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目录
线路测量作业指导书………………………………………4
1 目的………………………………………………………4 2 编制依据…………………………………………………4 3 范围………………………………………………………4 4 施工准备…………………………………………………4 5 操作工艺…………………………………………………4 6 质量标准…………………………………………………8 7 成品防护………………………………………………..9 8 施工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9 9 形成的质量记录………………………………………..9
铺碴作业指导书……………………………………………10
1 目的……………………………………………………10 2 编制依据………………………………………………10 3 范围……………………………………………………10 4 施工准备………………………………………………10 5 操作工艺………………………………………………10 6 质量标准………………………………………………11 7 成品防护………………………………………………12 8 施工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12 9 形成的质量记录………………………………………12
铺枕(普通砼枕、砼宽枕)施工作业指导书……………13
1 目的……………………………………………………13 2 编制依据………………………………………………13 3 范围……………………………………………………13 4 施工准备………………………………………………13 5 操作工艺………………………………………………13 6 质量标准………………………………………………15 7 成品防护………………………………………………16 8 施工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16 9 形成的质量记录………………………………………17
铺轨施工作业指导书………………………………………18
1 目的……………………………………………………18 2 编制依据………………………………………………18 3 范围……………………………………………………18 4 施工准备………………………………………………18 5 操作工艺………………………………………………18
- 1 -
6 质量标准………………………………………………21 7 成品防护………………………………………………22 8 施工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22 9 形成的质量记录………………………………………22
道岔铺设作业指导书………………………………………23
1 目的……………………………………………………23 2 编制依据………………………………………………23 3 范围……………………………………………………23 4 施工准备………………………………………………23 5 操作工艺………………………………………………24 6 质量标准………………………………………………26 7 成品防护………………………………………………27 8 施工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28 9 形成的质量记录………………………………………28
整道作业指导书……………………………………………29
1 目的……………………………………………………29 2 编制依据………………………………………………29 3 范围……………………………………………………29 4 施工准备………………………………………………29 5 操作工艺………………………………………………30 6 质量标准………………………………………………31 7 成品防护………………………………………………31 8 施工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31 9 形成的质量记录………………………………………32
道岔整道作业指导书………………………………………33
1 目的……………………………………………………33 2 编制依据………………………………………………33 3 范围……………………………………………………33 4 施工准备………………………………………………33 5 操作工艺………………………………………………34 6 质量标准………………………………………………35 7 成品防护………………………………………………38 8 施工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38 9 形成的质量记录………………………………………39
封锁转线作业指导书………………………………………40
1 目的……………………………………………………40 2 编制依据………………………………………………40
- 2 -
3 范围……………………………………………………40 4 施工准备………………………………………………40 5 操作工艺………………………………………………40 6 质量标准………………………………………………42 7 成品防护………………………………………………42 8 施工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42 9 形成的质量记录………………………………………43
轨道加强设备作业指导书…………………………………44
1 目的……………………………………………………44 2 编制依据………………………………………………44 3 范围……………………………………………………44 4 施工准备………………………………………………44 5 操作工艺………………………………………………44 6 质量标准………………………………………………45 7 成品防护………………………………………………46 8 施工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46 9 形成的质量记录………………………………………46
铺设道口作业指导书………………………………………47
1 目的……………………………………………………47 2 编制依据………………………………………………47 3 范围……………………………………………………47 4 施工准备………………………………………………47 5 操作工艺………………………………………………47 6 质量标准………………………………………………48 7 成品防护………………………………………………50 8 施工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50 9 形成的质量记录………………………………………50
线路标志埋设作业指导书…………………………………51
1 目的……………………………………………………51 2 编制依据………………………………………………51 3 范围……………………………………………………51 4 施工准备………………………………………………51 5 操作工艺………………………………………………51 6 质量标准………………………………………………53 7 成品防护………………………………………………53 8 施工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53 9 形成的质量记录………………………………………53
- 3 -
线路测量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明确轨道、站场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铺轨、铺道岔作业施工。 2、编制依据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施工图设计文件》 3、范围
适用于新建、改建、增建第二线铁路工程的线路测量作业,依据《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施工及验收。 4、施工准备
4.1 材料和主要机具、工具
材料为木桩、油漆、小钉等,工具主要有钢尺、垂球、花杆、指挥旗、斧头、线绳、砍刀、钢钎、手锤、记事本等。 4.2 作业条件
