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机械运动》
一、选择题
1.下列对一些常见物体的估测最恰当的是( ) A.中学生课桌高度约80 cm C.学校教室的长度约20 cm
2.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3.正常人平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
A.1.2 m/s B.12 m/s C.1.2 cm/s D.1.2 km/s
4.2012年6月16日18时56分,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如图为神舟九号发射升空过程中,乘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固定在舱内的情景.在神舟九号发射升空过程中,正确的说法是( )
B.
C.
D.
B.物理课本长度约50 cm D.学生用笔直径约4 cm
A.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 C.以神舟九号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 D.以刘洋为参照物,景海鹏是运动的
5.一著名运动员在100米赛跑中,起跑时速度是9m/s,中途的速度是7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1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7 m/s
B.9 m/s
C.10 m/s D.11 m/s
6.2011年5月15日,国际田联110m栏钻石联赛上海站敲响战鼓,冠军争夺在刘翔和奥利弗之间展开.比赛临近结束,选手全力冲刺时,观众看到如图所示的场景,齐声欢呼“刘翔最快”;根据表中所示的比赛成绩,裁判裁定刘翔获胜,观众和裁判判断刘翔快过奥利弗的方法分别是( ) 选手 刘翔 奥利弗
用时/s 13.07 13.18
A.观众:相同时间比路程;裁判:相同时间比路程 B.观众:相同时间比路程;裁判:相同路程比时间 C.观众: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相同时间比路程 D.观众: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相同路程比时间
7.如图中所示的尺子,用来测量下列物体中能得到最准确的数据的是( )
A.桌子的高度 B.人头发的直径 C.物理书的厚度 D.课桌的宽度
8.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中有这样一句歌词“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歌曲中对月亮的描述是以谁为参照物( ) A.莲花 B.云朵 C.大地 D.天空
9.如图所示的图象中能正确反映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10.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时间t一定时,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 B.当路程S一定时,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
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 D.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
11.如图所示,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先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地面、列车 B.列车、地面 C.列车、列车 D.地面、地面
12.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二、填空题
13.将图中三种仪器的测量结果(数值及单位)填写在下表相应的空格中.
纸带中AD两点汽车运动的的距离
速度
刻度尺的分度值
14.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右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0.02秒的不同位置.根据底片可以判断, 球运动时间长, 球作变速直线运动(全部选填“甲”或“乙”).
15.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某同学家距学校600m,他以此速度从家步行至学校需要的时间是 s;以该同学身上背着的书包为参照物,他是 的(填“运动”或“静止”).
16.2012年2月,首批“长鼻子”校车在南京投入使用.
(1)校车行驶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车速不得超过40km/h.“40km/h”是指校车在行驶过程中的 (选填“平均速度”或“最大速度”).
(3)小明早晨7点乘校车去上学,7点24分到达学校,设小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30km/h,则小明乘车地点到学校的路程是 km.
17.如图记录了两辆汽车同时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1)甲车的速度是 m/s,它在做 运动,判断依据是 ; (2)乙车在0~10s、10~20s、20~30s、30~40s的速度 (选填“不变”、“越来越小”、“越来越大”或“先变大后不变”),以司机为参照物,车内乘客是 (选填“运动”、“静止”)的.
(3)甲、乙两车在0~40s内的平均速度是 (选填“相等”、“不相等”)的.
三、作图题
18.一辆汽车在一平直的公路上以20m/s速度匀速行驶,请你在图甲和图乙分别画出汽车行驶过程中的S﹣t和v﹣t图象.
四、解析题(第1小题6分,第2小题9分,共15分)
19.我国上海磁悬列车从上海地铁龙阳路站到浦东国际机场全程30千米,单程行驶只要8分钟,则它行驶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0.心系奥运,重在参与.小林同学每天坚持锻炼身体.某天,他绕学校运动场跑了800m,前200m用了40s,则该同学在这200m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若该同学保持这个平均速度不变,他跑完全程共需用多少时间?
五、实验探究题
21.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
分析照片可知:
(1)小球在做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 ; (2)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
(3)小球在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4)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2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是“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 cm,tBC= s,vAC= c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填“大、小”).
