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和春节都是中国的法定节日,而且大家每年都要过元旦和春节,那你知道元旦和春节有什么区别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元旦和春节的区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元旦与春节的区别
我国古人说的元旦,却并不是公历的1月1日,而是正月初一,又称元日。中国历史上的年号并不是公元纪年,而是每个皇帝每个朝代都有单独的纪年,是阴历纪年。现行的公元纪年,是西方历法的体现。是以基督诞生为公元1年。中国只是到了中华民国以后才逐渐改用公元纪年。辛亥革命后,在民国元年又将我国的历法重新更改,向西方学习采用世界各国通用的公历,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世界各国通用的公历。为了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从此,元旦成为我国全国性的欢乐节日。
所以,现在的元旦是公历的一月一日,春节是原来农历的元旦即农历的一月初一。 元旦的来源
元旦,又名元日、无朔、无辰、元正等,含有一年之始的意思。因为“元”本义是“人头”,引申为“始”。“旦”的本义也是“始”。
元旦,是每个新的一年的第一天。“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颠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字。“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日”下的“一”字表示地平线,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春节的来源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然而,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农历的每年的正月初一,也就是农历每年的第一天,所以只有我们中国人过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
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现在的元旦节和古代不同
元,就是“首”,旦,就是“日”,“元旦”的原意就是“首日”。现在的”元旦“,也就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是指
公历新一年的第一天,但古代的”元旦“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古今元旦并不相同。
现在的元旦定在公历1月1日源自1912年中华民国时期,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立法定在公历1月1日,因此现在的”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 古代的元旦是中国传统节日
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起源于祭神祭祖活动,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
而在中国古代,正月除了商朝的殷历定在腊月(十二月)、周朝的周历定在冬月(十一月)、秦朝定在阳春月(十月)外,其余的时间包括夏朝和汉朝以后,正月都定在夏历(农历、阴历)一月,所以古代的“元旦节”其实就是我们现在的“春节”。
中国的传统节日包括除夕(大年三十)、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冬至节(12月22日前后)、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 等,其中的正月初一(也就是古代的“元旦节”)是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现在的元旦节不算中国传统节日
尽管现在元旦节是国家法定节日,但并不算是传统节日,所以地位很是尴尬,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农历和西历两种纪元方法。
西历,即公元,也称公历,是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是由意大利人对儒略历加以改革而制成的一种历法,1582年,当时的罗马教皇予以批准颁行。
1912年,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决定采用公历作为国历,纪年方面,公元纪年法与民国纪年法并行,当时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采用世界
通用的公元纪年法,于是就出现了公历和农历两个新年,为了方便区别,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 “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便把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
对于中国人来说,不论历法如何演变,不论叫元旦还是春节,我们自己的新年就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不管多远多累,大家都会赶回家过年,所以也形成了全世界最独特的春运现象。正月初一这一天,平日难得见面的亲人们会团聚,而守岁过年时,大家都会对新的一年充满美好的希冀,或许,亲情和祝福才是节日的意义所在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