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截竿入城文言文答案

2021-12-17 来源:欧得旅游网


截竿入城文言文答案

【篇一:小学生文言文阅读(第一辑)】

txt>(20篇)

翠微小学 三年级6班

目 录

一、论语八则 ........................................................................................ 1 二、夸父追日威长剑履书菱画

........................................................................................ ........................................................................................ ........................................................................................ ........................................................................................ ........................................................................................ ........................................................................................ ........................................................................................ ........................................................................................ ........................................................................................ .................................................................................... .................................................................................... .................................................................................... .................................................................................... ....................................................................................

2 3 3 3 4 4 5 5 6 7 7 8 9 9

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

狐揠刻郑王北士鹬

假苗舟人冕人人蚌

虎助求买读啖善相

争 盐 足 游 城 猫

十一、愚人食十二、画蛇添十三、其父善十四、截竿入十五、世无良十六、掩耳盗

铃 月 瓮 盾

.................................................................................. .................................................................................. .................................................................................. ..................................................................................

10 10 11 11

十七、嫦娥奔十八、杀驼破十九、自相矛二十、孟母三

迁 .................................................................................. 12

一、论语八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译文】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寓意】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寓意】这是讲复习的重要性。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

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寓意】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寓意】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寓意】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寓意】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

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二、夸父追日

夸父与日逐走①,入日②;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③,北④饮大泽。未至,道⑥渴而死。弃⑦其杖,化为邓林⑧。

——《山海经》

【注释】①逐走:竞跑,赛跑。逐,追赶;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③足:够;④向北;⑤大泽:大湖;⑥道:中途,半路;⑦弃:遗弃;⑧邓林:桃林。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寓意】褒义: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也比喻人类战胜自然的决心和雄心壮志。贬义:自不量力。

三、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①,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②!天帝使我长百兽③,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④。子以我为不信⑤,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⑥??虎以为然⑦,故遂与之行⑧。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⑨,以为畏狐也。

【译文】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

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寓意】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四、揠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译文】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五、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①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②契③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④。?舟止,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

若此,不亦惑⑤乎?

【注释】①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②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③契:音气,动词,用刀子雕刻; ④坠:落;⑤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译文】有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带的剑掉进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了很远,而剑还在原来的地方。用刻舟求剑的办法来找剑,不是很胡涂吗?

【寓意】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考虑情况的变化,按照事物的发展来办事。

六、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①其坐。至之②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③。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⑤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

也。?

【注释】①代词,指尺子; ②到??去; ③代词,指尺子; ④代词,指尺子; ⑤代词,指鞋。

【译文】郑国有一个人想去买一双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画了一个底样的尺码放在座位上。他匆忙走到走到集市上去买鞋子时,忘记把量好的尺码带在自己身上。他拿起鞋子,才想起,说:“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码来了。”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散了,鞋子也就没有买成。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呢?”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寓意】不要墨守陈规,按教条办事,要知道变通,摆脱腐朽思想的束缚。

七、王冕读书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①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②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③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④如此,曷⑤不听其所为?

【篇二:课内外文言文】

劭曰:“柏梁云构,工匠先居其下;管弦繁奏,钟、夔先听其音。稚恭上扇,以好不以新。”庾后闻之,曰:“此人宜在帝左右。”

【注释】①“庾稚”句:按《晋书》载,献扇一事出于庾稚恭的哥哥庚怿。庚怿任豫州刺史,曾把白羽扇献给晋成帝。毛扇,羽毛扇。据说原产于江南,后来才传入中原一带,所以能进献给皇帝

②柏梁:柏梁台,汉武帝所筑,在长安城。云构:高耸入云的建筑;大厦③云构:高耸入云的建筑,大厦。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2.翻译下列句子。

(1)武帝疑是故物。

(2)稚恭上扇,以好不以新。

3.试分析刘劭劝诫的巧妙之处。

《论语》四则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予行,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⑥③④⑤①②②③①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注释】①巧言令色:漂亮的言辞,讨好的面色。②鲜:少。③就:靠近。④有道:指有道德的人。⑤正:匡正、端正。⑥患:忧虑、担心。⑦叶公:姓沈名诸梁,楚国的大夫,封地在叶城(今河南叶县南),所以叫叶公。⑧奚:为什么。云尔:如此而已。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敏于事而慎于言。

(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与课文《论语十二章》中的哪一句观点相近?

