氛围完美地融合,这悲剧是贴近于现实生活的,而《边城》的故事背景是与现实相远离的,两者结合亦真亦幻,所带给我的美的享受真无法用语言表述。
总之,《边城》用平实的笔触带给了我温暖。正如作者在题记中所写:“也许尚能给他们一种勇气同信心!”
六、穿越时空的对话
致远在茶峒翠翠的一封信
翠翠:
你好,翠翠。我是一名和你一样正值青春年华的女生。我们素不相识,但是读过你的故事后,我感觉一见如故。你在美丽的茶峒出生,伴着清澈见底的流水,洒满各处的的月光,无忧无虑地成长。在溪边的白塔下,与祖父生活在一起,还有一只黄狗相伴。你的祖父是一名老船夫,平时帮人过渡,而你也就学会了一些,在祖父不在时,常常熟练地帮人过渡。
但是一个人的一生总要经历点波澜,就像祖父过渡时有时会遇到风雨。当我们慢慢走进成人的世界,忧虑和孤独也就越来越多,但这也是成长的体现。在我读你的故事,也产生了一些共鸣。伴着长大,我们有时会感觉到孤独,向着天空的星云凝眸,向着大海呼喊,开始看得见黄昏薄云的凄凉,听得出歌声里的忧伤。虽然有时内心多愁,不知所措,但是我们都在不知不觉间长大。
在这个美丽的年纪,我们总有一些无法说出口的秘密和心情。我理解你在祖父询问天保提亲的事时,你的害羞和逃避;理解你自己在内心里的疑问和不安;理解你面对抉择时的犹豫和顾虑。但是不要因此而产生负担和悲伤,有时候往往那些说不出口的秘密成为了我们青春最美好的记忆。
每当耳畔响起柔软的的歌声,我的心底都会荡起一片涟漪,心中总是不经意地勇气对未来的畅想,越是美好幸福,越是令人向往。我想你对二老的心情是否也抱着这种美好的心态呢?爱情来临时,总是让人措手不及。也许我在你和傩送第一次在河边相见时,就发觉了你不一样的心情。码头上的那人问“是谁人?”你答道“是翠翠。是撑渡船的孙女”是这样一次对话,铸就了你们接下来的相遇。第一次接触你时,我不理解在祖父多次询问你的时候,你选择害羞地回避,而不是坦言对二老的爱慕。我甚至还想也许就是你的害羞,让你错过了一次幸福的机会。但是后来才明白这样的腼腆纯真才是原本的你。在茶峒这样的水土人情中养着的你,本该有着在旁人看来过分的纯真。你的不谙世事,你的懵懂含蓄,才造就了周围的人对你的喜爱。
翠翠啊,现在的你是不是还和杨马兵在白塔下住的呢?祖父的离开对你来说,也是另一种意义的长大,怀着祖父对你的爱好好地继续生活。希望你能等待来属于自己的幸福。
祝好!
致翠翠的一封信
翠翠,你好!这几天我拜读了沈从文先生的《边城》,颇有感触,便想给你写一封信。 你出生于田园山水之间,有着大自然的沐浴。那灼热的太阳赐予你黝黑的皮肤;那“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的溪水,赐予你那双水灵的眼睛。自然哺育着你,你自小便天真无邪,朴实可爱。还记得你与爷爷面前撒娇,念叨“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河里的大鱼吃去了”的可爱。
我很是喜欢你的性格,无忧无虑。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孩子终究是要嫁人。我看到了你的感情经历,深思,那么的朦胧,那么的悲伤。喜欢一个人,让你对生命有了另一种感受,那是另一种体验,青春的朦胧带给你的是快乐也是悲伤。就在那山里,看着那潺潺的溪水,听到那汉子发出的悠扬的歌声,心中爱情的萌芽已经悄悄绽放。
就是这样,你在一天天的幻想中长大。可是,自然中不光是美丽的山水,有着那令人害怕的狂风暴雨。于是,你经历了那风雨的洗礼,感受了世间的悲哀,那本不该是一个十五岁姑娘所承受的。那一夜,你长大了,你变得独立了,你看透了世间。天保的溺水,爷爷的去世,傩送的离开,让你苦不堪言。但,我想告诉你,那是一个人独自所必须承受的。那一夜,你哭了一夜,哭诉了那些老天的不公。但你知道,傩送还会回来的,“那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也许明天就会回来。”是你的愿望,你心中的白石塔还屹立着。他,是你的希望。
我在想,你一定很想他吧,想念他与你重逢,想念他用歌声温润你的心房。他善良,他淳朴,他不愿看到自己心爱的姑娘孤独一人。可是事与愿违,他不想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哥哥的痛苦之上,无奈,他只能离你远去。
翠翠啊,如果当初更加主动结局会不会不一样啊?或许在第一次对他有好感时便表达出自己的感情,事情会变得更加美好。可如果是这样,便不是那个长于自然的翠翠。
每每梦到你,你总是给我一种伸手就可碰到,可伸出手却变得朦胧的感觉。看着你那黑黑的脸,清凉如水晶的眼睛,触目山水之间……每每梦到你,你总是带着笑容,在那岸边,一人独自悲伤,等待着那个人归来,等待着某个熟悉的温柔会拥抱你啊!
愿你一切安好!
