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谈英汉谚语中动物形象的异同

2021-01-01 来源:欧得旅游网
第8卷第1期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Vo1.8 No.1 2009年1月 Journal of Luohe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Jan.2009 谈英汉谚语中动物形象的异同 范双莉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河南济源454650) 摘要:英汉谚语中的动物形象因各自的文化不同而有所差异,但由于人类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方式的 共性,某些动物的形象也有相同或相似之处。本文试从比较语言学的角度,对英汉谚语中动物形象进行 比较和分析。 关键词:谚语;动物;汉语;英语;文化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l一7864(2009)01—0106—03 在人类生活中,动物一直和我们时时相伴。人 的“hen—pecked”(被母鸡啄的)即指“妻管严”。 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动物。在与动物接触的过程 2.狼 中,人们逐渐熟悉了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品质特征,并 “狼”(wolf)在汉英语言中联想意义是相同的, 将这些习性和品质与人类自身的某些现象和特征联 人们都认为它生性凶狠、残忍、贪婪,是畜牧业的主 系起来,产生了丰富的文化联想意义。于是,各种动 要害兽之一。反映在语言里,与“狼”有关的谚语都 物的形象纷纷进入人类的语言(如谚语、成语、俗语 含有贬义色彩,如汉语谚语有“狼披羊皮还是狼”, 等)中,增强了人类语言的表现力。 英语谚语有“A wolf may change his hair,but not his 英汉各民族人民对某些动物属性的直观感受和 heart.”(狼可以更换它的皮毛,但不会改变它的本 认识往往是相同的,从而对一些动物名称产生相同 性) 或相似的联想,这些直观感受主要来自动物的外形 3.蛇 特点、生理特点、生活习性、行为习惯及品质特征等 汉英民族对“蛇”都持有恐惧、厌恶的态度及心 等。因此,汉语和英语从动物的基本属性角度出发 理,用它来象征狠毒的心肠或狠毒的人。英语中的 使用某些动物名称时,其文化内涵往往是相同的。 snake”,“serpent”和“viper”都可用来喻指阴险、狠 但汉、英两种文化分属东西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地 毒、奸诈的人。汉语谚语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 域文化的差异使汉、英两个民族对各种动物的熟悉 绳”、“一年被蛇咬,三年见鳝跑”、“蛇走无声,奸计 程度有所不同,再加上汉、英两种文化各自具有独特 无影”,英语谚语中意义相对应的有“He has been 的生活环境、民俗习惯、民族宗教信仰、古典传说等 bitten by a serpent,is afraid of a rope.’’“If you have 等,使得动物词语在汉、英动物谚语中的应用具有鲜 been bitten by a snake,you are afraid of an ee1.’’ 明的民族特色。 “Take heed of the snake in the grass.”等等 。 英汉谚语中趋同的动物形象 二、英汉谚语中趋异的动物形象 1.鸡 1.狮 汉语和英语都用“母鸡”(hen)比喻女人、妻子。汉 在西方国家,狮子被誉为“百兽之王”,其形象 语说“母鸡司晨,家之不样”,英语谚语有“It is a sad 为勇敢、凶猛、威严,而且英国人还把狮子作为自己 house where the hen crows louder than the cock.”英语中 国家的象征,所以在英语谚语中常用狮子来比喻勇 收稿日期:2008—09—07 作者简介:范双莉(1981一),女,河南孟州人,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助教。 第1期 范双莉:谈英汉谚语中动物形象的异同 1O7 敢、凶猛、有权势之事物 。如:It’s not good to to SOW dragon’s teeth 播下不和的种子) wake a sleeping lion.(睡狮莫惊)The king and pope, the lion and wolf.(国王教皇,狮子豺狼) 而在中国,狮子却并不是人们熟悉的动物,因此 也就不易产生联想而具有丰富的内涵。 2.虎 在中华民族生存的自然环境中,百兽之王是老 虎。老虎外貌雄健,气势威猛,更以其额头有像汉字 “王”的花纹,深受中国人的喜爱和崇拜。因此,汉 语中的“虎”与英语中的“lion”(狮子)一样,被赋予 了勇猛、威严、有气势的文化联想意义,如“虎为百 兽之王,人为万物之灵”、“虎瘦雄心在,人熟不堪 深”、“藏龙卧虎”、“如虎添翼”、“虎头虎脑”、“将门 虎子”等。