核对设计文件,与设计部门交接桩完毕,了解线路平面状况及其他建筑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地形情况,以便确定测量方法。 5、操作工艺
5.1 工艺流程(见工艺流程图)
- 4 -
测量准备 导线测量 基平测量 中线测量 中平测量 横断面测量 中线竣工测量 横断面竣工测量 工艺流程图 5.2 工艺流程描述 5.2.1 测量准备 核对设计文件,确定建筑物定位测量方法,有关的控制桩(三角点、导线点)了解清楚,设计单位设置的临时水准点,永久水准点及联测的国家水准点,通过交接桩的方式,了解掌握。
5.2.2 直线上的转点桩与设计部门交接完毕后,就可以进行直线定测与复测,采用的方法有正倒镜法和坐标测定法等。
(1)正倒镜法在置好仪器开始,先后视再前视,正倒镜的A、B两点,如在允许误差内取其平均值即分中点。
(2)正倒镜法所定点位相差较大时,为了判明是由于仪器校正不完善,或是观测误差所引起的,可采用两次正倒镜观测。如正镜与正镜,倒镜与倒镜基本重合,则说明是仪器误差不完善之故,此时只需两次正倒镜平均值即可。
(3)分中点和定测点位方向差在规定范围内,以定测为准。 (4)坐标测定法是置经B点,后视A点,观测C点,测出水平角α,如为180°,说明C点是正确的,否则C点应予以改正,其改正值在规定
- 5 -
范围内以定测为准。
5.2.3 曲线上的五大桩(ZH、HY、QZ、YH、HZ)在与设计部门交接完毕后,即可进行曲线定测与复测。
(1)一般情况下只复测转向角,如在允许范围内以定测为准,转向角复测不少于两个测回。
(2)复测转向角,如超过允许范围,则以新的转向角中心计算曲线要素,转向角复测不少于两个测回。 (3)曲线的详细测量可用偏角法、切线支距法、极坐标法等多种方法测设。施工中常用偏角法测设。用偏角法进行曲线详细测设时,曲线中桩间距,缓和曲线宜为10m,圆曲线宜为20m。圆曲线的中桩里程宜为20m整数倍。
(4)长大曲线如按一般方法测量,往往难以闭合,且每次测量结果很不一致,施工中常以导线法测量。
(5)困难地带,在曲线测设时,要根据曲线各部分的关系及几何、三角原理来解决。
5.2.4 距离丈量,一般采用普通钢尺直接丈量。困难地带也可用三角形间接测量。
(1)用做丈量的钢尺应作比长,当误差大于1/1000时,应加尺长改正,拉力应和比长时的拉力一致(一般为98或147N),温度和标准温度超过±10℃时,加温度改正。
(2)拉链时钢尺倾斜和左右差,30m钢尺允许为±20mm,往返测量时教差,直接量距和间接量距均为两次。
(3)断链可设在百米桩处,困难时可设在10m为单位的桩上,一般不应设在车站、桥梁、隧道及曲线范围内。
(4)钉设公里桩,加桩,百米桩和中桩,中桩间距不宜大于50m。 5.2.5 基平测量,即定测与复测设计移交的水准点并设置临时水准点,主要方法有一组往返观测法,两组单程观测法,双置镜法,双转点法,双面尺法。施工中常用一组往返观测法。
- 6 -
(1)用一台水准仪和一组水准尺(两支),从一个基点至另一个基点,作往返观测,往返闭合差在允许范围内时取其平均值。
(2)复测与定测的高程闭合差在允许范围内时采用定测结果。 5.2.6 中平测量即根据设计单位基点和基平复测设置的水准点来施测中桩高程。
(1)中平测量必须起闭于水准基点,复测时中桩高程和定测的中桩高程相差±10cm以内时,以定测为主。
(2)中平测量的方法是用一台仪器,两支水准尺作单位,单点测量每一镜均先后视转点,然后在前视仪器附近的中桩,直至看不清或因高差太大视线离开塔尺为止,读数时转点读至毫米,中间点读至厘米。
5.2.7 横断面测量
(1)横断面方向的测定,在直线上是与线路中线垂直的方向,在曲线上与切线相垂直的方向,在曲线上方向的测定方法有:用方向架和用经纬仪定向。
(2)横断面测量方法有:花杆皮尺法,经纬仪断面法。
(3)花杆皮尺法是从中桩开始,依次在横断面方向上的地形变化点立花杆,再在两花杆间拉上皮尺,皮尺须抬平,当皮尺水平时读出两点的平距并同时读出两花杆皮尺到地面的距离,然后相减得两点高差。
(4)经纬仪断面法是将经纬仪架在中桩上,后视线路上任一中桩然后拨出断面方向,持尺者在断面方向地形变化点立尺,用视距测量的方法测出各点中桩的距离和高差。
5.2.8 中线竣工测量在路基完成后,铺轨前应对线路进行一次贯通测量。
(1)恢复中线用护桩恢复出整个线路上的控制桩,再根据控制桩先穿出中线,如有桥隧等建筑物时,应以他们的中线为准从这些建筑物向两端延测中线,但也不能因此而影响到路基的宽度否则应调整。
(2)直线穿出后应复测曲线转角,为便于在路基上测量,多采用副交点。转角测量结果,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可沿用原曲线资料,否则应重
- 7 -
新计算曲线要素,并修整五大桩。
(3)各主要桩测定后,开始中线的详细测设,中线上临时桩的设置应满足竣工文件的需要,一般在直线上每50m,圆曲线为20m,缓和曲线每10m测设一个。
(4)在道岔中心,变坡点,平交道中心,涵洞中心,台尾,隧道进出口,支挡建筑物两端,道碴厚度变化点等处,均设置加桩。 5.2.9 断面竣工测量 断面竣工测量应在中线和水准竣工测量之后进行。其目的是检查路基宽度,边坡,天沟,路基加固及防护工程的竣工情况,要求在横断方向测出上述建筑物的有关尺寸,以便与设计比较,对不符合要求且误差超限的应进行整修。 6、质量标准
6.1 导线与中线测量的水平角闭合差DJ2为25
N,DJ6
为30N。
6.2 高程测量往返高差较差为30K(K为相邻水准点间线路长度)。符合路线闭合差为30L(L为符合线路长度)。
6.3 曲线五大桩应单独测设,不得与曲线同时测设。偏角法测设曲线闭合差为纵向1/2000,横向10cm。
6.4 中线测量长度相对闭合差,钢尺1/2000,光电测距1/3000。 6.5 中桩高程测量应起闭于水准点,其限差为50L(L为符合线路长度)。
6.6 横断面竣工测量,路基宽度不小于设计值。侧沟,天沟的深度、宽度与设计值之差不得大于5cm。路堤护道宽度与设计值之差不得大于10cm。
4.7 复测曲线,曲线的横向闭合差为10cm。复测直线的转点点位横差:每100m不应大于5mm,当点间距离大于400m时,亦不应大于20 mm。
- 8 -
7、 成品防护
7.1 定测复测后主要桩撅应加以保护,一般采用方向交会或距离交会的方法来保护桩撅,保护位置应可靠,施工中不受破坏,各护桩均应设立标志桩,以免用错。应注意施工后能通高。
7.2 置镜点在等于或接近90°的两个方向,放出两组护桩,每组护桩最好四个,最少不得少于三个。 8、 施工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8.1 各种测量仪器,工具应进行定期检校,并经常保养和维修,以保持良好状态。 8.2 在设有轨道电路丈量长度时,应采取绝缘措施。 8.3 不应使仪器、图纸受日晒、雨淋。 9、 形成的质量记录
9.1 各种原始记录本(平面记录本,标高记录本) 9.2 施工定位测量及复测记录 9.3 交接桩记录表
- 9 -
铺碴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明确轨道、站场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铺碴作业施工。 2、编制依据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施工图设计文件》 3、适用范围
线路铺碴作业 4、施工准备
4.1 材料:道碴
4.2 主要机具:尖锹、石碴叉、道镐、起道机、液压起拨道器、四齿耙、撬棍
4.3 作业条件
4.3.1 检查起道标桩及临时曲线标、坡度标是否齐全,位置是否正确。铺碴前,在线路的钢轨附近,直线每隔50米、曲线每隔20米、坡度变更点、竖曲线每隔10米钉起道标高桩,并在桩上标出轨顶标高。
4.3.2 明确道床道床顶面尺寸,边坡大小。木桩的位置:单线直线地段在轨道外侧,复线在两线中间,曲线不论单线、复线,均应在里股外侧。
4.3.3 修整路基:铺轨前路基如有损坏(如冲毁,边坡冲刷,坑穴,轨枕压入路基造成的陷槽等)时,必须用与路基同性质的土壤填补夯实,使路基顶面有规定的横向坡度,禁止用道碴填塞,避免积水后形成病害。 5、操作工艺
5.1 工艺流程图
- 10 -
道床整修
第一次上碴起道 第一次上碴起道 上碴起道 运卸道碴 5.2 根据工艺流程图描述
5.2.1 运卸道碴:卸碴基本采取列车运行中边走边卸的方法。将道碴均匀的卸在线路两侧路肩上。 5.2.2 上碴起道:新线铺碴一般分为两次进行,每次其道高度不得超过100~150毫米。第二层道碴应在第一层道碴通过5~10对工程列车之后才铺设。