23.木块从图斜面所示位置静止释放,直到撞上金属片,测此过程木块的平均速度. ①在图中画出需要测量的距离;
②用粗糙程度相同、质量不同的木块做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根据公式 算出第一次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
请归纳本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与质量是否有关? 试验次数 1 2 3 4
木块质量/g 100 150 200 250
运动距离/m 1.000 1.000 1.000 1.000
运动时间/s 0.8 0.8 0.8 0.8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章 机械运动》2015年单元测试卷(重庆市巴蜀中学)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对一些常见物体的估测最恰当的是( ) A.中学生课桌高度约80 cm C.学校教室的长度约20 cm 【考点】长度的估测. 【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中学生课桌高度小于1m,与80cm接近;故A正确; B、物理课本的长度在25cm左右,达不到50cm;故B错误; C、学校教室的长度在10m左右,远远大于20cm;故C错误; D、学生用笔的直径接近1cm;达不到4cm;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2.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B.物理课本长度约50 cm D.学生用笔直径约4 cm
【考点】刻度尺的使用. 【专题】应用题.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根据估计结果选择恰当的刻度尺;
②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线是否磨损; ③放置刻度尺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
④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准确读出已知刻度后,在最小刻度后再加上一位估计值.
【解答】解:A、零刻线磨损的可以从其他的整刻线开始测起;但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所以A错;
B、要从刻度尺的零刻线开始测起,所以B错;
C、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没有紧贴被测长度,所以C错; D、刻度面紧贴被测物体,起始端从零开始,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属于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3.正常人平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 )
A.1.2 m/s B.12 m/s C.1.2 cm/s D.1.2 km/s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识记人步行的速度、骑自行车的速度等,这些总是出现在估计题目中. 【解答】解:人步行的速度是1.2m/s. 故选A.
【点评】识记生活中速度、长度、质量、功率等一些值,便于完成估计题,这是中考的必考题.
4.2012年6月16日18时56分,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如图为神舟九号发射升空过程中,乘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固定在舱内的情景.在神舟九号发射升空过程中,正确的说法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 C.以神舟九号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 D.以刘洋为参照物,景海鹏是运动的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 【解答】解:在神舟九号发射升空过程中,
A、B、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与地面的距离是变化的,所以航天员是向上运动的.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
C、以神舟九号为参照物,航天员随之同时运动,两者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此选项错误;
D、以刘洋为参照物,景海鹏随之同时运动,两者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此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根据参照物判断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需要明确的是,选择哪一个物体作参照物,这个物体就是“静止”的.
5.一著名运动员在100米赛跑中,起跑时速度是9m/s,中途的速度是7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1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7 m/s
B.9 m/s
C.10 m/s D.11 m/s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已知运动员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利用速度的计算公式得到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运动员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v==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平均速度的计算,本质是考查我们对平均速度的理解,需要清楚: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6.2011年5月15日,国际田联110m栏钻石联赛上海站敲响战鼓,冠军争夺在刘翔和奥利弗之间展开.比赛临近结束,选手全力冲刺时,观众看到如图所示的场景,齐声欢呼“刘翔最快”;根据表中所示的比赛成绩,裁判裁定刘翔获胜,观众和裁判判断刘翔快过奥利弗的方法分别是( ) 选手 刘翔 奥利弗
=10m/s.
用时/s 13.07 13.18
A.观众:相同时间比路程;裁判:相同时间比路程 B.观众:相同时间比路程;裁判:相同路程比时间 C.观众: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相同时间比路程 D.观众: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相同路程比时间 【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
【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在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远近;二是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解答】解:如图所示,观众看到刘翔跑在前面,因为两人是同时起跑,此时用的时间是相同的,刘翔通过的距离长,故观众认为刘翔跑得快;
从表中数据可以知道,刘翔在110米的路程内,用的时间比奥利弗最短,说明刘翔跑得快. 故选B.
【点评】该题通过赛跑来考查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难度不大.
7.如图中所示的尺子,用来测量下列物体中能得到最准确的数据的是( )
A.桌子的高度 B.人头发的直径 C.物理书的厚度 D.课桌的宽度 【考点】长度的测量.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首先看清图中所示的尺子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根据估测的桌子的高度、人头发的直径、物理书的厚度、课桌的宽度数据,与尺子的量程和分度值比较即可做出选择.