从反方面来说,中国人认为虎凶猛残忍, 冷酷无情,如“虎毒不食子”、“虎怕插翅,人怕有 志”、“虎有伤人意,人无害虎心”、“伴君如伴虎”、“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英语中认为老虎凶狠残 暴。如:The tiger that has once tasted bloold is never sated with the taste of it.(一次尝到血,虎欲永难遏) If you don’t enter a tiger’S lair.you can’t get his cubs.(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龙 在汉语文化中,“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礼 记·礼运》)。“龙”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是帝 王的象征,后来引申为高贵、珍异的象征。这便给语 言词汇意义增添了一层文化内涵,如“龙颜”、“龙 袍”、“人中之龙”、“望子成龙”等等。中国是“龙” 的故乡,龙文化发展到今天,“龙”的传人给“龙”的 文化注入了“龙”的精神,中华民族是不屈不挠的 “中国龙”。这不仅赋予了“龙”以深厚的感情意义、 丰富的联想意义,更赋予了它深远的社会意义。龙 文化成了中国文化的“特产”,它体现着一种民族文 化的个性。如“龙行一步,百草皆春”、“龙眼识珠, 凤眼识宝,牛眼识青草”、“龙交龙,凤交凤,老鼠的 朋友会打洞”等。 然而,在西方神话中龙却是罪恶的象征,是一种 拖着长尾、满身是鳞、口中喷火、有着双翼的巨大蜥 蜴。《圣经·启示录》第12章第9句中,与上帝作 对的恶魔撒旦也被称作“the great red dragon” ,在 些传说中也常有英雄与龙搏斗,最后取胜的情节。 由此而来,在英语中龙的形象就与撤旦等邪恶的事 物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这种“可怕的怪物”与中国 人乃至东方人心目中的“龙”是迥然不同的两种概 念,其文化内涵也完全不同。如: to chase the dragon(服用鸦片 海洛因) 4.狗 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 关的词语大都含有贬义,如“狐朋狗党”、“狗急跳 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尽管近些年来养庞 物狗的人数大大增加,狗的地位似乎有所改变,但狗 的贬义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汉语言文化中。而在西方 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所以,西 方人不吃狗肉。英语中有关狗的谚语除了一部分因 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有褒义。 在英语谚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 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 5.猫 中国人十分喜爱猫,在他们眼里“猫”是温顺可 爱的捕鼠英雄,用馋猫比喻人贪嘴,常有亲昵的成 分,所以汉语谚语注重的是猫的正面特征。如:“猫 儿狗儿识温存”、“猫丢了才知老鼠多”、“老鼠逢猫 魂魄散,羔羊遇虎骨筋酥”等。 而在西方文化中,据中世纪迷信的说法,撒旦常 常变成黑猫,女巫也常有猫13夜相伴左右(Evans; 1975) 。所以,猫被用来比喻邪恶的事物。如: Cats hide their paws.(猫儿不露爪) When the weasel and the cat make a marriage,it is a very ill presage.(黄鼠狼跟猫儿成亲,预兆不佳) All cats love fish but fear to wet their paws. (猫儿爱鱼却怕弄湿爪子/坐享其成,不劳而 获) 6.马 自古以来,马是人类的重要伙伴,是人们狩猎、 畜牧、征战不可少的东西。中国人把马比作善良、智 者的化身。如“马鞍装在背上”、“马后炮,赶不到”、 “马上不知马下苦”、“马死黄金尽”、“见鞍思马,睹 物思人”、“路遥知马力”。英国人早期是用马耕地 的,因而“horse”有能干、健壮、倔强等联想意义。 如: The best horse needs breaking,and the aptest child needs teaching.(好马需要驯,好子需要教) A good horse should seldom spurred.(好马不用 鞭) You can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but you cannot make him drink.(牵马河边易,逼马饮水难) 在英语里认为马不可失,汉语认为失也无妨,说 1O8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 不定会带来好运。汉语中有“塞翁失马,焉知非 与此不同的是,英语鱼谚语中出现的基本上是 福”,而英语谚语: 海鱼,这当然与英国是个四面环海的岛国有关了。 Better lose the saddle than the horse.