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浅谈
103363
临床医学五年(1)班
杨力凡
《医者仁心》里面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20岁刚迈入大学知识殿堂的男孩,由于肾功能不行到医院救治。因为病情严重,医生建议马上进行肾移植的手术。本来贫困的家境遇到这事就更雪上加霜了,父母也只好硬着头皮签了手术协议书同意做手术。同时医院也挺通人情,考虑到患者的家境,患者年轻的生命,也决定减免一些手术费。这本是一个美好的结局,但是手术后男孩却出现了肠梗阻的不良症状。男孩的父母吓得半死,什么也不懂,那怎么办呢?与此同时,这个男孩的医疗小组也进行了讨论——要不要进行第二次肾移植手术。若进行,患者很明显已没有足够资金来交付医疗费了,而且二次移植手术还有很高的失败风险;若不进行,考虑到男孩20岁如花的奋斗年龄,他的父母那乞求的眼神,怎么忍心?于是,最后医疗组得出最后结论——进行第二次的肾移植手术。手术的费用再尽量减免一些,让男孩的父母想想办法可以缓交。但是不幸的阴影还是继续笼罩着男孩,手术后男孩多器官衰竭,患了爆发性肝炎死亡。
下面我以医生和患者双方的角度来引出我对医患关系的看法。我认为医患纠纷的原因有三点。
页脚内容1
附表二
1、患者对医生的不理解成为医患纠纷的一个原因。
男孩死亡后,他的父母几近崩溃,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连房子都卖了,现在还欠着医院三十多万。家里唯一的一个孩子就这样说没就没了。刚才都还躺在病床上,即使是病着,但也仍是活着的,还可以和爸爸妈妈说话,但是现在就这样没了。男孩是家里唯一的盼头,父母每天在田间劳作,勤勤恳恳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男孩父母把心中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男孩身上,就为了孩子将来长大有出息了出人头地。现在怎么办?残忍的现实重重的压在了男孩父母的身上,心里一下子没有了着落,空了。现在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好像全世界都与他们为敌了。于是他们开始想,为什么啊?为什么我们孩子好端端的一个人做了手术后就这样死了?是医生,是医生的责任,是他们没有尽全力来做手术,是他们的原因导致我们孩子的死亡。为什么要二次肾移植手术,因为他们想多收费……猜忌、仇恨、埋怨、痛苦一股脑儿充斥着男孩父母的整个心灵。
2、医疗行业强烈的自我保护成为医患纠纷的第二个原因。
就这个故事里,作为医生的一方,没有人出来给予任何辩解,而这并不是默认自己的错误,而是作为孩子死亡的悲伤的另一种诠释方式。沉默往往是所有医生最常见也是最无奈的表达方式。其实他们很想解释,没有人杀死你们的孩子,是病魔。但是舆论的主观情绪都已偏向了患者一方,大家都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医生。当报社记者来采访医生的时候,医生也很想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是舆论却早已把医生放在了解释的位置上,这种不公平的对待让医生也只有选择沉默。医生就是站在人类生命的前沿去拯救生命,与疾病搏斗的人。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明白一个医生失去他自己病人的痛苦,因为他们自己的无能,没办法去拯救生命。其实医生和家属的心情是一样的难过,甚至更难过。因为作为医生——一个保卫生命的人,却救不了病人的那种无力感、那种绝望是没人能体会得到的。为什么要一而再的救孩子?在有死亡的情况,依然不断的,不惜一切代价的救他?在明明知道
2
页脚内容附表二
他的父母已经没有能力支付高额的医药费的时候,他们仍然要坚持救坚持救治他?那是因为,他们是医生,他们的职责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救人,当生命受到考验的时候,钱往往显得一文不值。医生是绝对不会因为医疗以外的东西多收费。任何医生只要在生死面前,都不会动歪脑筋,否则他根本就不配当个医生。
我们都知道,患者在医院里就充当着一个被动的弱势群体。他们听医生的话,进行检查、治疗、手术。而一旦出现了问题,肯定首先想到的是医生的责任,这是大众的想法。患者固然有他们的苦衷,然而医生也有他们的难处。医生的难处又有谁来听呢?