【解答】解:由图可知,刻度尺的量程为0~5cm,而桌子的高度,课桌的宽度都要超过此量程,故AD选项不符合,B选项人头发的直径远远小于此刻度尺的分度值,因此,只有物理书的厚度在此刻度尺的量程内,因此用此刻度尺可以测量物理书的厚度. 故选C.
【点评】刻度尺的使用规则要记住,多积累实际测量的经验.
8.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中有这样一句歌词“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歌曲中对月亮的描述是以谁为参照物( ) A.莲花 B.云朵 C.大地 D.天空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分析】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是不同的.
【解答】解:这句歌词的意思是月亮在穿行,即月亮在运动,而且是穿过了云朵,所以很明显,说月亮在运动就是以云朵为参照物.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
9.如图所示的图象中能正确反映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考点】匀速直线运动.
【专题】图析法;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是倾斜的直线,其斜率表示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解答】解:A、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路程也在变大,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运动,故A符合题意;
B、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在增大,是加速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不变,说明物体保持静止,故C不符合题意; D、表示随着时间的增大,速度越来越大,物体做加速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物体做匀速运动时的路程和时间的图象以及速度与时间的图象,关键知道物体做匀速运动时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10.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时间t一定时,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 B.当路程S一定时,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 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 D.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 【考点】匀速直线运动.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运动方向都是不变的,而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无关.实际上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时间t是原来的几倍,路程s就是原来的几倍,其速度v=是不变的.
【解答】解: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个定值,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个定值,也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而选项A、B、C中的说法属于不能真正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要让学生明白,不能只站在纯数学的角度理解物理公式,而应考虑它的物理意义.
11.如图所示,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先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地面、列车 B.列车、地面 C.列车、列车 D.地面、地面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之前,必须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当这些同学以地面为参照物时,列车与地面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列车是运动的;
若以列车、小明,或火车内其他乘客为参照物,几个同学与这些物体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些同学是运动的,所以小明看到几个同学渐渐向后退去;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理解,需要根据参照物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12.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图像综合题.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s与运动时间t成正比,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根据图象的形状判断甲、乙的运动性质;
由图象找出甲乙的路程s与所对应的时间t,由速度公式可求出甲乙的速度,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
根据甲乙的速度关系判断两物体的位置关系,然后以甲或乙为参照物,判断乙或甲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A、由图象知甲乙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象知v甲=
=0.2m/s,乙的速度v乙=
=0.1m/s,v甲>v乙,故A错误.
B、读图可知,经过6s,甲运动了1.2m,乙运动了0.6m,为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此时甲在乙前面1.2m﹣0.6m=0.6m处,故B错误;
CD、因为v甲>v乙,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在乙车的前面向东运动,两物体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以乙为参照物,甲是向东运动的,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的s﹣t图象,由图象找出两物体的路程s与所对应的时间t,是解题的关键;应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s与t成正比,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当然,具体分析时应细心找准对应关系. 二、填空题
13.将图中三种仪器的测量结果(数值及单位)填写在下表相应的空格中.
纸带中AD两点汽车运动的速的距离
度
刻度尺的分度值 1mm
【考点】长度的测量;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①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②汽车速度常用的计量单位是km/h,读取汽车速度仪示数时,首先要明确其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指针所对刻线相垂直. 【解答】解: 由图知:
①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纸带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6.00cm对齐,所以纸带的长度为L=6.00cm﹣2.00cm=4.00cm;
②在汽车速度仪上,20km/h之间有4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5km/h,即速度仪的分度值为5km/h.此时的速度为85km/h. 故答案为: 刻度尺的分度值 1mm
纸带中AD两点的距离 4.00cm
汽车运动的速度 85km/h
4.00cm
85km/h
【点评】物理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任何一种工具,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刻度尺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字,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数值即可.
14.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右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0.02秒的不同位置.根据底片可以判断, 甲 球运动时间长, 乙 球作变速直线运动(全部选填“甲”或“乙”).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根据题意,首先要明确,每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0.02s,根据间隔的段数可以确定运动时间的长短.
利用相邻两点之间的长度可以确定其通过的路程,由于时间相等,根据公式:v=可以确定物体速度的变化.
【解答】解:在甲图中,包括了5个时间间隔,每个时间间隔为0.02s,即甲运动了5×0.02s=0.1s;乙图只有3个时间间隔,乙运动的时间为:3×0.02s=0.06s.所以甲运动的时间大于乙运动的时间; 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甲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仍然相等,所以甲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由乙图所示的两点之间的长度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乙通过的路程越来越长,所以乙的速度越来越大,做变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甲;乙.
