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校外专项练习

2020-01-16 来源:欧得旅游网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校外专项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选文,完成练习。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节选自《少年中国说》)

[1]选文的第一段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找出这些事物后填空。

→河流→

[2]选文中“______”这个词语表示将来会大有可为或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写一个和“前途似海”一样带有“似”字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

[3]朗读选文第二段时的语调应该________(轻柔 低沉 高昂)些,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一段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请结合你的理解用线连一连。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象征着少年中国顶天立地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象征着少年中国的美好未来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象征着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象征着少年中国突然崛起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象征着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

2. 阅读短文,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齐心抗疫

①己亥末,荆楚①初有疾,人蔑②之。庚子春,染者剧增,溢至九州,人皆惶恐。此疾曰新冠,或因③愚人以鸟兽蛇虫为上肴④,滥食,终致疫至。

②京师得讯,颁令战疫,封三镇之城,召九州之医。子离高堂,母别稚子。临别无他言,唯曰:国有召,召必前,前必胜。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吾辈必不辱使命也。嗟夫⑤!世间无天降之英雄,唯⑥挺身之凡人耳⑦。

③数万白衣医者聚至荆楚重地,共议疫,同抗之。然毒流之广,实非几日所控。于是乎,急建火神、雷神二院,誓十日成。世间诸国多以为妄语⑧,或曰:是言儿戏乎?遂万余巧匠夜以继日,身不反顾。未十日,立⑨。举世⑩惊。世间诸国叹曰:奇迹也!然国人笑曰:常事尔,吾辈乃龙之后也,何奇之有哉?

④今抗疫逆行者以救国为己任,医无惧,警无畏,民齐心。举国上下,众志成城。经数月,云销雨霁(jì),彩彻区明⑪。春风十里又拂绿神州大地,

1 / 6

膏(gāo)壤⑫沃野再沐浴黎明朝阳。

(注释)①荆楚:是指古域包括现今湖北全域及其周围,现指湖北省。②蔑:这里是轻视的意思。③或因:或许因为。④肴:做熟的鱼肉等。⑤嗟夫:表示感叹。 ⑥唯:只是。⑦耳:罢了,只不过的意思。⑧妄语:虚妄不实的话、谎言;说假话。⑨立:指建立起来。⑩举世:全世界。⑪云销雨霁,彩彻区明: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意思是:雨过天晴,虹消云散,阳光朗煦。⑫膏壤:指肥沃的土地。

[1]下句朗读的正确停顿是( ) A.或因愚/人以鸟兽/蛇虫为上/肴 B.或因/愚人/以鸟兽蛇虫/为上肴 C.或因愚人/以鸟兽蛇/虫为上肴

[2]结合上下文,借助注释,写出下面句子的大意。 (1)未十日,立。举世惊。世间诸国叹曰:奇迹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医无惧,警无畏,民齐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②自然段划横线的句子“世间无天降之英雄,唯挺身之凡人耳”,陈述了英雄与凡人的关系。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按课文内容填空。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陷。 [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鬻:_____ 誉:______ 坚:_______ 陷:_______

利:_____ 或:_____ 以:_______ 何如:________ 弗 :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想到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此时的楚人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篇文言文的____故事,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_____的人,夸张_____,他说的话_________。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读寓言故事,完成填空。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1]这则寓言故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则寓言故事的比喻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课内阅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

2 / 6

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写出加点字的读音并填空。

孔君平诣(_________)其父,为(__________)设果。 是_____为______设果。

[2]“惠”同“_____ ”,“甚聪惠”是说杨氏之子_______ ,从文中“_______ ”这一句话可以看出。

[3]杨氏之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_____________ 。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_______ 乃:__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

示:_______ 曰:___________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____________ 闻:____________ [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课内阅读。

孟子曰:“鱼而取熊掌者也

我所欲也

熊掌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

义者也。”

1.这段话中,孟子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主张。 2.在文中“

”里加上标点。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中,“二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得兼”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4.舍弃鱼而要熊掌,是因为熊掌更贵重、更稀有,而孟子为什么要宁可牺牲生命也不违背道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课内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誉(称赞)之曰 B.吾矛之利(好处) C.于物无不陷(穿透)也

3 / 6

[3]“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是这个人,你会怎样推销你的矛和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理解。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给下面加点的“度”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①标准,限度 ②衡量 ③计量长短的标准或工具

先自度其足 _________ 吾忘持度 _________ 宁信度 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加点字“之”共出现五次,任意选择其中的两处,说说“之”的词性和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 。孔君平 其父,父不在, 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 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

[1]按原文填空,并解释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杨氏子的回答巧妙在哪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阅读体会你认为杨氏之子是个怎么样的一个小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会有怎样的反应?请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加以描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品读上文,我们感受到语言的精妙。试着读读下面的话,你能否像杨氏之子一样用精妙的语言回答。

阿凡提骑着驴来找本城的法官。法官望见了,就大声招呼道:“欢迎你们两位一同光临!”阿凡提不慌不忙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阅读理解。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解释加点词。

4 / 6

示:____________ 曰:____________ [2]孔君平为什么说“此是君家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杨氏之子用一句“____________”回应了孔君平的逗弄。其巧妙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见杨氏之子是一个___________的孩子。

11. 课外文言文阅读。

酒以成礼①

钟毓②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③饮而不拜。既而④,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⑤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注释)①本文节选自《世说新语》,题目为编者自拟。②钟毓(yù):字稚叔,三国时期魏国太傅钟繇之子,司徒钟会之兄。③会:钟会,字士季。三国后期曹魏重要谋臣和书法家。④既而:一会儿,不久。⑤何以:即“以何”,为什么。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寝:___ (2)因:___ (3)时:____ [2]下面句子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且托寐以观之。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B.既而,问毓何以拜。译文:既然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C.酒以成礼,不敢不拜。译文: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D.偷本非礼,所以不拜。译文: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小古文阅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口:“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解释下列字词。

甚(________) 诣(________) 乃(________) 未闻(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

B.孩子与孔君平针锋相对,生硬的态度让孔君平哑口无言。 C.孩子采用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

D.孩子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也不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

5 / 6

13. 阅读与理解。

昔者,有馈鱼于郑相①者,郑相不受。或②谓郑相曰:“子③嗜鱼,何故不受?”对④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⑤,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注释:①郑相:郑国的宰相。②或:有人。③子:您,对人的尊称。④对:回答。⑤禄:做官的俸禄。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昔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故不受: 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以嗜鱼: __________________ [2]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给这篇小古文拟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 [4]郑相为什么不接受别人送来的鱼?(用自己的话回答)_______________

1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画荻教子

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③。太夫人④以荻⑤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⑥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⑦。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孤〕幼年丧父。③〔资〕财物钱财。④〔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⑤〔荻〕芦苇杆。⑥〔闾里)街坊,乡里,民间。⑦〔惟读书是务〕只致力于读书。

[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以荻画地(以用……办法。) B.教以书字(书:写。)

C.及其稍长(长:长,与“短”相对。) D.或因而抄录(或:有时。) [2]翻译文中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欧阳修“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