第一层及以后的铺碴工作程序:运卸道碴→上碴→起道→串道碴→拨道→补充轨枕盒内→部分道碴(捣固用)→捣固→小量拨道(校正线路平面位置)→修整道床,补充轨枕盒内道碴并串实→修整排水设备。
人工上碴主要使用尖锹或石碴叉进行。拉锹法较好,效率高,比较省力。起道工作顺序,是将每节轨道抬高几点,同时将轨枕放正,然后向轨下均匀串碴,捣固应偏重于钢轨下及两侧各40厘米范围内,轨道中心及轨枕两端不宜过分捣实。
5.2.3 道床最后修整:待道碴全部上足,并经列车走压50次以后,在做最后修整工作。最后修整工作项目:起道→找小坑→捣固→拨道→填满轨枕盒道碴→整理道床。 6、质量标准
6.1 道碴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
6.1.1 粒径(碎石)大于或小于规定尺寸者不得超过5%,最大粒径: 标准碴20~70毫米,不得大于100毫米
- 11 -
中碴15~40毫米,不得大于70毫米 细碴3~20毫米,不得大于40毫米
碎石中小于0.1毫米的粉尘,不得超过总重量的1%。 6.1.2 韧度、耐冻、抗磨性能,符合部颁标准。 6.1.3 整洁度:无土,无杂物。 6.2 道床断面尺寸要求: 6.2.1 符合设计要求,边坡整齐。 6.2.2 厚度误差,不得超过±50毫米。
6.2.3 道床顶面:枕木应低于枕顶30毫米,钢筋混凝土枕中部60厘米范围内,低于枕底30毫米。不同轨枕交接处,高差以道碴调整,顺坡不大于2‰。
6.3 道床整修:断面整齐,符合设计要求,边坡拍实,目视顺直,路肩及侧沟无散碴。 7、成品防护
道床应经常饱满,均匀和整齐,并应根据道床不洁程度,有计划的进行清筛,最大限度的保持道床弹性和排水性能良好。 8、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8.1 卸道碴时,再打开车门,严禁车辆走行时打开车门或跳车抓车。 8.2 自车上卸落石碴时,工人不得靠近车辆边缘,以免发生危险。并注意车辆净空限界,钢轨近旁不得堆积石碴,钢轨顶面及内缘不可遗留石碴存积,侵入限界内。
8.3 边走边卸道碴时,列车速度每小时可超过5公里。 9、形成的质量记录
铺碴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 12 -
铺枕(普通砼枕、砼宽枕)施工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明确轨道、站场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枕木铺设作业施工。 2、编制依据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施工图设计文件》 3、范围
普通轨道、混凝土宽枕轨道 4、施工准备
4.1材料:枕木、螺旋道钉、水泥、硫磺、砂、石蜡。 4.2主要机具:轨枕钳、杠子、间隔绳、撬棍。 4.3作业条件
4.3.1整平路基,钉出线路中心桩(直线50米,曲线20米,缓和曲线10米)并标出曲线头尾桩。
4.3.2备好枕木间隔绳,确认中心桩。
4.3.3人工散布钢筋混凝土轨枕时,应先铺好砂、碴带后散布,碴带在线路中心桩两侧各0.7米处,铺两条宽0.5米、厚0.1米砂碴。 5、操作工艺
5.1工艺流程(见工艺流程图)
- 13 -
散布枕木 硫磺锚固 挂间隔绳 铺枕(普通砼枕、砼宽枕) 工艺流程图
5.2工艺流程描述 5.2.1人工向工地散布轨枕符合下列规定: 5.2.1.1轨枕宜用平板车或低边车运往工地。 5.2.1.2人工搬运轨枕的距离不宜大于50m。
5.2.1.3轨枕严禁抛摔。卸车时,防止轨枕滚落到路堤。卸车后有专人检查清道。
5.2.1.4轨枕按规定数量散布均匀。
5.2.1.5混凝土枕上标示中心位置,布枕时对准线路中线。 5.2.1.6木枕按一端取齐的要求,钻好道钉孔。 5.2.2硫磺锚固 5.2.2.1.准备工作
5.2.2.1.1平整场地,将轨枕能平稳放置。
5.2.2.1.2清除轨枕锚固孔内的杂物,保持孔内干燥。
5.2.2.1.3用干砂填堵锚固孔底,并捣实防止漏浆,填砂高度应净剩锚固深度160mm为准。
5.2.2.1.4按材料技术条件备好砂浆用料。 5.2.2.2作业程序
5.2.2.2.1配制硫磺水泥砂浆。利用熔浆锅,按设计配合比称好各项材料后,先将砂子放入锅内,加热炒拌到100℃~120℃时,将水泥倒入继续炒拌到130℃,最后加入硫磺、石蜡,继续加热搅拌,使其均匀由由
- 14 -
稀变稠呈浓胶状,温度升高到160℃左右时,即可拿出使用。
5.2.2.2.2溶浆过程注意,火候不能过猛,先小火熔化,温度要控制在180℃以内,不断搅拌,不得有水或雨雪进入锅内。
5.2.2.2.3安锚固架灌孔。硫磺砂浆保持不低于130℃,用灌浆勺将硫磺砂浆注入锚固孔内,灌到离轨枕承轨槽面20mm左右,使插入螺钉后的浆液顶面与承轨槽面相平。每孔要一次灌完。 5.2.2.2.4灌注硫磺砂浆后,手持螺纹道钉时,对准锚固架钉孔中心,迅速将螺纹道钉插入锚孔中,插入时要左右旋转慢慢地垂直插入,不得歪斜,硫磺砂浆凝固后,及时将轨枕承轨槽面溢出的砂浆结块铲除干净。 6、质量标准
6.1锚固
6.1.1螺纹道钉用硫磺砂浆锚固的要求
6.1.1.1硫磺砂浆试件抗压强度不低于40MPa,抗拉强度不低于4 MPa,螺纹道钉每个抗拔力不低于6吨。
6.1.1.2在材料配合比、气候变化时,做试件检查,在铺轨前做螺纹道钉抗拔力试验。每一公里应试验两处,合格后方可进行铺轨。
6.1.1.3灌浆深度应比道钉插入长度大20mm以上。 6.1.1.4锚固灌浆顶面应与承轨槽面平,残渣应清除干净。 6.1.1.5螺纹道钉底盘面高出承轨槽面5mm左右。 6.1.1.6螺纹道钉中心偏离预留钉孔中心不得大于2mm。 6.1.2硫磺水泥砂浆用料,必须符合下列标准。
6.1.2.1硫磺:常规采用工业用硫磺,含硫量不低于95%,不得混有木屑、草末或石块等杂物。如果受潮,用前必须予干燥,块壮予打碎。
6.1.2.2砂子:砂径不得大于2mm,污泥含量不得超过5%,使用前必须烘干。
6.1.2.3水泥: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如有结块,用前先过筛。 6.1.2.4石蜡:为一般工业用石蜡,使用前先打成碎块。
6.1.3轨道电路上的轨枕,必须做防锈处理,在固定孔顶面和道钉方
- 15 -
盘及其以下,四周均匀涂抹防腐绝缘层,涂层厚度为0.5mm,(涂料可用铁路信号绝缘胶或按技术交底自行配制)。
6.2铺轨:
6.2.1轨枕的类型、规格、质量和铺设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规定。 6.2.2铺设木枕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6.2.2.1木枕及其新锯端面、预钻道钉孔均做防腐处理。 6.2.2.2劈裂者做愈合处理。
6.2.2.3宽面在下。上、下面宽度接近的,使树心面向下。 6.2.3铺设混凝土枕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6.2.3.1螺旋道钉用硫磺水泥砂浆锚固。锚固料的配制工艺符合《铁路轨道施工及验收规范》附录D的规定。 6.2.3.2螺旋道钉与承轨槽面垂直,歪斜不得大于2°。道钉中线与承轨槽面交点偏离预留孔中心不得大于2mm,道钉圆台底面应高出承轨槽面,但不得大于2mm。
6.2.3.3螺纹道钉的抗拔力不得小于60KN。
6.2.4 同种类不同类型轨枕不得混铺。同类型轨枕成段铺设的最小长度:国家铁路的正线、到发线为500m,其他线和地方铁路、专用铁路、铁路专用线为200m,困难条件下,地方铁路、专用铁路和铁路专用线的站线可减少到50m。
6.2.5铁轨接头前后铺设不少于5根同类型轨枕。 7、成品防护
轨枕严禁抛摔。卸车时,防止轨枕滚落到路堤外。卸车后应有专人检查清道。
8、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8.1 搬运油枕时,须戴防护手套和防护服装,以免中毒。 8.2 硫磺为易燃物,禁止近火存放。
8.3加热硫磺水泥砂浆时,禁止在烧热的空锅内先放硫磺。 8.4制浆地点要放在锚固作业的下风处,操作人员应佩带口罩、眼镜、
- 16 -
手套和工作服,注意中毒和防止起火。 9、形成的质量记录
铺设轨枕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铺设混凝土宽枕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 17 -
