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配电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征求意见稿)

2020-05-09 来源:欧得旅游网
.

配电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

浙江省电力公司 2013年3月

;..

.

第一部分 配电网配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配电网配电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内容深度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造10(20)kV及以下配电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本标准只对设计的内容深度做出规定,不作为设计专业分工和卷册划分的标准。 2

总则

2.1 本规定是编制、评审配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可研报告)的重要依据。 2.2 设计文件应遵守国家及有关部门颁发的设计文件编制和审批工作管理的规定。 2.3 编制可研报告应以审定的配电网规划为基础,并充分应用电力设施布局规划成果。 2.4 可研报告应落实通用设计方案的采用情况,落实差异化设计原则以及“两型一化”变电站设计原则的贯彻情况,说明新技术应用情况。 3

一般规定

3.1 编制可研报告时,设计单位应完整、准确、充分地掌握设计原始资料和基础数据,确保资料齐全、文字说明清楚、计算结果和图纸清晰、正确。

3.2 当有多个设计单位参与编制同一工程可研报告时,应明确其中一个单位为总体设计单位。总体设计单位应对参与设计单位的设计内容负责,对相关协调、配合工作归口负责,对参与设计、测试单位的资质提出意见,并将各参与单位的可研、测试等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论整理归纳到工程可研总报告中。

3.3 配电网架空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内容:

(1)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含附图、附件) (2)可研估算书

(3)专题报告(根据需要编制)

3.3.1 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概述 (2)电力系统 (3)站址的选择 (4)配电站工程设想

(5)基建标准化成果及新技术的应用 (6)投资估算 (7)附图和附件

3.3.2 可研报告应包括以下图纸,可作为附图,也可随文布置:

(1)电网地理接线图 (2)配电站主接线图 (3)配电站总平布置图 (4)通信链路拓扑图 (5)光缆走向示意图

3.3.2.1 电网地理接线图应包括现状电网接线图、工程投产前电网接线图、工程投产年电网接线图、远景电网接线图。

;..

.

3.3.2.2 配电站主接线图应包括工程投产年主接线图、远景主接线图。

3.3.2.3 配电站总平布置图应表明主要建、构筑物,各电压等级配电装置及主要电气设备等。 3.3.2.4 通信链路拓扑图应明确拓扑环中站点个数,站点详细名称及通信设备型号。 3.3.2.5 光缆走向示意图应明确光缆路径以及光缆的大概长度。 3.3.3 可研报告的附件应包括以下内容:

(1)投资管理部门同意开展本工程前期工作的相关文件 (2)规划部门关于配电站站址方案的同意文件、函或协议

(3)视工程具体情况,提供地质、地震、矿产、文物、电信、军事、民用航空、航道、公路、铁路、石油天然气、林业行政、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河道、水利等主管部门对工程建设的同意意见

(4)配电站站址的审查意见 4

工程概述

4.1 设计依据

(1)说明工作任务的依据,经批准或上报的前期工作审查文件或指导性文件。 (2)与本工程有关的其他重要文件。

(3)委托方提供的设计委托函或与委托方签订的设计咨询合同。 4.2 工程概况

4.2.1 说明本工程所处的行政区划位置、相关电网规划情况、所属项目批次、相关协议落实情况及投产计划安排。

4.2.2 简述本工程接入系统方案、建设规模、投资估算及其他需说明的内容。对扩建工程,应简述先期工程情况。 4.3 设计水平年

根据电网规划合理选定工程设计水平年及远景水平年。 4.4 主要设计原则

(1)结合工程建设条件等提出本工程的设计特点和采取的措施。 (2)简述各专业的主要设计原则和设计指导思想。 (3)简述基建标准化成果及新技术的应用情况。 (4)工程设计采用的主要规程、规范、标准。 4.5 设计范围及配合分工

4.5.1 说明本设计包括的内容和范围。

4.5.2 说明设计单位之间的工作分工和协作方式。

4.5.3 对扩建、改建工程,说明与原有工程的衔接和配合。 5

电力系统

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对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较,提出推荐方案,确定合理的建设规模和投产年限,并根据电气计算,对有关电气设备参数的选择提出要求。 5.1 电力系统概况 5.1.1 系统现况

5.1.1.1 介绍本工程所处的行政区划、地理概况、面积、人口及社会经济发展等状况。 5.1.1.2 概述本工程所处行政区划的现状用电情况、电源装机容量、电网规模、电网接线,以及与周边电网的联系情况。给出现状电网地理接线图,其中应包含与本工程相关的各电压等级,并标注各线路的长度和导线截面等。 5.1.2 负荷预测

;..

.