【点评】通过频闪照片可以获得以下两个信息:频闪照片中相邻的两个照片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两个相邻的照片之间的长度是运动物体在一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距离.
15.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人1s通过的距离为1.2m ;某同学家距学校600m,他以此速度从家步行至学校需要的时间是 500 s;以该同学身上背着的书包为参照物,他是 静止 的(填“运动”或“静止”).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专题】应用题.
【分析】①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②已知人步行的速度和路程,利用t=得到需要的时间;
③运动方向和速度都相同的两个物体,以对方为参照物,都处于静止状态.
【解答】解:
①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m/s,表示人1s通过的距离为1.2m; ②从家步行至学校需要的时间是t==
=500s;
③以该同学身上背着的书包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人1s通过的距离为1.2m;500;静止.
【点评】在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时,研究对象的状态以与参照物是否发生位置变化为准,特别注意的是:参照物一定是假定静止的.
16.2012年2月,首批“长鼻子”校车在南京投入使用.
(1)校车行驶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是 运动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车速不得超过40km/h.“40km/h”是指校车在行驶过程中的 最大速度 (选填“平均速度”或“最大速度”).
(3)小明早晨7点乘校车去上学,7点24分到达学校,设小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30km/h,则小明乘车地点到学校的路程是 12 km.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1)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2)《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车速不得超过40km/h,即最大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
(3)知道此时的运动时间和运动的速度,据公式v=公式变形可计算出运动的路程.
【解答】解:(1)校车行驶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路边的树相对于司机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故路边的树相对于司机是运动的;
(2)《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车速不得超过40km/h,即最大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 (3)∵v=,
∴小明乘车地点到学校的距离: s=vt=30km/h×
h=12km.
故答案为:(1)运动;(2)最大速度;(3)12.
【点评】该题以校车为载体考查了参照物的选取、最大速度的理解以及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17.如图记录了两辆汽车同时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1)甲车的速度是 30 m/s,它在做 匀速直线 运动,判断依据是 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
(2)乙车在0~10s、10~20s、20~30s、30~40s的速度 越来越大 (选填“不变”、“越来越小”、“越来越大”或“先变大后不变”),以司机为参照物,车内乘客是 静止 (选填“运动”、“静止”)的.
(3)甲、乙两车在0~40s内的平均速度是 相等 (选填“相等”、“不相等”)的.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运动和力.
【分析】(1)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相等,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路程不相等,物体做变速运动,速度不断变化,分析图示其情景答题.
(2)根据速度公式v=,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大,其速度越大;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3)由速度公式可知,相同的时间(0~40s)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大小,路程越大,速度越大. 【解答】解:(1)由图示可知,甲车在每个10s内的路程分别是:300m、300m、300m、300m,由此可知,在相等时间内,甲车的路程相等,由此可知,甲车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甲车速度为v==
=30m/s.
(2)观察图片可知,乙车在每个10s内的路程分别是:200m、250m、300m、450m,由此可知,在相等时间内,乙车的路程越来越大,由此可知,甲车的运动是加速直线运动,速度越来越大. 坐在正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以司机为参照物,乘客与司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是静止的. (3)在0~40s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200m,所以由平均速度公式v=可知,其平均速度相等.
故答案为:(1)30;匀速直线;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2)越来越大;静止;(3)相等. 【点评】本题考查了判断车的速度变化、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大小的比较等知识,掌握基础知识、由图示求出车的路程与对应的时间、应用速度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三、作图题
18.一辆汽车在一平直的公路上以20m/s速度匀速行驶,请你在图甲和图乙分别画出汽车行驶过程中的S﹣t和v﹣t图象.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已知物体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任何时间段速度都一样;又由坐标知,横轴为时间,纵轴代表速度,所以图象为与横轴平行的一条线段. 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解答】解: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如下图所示: 速度一定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不变,如下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与物体运动的情况,关键明确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四、解析题(第1小题6分,第2小题9分,共15分)
19.我国上海磁悬列车从上海地铁龙阳路站到浦东国际机场全程30千米,单程行驶只要8分钟,则它行驶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计算题.
