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9.1.23】小罐茶(标注版)

2023-03-16 来源:欧得旅游网
虚假宣传的小罐茶,让茶叶变了味

2018年有个商品成为最流行的网红,这就是小罐茶。它凭借着昂贵的价格一举打开市场,这个号称“八位制茶大师手工制作”的小罐茶,创造了年销量20个亿的神话。但是有好事者算了一下,20个亿算下来一个大师一年要炒2.5亿元的茶,再折合价格,一个大师每天要炒出220斤净茶、1466斤鲜茶叶,顶近40个顶尖的茶娘。因此大家纷纷嘲讽:小罐茶大师会不会因此劳累坏了?

事发之后小罐茶茶业有限公司回应表示,小罐茶致力于为消费者打造标准化的好茶,从未发布产品是大师“手工炒制”的信息。“大师作”中的“作”指的是大师的作品,并非大师亲手炒制。一些网友反驳道,在小罐茶官网,一些产品宣传上,都标注是哪个大师作品,“王顺明大师作”、“谢四十大师作”、“戚国伟大师作”等等。按其解释,这个“小罐茶大师作”的“作”,原来不是代表炒制,难道是“炒作”的意思?不禁赞叹祖国文学真是涵义丰富!也佩服小罐茶反应敏捷改口之快。

根据小罐茶官网的数据显示,小罐茶的销售价格平均为每罐48元,而每一罐茶叶仅有4克也就是正常人一次喝茶,不得不说这样的茶叶大部分人实在是消费不起。近些年茶叶价格飙升,最高纪录曾经达到一克陈年普洱茶的拍卖价超过了一克黄金的价格,价比黄金成为了茶叶市场一个让人吃惊的现象,让人吃惊中国传承千年的茶叶为啥会成暴利行业?

1

个中原因,除了茶叶种类众多定价困难、收藏热潮所带来的价格飙升之外,资本的炒作是价格飙升的推波助澜之手,此次小罐茶事件的出现更是体现了一种过度营销。的确小罐茶的口感优于一般的茶叶,但是以48元以上一罐,平均12.5元一克的价格售卖是有些过了头。

说起小罐茶,说过了它的“大师作”的虚假宣传,还得说说其身后的小罐茶业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杜国楹。杜国楹被称作“营销大师”,曾一手打造背背佳、好记星、8848钛金手机,所以看这些广告都是一个尿性。在“大师监制、设计先锋,4克一罐,每罐48元”广告的持续轰炸下,如今提起小罐茶,不少年轻人也能随口说出一溜段子:“喝着小罐茶,用着8848钛金手机,这可是成功人士的样子。”此中原因,就是小罐茶被操作成为了一种奢侈品,喝小罐茶被标榜为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一旦一种消费品被这样定价的话,那么它的对标价格就不再是同类的其他产品,非得摆出一副不同凡人的架势,以超高售价销售。比如小罐茶的线下门店无一例地外强调奢侈感,在北京国贸门店,小罐茶与一众奢侈品品牌比邻,店面却比部分奢侈品品牌的店面都大很多,“壕”是它带给消费者的最大直观印象,搞“大师作”的虚假宣传也是过度营销的手段之一,无非是再给自己再贴点金而已。

其实,茶叶是一种平民饮品,我们并不排斥该饮品有高中低档,但是小罐茶这种虚假宣传的方式,甚为不妥。你走奢侈高端路线,让一般人买不起,让买你产品的人喝上后有成功人士的感觉,那是你的本事,虽然不符合社会的总体导向,但毕竟是你的商业自由,但如果你得寸进尺,还要搞个虚假宣传,那就是错上加错,让茶叶都变了味

2

了。(via人民网)

产品宣传不应玩文字游戏

日前,有媒体质疑茶叶品牌“小罐茶”涉嫌虚假宣传,从销量分析其广告宣传“八位大师手工制作”不可能。“小罐茶”则予以回应,称“大师制作”只是代表大师技艺,而非大师手工炒茶。