简述本工程所处行政区划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和用电需求增长趋势,概述相应电网的近远期负荷预测结果,提出各水平年与本工程相关的分区域、分变供电负荷。

5.1.3 配电网发展规划情况

概述与本工程相关的配电网发展规划内容,主要包括近远期各水平年的电网布局、电网结构、在建的配电网工程情况,以及相关的专题研究内容和评审意见。 5.2 工程的建设必要性

5.2.1 说明目前及工程投产前电网存在的问题。说明本工程在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电网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电网安全稳定性、与各电压等级电网建设相协调等方面的需求。 5.2.2 说明本工程建成投产后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说明本工程的合理投产时机、供电范围,以及在解决电网存在问题方面的作用。

5.2.3 说明本工程的其他社会经济意义,包括在落实国家能源和产业政策、发挥节能减排效益、体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提高电网建设和运行的经济性、推广应用新技术等方面的作用。

5.3 接入系统方案

根据原有电网的特点、用电需求的发展及其分布、配电网近远景发展规划、先进适用新技术应用的可能性等,提出本工程的接入系统方案,并附工程投产前后(包括过渡实施方案)、远景电网的接线图予以说明,必要时通过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方案。明确各电压等级本期、远景出线回路数和连接点的选择。 5.4 工程建设规模及主要电气设备参数的选择

论述本工程的建设规模,并明确系统对各主要电气设备参数选择的要求,对于扩建、改建工程,应说明工程已建、终期规模,以及原有设备的电气参数。 5.4.1 配变的选择

根据用电需求的发展及其分布,合理确定本工程的本期、远景配变容量规模,包括配变的台数和单组容量,明确配变调压方式、分接头、阻抗、接线组别、型式的选择。 5.4.2 本工程及对侧变电站的出线规模

简述本工程各电压等级本期、远景的出线回路数,并明确各电压等级的近、远景间隔排列,简述对侧变电站的出线规模和间隔排列。 5.4.3 电气主接线

结合本工程的接入系统方案及分期建设情况,提出配电站本期、远景电气主接线的建设规模,明确母线通流容量要求。 5.4.4 断路器

考虑电网的发展,合理选择各电压等级配电装置中断路器设备的额定通流能力、开断能力。

5.4.5 无功补偿

提出配电站本期、远景无功补偿配置方案,包括组数、单组容量、型式、安装位置等。 5.4.6 中性点接地方式

合理确定各电压等级中性点的接地方式,明确消弧线圈的近远景容量配置或小电阻阻值的选择。

5.4.7 其他设备

如根据系统要求,需配置其他设备,应阐述相应理由,并明确相应的设备参数。 6

站址的选择

6.1 站址分析

;..

.

说明站址周边的环境要求、出线条件,明确进出线方式及进出线走廊预留情况等。 6.2 站址地质及水文

说明站址位置的海拔高度、环境温度、水文概况、污秽等级、区域地震概况、地基承载力、地下水及场地水、土的腐蚀性等内容,论证站址方案的可行性。 7

配电站工程设想

7.1 电气主接线及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7.1.1 根据配电站规模、线路出线方向、近远期情况、系统中位置和站址具体情况,在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确定配电站的主接线型式,并对主要电气设备、导体的电气参数进行选择。

7.1.2 扩建变压器、间隔设备工程,应与已建工程相协调,并校核现有电气设备及相关部分的适应性,核实改造搬迁工程量。 7.2 电气布置

7.2.1 绘制配电设施总平面图,说明配电设备的布置型式及通用设计的应用情况。 7.2.2 说明本工程的防雷措施、接地设计方案。 7.3 电气二次

7.3.1 说明本工程计算机监控系统、二次设备布置、保护及自动化装置、电能计量、直流系统的设计方案。

7.3.2 说明本工程的主要动力、照明方式。 7.4 站区总体规划及总布置

7.4.1 说明进出线方向和布置、进站道路的引接和长度。

7.4.2 说明站区总平面布置方案和竖向布置方式,确定场地设计标高,预估土石方工程量。 7.4.3 提出站区防洪、防涝措施。

7.4.4 预估站区围墙内占地面积和本工程总用地面积。 7.5 建筑规模及结构设想

7.5.1 说明全站主要建(构)筑物的布置型式,预估全站总建筑面积。 7.5.2 简述主要建(构)筑物的结构型式。

7.5.3 简述地基处理方案。对于软土地基区域,应对场地沉降进行估算,并提出防沉降措施。 7.5.4 简述建构筑物采取的节能措施。 7.6 供排水系统

简述配电站供、排水的设计原则和方案。 7.7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

提出站区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案。 7.8 火灾探测报警与消防系统

说明站区主要建(构)筑物及大型充油设备的消防设计原则。 7.9 说明站区的自然环境概况,噪声源及防噪措施。 7.10 拆旧情况说明

7.10.1 说明拆旧工程范围。

7.10.2 列表提出拆旧物资工程量,并说明拆旧材料回收利用情况。 8

自动化工程建设方案

充分考虑电网供电可靠性、电网接线方式、设备现状和现有配电网自动化水平等,提出自动化工程建设方案:

8.1 根据配电自动化规划,提出自动化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

.

