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世界历史名词解释

2022-12-02 来源:欧得旅游网


世界历史名词解释(部分)(2007-12-21 04:39:00)

平等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激进民主派。平等派运动是第一次内战结束后兴起的小资产阶级运动,其主要代表物是约翰·利尔本。围绕着国家政权形式和普选权问题,平等派与独立派之间展开激烈的斗争。平等派运动首先是在国会军士兵群众中开展起来的,1647年8月,军队开进伦敦后,独立派发表了《军队提案纲要》.对此,平等派很快作出反应,于10月提出《人民公约》,在10月底召开的军队会议上,围绕着政体问题和选举制度问题,平等派代表同独立派代表展开了非常激烈的辩论但遭到独立派军官的严厉镇压,克伦威尔当场逮捕14人,枪决 3人,平等派运动被暂时平息。后来,平等派分裂为许多小的派别,逐渐衰落。

光荣革命

1688~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政变。西方资产阶级历史学家传统地将这次事件称之为不流血的光荣革命.1685年,查理二世病死,詹姆斯继位以后,开始了全面的天主教复辟。为了阻止天主教的恢复;辉格党与托利党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国王。辉格党与托利党就决定等他死后迎立他信奉新教的女儿玛丽及其丈夫荷兰执政威廉。1688年11月,在国会迎接下,威廉率领荷兰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仓惶逃往法国。1689年2月6日,立威廉为国王、玛丽为女王,这就是威廉三世在英国统治的开始。这次政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和部分大土地所有者之间所达成的政治妥协。政变之后,英国逐渐建立起立宪君主制。

普加乔夫起义

1773—1775年发生的俄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18世纪中叶农奴制经济发展迅速,各种方式的封建农奴制剥削日益严重,阶级矛盾尖锐。1773年9月普加乔夫自称彼得三世,率80名哥萨克在雅伊克沙一带起义。起义分为三个阶段。起义曾经席卷了伏尔加河、乌拉尔河及外乌拉尔等广大地区,这次起义虽然最后被沙皇政府残酷镇压下去,普加乔夫也被处死,但却沉重地打击了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农奴制。

《布列达宣言》

1660年2月,驻苏格兰英军总司令蒙克率军进入伦敦,解散了国会,控制了局势.接着,蒙克与逃亡国外的查理王子进行复位谈判.1660年4月4日,查理在荷兰的布列达发表了一份宣言,承诺在复辟后赦免一切革命者,实行宗教自由,保证在革命中发生的财产变化,是为《布列达宣言》.1660年5月25日,查理回到伦敦,登基为王,称查理二世.这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与旧王朝的妥协在英国恢复了斯图亚特王朝.

“大抗议书”

1641年11月22日,长期国会又通过大《大抗议书》204条。列举了查理一世近十年来的一系列罪行,指出天主教复辟的严重危险,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要求,如实行工商业活动自由,建立大臣对国会的负责制度,限制主教的权力等等。《大抗议书》成为(英国革命初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纲领。查理一世拒绝签署《大抗议书》并且撤销国会卫队,於1642年1月4日亲率几百名卫队士兵闯入国会,企图逮捕友姆、汉普敦等五名反对派领袖.结果遭到二千名武装市民和许多群众的拦阻,国王的阴谋遭到了失败。

北方战争

1700—1721年俄国为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与瑞典进行的长达21年的战争。到17世纪末叶俄国仍是一个内陆国家。随着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沟通对外贸易渠道,迫切要求争夺出海口。当时瑞典作为欧洲北方的一个强国控制着波罗的海沿岸和出海口。彼得一世改革中的俄国,力量得到极大的增强。1709年6月,俄国陆军在乌克兰的波尔塔瓦大败瑞典军队,1720年,俄军又击败瑞典海军,开始在瑞典本土登陆,兵锋直指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次年四月,瑞典被迫求和。根据战后的和约,俄国夺取了芬兰湾、卡累利阿、爱沙尼亚和阿脱维亚等波罗的海沿岸地区。这样,长达二十一年的北方战争(1700—1721)最终以俄国取得波罗的海的出海口而告结束。