铺轨施工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明确轨道、站场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轨道铺设作业施工。 2、编制依据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施工图设计文件》 3、范围
普通混凝土轨道、混凝土宽枕轨道 4、施工准备
4.1 材料:钢轨、扣件、联接零件
4.2 主要机具:撬棍、道钉锤、夹轨钳、无齿锯、钢轨钻、道尺、钢尺、活口板子、粉笔。
4.3 作业条件
4.3.1 布轨前应熟悉资料:线路平面情况,接轨点、绝缘点、曲线半径、缓和曲线、圆曲线长度、曲线头、尾点位置、钢轨类型。
4.3.2 选配钢轨
4.3.2.1 直线段按设计标准成对选配钢轨。 4.3.2.2 曲线地段按下列表选用里股缩短轨。 曲线半径(米) 4000~1000 800~500 450~201 200 缩短轨缩短量(毫米) 25米轨 40.80 80.160 160 12.5米轨 40 40 80 120 确定缩短轨的数量,要先算曲线总缩短量
- 18 -
总缩短量=(圆曲线全长+1/2缓和曲线全长)×1.5/半径 缩短轨数量=总缩短量/缩短轨缩短量(四舍五入取整数)
4.3.2.3 龙口插入短轨正线按≥6米,站线按≥4.5米的原则确立。 5、操作工艺
橇抬钢轨落轨枕槽 配轨计算 散轨料 轨 枕 划 印 摆放轨枕 轨 枕 锚 固 施工准备 5.1 工艺流程(见工艺流程图)
线路拨接和机车压路 检查验收 竣工交付使用 钢轨编号和标识 补碴细捣固 细沉落整修 方正轨枕 上扣件拧紧夹板 上面碴 人工抬拨道 机械捣固 利用起道桩检查轨顶标高及方案 绳正方向和圆顺 工艺流程图
根据工艺流程图描述 5.2.1 钢轨运送
3.2.1.1利用便线、平板车、吊轨车、轨道车运送。
- 19 -
5.2.1.2拖拉机拉轨,注意应将轨装在爬车上,以免钢轨接触地面碰撞损伤。
5.2.1.3短距离,用人工抬运式抓抱。 5.2.2钢轨就位
5.2.2.1钢筋混凝土枕应先把螺帽带上,然后人力抓钢轨,放入承轨槽,不得用撬棍翻拨就位,以防碰伤螺栓。木枕可以抓抱、抬、撬、拨至正位。
5.2.2.2 用撬棍将钢轨拨正,使两轨头对齐,平面齐平,并用木垫将轨端垫好,用螺丝把尖端穿入螺丝孔将轨缝调整到规定要求。 5.2.3联接钢轨:
5.2.3.1 上鱼尾板:先用螺丝把尖端插入鱼尾板第二孔中,然后托住鱼尾板,使其与钢轨靠近,将螺丝把插入相应钢轨眼中,再将第二块鱼尾板相对应的孔套在螺丝上,使两块鱼尾板同时与钢轨靠紧,再用鱼尾板卡子,从钢轨头部将两块鱼尾板卡住。
5.2.3.2穿拧螺栓:上螺栓前检查鱼尾板和钢轨的孔眼是否对好,螺丝帽要交叉在线路内外侧,防止列车脱轨时,螺栓全部被车轮切断。上螺栓按下列顺序进行:
直线(154362) 曲线(145632) 5.2.3.2 紧螺栓:两脚站在被拧螺栓帽的一侧,两脚趾顶在鱼尾板边缘。上身向前弯,重心移在旋转方向的前脚,两手握紧螺丝把,紧帽时右手在前,松帽时左手在前,两手握把用力旋转。待全部上完后,再普遍紧一次。
5.2.4 方正枕木
5.2.4.1确认每根钢轨铺设枕木数量,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5.2.4.2按枕木间隔尺寸,做好一根钢轨的枕木间隔绳。
5.2.4.3用白色铅油按枕木间隔绳在左股轨腰内侧化出枕木间隔印。
- 20 -
如用旧轨时,旧枕木间隔印,应用黑色铅油涂盖。曲线上划在外股里口。
5.2.4.4按枕木间隔印,将枕木方正后,再用方尺检查枕木另一端,使枕木与钢轨垂直。
5.2.4.5在已铺碴的线路上方正枕木时,先扒开移动方向枕木底面以上的道碴,横拨枕木头,使一端对齐。
5.2.5安放垫板
5.2.5.1准确掌握垫板型号,散布时必须注意垫板型号与钢轨型号一致。
5.2.5.2将垫板置于枕木头上,较厚一侧朝外放置。
5.2.5.3准备足够的人力及工具,如:起道机、撬棍、垫墩及铁锤等。 5.2.5.4在放垫板前要清理干净轨底下,如枕木面的木屑、砂土等杂物。
5.2.5.5安放垫板时,要将垫板上的孔眼对准枕木上的道钉孔。 5.2.5.6在联好钢轨下安放垫板时,先用起道机将轨起高,加墩后,如果枕木面与钢轨底间有足够的空隙时,垫板可以从枕木头顺向送入轨底下面。如果空隙不足时,可用双手握住垫板两端,将垫板槽套下轨底上,从枕木侧面沿轨底送进。待全部垫板放好后,即可撤出垫墩,将轨底落入垫板槽内。如有位置不正的垫板,可用锤敲正。
5.2.5.7在未上轨联接地段安放垫板,在铺轨前,先将垫板摆好,再铺轨。
5.2.6上扣件
5.2.6.1准确掌握扣件安装方法,散布时必须注意扣件型号与钢轨型号一致。
5.2.6.2将呢绒垫置于承轨槽内。 5.2.6.3将弹条扣件按标准安放好。
5.2.6.4准备足够的人力和工具,如:撬棍、扳手等。 5.2.6.5安放弹簧垫圈及螺栓并按要求拧紧。 6、质量标准
- 21 -
6.1 应按铁道部现行标准图正确铺设。 6.2 轨道中心线应与枕木垂直。
6.3 轨道中心线与线路设计中心线一致,允许偏差为30mm。 6.4 左右两股钢轨的钢轨胶接绝缘接头应相对铺设,且绝缘接头轨缝绝缘端板距轨枕边缘不宜小于100mm。
6.5 各种扣件应安装齐全,并且位置准确。 7、成品防护
钢轨严禁随意翻动。卸车时,防止钢轨滚落到路堤外。卸车后有专人检查清道。 8、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在行车线旁边作业,要指派专人瞭望列车,以口笛或喇叭呼唤下道。注意料具不得侵限。
钢轨铺设时按有关线路单项技术作业标准所规定的要求作业。 在有轨道电路上施工岔时,还执行有关的作业规定。 吊起时注意挂钩位置,保持平稳,以平衡其重心。 9、形成的质量记录
铺轨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 22 -
道岔铺设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明确轨道、站场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道岔铺设作业施工。 2、编制依据
《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施工图设计文件》 3、适用范围
单开道岔、复式交分、交叉渡线及组合(特殊)道岔。 4、施工准备
4.1主要材料:转辙器、辙叉、护轨、连接部分、岔枕、垫板及扣配件。
4.2主要机具:撬棍、道钉锤、夹轨钳、杠子、钢轨锯、枕木夹钳、道尺、木钻、间隔绳、钢尺、粉笔。
4.3作业条件
4.3.1熟悉定型图、设计图等道岔技术资料。
4.3.2查清材料、转辙器、连接、辙叉及护轨、岔枕四大部分分类清查,丈量岔枕、钢轨、垫板等长度,划记号挂木牌,分类整齐摆好,登记造册。在工厂已捆好的垫板等,不要拆开,以防止混乱。
4.3.3对道岔前后的引轨所用的异型鱼尾板、垫板等应准备好。 4.3.4整平路基面:道岔范围内的路基顶面如有凹凸不平现象时,应进行铲平或填夯,使之平整。若道岔范围内事先已铺轨时,将道岔前后轨道仔细拨正,然后将道岔位置内的轨节拆除。
- 23 -
4.3.5测定(校核)道岔位置桩。 5、操作工艺
5.1工艺流程图
摆 岔 枕 散布配件 铺钉轨道 铺钉道岔钢轨 铺钉岔后长枕线路 直股及辙叉导曲线上股导曲线下股安装连接杆直 股曲股主干道曲股下股 根据工艺流程图描述
5.2.1 排好岔枕,用岔枕间隔绳,沿直股一侧拉开,固定在岔头至岔尾按岔枕长短依次按间隔位置散布开。摆正、摆齐岔木,先按与直股垂直初步摆正,直股一端取齐,枕木头与直股中心桩距1.25米。在直股一端顶面上划出钢轨底外边线。
5.2.2 按定型图规定散布、各种垫板滑床板、轨撑、夹板、螺栓和道钉等,散布时放在岔枕顶面上或枕木头外侧的路基面上。
5.2.3 铺钉轨道: 5.2.3.1铺钉道岔钢轨:
5.2.3.1按顺序抬摆钢轨,先钉直股使岔头、岔尾与中心桩对齐。
检查整理工作 - 24 -
5.2.3.2连接钢轨,注意轨缝放轨缝卡片,岔首、岔尾接头要与中心方正。
5.2.3.3划间隔印:用长钢尺,按岔枕间距累计数在直股钢轨外股内侧划上间隔印,从辙叉前一根起到岔后长岔枕下股也划上间隔印,其方法是:将上股间隔印放到下股上,然后向前偏移一个距离,就是间隔印,偏移距离9号道岔为8厘米,12号道岔为6厘米,其他号按1435/2n毫米,n为道岔号,辙叉前第二根到第五根,按偏移距离4/5到5逐步递减偏移。