8.2 提出配电自动化整体和分阶段建设目标,包括主站建设目标、配电终端建设目标、信息交互建设目标。

8.3 提出配电自动化实施方案,包括一次设备、配电主站(子站)、配电终端、信息交互系统的建设与改造方案,满足与配电主站系统信息交互的要求。

8.4 提出远动信息传输方式,确定远动信息内容,明确远动设备配置原则和技术要求。 9

通信工程建设方案

根据电力通信系统规划,明确本工程各类信息的传输通道要求,确定通信方式和通信工程建设方案:

9.1 根据通信网络规划,提出通信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9.2 提出设备选型及配置原则,包括传输模式、信号方式、接口要求及通信电源等。 9.3 根据通信设备配置原则,提出通信设备布置方案。

9.4 明确配电通信系统实施范围及承载业务,若有载波或无线的建设需求,明确与光纤站点的对接方式及位置。

10 基建标准化成果及新技术的应用

10.1 说明配电站通用设计、通用设备应用情况。 10.2 说明配电站通用造价应用情况。 10.3 说明配电站标准工艺应用情况。

10.4 对照国家电网公司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实施目录,说明本工程的新技术应用情况。 11 投资估算

11.1 主要工程量

说明本工程建设规模,统计本工程主要新建及拆除工程量。主要工程量统计需包括变压器容量及台数;中低压开关柜型号及数量;预装箱式变电站型号及数量;配电站、开关站、电缆分接箱、土建结构形式及数量等,并参照附表2进行统计。 11.2 投资估算的编制

11.2.1 投资估算的编制应参照电力工程造价与定额管理总站发布的《2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2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预算定额》等文件的规定。

11.2.2 根据推荐方案和工程设想的主要技术原则编制工程投资估算。编制说明应包括工程概况、资金来源、估算编制的主要原则和依据,采用的定额、指标,人工费和材机费调整文件以及主要设备、材料价格来源等。

11.2.3 提供主要设备材料表,包括设备材料的名称、数量、单价等。

11.2.4 估算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估算编制说明、估算造价分析、总估算表(表一)、专业汇总估算表(表二)、单位工程估算表(表三)、其他费用计算表(表四)、工程投资汇总表等。

11.2.5 如工程需进口设备或材料,应说明工程所用外汇额度、汇率、用途及其使用范围。 11.2.6 投资估算应分析其与通用造价控制指标的关系,分析影响造价的主要因素,提供对比分析表。 12 附表

根据《浙江省城市电网建设与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深度规定》,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提供相应附表。

12.1 配电网项目汇总表主要包括项目建设必要性、可行性、项目方案、主要设备及工程量、

;..

.

投资估算、预计实施效果等内容,见附表1、2。

12.2 配电网项目可行性研究需填报本批次配电网项目实施前后相关指标对比表,见附表3。

;..

.

附表1

XX地市(州)供电局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项目汇总表

填报单位: XXXXX 编制人:XXXX 填报日期:XX年XX月XX日

10kV配电网现状 配 变(台) 序号 项目单位 投资估算(万元) 线路名称 主干线线路长配变台配变总容量(kVA) 户内变杆上变箱式变配变总容量10kV配电网新建与改造 其中:更换前开闭所(座) 其中:户外开闭所 其中: 环网柜(台) 真空/SF6环网柜 户外高压环网柜 电缆排管 截面积 度(km) 数(台) (kVA) (台) (台) (台) (kVA) 1 2 … … XX地市(州)供电局合计 XX县区局合计 XX项目 XX项目 XX县区局合计 XX项目 XX项目

;..

.

附表2

XX地市(州)供电局0.4千伏配电网项目汇总表

填报单位: XXXXX 编制人:XXXX 填报日期:XX年XX月XX日

0.4kV配电网现状 序号 项目名称 投资估算(万元) 容量(kVA)0.4kV配变0.4kV配电网新建与改造0.4kV配变容量(kVA) 0.4kV线路总长度 0.4kV线路总长度 配变型号配变型号 ;..

.

附表3

XX地市(州)供电局

配网可转供电率(%) 规划项目比率(%) 本批配电网项目实施前后指标对比表

指标名称 10kV线路重过载比率(%) 10kV线路站间联络率(%) 符合典型接线线路比率(%) 配电重过载比率(%) 配电网自动化覆盖率(%) 单位投资增供电量(千瓦时/万元) —— 单位投资增供负荷(千瓦/万元) —— 项目实施前 项目实施后

;..