(宁可丢 英文化中的鱼文化是以其丰富多样、短小精悍、表意 鞍,不可失马) 明快清晰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鱼 It is good to go a foot with a horse in hand.(有马 情”、“民生”的图画。这些比喻配搭传神、寓意深 牵在手,步行最悠闲)。 刻、生动形象且又耐人寻味。如: 7.牛 The great fish eat up the smal1.(大鱼吃小鱼) 由于“中国文化植根于农村,中国古人与耕牛 The best fish smell when they are three days old. 相依为命” ,人们在土地上耕作,牛(特别是黄牛 (最好的鱼三天也要变臭) 和水牛)成了人们劳作不可缺少的工具。对中华民 The best fish swim near the bottom.(好鱼居水 族来说,牛以力大、耐劳而著称,它吃苦耐劳,老实本 底) 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有忠诚可靠又埋头苦 总之,英汉谚语中动物形象的产生和发展与不 干的精神。人们对牛的感情也反映到了谚语中,如 同民族的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生产生活、宗教信仰、 “喂牛得犁,喂马得骑”、“牛打天下马败家”、“初生 文化传统和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紧密相连,它体现 牛犊不怕虎”、“牛大马大值钱,人大不值钱”、“一 着两种文化的种种差异。这些来自社会实践,来自 条黄牛半个娃”。OX(公牛) 词在英语中含有愚 生产生活而且又不断丰富发展的动物谚语,是劳动 蠢、呆头呆脑、笨拙的语义。在英语文化中还含有宗 人民长期的文化积淀,是他们劳动创造中提炼出来 教喻义,象征驯服,顺从 。如: 的思想精华。深刻理解它们之间的种种微妙关系, The black OX has trod on his foot.(大祸临头) 对于促进汉英文化交流,克服语言交际障碍大有益 Old oxen have stif horns.(牛老角硬) 处 An OX is taken by the horns,and the man by the tongue.(牛因角被执,人因舌陷身) 参考文献: 8.鱼 [1]罗明燕.文化因素对汉英谚语中动物形象的影响[J].西 汉语动物谚语中鱼的使用频率最高,而且鱼的 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 种类基本上是淡水鱼。中国是举世公认的淡水养鱼 [2]曹曦颖.试论英汉谚语中动物比喻形象的文化差异[J]. 最早的国家。说起鱼文化,人们更容易联想到直钩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专“钓”王侯的“姜太公钓鱼”、“城门失火,殃及池 [3】宋京生.汉英动物谚语比较[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 鱼”、“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得鱼忘筌”和“鱼跃龙 (社会科学版),2004,(3). [4]左飙.论文化的可译性[A].杨自俭.英汉语比较与翻译 门”等许多富于哲理的历史典故和生活故事。中国 [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独特的鱼文化中还有许多传统典故、成语及故事等, [5]单新荣.比较英汉谚语中的动物形象[J].湖南科技学院 如庆有余(鱼)、年年有余(鱼)、子英骑鲤升天、卧冰 学报,2006,(9). 求鲤等。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Animal Figures in Chinese——English Proverbs FAN Shuang—li (Jiy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Jiyuan,China,454650) Abstract:Animal figur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proverbs are different because of their own cultures.But they have many similarities because of the generalities of human’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s and modes of thinking.This paper tries to compare and analyse animal figur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proverbs in the view of Comparative Lin— guistics. Keywords:proverb;animal;Chinese;English;culture [责任编辑孟蕴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