5.2.3.4按间隔印,方正枕木。
5.2.3.5直股钉道,先钉上股,在直股上用长尺排支距点用方尺量支距,钉道,先钉外侧后钉内侧。支距道钉钉好后,复查支距尺寸,圆顺无误后,补齐其余道钉。曲下股钉道时,先划出轨距递减范围,尖轨根端为3米,辙叉前端为4米,按导曲线轨距钉曲线下股,钉道与枕木钻孔同步进行。
5.2.3.6安设尖轨联结杆:在两尖轨中间部分安装连接杆,要求两根尖轨连成一个整体,尖轨竖切部分与基本轨密贴,动程尺寸在142~152之间。
5.2.3.7钉岔后长枕线路:
5.2.3.8先钉直股。可根据辙叉号和叉后开口尺寸,确定曲股不同点的相邻开口轨的轨距线间距离。先沿直股每100n毫米(n为道岔叉号)划出支出点,每点支距依次为Pn+100、Pn+200、Pn+300毫米(Pn为岔后开口尺寸)。
- 25 -
5.2.3.9根据支距钉出曲股主干道,后卡道尺,钉下股。 5.2.3.10检查整理工作
5.2.3.11质量检查各部尺寸,符合技术要求。 5.2.3.12标记尺寸:
5.2.3.13在曲上股内侧轨腰,相应轨距位置,写出轨距。 5.2.3.14在曲上股个侧轨腰,相应轨距位置,写出支距尺寸,在直股及曲股支距点位置上轨头外侧划出支距点箭头。 5.2.3.15在曲下股外侧轨腰,划枕木长度分界位置箭头,写出枕木长度尺寸。
5.2.3.16在护轮轨内侧写1391、1348。
5.2.3.17写尺寸及划箭头,先用红铅油打底,后用白铅油印字。 5.2.3.18检查尖轨密贴情况。 5.2.3.19整理:
5.2.3.20补充全部道钉,上紧各部螺栓。
5.2.3.21仔细拨正道岔位置,使之与前后轨道连接方向顺直。 6、质量标准
6.1 按铁道部现行标准图正确铺设。
6.2 转辙器必须扳动灵活,尖轨应与基本轨密贴,在转辙杆连接处,尖轨与基本轨间隙不得大于2mm。
6.3 道岔各部轨距允许偏差:有控制锁的尖轨尖端处应为±1毫米,其他部位为+3、-2毫米。
6.4 导曲线应圆顺,支距误差不超过±2毫米。连接曲线用10m弦
- 26 -
量,连续正矢差在正线及到发线不得大于3mm,其他线不得大于4mm。
6.5 辙叉心作用边至护轨头部外侧距离,不得小于1391毫米。翼轨作用边至护轨头部外侧距离不得大于1348毫米。
6.6 道岔铺设后,先串碴找平,逐根捣固。全部滑床板应在同一平面上,轨面应平顺。导曲线可根据需要设置不大于6mm的超高,并在曲线内按不大于2‰坡度递减顺接;不得有反超高。
6.7 检查岔枕间隔,垫板位置正确无误。
6.8 尖轨动程,直尖轨不小于142毫米。曲尖轨不小于152毫米,弹性可弯尖轨不少于180毫米。在尖轨面宽50毫米及以上的断面处,尖轨顶面不得低于基本轨顶面1毫米。
6.9 岔首岔尾接头方正。
6.10 基本轨和引轨无硬弯、无裂纹、无倾斜,长度、道岔和轨型符合设计要求。
6.11 基本轨必须落槽。滑床板应平正。滑床板与尖轨间隙和轨撑离缝大于2mm者,国家铁路的正线、到发线上的道岔每侧不得大于1处,其他线和地方铁路、铁路专用线上的道岔,每侧不得大于2处。
6.12 接头轨面高低差和轨距线错牙:国家铁路的正线、到发线上的道岔不得大于1mm,其他线和地方铁路、专用铁路、铁路专用线上的道岔不得大于2mm。
6.13 铺设混凝土岔枕地段,路基坚实稳定,排水良好。铺设前枕下道床应密实,表面平正。道岔前后铺设不少于15根混凝土枕。 7、成品防护
- 27 -
新铺道岔临时使用时,使用转辙设备,不得用撬棍扳道或用其他方法支顶尖轨。 8、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8.1在行车线旁边作业,要指派专人瞭望列车,以口笛或喇叭呼唤下道。注意料具不得侵限。 8.2木枕铺设,钻道钉孔,枕木捆扎,联结钢轨,方正枕木,安放垫板,钉道、拨道、改道等按有关线路单项技术作业标准所规定的要求作业。
8.3在有轨道电路上铺设道岔时,必须执行有关的作业规定。 8.4道岔重心不在成品中心,吊起时注意挂钩位置,以保持平稳,也可以将随车带出的岔枕及配件略向轻端装载,以平衡其重心。 9、形成的质量记录
铺道岔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铺岔枕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 28 -
整道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明确轨道、站场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线路整道作业施工。 2、编制依据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施工图设计文件》 3、适用范围
普通道床 4、施工准备
主要机具:道尺、起道机、手提电镐、道镐、撬棍 作业条件
4.2.1 熟悉技术资料:圆曲线上外轨超高,是根据曲线半径及行车速度表规定。曲线两端超高的递减顺坡也有规定,当确定各处超高后,才能起道。
4.2.2 调查水平桩:确定起道量,起道次数,每次超高不超过15厘米,末次起道以水平校对轨顶标高。
4.2.3 拧紧螺栓,打浮起道钉,消灭空吊板。 4.2.4 熟悉技术资料,根据曲线半径计算正矢。
2.2.5 检查中心桩,确定拨道量大时,先挖开枕木头的石碴,拨动不大时,少挖一下枕木头的石碴即可,但拨后必须回填夯实。
4.2.6 调整轨缝,如有连续瞎缝,先调整轨缝,以防拨道时胀轨。 4.2.7 在曲线上遇有向外拨道轨缝过大,或向里拨道轨缝过小时,都必须先调整轨缝后再拨轨。
4.2.8 在行车线上拨道时。
4.2.8.1 每次列车间隔内拨道不超过40毫米时,区间设置作业标
- 29 -
防护。
4.2.8.2 每次列车间隔拨道量为41~100毫米时,用减速信号防护,放行列车量限速每小时不超过25公里,限速时间、次数、速度由施工单位决定。
4.2.8.3 每次列车间隔拨道超过100毫米时,设置停车信号防护,放行列车限速每小时不超过15~20公里。
4.2.9 区间设置作业标防护。
4.2.9.1 作业中允许一处连续起下不超过五个枕木头上的道钉(60公斤钢轨地段,仅在改道困难时,允许一处连续取下不超过七个枕木头上的道钉)。来车钉不齐道钉(包括桥枕)。 4.2.9.3 木枕无缝线路,按实际锁定轨温计算50公斤钢轨增温不超过15℃。 5、操作工艺
5.1 工艺流程图
起 道 安 道拨 装 改 道
5.2根据工艺流程图描述 5.2.1起道
5.2.1.1熟悉技术资料:圆曲线上外轨超高,是根据曲线半径及行车速度表规定。曲线两端超高的递减顺坡也有规定,当确定各处超高后,才能起道。
5.2.1.2调查水平桩:确定起道量,起道次数,每次起高不超过15厘米,末次起道以水平校对轨顶标高。
5.2.1.1拧紧螺栓,打浮起道钉,消灭空吊板。 5.2.2 拨道
5.2.2.1 熟悉技术资料,根据曲线半径计算正矢。
5.2.2.2 检查中心桩,确定拨道量大时,先挖开枕木头的石碴,
- 30 -
拨动不大时,少挖一下枕木头的石碴即可,但拨后回填夯实。
5.2.2.3 调整轨缝,如有连续瞎缝,先调整轨缝,以防拨道时胀轨。
5.2.2.4 在曲线上遇有向外拨道轨缝过大,或向里拨道轨缝过小时,都必须先调整轨缝后再拨轨。
5.2.2.5 在行车线上拨道时。
5.2.2.5.1 每次列车间隔内拨道不超过40毫米时,区间设置作业标防护。
5.2.2.5.2 每次列车间隔拨道量为41~100毫米时,用减速信号防护,放行列车量限速每小时不超过25公里,限速时间、次数、速度由施工单位决定。
5.2.2.5.3 每次列车间隔拨道超过100毫米时,设置停车信号防护,放行列车限速每小时不超过15~20公里。
5.2.3 改道
5.2.3.1 区间设置作业标防护。
5.2.3.2 作业中允许一处连续起下不超过五个枕木头上的道钉(60公斤钢轨地段,仅在改道困难时,允许一处连续取下不超边七个枕木头上的道钉)。来车钉不齐道钉(包括桥枕)。
5.2.3.3 木枕无缝线路,按实际锁定轨温计算50公斤钢轨增温不超过15℃。 6、质量标准 7、成品防护
8、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8.1 起道
8.1.1 用起道机抬起钢轨,位置应正确不得歪斜,稳固的放在道碴上面以免倾倒,在放下时工作人员勿将脚放在钢轨下,以免压伤。
8.1.2 在行车线上起道时,起道量高度和防护办法,按有关规定办理。
- 31 -
8.1.3 使用起道机人员不得兼做其他工作,行车线上起道使用液压起道机。
8.2 拨道
8.2.1拨道时必须将撬棍插在轨底,与垂直方向角度不得小于45°,插入深度不得小于20厘米,以免滑撬摔倒。