.

第二部分 配电网架空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配电网架空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内容深度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造10(20)kV及以下架空线路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本标准只对设计的内容深度做出规定,不作为设计专业分工和卷册划分的标准。 2

总则

2.1 本规定是编制、评审配电网架空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可研报告)的重要依据。

2.2 设计文件应遵守国家及有关部门颁发的设计文件编制和审批工作管理的规定。 2.3 编制可研报告应以审定的配电网规划为基础,并充分应用电力设施布局规划成果。 2.4 可研报告应落实通用设计方案的采用情况,落实差异化设计原则以及“两型三新”线路设计原则的贯彻情况,说明新技术应用情况。 3

一般规定

3.1 编制可研报告时,设计单位应完整、准确、充分地掌握设计原始资料和基础数据,确保资料齐全、文字说明清楚、计算结果和图纸清晰、正确。

3.2 当有多个设计单位参与编制同一工程可研报告时,应明确其中一个单位为总体设计单位。总体设计单位应对参与设计单位的设计内容负责,对相关协调、配合工作归口负责,对参与设计、测试单位的资质提出意见,并将各参与单位的可研、测试等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论整理归纳到工程可研总报告中。

3.3 配电网架空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内容:

(1)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含附图、附件) (2)可研估算书

(3)专题报告(根据需要编制)

3.3.1 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概述 (2)电力系统 (3)线路路径选择 (4)线路工程设想

(5)基建标准化成果及新技术的应用 (6)投资估算 (7)附图和附件

3.3.2 可研报告应包括以下图纸,可作为附图,也可随文布置:

(1)电网地理接线图

(2)相应配电站的地理位置及进出线规划图 (3)线路路径图

3.3.2.1 电网地理接线图应包括现状电网接线图、工程投产前电网接线图、工程投产年电网接线图、远景电网接线图。

3.3.2.2 应在1:500~1:10000地形图上绘制线路路径方案。

;..

.

3.3.3 可研报告的附件应包括以下内容:

(1)投资管理部门同意开展本工程前期工作的相关文件 (2)规划部门关于线路路径方案的同意文件、函或协议

(3)视工程具体情况,提供地质、地震、矿产、文物、电信、军事、民用航空、航道、公路、铁路、石油天然气、林业行政、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河道、水利等主管部门对工程建设的同意意见

(4)线路路径的审查意见 4

工程概述

4.1 设计依据

(1)说明工作任务的依据,经批准或上报的前期工作审查文件或指导性文件。 (2)与本工程有关的其他重要文件。

(3)委托方提供的设计委托函或与委托方签订的设计咨询合同。 4.2 工程概况

4.2.1 说明本工程所处的行政区划位置、相关电网规划情况、所属项目批次、相关协议落实情况及投产计划安排。

4.2.2 简述本工程接入系统方案、建设规模、投资估算及其他需说明的内容。对扩建工程,应简述先期工程情况。 4.3 设计水平年

根据电网规划合理选定工程设计水平年及远景水平年。 4.4 主要设计原则

(1)结合工程建设条件等提出本工程的设计特点和采取的措施。 (2)简述各专业的主要设计原则和设计指导思想。 (3)简述基建标准化成果及新技术的应用情况。 (4)工程设计采用的主要规程、规范、标准。 4.5 设计范围及配合分工

4.5.1 说明本设计包括的内容和范围。

4.5.2 说明设计单位之间的工作分工和协作方式。

4.5.3 对扩建、改建工程,说明与原有工程的衔接和配合。 5

电力系统

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对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较,提出推荐方案,确定合理的建设规模和投产年限,并根据电气计算,对有关电气设备参数的选择提出要求。 5.1 电力系统概况 5.1.1 系统现况

5.1.1.1 介绍本工程所处的行政区划、地理概况、面积、人口及社会经济发展等状况。 5.1.1.2 概述本工程所处行政区划的现状用电情况、电源装机容量、电网规模、电网接线,以及与周边电网的联系情况。给出现状电网地理接线图,其中应包含与本工程相关的各电压等级,并标注各线路的长度和导线截面等。 5.1.2 负荷预测

简述本工程所处行政区划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和用电需求增长趋势,概述相应电网的近远期负荷预测结果,提出各水平年与本工程相关的分区域、分变供电负荷。

5.1.3 配电网发展规划情况

;..

.