鲁迅说:“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医生是不能在这种沉默中爆发的,当然,更没有权利在沉默中灭亡。他们在等待着社会的救助。其实,医生才是社会上真正的弱势群体。
3、我们的政府对于医疗的投入严重不足。
为什么医疗过程中产生了坏结果就要对医疗的整个过程进行质疑。患者为什么如此强烈的不相信医生?医生本来是个值得尊敬的高尚的职业,而医生受人尊敬的背后不仅仅是尊严,尊严的背后其实是权力,那获得最好方式救治病人的权力。显然,社会并没有完全赋予医生这样的权力。那又为什么残酷的要求医生付出那么多并没有得到的权力呢?
从医患纠纷中折射了一个社会问题。可以看出如今医疗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我国改革开放30年,国家也在一天天的强大,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丰富了。但是,我们的整体人文素质却并没有得到同步的提升。医学和公共卫生事业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保障,是一个国家的第二国防,也并没有得到同步
页脚内容3
附表二
的提升。究其原因大概有两点:医学行业本身对自己的成就成果总结得不够,还有就是国家对医疗的投入没有同步的增加。30年来,我国的医疗保健水平进步很大,希望社会能够看到中国医学的发展,相信我们的医生。如今,我们的社会在一个特殊的转型期,医疗费用的增加,用于诊断和看病费用的增加,这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就好比一个家庭,过去没有钱,有了病只能忍着,现在有了钱,生了病就要好好看,有副作用小的药就不用副作用大的药,但是这一切都是要花钱的。如今有的患者在享受了先进医学治疗的同时却不愿意承担相应的费用,我们的医生被一些经济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医生每天被一些关于费用、检查程序的事情烦扰,每一个过程都要想清楚,每一个过程都要考虑费用。而医生的医疗,下诊断是很多变而复杂的过程,我们的人体又是那么复杂、脆弱的系统。医生要向不懂医学知识的家属解释这种药、那种药的功效,唯恐说错一句话就会引来麻烦。中国医生的地位就该如此吗?显然,症结就在于现在的医保制度:政府对于医疗的投入严重不足,个人看病负担太过沉重。“如果患者治病时,个人承担的费用降到可承受的水平,大家的心态必然会平和得多,更有利于医患双方交流。国家为什么不能多让老百姓受些实惠呢?
那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渐渐的消除医患纠纷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解决这个问题。
1、消除患者对医生的误解。
我觉得这是可以改变和解决的问题,医患双方要多多的互相理解!医院要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服务体系,多以患者的角度作为处理医患纠纷的出发点,平日要经常加强医疗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培训,加强医院和病人的沟通与了解!患者要多理解理解医院的实际困难和实际情况。加强医患双方的“互动”,加深了解和理解!通过社会各个渠道多多的接触,增进了解!这才是根本所在!医患双方只要建立起互相信赖、互相负责任的关系的
4
页脚内容附表二
话,那所有的问题就会好办得多。
2、医疗行业应对媒体采取公开积极的态度。
医生们应该像爱护自己眼珠子一样,爱护整个行业的声誉,尽力修复医患关系。如果在出现纠纷后,仍然饮鸩止渴、花钱买一时的太平,今后由医疗纠纷引发的社会性话题或者群体性事件,一定会没完没了。医疗、法律和社会心理方面的专家虽然说法各异,但对未来的判断却较为一致:除非国家大幅度增加医疗保障的投入,减少底层群众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比例,并在处理各种医疗纠纷时坚持公平公开和“程序正义”,否则医患矛盾仍将继续恶化,并最终让全社会都来承担“不能承受之重”。
3、政府应加大对医疗行业的投入。
适度加大国家财政投入,凸现政府责任和话语权,改变患者个人支出负担过重的现状。我国目前卫生总费用为GDP 的6%左右,这一比例应该说和我们的国力是相符的。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这一比例必然逐步提高。但在卫生费用具体构成上,国家财政投入明显过低。卫生总费用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居民个人花费、公共财政支出的花费、以企业为基础的社会花费。居民个人花费在上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只占卫生总费用的20%左右,到2003 年,这个比例飙升到了56%;相对应的,政府的卫生支出则从1978 年的超过30%下降到了2003 年的17%,余下的社会花费也是从当初的近50%下降到了2003 年的27%。
医患关系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但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从这两个人群入手,更重要的是需要我们的政府进行调节。我相信,经过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医患纠纷的问题一定会得到有效的改善。
页脚内容5
附表二
查阅资料:《医者仁心》
百度百科
论文题目:医患关系浅谈
学号:103363
临床五年(1)班
姓名:杨力凡
页脚内容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