七年战争(1756-1763):奥地利战争后的《亚琛条约》不仅没能解决英法间和普奥间的旧有矛盾,而且还平添了许多新矛盾。于是英普集团和法奥俄瑞(典)集团双方发生了这次混战,史称“七年战争”。战争的实质:一是普奥争夺德意志的领导权,二是英法争夺殖民地与海上霸权。战争历时七年,最后以《巴黎和约》和《胡贝尔图斯堡和约》的签订而告终。这次战争在欧洲没有引起疆界的变化,但对列强的地位和未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奥地利地位削弱,普鲁士地位上升,两国的仇恨和争霸更加激烈;(2)战争为俄国进一步向欧洲扩张创造了条件,在东北欧的未来事务中,俄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3)法国失去了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英国最终确立了海上霸权;(4)国际政治的中心从西欧开始转向东欧。战争对欧洲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是深远的。战争改变了欧洲列强的力量对比,形成了列强争夺欧洲霸权的新格局。

波士顿倾茶事件

1767年英国通过国会法令,该法令试图向美国殖民地征收税,每磅茶叶征收3便士的税收,用来维持驻扎在殖民地的军队和政府官员的开支。由于在美国唯一合法进口和购买的茶叶都来自英国东印度公司,因此人们好像没有办法逃避这种新赋税。在法令通过的

两年内,大多数美国港口拒绝任何征税商品上岸,并且当英国从伦敦运送几船茶叶到美国时,美国民众群情激奋,在纽约和费城,人们纷纷示威游行,要求英国运茶船返回英国。波斯顿的一批青年组成“波斯顿茶党”,于1773年12月16日夜里化装成为印第安人,在茫茫夜色中登上在波斯顿港强行靠岸的东印度公司的茶船,把东印度公司三艘船只所载的三百四十二箱茶叶全部倒入波涛汹涌的大海,从而使东印度公司损失达一万五千英镑。

莱克星顿枪声

1775年4月18日晚,英国殖民军准备偷袭北美波士顿西北郊来克星顿和康科德两地民兵的秘密火药库。当地民兵事先得到消息,就立即武装起来,埋伏于各个交通要道。4月19日拂晓,当英军到达莱克星顿时,民兵立即从各处向英军射击。一部分英军继续向康科德前进,但同样遭到民兵们的袭击。北美独立战争的第一枪,就这样在莱克星顿和康科德打响了。

萨拉托加大捷

1777年,英国新近从德意志召募的一支雇佣军到加拿大,其实力大大加强。为了速战速决,这年九月,英军在柏高英率领下自加拿大出击向南进攻,企图与另外两路英军共同包围新英格兰,切断大陆军与新英格兰的联系。在遭到美国民兵的迎头痛击后,既得不到另外两路英军的配合,也不能继续前进。10月,民兵们一举把陷入困境的柏高英部包围于纽约州的萨拉托加,并形成人数上四比一的优势。柏高英弹尽援绝,走投无路,被迫于1777年10月17日向美军投降。萨拉托加大捷纽转了整个独立战争的战局,不仅增强了美国人民争取胜利的信心,也为美国人民抗美斗争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从此美国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不可容忍法令

“波斯顿倾茶事件”使英国政府恼羞成怒。1774年3月,英国政府连续颁布几项高压法令:封锁波斯顿海港,断绝波斯顿的对外通商;取消马萨诸塞的自治权;任命北美殖民地英军总司令盖奇将军为马萨诸塞殖民地总督;增加驻军数量;把俄俄亥河以北,宾夕法尼亚以西的大片土地划归加拿大的魁北克省管辖,阻止十三个殖民地的人民向西部地区移植,即不可容忍法令。

《独立宣言》

大陆会议于1776年7月4日通过了由杰佛逊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它向世界庄严地宣布:“这些联合起来的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亦应从此完全废止”。《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北美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独立宣言》是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治纲领。它用人权代替了神权,因而马克思说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多洛雷斯呼声