概述与本工程相关的配电网发展规划内容,主要包括近远期各水平年的电网布局、电网结构、在建的配电网工程情况,以及相关的专题研究内容和评审意见。 5.2 工程的建设必要性

5.2.1 说明目前及工程投产前电网存在的问题。说明本工程在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电网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电网安全稳定性、与各电压等级电网建设相协调等方面的需求。 5.2.2 说明本工程建成投产后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说明本工程的合理投产时机、供电范围,以及在解决电网存在问题方面的作用。

5.2.3 说明本工程的其他社会经济意义,包括在落实国家能源和产业政策、发挥节能减排效益、体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提高电网建设和运行的经济性、推广应用新技术等方面的作用。

5.3 接入系统方案

根据原有电网的特点、用电需求的发展及其分布、配电网近远景发展规划、先进适用新技术应用的可能性等,提出本工程的接入系统方案,包括线路电压等级、引接方式、线路的起迄点及中间点位置的选择,并附工程投产前后(包括过渡实施方案)、远景电网的接线图予以说明,必要时通过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方案。 5.4 工程建设规模

5.4.1 论述本工程所采用的线路导线型号(导线截面),明确线路的输送能力。 5.4.2 说明本工程线路的回路数、架设方式、线路长度。 6

线路路径选择

6.1 线路路径的选择是根据电网发展规划,通过室内选线、现场勘查、收集资料,结合取得路径协议等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路径方案,并准确提供沿线地形、地貌、地物等基本特征,结合走廊清理工程量统计数据,优化线路路径,避免出现颠覆性因素。

6.2 架空线路路径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城乡规划、压覆矿产、自然条件(海拔高程、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地质条件、交通条件、军事设施、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和重要交叉跨越等因素,并取得相关部门的路径协议。

6.3 架空线路路径方案的选择应通过对线路路径长度、地形比例、曲折系数、主要材料耗量、交叉跨越情况、节能降耗效益、拆迁补偿、投资差额、环境影响、交通条件、施工难度、协议难度等方面的技术经济比较,提出路径推荐方案。 6.4 推荐路径方案描述

6.4.1 具体说明推荐路径方案。包括路径所经行政区、路径长度、地形比例、曲折系数、交通条件、林区及重要交叉跨越等。

6.4.2 新建线路应说明进出线位置、进出线终端杆塔布置和方向,清晰标明与现有线路的相对关系(包括交叉的具体位置、解口点的位置等),以及近远景过渡方案。线路路径所经过的复杂地段应附相应的照片资料。

6.4.3 说明线路沿线需拆除或迁移“三线”(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线)的情况,收集线路影响范围内的其他设施位置及资料,说明拟采取的防护措施。

6.4.4 说明推荐路径方案取得相关部门和单位原则性协议的情况。 7

线路工程设想

7.1气象条件

7.1.1 根据已有的标准气象区划分选择各段线路的设计气象条件。

;..

.

7.1.2 当线路经过地段无通用气象资料时,应收集附近已投产线路所采用的设计气象条件及其运行经验,综合分析提出设计采用的基本风速值、覆冰值,宜选择最接近的标准气象区进行套用。

7.1.3 列表说明本工程采用的气象条件组合。 7.2 线路导地线型式 7.2.1 导、地线选型

7.2.1.1 根据线路输送容量要求计算导线截面,选择确定导线型号。 7.2.1.2 根据系统通信及导地线配合等要求确定地线型号。 7.2.1.3 列表说明导、地线的机械电气特性。 7.2.2 导、地线防振

简要说明线路采取的防振措施。 7.2.3 导、地线防舞

根据舞动区等级划分,说明采取的防舞措施。 7.3 绝缘配合

参照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的有关规定,按沿线等值附盐密度、附灰密度、污湿特征、运行经验,并结合最新污区分布图确定污秽等级;根据邻近线路运行经验,结合污秽发展情况,确定泄漏比距。 7.4 防雷和接地

简要说明防雷措施和接地方式。 7.5 绝缘子、金具及杆上开关

7.5.1 说明导线和地线的绝缘子组装型式和特点。

7.5.2 说明杆上开关的配置原则及安装方式,并选择开关型号。 7.6 杆塔和基础 7.6.1 杆塔

7.6.1.1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用相应的通用设计模块并进行说明。新设计塔型应采用通用设计的原则,并论证其技术经济特点和使用必要性。 7.6.1.2 比选确定杆塔型式及数量。

7.6.1.3 线路经过舞动区时,应对杆塔荷载、杆塔型式、杆塔构造及防松措施等进行说明。 7.6.2 基础

7.6.2.1 说明沿线的地形、地质和水文情况、土壤冻结深度、地震烈度、施工、运输条件,对软弱地基、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等特殊地质条件作详细的描述。