4.说说本文对你的学习有哪些启示。

《论语》八则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①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②也。“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后从其行。“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曰:“富③而④可求⑤也,虽执鞭之士⑥,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⑦为乐之至于斯也。”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义。”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⑨⑦⑧

【注释】①处:享受。②去:摆脱。③富:指升官发财。④而:如果。⑤求:指合于道,可以去求。⑥执鞭之士:古代为天子、诸侯和官员出入时手执皮鞭开路的人。指地位低下的职事。⑦不图:没想到。⑧咏:唱歌。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2)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3.读完第一则,你能想起哪句与此则意思相近的话?

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发。

兄弟争雁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①。”其弟争曰:“舒雁②烹宜,翔雁燔③宜。”竟斗而讼④于社伯⑤。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注释】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1)昔人有睹雁翔者( ) (2)将援弓射之( )

(3)舒雁烹宜( )(4)已而索雁( )

2.下列语句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竟/斗而讼于社伯 b.竟斗/而讼于社伯

c.竟斗而/讼于社伯 d.竟斗而讼/于社伯

3.“已而索雁”中的“已而”意为“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与之意义相同的句例是“”;请你再从学过的古文中写出两个与“已而”意义相近的文言词语 、 。

4.翻译下列句子。

(1)舒雁烹宜,翔雁燔宜。

(2)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5.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了什么启示?请简要阐述。

察盗

唐怀州河内县董行成,善察盗。有人从河阳长店盗一驴并囊袋,天欲晓,至怀州。行成市中见之,叱曰:“个盗住!即下驴来!”遂承伏。人问何以知之。曰:“此驴行急而汗,非长行也;见人即引缰远去,怯也,是故知其盗也。”捉送县有顷驴主寻踪至皆如其言。

(选自《折狱龟鉴》) 【注释】①怀州:今河南沁阳一带地方。②河阳:今河南孟县。③市

中:集市上。④承伏:承认服罪。⑤长行:走很长的路。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捉 送 县 有 顷 驴 主 寻 踪 至 皆 如 其 言。

3.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问何以知之。

4.用自己的话说说董行成断定那人是盗贼的原因。

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⑤③④①②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嘲滑稽客

一人留客午饭,其客已啖尽一碗,不见添饭。客欲主人知之,乃佯言曰:“某家有住房一所要卖。”故将碗口向主人曰:“椽子也有这样大。”主人见碗内无饭,急呼使童添之。因问客曰:“他要价值几何?”客曰:“于今有了饭吃,不卖了。” ②①

【注释】:①啖:吃。②:椽子:层面基层的最底层构件。

【文意概要】:客人吃完一碗饭不见主人来添,心生一计目的达成,如此滑稽,让人捧腹。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1)

______________(4)他要价值几何: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客欲主人知之”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客人觉得主人知道 b.客人打算让主人知晓自己要添饭 c.客人打算告诉主人自己要添饭d.客人知道主人要添饭

3.读了这个故事,你是如何评价这个客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吃橄榄

乡人入城赴酌,宴席内有橄榄焉。乡人取啖,涩而无味,因问同席者曰:“此是何物?”同席者以其村气,鄙之曰:“俗。”乡人以“俗”为名,遂牢记之,归谓人曰:

【篇三:文言文】

折枝⑥,诸儿竞⑦走⑧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⑨。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 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 ②尝:曾经。③诸:众。 ④游:玩。⑤子:果实。 ⑥折枝:压弯了树枝。⑦竞:争着。 ⑧走:跑。⑨信然:真是这样。 1.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尝与诸小儿游 曾经和很多小孩子一起玩。 ②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这棵)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2.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我认为王戎是一个聪明、善于观察思考的孩子。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

无以食鱼。”

7.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6分)(1)昔者( ) (2)有馈鱼于郑相者( ) (3) 吾以嗜鱼( )

8.将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译文:

9.郑相为什么不接受别人送来的鱼?(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8分)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

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①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②。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③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释】①就:靠近。②革:皮。 ③遁逸:逃跑。

10.解释句中加点的字。(8分)

(1)与家犬杂畜( )(2)将寐( )(3)将啮其喉( ) (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译文:12.这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特征?作者对狼持怎样的态度?(6分)

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

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注释】①让:责备。 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13.解释句中加点的字。(6分)

(1)寻复南奔( ) (2)涉猎经史( ) (3)唯傅修期耳( ) 1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译文: 15.傅永这个人物有什么特点?(4分)六、阅读下文,回答问题。(7分)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

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选自《魏文侯书?资治通鉴》)16.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三处)。(3分)魏 文 侯 与 虞 人 期 猎 是 日 饮 酒 乐 天 雨。17.文中职位低微的“虞人”如换成其他王侯将相,文章的意思一样吗?(4分) 附参考答案:三、7、从前;送、赠送;因为8、你平时爱好吃鱼,为什么不接受赠送的鱼呢?”9、因为接受别人送来的鱼会使自己失去官职,无鱼可吃;不接受,则可保持清廉,保住官职,能一辈子吃鱼。四、10.(1)畜养、饲养(2)睡觉(3)咬(4)遗留、留下、招致11、(2)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暗中却怀有不可推测的恶意。12、阴险、