【分析】知道从上海地铁龙阳路站到浦东国际机场的路程和列车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列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 t=8min=
h,
v===225km/h.
答:列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225km/h.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的计算,属于基础题目,计算时注意单位统一.
20.心系奥运,重在参与.小林同学每天坚持锻炼身体.某天,他绕学校运动场跑了800m,前200m用了40s,则该同学在这200m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若该同学保持这个平均速度不变,他跑完全程共需用多少时间?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计算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1)知道前200m的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大小. (2)知道800m的路程和速度,根据速度公式的导出公式求出时间. 【解答】解:前200m的平均速度: v==∵v=,
跑完800m需要的时间: t′=
=
=160s. =5m/s.
答:该同学在前200m的平均速度是5m/s;跑完800m需要160s.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和时间的计算,本题是比较简单的速度公式的应用.掌握基础知识很重要.
五、实验探究题
21.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
分析照片可知:
(1)小球在做 变速 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 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 ;
(2)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
(3)小球在 EF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4)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C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计算题;信息给予题.
【分析】(1)通过观察相同的时间间隔内,小球通过的路程大小,判断小球做何种性质的运动; (2)求出从B点到D点的路程和时间、从A点到F点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平均速度进行比较;
(3)AB、BC、CD、DE、EF的时间间隔相同,通过比较通过的路程大小得出哪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4)由图可知,小球做加速运动;而A图说明物体做减速运动、B图说明物体做匀速运动、C图说明物体做加速运动、D图说明物体先减速后加速,据此判断.
【解答】解:(1)由图可知,小球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
(2)SBD=4.5cm﹣0.5cm=4cm=0.04m,tBD=0.4s, 小球从B点到D点的平均速度: vBD=
=
=0.1m/s;
SAF=12.5cm=0.125m,tAF=0.2s×5=1s, 小球从A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 vAF=
=
=0.125m/s,
∴vBD<vAF;
(3)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EF的路程最大,所以EF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4)A图说明物体做减速运动、B图说明物体做匀速运动、C图说明物体做加速运动、D图说明物体先减速后加速,所以能说明小球下落运动(加速下落)的是C图. 故答案为:(1)变速,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 (2)小于;(3)EF;(4)C.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以及长度测量、运动性质的判断,属于基础题目,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课本知识,认真分析计算.
2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是“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v=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小 (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 5 cm,tBC= 1 s,vAC= 3.33 c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大 (填“大、小”).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压轴题.
【分析】(1)该实验利用速度公式V=测量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
(3)根据图中刻度尺上的刻度,停表上的时间,可知每段的距离和所用时间,求得速度. (4)过了A后计时,所计时间偏小,求得速度发生变化. 【解答】解:(1)利用速度公式V=. (2)要想时间长些,坡度应该变小.
(3)由图中知SAB=5cm,tBC=1s,SAC=10cm,tAC=3s,VAC=SAC÷TAC=10cm÷3s=3.33cm/s. (4)时间偏小时,速度偏大.
答:(1)v=; (2)小; (3)5,1,3.33; (4)大
【点评】此题利用速度公式V=,涉及到时间和长度的计算,属于基本题型.
23.木块从图斜面所示位置静止释放,直到撞上金属片,测此过程木块的平均速度. ①在图中画出需要测量的距离;
②用粗糙程度相同、质量不同的木块做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根据公式 块的平均速度;
请归纳本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与质量是否有关? 试验次数 1 2 3 4
木块质量/g 100 150 200 250
运动距离/m 1.000 1.000 1.000 1.000
运动时间/s 0.8 0.8 0.8 0.8
= 算出第一次实验木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专题】测量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①需要测量的距离是木块从最高点释放直到撞上金属片的距离,即斜面的长; ②根据速度公式v=可求得第一次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对比4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①需要测量的距离是木块从最高点释放直到撞上金属片的距离,即斜面的长; 如图所示:
②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为: =;第一次实验中,木块运动的距离为1m,运动时间为0.8s,则平均速度为: ==
=1.25m/s;
从实验过程来看,四次实验所用的木块质量不同,运动距离和运动时间均相同,即平均速度相同,可知木块的平均速度与质量无关. 故答案为:②
;
第一次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为1.250m/s; 木块的平均速度与质量无关.
【点评】此题是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掌握实验原理及测量的方法,此题还考查学生处理表格
信息的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