7.6.2.2 综合地形、地质、水文条件以及基础作用力,因地制宜选择适当的基础类型。

7.6.2.3 线路通过软地基、湿陷性黄土、腐蚀性土、活动沙丘、流砂、冻土、膨胀土、滑坡、采空区、地震烈度高的地区、局部冲刷和滞洪区等特殊地段时,应说明采取的措施。 7.6.2.4 对新型基础应论证其技术特点和经济效益、安全性和施工可行性。 7.6.2.5 说明基础材料的种类、强度等级。

7.6.2.6 如需设置围堰、护坡、挡土墙和排水沟等辅助设施时,应论述设置方案和对环境的影响。

7.7 线路拆旧情况说明

7.7.1 说明拆旧工程范围。

7.7.2 列表提出拆旧物资工程量,并说明拆旧材料回收利用情况。 7.8 主要设备材料及工程量统计表

列表说明本工程所需的导线、地线、绝缘子、间隔棒、金具、钢材(杆塔、基础、接地)、混凝土及通信保护所需材料量等,必要时进行工程量技术指标分析。

;..

.

8 基建标准化成果及新技术的应用

8.1 说明应用国家电网公司杆塔通用设计情况,内容包括线路杆塔总数、应用通用设计的杆塔数量、比例及模块等。杆塔未采用通用设计的,应说明原因。

8.2 说明应用国家电网公司金具通用设计情况,内容包括线路金具总串数、应用通用设计的金具串数、比例及型式等。金具未采用通用设计的,应说明原因。

8.3 对照国家电网公司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实施目录,说明本工程的新技术应用情况。 9

投资估算

8.1 投资估算执行《2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等文件的规定。 8.2 根据推荐方案和工程设想的主要技术原则编制工程投资估算。编制说明应包括工程概况、资金来源、估算编制的主要原则和依据,采用的定额、指标,人工费和材机费调整文件以及主要设备、材料价格来源等。

8.3 提供主要设备材料表,包括设备材料的名称、数量、单价等。

8.4 估算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估算编制说明、估算造价分析、总估算表(表一)、专业汇总估算表(表二)、单位工程估算表(表三)、其他费用计算表(表四)、工程投资汇总表等。 8.5 如工程需进口设备或材料,应说明工程所用外汇额度、汇率、用途及其使用范围。 8.6 投资估算应分析其与通用造价控制指标的关系,分析影响造价的主要因素,提供对比分析表。

;..

.

第三部分 配电网电缆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配电网电缆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内容深度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造10(20)kV及以下电缆线路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本标准只对设计的内容深度做出规定,不作为设计专业分工和卷册划分的标准。 2

总则

2.1 本规定是编制、评审配电网电缆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可研报告)的重要依据。

2.2 设计文件应遵守国家及有关部门颁发的设计文件编制和审批工作管理的规定。 2.3 编制可研报告应以审定的配电网规划为基础,并充分应用电力设施布局规划成果。 2.4 可研报告应落实通用设计方案的采用情况,落实差异化设计原则以及“两型三新”线路设计原则的贯彻情况,说明新技术应用情况。 3

一般规定

3.1 编制可研报告时,设计单位应完整、准确、充分地掌握设计原始资料和基础数据,确保资料齐全、文字说明清楚、计算结果和图纸清晰、正确。

3.2 当有多个设计单位参与编制同一工程可研报告时,应明确其中一个单位为总体设计单位。总体设计单位应对参与设计单位的设计内容负责,对相关协调、配合工作归口负责,对参与设计、测试单位的资质提出意见,并将各参与单位的可研、测试等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论整理归纳到工程可研总报告中。

3.3 配电网电缆线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内容:

(1)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含附图、附件) (2)可研估算书

(3)专题报告(根据需要编制)

3.3.1 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概述 (2)电力系统

(3)电缆路径的选择 (4)电缆线路工程设想

(5)基建标准化成果及新技术的应用 (6)投资估算 (7)附图和附件

3.3.2 可研报告应包括以下图纸,可作为附图,也可随文布置:

(1)电网地理接线图

(2)相应配电站的地理位置及进出线规划图 (3)线路路径图 (4)电缆通道断面图

3.3.2.1 电网地理接线图应包括现状电网接线图、工程投产前电网接线图、工程投产年电网接线图、远景电网接线图。

;..

.