8.2.2 行车线拨道量较大时,放行列车前做好顺撬。 9、形成的质量记录
起道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拨改道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 32 -
道岔整道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明确轨道、站场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道岔整道作业施工。 2、编制依据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施工图设计文件》 3、适用范围
道岔整道作业 4、施工准备
4.1主要机具:道尺、起道机、手提电镐、道镐、撬棍。 4.2作业条件
4.2.1了解列车运行和调车作业情况,设专人瞭望防护。 4.2.2与电务有关时,必须有电务人员参加。
4.2.3影响道岔使用时,事先在行车设备检查登记薄内登记,经车站签认,事后经有关人员试验良好,消除登记。
4.2.4起道量为41~100毫米时,必须办理减速施工手续,用减速信号防护,放行列车时限速不超过每小时25公里。限速列车的时间、次数、速度由施工单位决定。
4.2.5起道量超过100毫米时,必须办理封锁施工手续,设置停车信号防护,放行列车时限速不超过每小时15~25公里。限速列车的时间、次数、速度由施工单位确定。
4.2.6限速放行列车时,起道顺坡不少于200倍,轨枕下道碴串实,轨枕盒内道碴不少于三分之一。不限速放行列车时,起道临时顺坡不少于200倍,收工时不少于400倍,轨枕下道碴捣固坚实,轨枕盒内填满道碴。
- 33 -
4.2.7起道地点要有足够的道碴。
4.2.8全面起道,应有起道标高,按标准起道。
4.2.9作业允许一处连续起下不超过五个枕木头的道钉(60公斤钢轨地段,改道有困难时,允许一处连续起下不超过七个枕木头上的道钉)。来车钉不齐道钉时,允许每隔两根枕木有一个枕木头上不钉道钉。 5、操作工艺
5.1工艺流程图
复拧扣件或复打道钉 准备工作 起拨道钉 拨改道 起 道 拨改道、起道 插道钉孔木 改正钉孔 整直道钉 改正轨距 准备工作 起防爬支撑 扒镐窝 压打道钉拧紧扣件 放置起道机及打塞 捣固与找细 量轨距划撬 清扫与削平 调查划撬 检查起道机 找 细 5.2 根据工艺流程图描述。
5.2.1 道岔改道时,先拨(或改)正直向的基本股,以此股为基本
- 34 -
股,改正直向轨距和导曲线支距,然后改正侧向轨距。
5.2.2量轨距与划撬:用道尺从岔前岔后量轨距,除量轨距变化外,其他处每2~3根岔枕量一下,划改道撬;用支距尺逐点量导曲线支距,划改正符号;尖轨中间轨距不良时,查明原因,如基本轨有硬弯,尖轨有旁弯,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连接杆长度不合标准,曲股基本股曲折点的弯折尺寸不合标准,尖轨与基本轨有肥边等,通过相应整修消除;护轮轨轮缘槽宽度,比44mm小1~2毫米,护轮轨轮缘宽度与翼轮轮缘槽宽度之和,比87mm大1~3毫米,如轮缘槽尺寸不合适,同时进行调整,使轨距有一定的容许误差。
5.2.3清扫与削平:清扫枕木上砂石泥土,削平影响改道的枕面,清除木屑。
5.2.4起拨道钉:利用撬棍垫,三垫三起,将道钉垂直拨出,放在枕面上,先起铁垫板与木枕的联结道钉,后起钢轨里外口的道钉同时卸开影响改道的其他零件。
5.2.5插道钉孔木片:轨距需要改小时,木片在钉孔的外侧。轨距需要改大时,木片插在钉孔的内侧。钢轨不需要移动时,木片插在钉孔旁侧。
5.2.6改正钉孔:用改眼器改正歪斜钉孔,改孔深度约100毫米。如有折断的钉枕用打入器打下。
5.2.7整直道钉:用直钉器整直弯曲的道钉。将直钉器顺着枕木盒放在平整的道床上,弯钉凸面向上,钉帽对着直钉人,用打闷钉的方法直钉。
- 35 -
5.2.8改正轨距、支距:拨撬:同时量轨距、支距。整正铁垫板,并使其外棱靠贴轨底。栽钉:钢轨里外口道钉的钉尖离开轨底8毫米,垂直钉好。打钉;垂直打入,要先轻打,后重打,最后闷打。
5.3 道岔起道:
5.3.1调查划撬:单开道岔以直向的基本股钢轨为标准股,双开及交分道岔以较高的外股钢轨为标准股。全面起道时,将转辙、连接、辙叉各部分的计划起道量标记在钢轨上。重点起道时,划好坑洼头尾及钢轨低头、供腰、空吊板等轻重符号。
5.3.2检查起道机具:作业前由作业负责人检查道尺、水平板和高度板,保持量具的准确性。由使用起道机人员检查起道机,保持灵活完好。 起出影响作业的防爬支撑。
5.3.3扒镐窝:用手提电镐捣固,起道量不超过20毫米时,扒出轨枕盒内二分之一道碴,起道量在20~30毫米时,扒出轨枕盒内三分之一道碴,起道量超过30毫米时,可不扒道碴,镐窝长度400~500毫米。道床捣固,镐窝长400~500毫米、宽度距钢轨侧面不少于100毫米;镐窝深度:不起道时,至枕底面下10~20毫米;起道量不足10毫米时,与枕底面平;起道量超过10毫米时,枕木面以上预留道碴厚度为起道量的两倍。
5.3.4压打道钉盒拧紧扣件:撤除找平用的垫板,调整好垫板,压打道钉,拧紧扣件。
5.3.5指挥起道:全面起道时,按计划起道量,看道与指挥起道。可划分为转辙、连接、辙叉、岔后长枕部分四段,先将一段的标准股起够,
- 36 -
后找好对应的其他股水平,逐段进行起道。重点起道时,一般距起道机不少于20米俯身在标准股钢轨上看道。目测钢轨外侧下腭线高低情况,用手势指挥起道,并用水平尺找好对应的其他股水平。
5.3.6放置起道机及打塞:放置起道机前,先扒好起道机窝。起标准股时,尖轨部分、导曲线前部和护轨部分,起道机放在钢轨外口,其他部分放在钢轨里口。起其他股时,比照起标准股的方法,起道机放在最外一股钢轨的外口,铺设混凝土岔枕的道岔,起道机放在接缝以外的轨枕空内。一般小坑放置起道机,漫坑除坑底外适当增加放置起道机处数。全起全捣时先在起道标桩处放置起道机,然后每6~8根枕起一次,顺次前进。打塞时,用道镐在钢轨外口枕下适当串实,能保持应有的起道高度即可。如在铺设木岔枕的道岔上,起道机放在钢轨街头时,在接缝前后轨枕盒内的向接缝两侧轨枕下打塞。
5.4捣固:全面捣固,尖轨尖端及其前后各三根轨枕和辙叉部分,适当增加捣固力量盒镐数。尖轨跟端和钢轨接头加强捣固。对辙叉部分个别空吊板,可用起道机吊起岔枕进行捣固。重点捣固时,从坑头、坑尾向中间,逐渐增加捣固力量和镐数。
5.5回检找细:检查水平、高低和空吊板情况,进行找细整修。 安装防爬支撑。
5.6回填与整理道床,夯拍坚实。
5.7列车通过后,复打道钉和其他安装部位零件。 5.8回检找细。 6、质量标准
- 37 -
6.1 道岔各部分的轨距标准尺寸,符合《铁路工务规则》的规定。误差不超过+3、-2毫米(有控制锁的尖轨尖端部超过±1毫米)。
6.2 查照间隔不小于1391毫米,护背距离不大于1348毫米。 6.3 导曲线按定型图或设计图设置支距,误差不超过2毫米。无定型图或设计图时由计算确定。 6.4 道钉垂直打入,靠贴轨底。扣件作用良好。
6.5 水平状态良好,其误差在正线、到发线上,不得大于4毫米,其他线上不得大于6毫米。
6.6 道岔与前后的线路或道岔接续良好,长平目视平顺,纵向长平目视平顺。弦量道岔,全范围内前后高低误差,正线及到发线不大于6毫米,其他线不大于8毫米。
6.7 除经测量设计调整纵断面者外,保持既有坡度,坡度变更点和竖曲线半径。
6.8 钢轨两侧捣固范围各不少于400毫米。枕下道床捣固密实,各轨枕间强度均匀。
6.9 道床回填平整。
6.10 由道岔整道引起的有关项目,符合各单项技术作业标准。 7、成品防护
8、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8.1 严禁用道钉挤动钢轨的办法改道,不准归打道钉,禁止以道钉为支点拨动钢轨和用撬棍扭转道钉。
8.2 改道作业前检查道尺,禁止使用误差超过标准的道尺。 8.3 扒开道床时,防止侵入建筑接近限界。
- 38 -
8.4 注意防止打伤轨枕、扣件、导接线和捆扎木枕的铁线等。 8.5 在行车线起道必须用卧式液压起道器,使用起道器人员不得兼作其他工作,做到人不离器,能够随时下道。
8.6 在有轨道电路地段,撬棍应有绝缘套。 9、形成的质量记录
道岔起道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道岔拨改道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道岔铺设起拨改道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道岔轨距、水平检查记录表