网上的质疑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来自于“小罐茶”自己的财务信息,过去的2018年,“小罐茶”零售额为20亿元,而它自己在宣传的时候,又突出“八位制茶大师手工制作”,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算

3

术题,平均每个大师,要炒出2.5亿元的茶叶,按照价格换算,每天要炒出220斤净茶。

据悉,一个顶尖的茶娘一天才能炒出40斤茶。每天炒220斤茶,突破了茶叶行业的认知,而且要大师全年无休地工作,也明显不符合常识。这样的质疑,是出于一个行业的基本判断,“小罐茶”一定在哪里出了问题。

在回应中,“小罐茶”承认,自己其实是用机器炒茶。“大师作”指的是“代表大师技艺的作品”,并非大师手工炒茶。“制茶大师与‘小罐茶’共同制定茶叶标准,严格把关原料采摘和生产过程,而更多的苦活、累活正在逐步交给现代化的制茶设备去解决。”

这个回应有点故作幽默,但是也承认了一个事实,“小罐茶”不是手工制作,而是批量生产,8个“大师”,其实是“小罐茶”聘请的“产品经理”而已。这样的解释基本符合实情,但是也有一些含混不清的地方,比如,所谓“代表大师技艺”,就有很大的解释空间,哪怕“大师”什么都不做,只是授权使用自己的名字,也就算是“代表自己技艺”了,它不但离手工很远,甚至离“大师”也很远。

实际上,这涉及一个基本的矛盾:如果人们追求一个产品的纯手工,它一定意味着是小众的。而要做成一个大品牌,就必须有相当大的产量。那种顶级的私人定制,价格昂贵,但是更多是一个小圈子的玩法而已。像“小罐茶”这种到处打广告的大众品牌,是不可能纯手工的。

这并不意味着机器炒茶和量产有什么不好。实际上,进行标准化

4

操作,不但可以保证产出的茶品质都是一样的,而且能够更方便地检测农药残留物等,有利于制定一个清晰的茶叶标准。“小罐茶”在回应里提到要做好“中国茶”,虽然有点打情怀牌的嫌疑,但是也点出了一个事实,作为茶叶生产大国,中国其实缺乏足够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茶叶品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没有解决好量产和品牌化的问题,让高端茶叶首先为小圈子所推崇。

“小罐茶”的失误在于,它在宣传中利用了人们想喝纯手工炒茶的心理,经常使用“大师”“匠心”这样的概念。推出“大师作”这个概念,让人相信它是手工的,但是自己又对“作”进行了另外一种解释。你很难说这就是法律意义上的“虚假宣传”,但对大众情绪的误导却是肯定的。

这样说来,“小罐茶”的创新之处,其实就在于这种“表达”或“宣传”。这让人想起“小罐茶”创始人此前的产品,如背背佳、好记星之类,其实都是靠宣传成功获得了市场份额。广告大过实际功用,对于产品或是其所在的产业来说,终归不是好事。而产品宣传事实上也不能停留在玩文字游戏的层面,这也会激发在规避法律风险与吸引眼球之间游走的投机行为,而这种行为从根本上来说也是对消费者的不负责任。(via人民网)

5

6

粉笔视角:匠心之作当值千金,若这“作”是炒作呢?当然不该索要高价。小罐茶打着制茶大师制作的名号,定价极高,并逐渐向奢侈品靠拢,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然则,这些茶叶也是机器炒制,销售的批量和大师的工作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了商品销售,充分发挥广告创意本无可厚非,但是若采用夸大事实的手段,误导消费者牟取暴

7

利,则违反了国家法律规定。纯手工制作固然能够一定程度上彰显高端,但真正决定销量和口碑的还是茶叶的品质、炒茶的技术。机器也好、手工也罢,消费者喝的是茶中的苦涩甘甜,是余香中的恬淡闲适,是传承千年的民族印记。品牌不是靠营销树立的,只有提升技艺、挖掘内涵、改善服务,才能真正以高质量赢得群众信赖。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