1810年9月16日清晨,伊达尔哥领导印第安等许多下层人民在墨西哥中部一个叫作多洛雷斯的偏僻乡村起义,揭开了墨西哥独立战争的序幕,牧师伊达尔哥在多洛雷斯的教堂敲响钟声,把附近的居民召集过来,问他们:“你们愿意自由吗?300年前,可恨的西班牙人夺取了我们的土地,你们愿意全力以赴的夺回来吗?”民众高喊“绞死这些殖民强盗!”“独立万岁!”这就是“多洛雷斯呼声”。后来,这一天被墨西哥定为墨西哥独立日。

阿亚库巧战役

1824年,玻利瓦尔的军队与西班牙军队在马亚库乔发生大规模的战斗,革命军获得决定性的性利。此后不久,上秘鲁也在玻利瓦尔的军队的支援下宣告成立共和国。上秘鲁的人民为纪念破利瓦尔的功绩。特定国名为玻利维亚,并授予玻利瓦尔“国父”的称号。

《人权宣言》

1789年7月9日,根据穆尼埃的建议,8月26日,依照美国《独立宣言》通过了《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简称《人权宣言》),共十七条。它宣布“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人身身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反抗压迫的权利都是“天赋的不可剥夺的”。宣言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最后《宣言》规定了“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人权宣言》是法国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提出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它宣告了资产阶级对封建地主阶级的胜利,确立了资主义制度的一些根本原则,在动员和团结法国人民参加反封建斗争方面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瓦尔密大捷

法军战胜普奥联军的重要战役。1792年9月2日,布伦瑞克率普奥联军,在法国王党分子支持下,占领了法国东北部军事重镇凡尔登,并分兵三路直逼巴黎。9月20日,由迪穆里埃和克勒曼率领主要由无套裤汉组成的法国志愿军在马恩省瓦尔密村同侵略军进行激战,击退其多次进攻,赢得此次战役的胜利。从此法军开始全线反攻。并于10月夺回全部被占领土。

奥斯特里茨战役

(1805年12月2日)是拿破仑战争中的一场著名战役。法国军队在拿破仑的指挥下,在奥斯特里茨村取得了对俄罗斯-奥地利联军的决定性胜利。1805年12月4日,弗兰西斯二世和拿破仑会谈,达成停火协议。12月27日,奥地利和法国签订普雷斯堡和约。奥地利退出反法同盟,至此,第三次反法同盟瓦解,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也告终结。拿破仑成为欧洲的霸主。

百日王朝

波旁王朝复辟后,大批逃亡贵族返回法国,企图在法国重建专制统治,从而引起了人民的愤怒和资产阶级的不满。拿破仑利用人民对波旁王朝的敌视心理,于1815年2月26日从厄尔巴岛重返巴黎,重新登上法国王位,宣布废除波旁王朝危害革命的法令,允诺进行广泛的政治和社会改革。欧洲各国立即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以70~80万军队围攻法国。拿破仑迅速组织起12万人的军队,6月中旬与反法同盟军队决战,大败于滑铁卢。6月22日拿破仑再次退位,被流放到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

滑铁卢战役

1815年初,拿破仑在厄尔巴岛获悉反法联盟在维也纳会议上由于分赃不均而几乎分裂,率旧部逃离厄尔巴岛回巴黎,重登帝位。英、普、奥、俄等国君主停止争吵,结成第七次反法联盟,集结了70万重兵,准备分头进攻巴黎。18—19日发生了著名的滑铁卢战役,拿破仑最后遭到失败。从此结束了拿破仑的“百日政权”和拿破仑帝国在法国的统治。6月21日,拿破仑回到巴黎,自动宣布第二次退位。

1791年宪法

1791年9月,制宪议会通过了宪法,即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掌握行政权,有权任命政府大臣和高级军官,有权暂时否决议会的决议:立法权属于一院制立法议会:司法权属于选举产生的法官。宪法在宣布废除封建等级制的同时,又把全体居民按财产资格划分为积极公民和消级公民。凡年满二十五岁,有财产并能交纳直接税者(男子),为积极公民,享有选举权。没有或很少有财产而不能交纳直接税者,称消极公民,没有选举权。这样,就剥夺了法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下层人民的选举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