致老船夫的一封信
亲爱的老船夫: 您好!
这封信写给您,我并不期望回复。我只想表达自己心中那份不吐不快的真挚感情。 读《边城》时,我就一直在想象着,想象着你们那边的生活,想象着在您那艘小小的渡船上所发生的平凡而又温暖的各种事件。卖纸人把铜子撒到您的船上让您接受时,您让翠翠拦住他好把钱送还,引来山坡上众人的一片欢声笑语,这是多么富有人情味的一幅图景!给予者毫
无功利之心的馈赠,接受者一点不做作的回绝……不对,您还偷偷留了一个铜子在腰带上呢,作为那一大束烟草的交换。真调皮哪!但这种淘气也并不让我讨厌,毕竟在我所处的现代社会中,人与人间的关系已经很少像你们那里一样紧密而实在了。“体面”的社交礼仪已充斥了人与人的交往,想看到你们那里的“快意恩仇”已经不可能了。人际关系的逐渐淡薄让我对您的生活更加充满向往,唉,真希望能去你们那里体验下啊!
牢骚先不发,我还想说些关于您的事情。我尊敬您。您身上的朝气绝不亚于年轻人们的。“爷爷老了!过几天打豹子给你看!”“你爷爷还可以打老虎,人不老!”这话精神!其中的男子气概,那股不服老的劲,我看了都觉得汗颜。作为一个船夫,您兢兢业业地为人们服务了整整五十年,这中间的坚韧与奉献,种种都值得我的尊敬。看到您之后,我也想学二老道声:“伯伯,看你那么勤快,我们年青人不敢辜负日头!”但同时我也同情您。您这样好的一个人,在生命的末尾,却是在别人的误会下闭上双眼,给翠翠找个好亲家的愿望也未能实现。将死之前,怀着这哀愁与担忧而不能说出,为了保护翠翠的心灵,您将一切事实都吞在肚子里,让人悲伤也让人无奈。不知您在生病的那三天,心中的痛苦得有多么沉重,无法使孙女幸福的挫败感又有多么强烈!您只是一个普通的老人,正因如此,这些发生在您身上的悲剧才令我扼腕叹息。您真是太辛苦了,现在就请好好休息吧。
对了,翠翠现在由那老马兵照顾,一切健康,您就不用再挂念了,年轻人的事由他们自己去吧,您老在天上好好饮酒享乐就好,相信这地上的故事会有它应有的美好的结局。
敬祝:
家事圆满,一切顺利!
某位被您深深感动的人
2019年2月17日
七、争议话题辩论
有一天,那个在月亮下唱歌的青年人回到了茶峒,你认为他在经历过时间和空间洗礼后,会选渡船还是会选碾坊呢?
我认为傩送会选择渡船。
理由:无论身在何处,永远不变的是来自在水一方的家乡,所延续的不只是家乡美好的回忆,更是湘西水乡亘古不变的传承与久久弥存的留恋。
渡船会让他返璞归真,忘却过去的失落与无奈,能够在这片灵魂的净土重拾本心与朴素,得到最真挚的慰藉。
当年那个泅水健儿,赛船高手未消失,他定在风霜的洗礼后,铭记自己的往昔,在那片故土。那个月下再次唱起自己的歌。
我认为傩送会选碾坊。
人是会变的。试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沙尔表哥,在离家前也是个清爽少年,与欧也妮两情相悦,回家后却已经变成了金钱的奴隶,眼中只有着欧也妮身后的巨额财产。我不敢保证二老经过了外面世界的风雨后内心能一尘不染,我也不敢保证在长时间独身无依的旅途中他的双眼不会为名利所蒙蔽。既然变化无法阻止,那么选择碾坊便逐渐变得现实和自然了。碾坊
的女儿又不输翠翠的美丽,碾坊的资产够二老享用一生而不尽,更何况二老当初下行完全是由于对大佬有愧,这种种因素相加,选择碾坊是极有可能的。
我认为傩送会选择渡船。
时间可以冲淡一切,曾经的误会在面对真情时显得微不足道;况且,老船夫已经去世,矛盾的症结已经不在。
二老不同于大老,他所向往的不是舒适的生活,而是浪漫缠绵的爱情。 翠翠如今孤身一人守着渡口,他不会忍心让翠翠一直无人怜爱地活下去。 我认为傩送会选择碾坊。
时过境迁,再回到茶峒城已是物是人非。二老内心仍对大老的死心怀愧疚。二老与翠翠彼此间因此产生了一条不可消除的隔阂与障碍。此时的翠翠或许仍然每天会去渡船等待着他,但他知道往事已经不允许他们的再相见和重归于好。
另外,经过时间的洗礼后的二老,或许早已洗脱单纯,变得更加成熟,更加注重利益。他也会为了自己的今后去做考虑,所以我认为会选碾坊。
我认为傩送会选择渡船。
傩送与当时的人们不一样。他送小跟船到各地,见多识广。经过又一番游历,他对于天保的死能够释然。他应该知道天保的死是因为行船的意外。况且这个年轻人对待爱情是十分纯洁的,不会被外物迷惑。他对翠翠的钟情是不可改变的,从一见面,翠翠就成了他心头的白月光。所以当他再次回到茶峒时,必能以新的心态再次为翠翠唱出美丽的歌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