狡猾、奸诈;狼子野心,狼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不能被狼的表象蒙蔽。五、13、不久;粗略的阅读;只有14、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15、他身为武将,在认识到读书意义后能刻苦学习,并且有了惊人的长进。六、16.魏 文 侯 与 虞 人 期 猎/是 日/饮 酒 乐/ 天 雨。 17 .不一样。因为跟其他王侯将相打交道本就要讲究礼仪,而与“虞人”这样的小官打交道尚能如此,更加显示魏 文侯的诚意与平等意识。 2. 《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注释:①舍: 家. ② 嬉: 游戏. 所以: 用来. ③处子: 安顿儿子的地方. ④墓间之事: 指埋葬, 祭扫私人一类的事. ⑤贾人: 商贩. ⑥衒卖:沿街叫卖.⑦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祀仪式. ⑧揖让进退:打拱作揖,进退庙堂等礼节.

3.《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②而揠③之者,芒芒然归④,谓其人⑤曰:“今日病⑥矣,予⑦助苗长矣!”其子趋⑧而⑨往视

之,苗则槁⑩矣。

热解毒。”有人问道:“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什么地方没有?”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寓意: 其寓意是讽刺那些不懂装懂的人。告诫人们: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

省略成分: 我非不知。并壳者,(我)欲以(其)清热也。 8、《截竿入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释:初:起始; 执:握,持,拿; 亦:也; 俄:一会儿,不久; 矣:了,承接; 遂:就; 计:计谋,策略; 而:连词,表承接,然后; 老父:年长的男人; 遂:就。

寓意:做事情不能记记根本目的是什么,否则再怎么做都只能是自作聪明,徒劳无益。 9、《世无良猫》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厌以腥膏,眠以毡罽。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怒,逐之,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是无猫邪,是不会蓄猫也。

翻译:有个人十分讨厌老鼠,倾家荡产讨得一只好猫,用大鱼大肉去喂食那只猫,用棉垫毯子做猫窝。猫吃的又饱睡的又舒服,大都不去捕鼠了,有的时候猫甚至与老鼠一块玩乐,老鼠因此更加猖狂!这个人十分的恐慌,把它赶走了,于是再也不在家里养猫了,认为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好猫啊!是没有好猫吗?是那个人不会养猫。

故事告诉我们:溺爱是不可取的,温室里是培养不出栋梁来的。猫也是如此,人亦如此:环境过于安分,人就会懒散,不思进取。主人公最后的结果全是他一手造成,给人以深思启示。对人太过迁就会适得其反。

11、 《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①,必三百人。南郭处士②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③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千百年来,滥竽充数这个故事,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南郭处士的行为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强调个人应该勤学苦练,使自己具有真才实学。

13、《掩耳盗铃》

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⑥。恶⑦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⑧矣。——《吕氏春秋》

【译文】智伯消灭范氏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准备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糊涂了。

成语寓意: 门铃的响声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总是要响的。凡是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有的人对不喜欢的客观存在,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以为如此,客观就不存在了,这和“掩耳盗铃”一样,都是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唯我论的表现。

17、《精卫填海》 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注释:北二百里:北:名词作动词,向北走。 其上多枯木:其,代发鸠山。其鸣自詨:她的声音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其,代鸟。詨:通假字,通“叫”呼唤;大叫, 象声词。“有鸟焉”和“漳水出焉”:焉:语助词,无义。(应该是的...)溺而不返:溺:淹死。以堙于东海:以:用来。东流注于河:河:黄河。

翻译: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18、《吴起守信》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①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②人求故人,故人来,方③与之④食。起之不食以俟⑤者,恐⑥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⑦不可也。

注释:1 暮:夜晚。2 令:派、使、让。 3 方:才。 4 之:代词,之老友。

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啊。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作业设计: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 ②故人来,方与之食( ) ③恐其自食其言也() ④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2.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吴)起不食待之。 b.故人来,方与之食。d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d.(吴)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4.这个小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什么?

19、郑人买履 《韩非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duo,作名词用,就是尺子。 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 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翻译:郑国有一个人想去买一双鞋,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画了一个底样的尺码放在座位上。他匆忙走到走到集市上去买鞋子时,忘记把量好的尺码带在自己身上。他拿起鞋子,才想起,说:“我忘了拿量好的尺码来了。”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底样。等他赶回来时,集市已经散了,鞋子也就没有买成。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鞋子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