- 39 -
封锁转线施工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明确区间、站场封锁转线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既有线作业施工。 2、编制依据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施工图设计文件》 3、范围
区间线路、既有车站。 4、施工准备
4.1 材料:钢轨、枕木(砼、木)、扣件、联接零件、钩锁器、编织袋、白灰
4.2 主要机具:液压起道机、齿条起道机、氧气、乙炔、轨缝调整器、撬棍、道钉锤、夹轨钳、无齿锯、钢轨钻、滑轮、耙子、筛子、铁锹、道尺、支距尺、钢尺、卷尺、呆扳手、活动扳手、粉笔、对讲机。
4.3 作业条件
4.3.1 转线施工前应熟悉相关资料:线路平面情况,接轨点、绝缘点、线路中桩,备轨存放位置、钢轨类型。
4.3.2 选配钢轨
龙口插入短轨正线按≥6米,站线按≥4.5米的原则确立,时间限制较紧的情况下可提前锯出合拢口非标轨,正常情况下待线路全部拨移正位的情况现锯。 5、操作工艺
5.1 工艺流程(见工艺流程图)
- 40 -
拆、 铺、拨移线路 测量放线 施工准备 提报计划、准备轨料 转线前准备 车站登记 封锁前准备工作 封锁施工 拆除、铺设、拨移道岔 抬道、降道 电务、电气化作业 销记、开通 线路找细 工艺流程图
根据工艺流程图描述 5.1 施工准备
5.1.1编制施工运输组织设计及施工转线方案。 5.1.2签订施工安全协议。
5.1.3上报月度施工计划、施工日计划。 5.2 转线前准备
5.2.1转线施工前,按照设计文件及图纸进行施工测量,包括设计中线、道岔位置、曲线要素点、轨面标高等。
5.2.2根据设计图纸及现场实际测量情况进行配轨计算,然后提报材料计划,并将备用钢轨运送到转线施工处。
5.3 封锁前准备
5.3.1 封锁施工前有一个小时左右的列车慢行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将要拆除的扣件上油,并按规定要求先行卸下部分扣件;将卸不掉的作好记号,待施工封锁后及时拆除;将道碴清理(装袋放好)至枕木底面;
- 41 -
滑轨、滑轮安放正确。
5.3.2现场技术对桩位再复核一遍,检查已锯好的非标轨或现锯钢轨是否在指定位置。
5.4 封锁施工
5.4.1接到封锁命令后方可施工。
5.4.2统一听从指挥,保护桩位,然后根据施工流程扒道碴、拆钢轨、拆枕木,平整场地。
5.4.3按照既定施工方案(拆、铺、拨移线路;拆、铺、拨移道岔;抬、降道)进行施工,每一步都要按照现场指挥员或负责人的指示作业,切忌胡干蛮干。
5.4.4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务封锁点内所有施工任务,给电务及电气化施工单位提供场地,利用电务、电气化施工单位作业期间,可进行补充道碴、捣固、抬道、线路找细等工作。 5.5 销记、开通
5.5.1工务施工完成后,通知驻站联络员及时销记。 5.5.2开通前确保施工转线各项工作完成、无隐患。 6、质量标准
6.1 应按铁道部现行标准图正确铺设。 6.2 轨道中心线应与枕木垂直。
6.3 轨道中心线与线路设计中心线一致,允许偏差为30mm。 6.4 轨底道碴应捣固密室。
6.5 各种扣件应安装齐全,并且位置准确。 6.6 轨距、水平、高低均满足要求。 7、成品防护
封锁施工的材料、轨排堆放要符合规定,不得侵入限界。 新铺道岔临时使用时,使用转辙设备,不得用撬棍扳道或用其他方法支顶尖轨。
- 42 -
8、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在行车线旁边作业,要指派专人瞭望列车,以口笛或喇叭呼唤下道。注意料具不得侵限。
施工时不得超范围准备。
站内及区间封锁施工,按规定设置停车信号牌。 封锁施工及慢行,减速牌防护上注明规定的行车速度。 9、形成的质量记录
铺轨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铺道岔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铺岔枕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起道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拨改道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道岔起道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道岔拨改道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道岔铺设起拨改道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道岔轨距、水平检查记录表
- 43 -
轨道加强设备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明确轨道、站场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铺轨、铺道岔作业施工。 2、编制依据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施工图设计文件》 3 范围
适用于轨道加强设备安装作业。 4 施工准备
4.1 材料:轨撑、轨距杆、防爬设备。 4.2 主要机具:道钉锤、四齿耙、活口扳子。 4.3作业条件:
4.3.1 50公斤风轨无缝线路,作业轨温较实际锁定轨温减10℃及以上(60公斤钢轨无缝线路为减5℃及以上)时,不得同时松动25米以上的防爬设备。
4.3.2 50公斤钢轨无缝线路,作业轨温较实际锁定轨温湿10~20℃(60公斤钢轨无缝线路为高5~10℃)时,不得同时松动12.5米以上的防爬设备。轨温再增高时,禁止松动。木枕无缝线路(包括混凝土枕地段的伸缩区和小于800米的曲线)作业条件按上述规定轨温上、下界限缩小5℃。
4.3.3 轨距杆和防爬设备应在铺碴整道后及时安装,设有轨道电路的轨道,轨距杆应绝缘。 5 操作工艺
5.1 工艺流程图
- 44 -
防 爬设
备
散布加强设备 导线测量 安 装 轨 轨 距 撑 杆 5.2 根据工艺流程图描述
5.2.1 散布:将轨道加强设备散布在安装或更换的位置附近。 5.2.2 扒开道床:扒开安装轨道加强设备位置的道床,轨枕有偏斜时要进行方正。
5.2.3 安装
5.2.3.1 安装防爬设备,先将承力木垫安好,然后将防爬器支撑木垫,挂在轨底上,并安上穿销。用锤轻打防爬器及销子,直到打紧为止。
5.2.3.2 安装支撑木(石):划出距轨底边缘400毫米的支撑位置线(安装在轨底时不划)。准确的测量两轨枕边距和支撑木(石)的长度,在保持轨枕位置正确的条件下,将支撑安装牢固。
5.2.3.3 轨撑安设在钢轨外侧,提高钢轨的搞倾覆力。 5.2.4 回填道床:将扒开的道床回填整平。 6 质量标准
6.1 安装方法和数量符合《工务规划》或设计文件的规定。
回填道床 - 45 -
6.2 轨距杆和防爬设备应在铺碴整道后及时安装。设有轨道电路的轨道,轨距杆应绝缘。
6.3 防爬器与轨枕之间应设承力木垫。防爬器与承力木垫与轨枕应保持密靠,承力木垫的面积要大于防爬器承力板的面积,厚为50毫米,误差不超过10毫米。混凝土轨枕的承力木垫呈楔形,小头厚为50毫米,误差不超过10毫米。
6.4 防爬器的销子要穿满打紧,不得顶住铁垫板和道钉,销子末端要长出防爬器5毫米以上。
6.5 防爬与支撑木(石)断面不小于120cm2,支撑顶面要低于轨枕顶面20毫米。木枕线路安装在距轨底边缘350毫米或安装在轨底下部,混凝土轨枕地段的防爬支撑安装在轨底下部。安设时,应排列整齐,密靠轨枕。木枕地段安设支撑木时,只准一端加垫厚度不大于30毫米的木垫。
6.6 安装轨距杆或轨撑整齐方正。轨距杆的丝杆应涂油。 6.7 区间普通线路,每半公里设置爬行观测桩一对。 7 成品防护
8 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安装支撑石时,严禁用铁锤直接敲打支撑石,以免碎石伤人。 9 形成的质量记录
防爬设备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轨距杆、轨撑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 46 -