3.3.2.2 应在1:500~1:10000地形图上绘制电缆线路路径方案。 3.3.3 可研报告的附件应包括以下内容:

(1)投资管理部门同意开展本工程前期工作的相关文件 (2)规划部门关于电缆线路路径方案的同意文件、函或协议

(3)视工程具体情况,提供地质、地震、矿产、文物、电信、军事、民用航空、航道、公路、铁路、石油天然气、林业行政、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河道、水利等主管部门对工程建设的同意意见

(4)线路路径的审查意见 4

工程概述

4.1 设计依据

(1)说明工作任务的依据,经批准或上报的前期工作审查文件或指导性文件。 (2)与本工程有关的其他重要文件。

(3)委托方提供的设计委托函或与委托方签订的设计咨询合同。 4.2 工程概况

4.2.1 说明本工程所处的行政区划位置、相关电网规划情况、所属项目批次、相关协议落实情况及投产计划安排。

4.2.2 简述本工程接入系统方案、建设规模、投资估算及其他需说明的内容。对扩建工程,应简述先期工程情况。 4.3 设计水平年

根据电网规划合理选定工程设计水平年及远景水平年。 4.4 主要设计原则

(1)结合工程建设条件等提出本工程的设计特点和采取的措施。 (2)简述各专业的主要设计原则和设计指导思想。 (3)简述基建标准化成果及新技术的应用情况。 (4)工程设计采用的主要规程、规范、标准。 4.5 设计范围及配合分工

4.5.1 说明本设计包括的内容和范围。

4.5.2 说明设计单位之间的工作分工和协作方式。

4.5.3 对扩建、改建工程,说明与原有工程的衔接和配合。 5

电力系统

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对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较,提出推荐方案,确定合理的建设规模和投产年限,并根据电气计算,对有关电气设备参数的选择提出要求。 5.1 电力系统概况 5.1.1 系统现况

5.1.1.1 介绍本工程所处的行政区划、地理概况、面积、人口及社会经济发展等状况。 5.1.1.2 概述本工程所处行政区划的现状用电情况、电源装机容量、电网规模、电网接线,以及与周边电网的联系情况。给出现状电网地理接线图,其中应包含与本工程相关的各电压等级,并标注各线路的长度和导线截面等。 5.1.2 负荷预测

简述本工程所处行政区划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和用电需求增长趋势,概述相应电网的近远期负荷预测结果,提出各水平年与本工程相关的分区域、分变供电负荷。

;..

.

5.1.3 配电网发展规划情况

概述与本工程相关的配电网发展规划内容,主要包括近远期各水平年的电网布局、电网结构、在建的配电网工程情况,以及相关的专题研究内容和评审意见。 5.2 工程的建设必要性

5.2.1 说明目前及工程投产前电网存在的问题。说明本工程在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电网供电能力、供电可靠性、电网安全稳定性、与各电压等级电网建设相协调等方面的需求。 5.2.2 说明本工程建成投产后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说明本工程的合理投产时机、供电范围,以及在解决电网存在问题方面的作用。

5.2.3 说明本工程的其他社会经济意义,包括在落实国家能源和产业政策、发挥节能减排效益、体现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提高电网建设和运行的经济性、推广应用新技术等方面的作用。

5.3 接入系统方案

根据原有电网的特点、用电需求的发展及其分布、配电网近远景发展规划、先进适用新技术应用的可能性等,提出本工程的接入系统方案,包括线路电压等级、引接方式、线路的起迄点及中间点位置的选择,并附工程投产前后(包括过渡实施方案)、远景电网的接线图予以说明,必要时通过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方案。 5.4 工程建设规模

5.4.1 论述本工程所采用的电缆型号(导线截面)及敷设方式,明确电缆的输送能力。 5.4.2 说明本工程电缆的回路数、线路长度。 6

电缆路径选择

6.1 线路路径的选择是根据电网发展规划,通过室内选线、现场勘查、收集资料,结合取得路径协议等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路径方案,并准确提供沿线地形、地貌、地物等基本特征,结合走廊清理工程量统计数据,优化线路路径,避免出现颠覆性因素。 6.2 电缆线路路径的选择原则上使用1:1000精度的地图。

6.3 电缆线路路径方案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与各市政管线设施统筹安排,且应征得城市规划部门的认可;如需穿越已征用地,应取得相关单位的路径协议。

6.4 电缆线路路径方案的选择应通过对线路路径长度、曲折系数、地质情况、敷设方式、主要材料耗量、交叉穿(跨)越情况、节能降耗效益、拆迁补偿、投资差额、环境影响、交通条件、运行条件、施工难度、协议难度等方面的技术经济比较,提出路径推荐方案。 6.5 推荐路径方案描述

(1)具体说明推荐路径方案,包括路径所经行政区、道路名称、管线位置、路径长度、曲折系数、地质情况、敷设方式、施工工法、交通条件及重要交叉穿(跨)越等。

(2)说明变电站进出线位置、方向、与已建和拟建线路的相互关系,进出线走廊布置情况,远近期过渡方案。线路路径所经过的复杂地段应附相应的照片资料。

(3)说明线路沿线需拆除或迁移“三线”(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线)或其它市政管线的情况。

(4)若采用电缆隧道方案,则应根据隧道建设范围内的岩土工程地质勘查成果,描述其地质和水文条件,说明隧道起讫点的位置、隧道横断面、隧道施工工法、隧道工作井、通风口、投料口位置等。

(5)说明推荐路径方案取得相关部门和单位原则性协议的情况。 (6)说明本工程的建设资金来源情况。 7

;..