铺设道口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明确轨道、站场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道口铺设作业施工。 2、编制依据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施工图设计文件》 3、适用范围
道口铺设作业 4、施工准备
4.1材料:道口板、护轮轨、碎石道碴、道口标志、道口栏木、道口栅栏、道口护桩等。
4.2主要机具:撬棍、锹、四齿耙。杠子、夹钳。 4.3作业条件
4.4明确道口宽度,护轨长度,铺面材料,标准及防护设备。 4.5道口铺设前,先做好清筛道床,更换失效枕木,起道、改道工作,轨面标高按设计抬够,方向按线路中心拨正,轨距固定好。
4.6按质量标准要求,事先弯制好护轮轨。
4.7行车繁忙道口,必须事先与交通部门取得联系,做好封锁准备。 5、操作工艺
5.1工艺流程图
铺护轮轨 道口铺面 检 查 防护设备 5.2根据工艺流程图描述
5.2.1与交通部门或有关部门共同商定,确定封锁时间,封锁公路,拆除临时道口铺面。
- 47 -
5.2.2按质量标准要求,铺设混轮轨,设置轮缘槽,每根护轮轨两端,各以一个φ16×200毫米的扣钉,通过垫木及枕木上的铁垫板,钉固在枕木上。扣钉位置应在护轮轨直轨部分端部第一根枕木上。钉扣钉之前,将混轮轨腰及相对应的枕木上的铁垫板钻成一直径为18毫米的扣钉孔,钢筋混凝土轨枕道口,应先在枕盒内穿入木枕。因钢筋混凝土枕螺纹道钉阻碍,应将护轮轨头部锯成缺口,以保证轮轨头部能放进轨腰内。 5.2.3道口铺面:道口铺面的厚度,由钢轨和垫板的高度决定,一般与钢轨面平。距钢轨外侧6厘米范围内,铺面应低于轨面5毫米以上。道口护木,顶面应与内侧铺面平,底面用油浸木板找平,然后用16×16×250毫米方钉,钉固在枕木上。如果用旧枕木做护木时,每根枕木钉两个方钉。
5.2.4道口木枕盒内填筑碎石道碴,与枕木面平,其上面铺瓜子石,并用粗砂找平夯实。其厚度要求以铺面顶面与钢轨平面为准。道口铺面平整、坚实、牢固。
5.2.5道口作业全部完成后,经检查确认,能保证各种车辆安全通过,质量达到标准,方可开通公路。
5.3防护设备
5.3.1道口标志:已列《线路标志》一起,此项不再重复。 5.3.2道口栏木:有人看守道口,在距线路钢轨外股不小于3米处设置,栏木距地面为1.0~1.2米。
5.3.3道口栅栏:距钢轨外股2.5米处设置。
5.3.4道口护桩:每侧5个(无人看守道口为4个)。道口护桩距外
- 48 -
股钢轨不少于2.5米,间距为1.5米(无人看守道口为0.8米)。高出地面850毫米,并涂以黄白相间的铅油标志,每道铅油宽为100毫米。
5.3.5在电气化铁路上道口通路两侧各距栏杆不少于5米处,必须设置限界架,以防通过道口的车辆及装卸货物与接触网相撞,限界架高度为4.5米。 6、质量标准
6.1铁路与道路交叉角应尽量正交,必须斜交时交角应大于45度。 6.2在有防护设备的道口,道路路肩不得小于2米。
6.3道口外侧及两侧不小于25米范围内,必须做成路拱,表面整平夯实。
6.4道口铺面应与轨顶面齐平,在钢轨外侧50mm范围内的路面较轨顶面低5毫米。
6.5道口轮缘槽宽度为70~100mm,曲线下股为90~100mm,深度为45~60mm。
6.6护轨两端应做成喇叭口,距护轨终端300mm处弯向线路中心,其终端距钢轨工作边不小于150mm。
6.7轨枕不得失效和缺损。扣件应保持位置正确,扣压紧固。 6.8轨面标高不得有轨面标高差,困难时,二线(线间距不大于5米)轨面标高差不应大于10厘米。
6.9铺面石料极限抗压强度大于30Mpa。铺面石每块掉角不超过一个,目宽度不大于30毫米。
6.10防护设备:道口警标、护桩和护栏、鸣笛标,有看守和带有信
- 49 -
号的栏木完整,位置正确,油漆鲜明,字迹清楚,符合规定标准要求。
6.11采用卧轨做护轨时,注意在基本轨侧面磨耗5毫米后,卧轨接头禁止突出基本轨轨头工作边外。 7、成品防护
8、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8.1工作面较小,劳力不宜布置过多,避免互相碰撞。 8.2繁忙的道口分段铺设,设专人维持交通秩序。 8.3道口铺面平整、坚实、稳固。 9、形成的质量记录
道口铺设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道口防护设施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 50 -
线路标志埋设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明确轨道、站场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线路标志埋设作业施工。 2、编制依据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施工图设计文件》
3、适用范围
线路标志的埋设作业 4、施工准备
4.1材料:线路标志、信号标志 4.2主要机具:镐、锹、夯实工具 4.3作业条件
4.3.1熟悉部颁《技规》320~322条,《线路及信号标志图集》等有关规定。
4.3.2先将标志预制好。按规定颜色油漆,色泽应鲜明醒目,按规定大小、字型书写,字迹要端正清晰。必须按线路竣工测量的位置(横向、纵向、高度)埋设牢固。 5、操作工艺
5.1工艺流程图
散布标志
线路标志 信号标志
挖 坑
- 51 - 埋设标志
5.2根据工艺流程图描述
5.2.1散布标志
5.2.2线路标志按计算公里方向设在线路左侧。复线区段须另设线路标志时,设在列车运行方向左侧。
5.2.3线路标志主要有:
公里标——表示一条线路自起点至本标志距离的公里数; 半公里标——位在距前后公里标一半的地点;
曲线标——标明圆曲线中心里程,半径大小、长度及缓和曲线长度,设在曲线的中心位置;
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的始终点标——表示圆曲线和缓和曲线和始点和终点的位置;
桥涵标——表求桥涵位置(中心里程)与桥涵编号,桥梁设在列车进行方向的左侧桥头,涵洞设在中间;
坡度标——表示线路纵断面状态。设在每一变坡点处;
管理标——表示局、电力段、供电段、工务段、领工区、养路工区等单位管辖区的分界点。
信号标志设在列车运行方向左侧(警冲标除外)。 信号标志主要有:
警冲标——设在两会合线路间距为4米的中间,如在曲线部分,应按限界的要求加宽,如股道间距为4.6米以上,可按《警冲至道岔中心距离表》埋设;
司机鸣笛标——设在道口、大桥、隧道或规定不良的地点的前方500~1000米处;
道口警标——设在通向道口公路的右侧,距道口最外股钢轨不少于15米,与公路相交45度的方向线上。
5.3标志在中间站及以下车站,可设在最外股道的外侧,在区段站及以上车部,可设在正线与到发线之间,遇有站强时,可埋设在站台上。
5.3.1挖坑:线路、信号标志设在距钢轨道头部负侧不小于2米处(警
- 52 -
冲除外),不超过钢轨顶面的标志,可设在距钢轨头部外侧不小于1.35米处。
5.3.2埋设标志:将标志放入挖好的坑内,按规定准确调好位置和高度,扶正后,向标志四周填土。填至一定深度时,应进行夯实,然后再填夯实,直至夯实至应有高度,最后将余土等杂物清扫干净。
5.3.3隧道内,用油漆写于隧道边墙上,白底黄字,其底边高出轨面约2米。无衬砌的坚石隧道,应将该处岩壁凿光,漆成白底,再用黑漆书写。
5.3.4桥梁上有人行道时,用木板和铁板书写,固定在人行道栏杆上。无人行道时,用托架或方木固定在桥梁或桥枕上。
5.3.5外露高度:警冲标0.3~0.35米;坡度标0.6米;公里、半公里、曲线标、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的始终点标、桥涵标0.5米;管界标:局1.11米,段0.87米,领工区0.63米,工区0.43米;司机鸣笛标2.27米;道口警标2.23米;道口警示标2.05米。 6、质量标准
线路和信号标志应完整,符合标准图规定,位置正确,埋设牢固,油漆鲜明,字迹清晰。 7、成品防护
标志不得受损伤,埋设牢固。 8、施工应注意的问题
装、运、卸标志时,轻装轻放,防止损坏;埋设标志时,按埋设距离要求,用尺量准位置。 9、形成的质量记录
线路及信号标志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
- 53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