电缆线路工程设想

.

7.1 环境条件

7.1.1 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说明电缆线路路径所经地区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平均温、雷暴日数、基本风速、日照、覆冰厚度、土壤热阻系数等。 7.1.2 说明电缆路径所经地区地震设防烈度。 7.1.3 列表说明工程环境条件。 7.2 污秽条件

参照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的有关规定,按沿线等值附盐密度、附灰密度、污湿特征、运行经验,并结合最新污区分布图确定污秽等级;根据邻近线路运行经验,结合污秽发展情况,确定泄漏比距。 7.3 电缆的敷设方式

根据电缆所经路段的实际情况,结合城市规划和电网规划,推荐各路段电缆敷设方式。如采用电缆隧道方案,则应根据规划论证确定电缆隧道的截面和布置方式。 7.4 电力电缆选型

7.4.1 根据系统要求的输送容量,结合电缆敷设的回路数、环境温度、沿线的土壤热阻系数等,提出推荐的敷设方式及电缆导体截面。

7.4.2 根据工程所处环境及敷设方式,综合考虑施工及运行条件,提出推荐的电缆型号。 7.4.3 若在已有电缆通道内增加敷设线路,应说明对原有电缆载流量的影响。 7.5 电缆附件选型

7.5.1 根据电缆绝缘类型、安装环境、污秽条件、海拔高度、作业条件、工程所需的可靠性和经济性等要求确定电缆附件的型号和规格。

7.5.2 根据电缆短路热稳定条件和接地方式的要求确定接地电缆、回流缆截面及护层保护器的特性。

7.6 电缆金属护层的接地方式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电缆金属护层的接地方式、电缆外护层电缆限制器的配置及连接方式。

7.7 电缆土建部分

7.7.1 根据拟采用的电缆敷设方式和沿线主要地质水文情况,结合工程特点,提出电缆敷设常规构筑物(电缆沟、槽、管、井、桥等)的型式,明确构筑物的土建结构类型。 7.7.2 对特殊地质情况,需明确地基处理的措施方案。

7.7.3 论述说明电缆通道的横断面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隧道、沟道、沟槽的净宽、净高、结构型式及壁厚,明确沟盖板承载能力等;保护管的直径、数量、排列方式及材质等,当保护管选用新型材料时,论述材质的选择理由。可研报告应绘制电缆通道典型横断面图(可随文布置或汇总至附图)。 7.7.4 重要交叉跨越

7.7.4.1 说明城市道路立交桥、城市排污河涌、地下人行隧道、铁路、高速公路、城市主干道等的处理方案。

7.7.4.2 说明与不同市政管线的交叉穿(跨)越处理方案。

7.7.5 鉴于电缆隧道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若采用电缆隧道方案,需编制电缆隧道专题报告。专题报告需包含电缆隧道路径方案,隧道建筑设计原则,隧道施工工法,隧道通风、排水、消防、照明、监控和通信设计原则等。 7.8 电缆通道的排水及防火措施

7.8.1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电缆通道的排水方式。 7.8.2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重要程度考虑防火设置方案。 7.9 线路拆旧情况说明

;..

.

7.9.1 说明拆旧工程范围。

7.9.2 列表提出拆旧物资工程量,并说明拆旧材料回收利用情况。

7.10 列表提出主要工程量技术指标(包括路径长度、电缆长度、附件数量、电缆沟(槽)长度,电缆排管长度、工作井数量等),必要时进行工程量技术指标分析。 8

基建标准化成果及新技术的应用

8.1 说明应用国家电网公司电缆线路通用设计情况。未采用通用设计的,应说明原因。 8.2 对照国家电网公司基建新技术推广应用实施目录,说明本工程的新技术应用情况。 9

投资估算

8.1 投资估算执行《2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等文件的规定。 8.2 根据推荐方案和工程设想的主要技术原则编制工程投资估算。编制说明应包括工程概况、资金来源、估算编制的主要原则和依据,采用的定额、指标,人工费和材机费调整文件以及主要设备、材料价格来源等。

8.3 提供主要设备材料表,包括设备材料的名称、数量、单价等。

8.4 估算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估算编制说明、估算造价分析、总估算表(表一)、专业汇总估算表(表二)、单位工程估算表(表三)、其他费用计算表(表四)、工程投资汇总表等。 8.5 如工程需进口设备或材料,应说明工程所用外汇额度、汇率、用途及其使用范围。 8.6 投资估算应分析其与通用造价控制指标的关系,分析影响造价的主要因素,提供对比分析表。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