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禅机与禅物

2022-12-27 来源:欧得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禅机与禅物

作者:王 娟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17期

摘 要:八指头陀以其传奇的一生成就了“第一流诗僧”的美名。他所作近两千首诗中当推禅诗成就最高,诗中显禅,禅寓于诗,梅、月、云、钟等禅物尽显不同的禅机。同时,这四物所表达出的禅趣使八指头陀的禅诗彰显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禅机;禅物;梅;月;云;钟

作者简介:王娟,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八指头陀(1851—1912),近代著名诗僧,俗名黄读山,法号敬安,又号寄禅。因曾于宁波阿育王寺烧残二指,剜臂肉以敬佛,故世称“八指头陀”。八指头陀一生,虽身在佛门但心萦家国,为佛教,为国家,尽心倾力,至死不休,从而赢得了爱国诗僧的美誉。

八指头陀一生遗作近两千首,其诗歌成为参禅悟道的法门之一,带有鲜明的禅的色彩。这些禅诗寓禅于物,体现了作者的禅悟与禅趣,其中的意象,是诗与禅的有机融合,是灌注着作者佛学境界与禅宗思想的特殊意象,即禅物。在八指头陀禅诗中出现的禅物,最常见的是梅、月、云、钟四种。 一、禅诗中的禅物 (一)禅与梅

八指头陀对“梅”情有独钟,他从禅家角度将自己的心性与梅的质性融为一体,注入禅意,体现这种禅意的有如《咏白梅》: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 这首诗重在用梅的神传达出超尘脱俗的禅意。“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用“梅”的孤洁透出自然适意、不加修饰、浑然天成、平淡幽远的禅趣。 (二)禅与月

自古以来,“月”为诗人所青睐,八指头陀的禅诗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禅物之一就是“月”。八指头陀将“月”作为参禅者的观照对象,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例如《重宿天童山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踏遍千山复万山,夕阳影里叩禅关。为寻锁翠堆云地,重到幽花瘦石间。茅榻灯昏僧入定,松枝月冷鹤初还。自怜碧海浮桴客,三宿云房鬓欲斑。

这首诗中的“月”象征了莹洁空明的清静的心。禅定与月静融为一境,以皎洁之月象征自己的清净禅心,参悟禅的空、玄、净、妙,从而将月境、诗境、禅境融为一体,构成了传统的清明澄澈的审美意境。 (三)禅与云

云的意象是悠然、高远、自由、淡泊,充满了无穷无尽的禅意。在八指头陀的禅诗中,“云”具有两层象征意义。首先,“云”象征着闲适自由的生活。八指头陀有《旅夜书怀》: 野馆谁相伴?寒灯独可亲。江湖惊岁晚,天地忽新春。旅梦云千里,梅花月一身。劳生方暂歇,明日又风尘。

在这首诗中,参禅的追求脱俗与心无外物的禅性尽显于“云”。

其次,“云”在八指头陀的禅诗中象征着禅悟过程中的考验与阻碍。观《出定吟》: 禅宫寂寂白云封,枯坐蒲团万虑空。定起不知天已暮。忽惊身在月明中。

这首诗中的“云”象征着让参禅者迷失方向,阻碍不前的种种障碍。禅悟是要有空明、澄净、超脱的心境的,要真正参透禅机就必须冲破阻碍,排除干扰,潜心入定修练,这便是八指头陀一生的禅悟。 (四)禅与钟

参禅者在禅悟过程中需要有醍醐灌顶式的警醒与顿悟,在禅诗里,再没有一种声音比钟磬声更悠远、空灵、邈渺。于是“钟”成了极为重要的一个禅物。有“钟”诗《薄暮瀛仙阁禅坐,望麓山残雪》:

西峰残雪在,危坐倚空冥。微雨度高阁,孤烟生远汀。定回山月白,寒入夜灯青。寂寂一钟动,冷然契独醒。

这首诗中的“钟”起到了安定禅心,迷途猛醒的作用,钟声成了诗人禅悟的见证,钟声一鸣,随即顿悟。

纵观对以上四种禅物的分析,可见八指头陀的诗歌如“袖底白生知海色,眉端青压是天痕”,处处皆禅机,究其对物习禅、以禅入诗、诗禅合一的创作手法,便是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这是一种顿悟之后的超越境界。探究八指头陀选择梅、月、云、钟来表达禅机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其一,梅、月、云、钟这四种禅物“雪月空明”的物性与禅的清淡、孤寂、空静的禅性不谋而合。

所谓“雪月空明”即指一种和平静穆的美。梅的高洁,月的空明,云的孤淡,钟的庄严,它们所承载着的气质与内蕴都易于营造出平淡、和平、幽空、静穆的氛围,而这些与禅定的静、空,禅机的玄、淡一脉相承。因此,诗人选取这四个意象作为禅物是再切合不过的了。 其二,由禅悟时的禅心和意境决定。

八指头陀常深夜坐禅,心归净土,梅、月、云、钟等意象的内蕴正契合于此种禅境。“梅”体现清苦的禅性,“月”体现静谧的禅意,“云”体现空寂的禅心,“钟”体现超脱的禅悟。因此,诗人在入定的参悟过程中自然选择了这些禅物作为禅机的载体,达到以禅入诗,诗禅合一的意境。

八指头陀以禅入诗,以诗写禅,他的禅诗通过“梅、云、月、钟”等禅物而将禅与诗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以深湛的禅悟,将禅机与禅物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诗禅合一的精微隽永的艺术境界实现了一代诗僧的自我价值,他禅定三昧的地位在近代中国诗歌史和禅诗史上是无可替代的。 注释:

1、梅季点校《八指头陀诗文集•光绪二十三年》,第168页。 2、梅季点校《八指头陀诗文集•光绪五年》,第39页。 3、梅季点校《八指头陀诗文集•光绪三年》,第23页。 4、梅季点校《八指头陀诗文集•光绪元年》,第14页。 5、梅季点校《八指头陀诗文集•光绪二十二年》,第163页。 参考文献:

[1]章亚昕:八指头陀评传•作品选[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8 [2]梅季点校:八指头陀诗文集[M],湖南:岳麓书社,2007 [3] 薛正兴点校:刘熙载文集[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4] 吴言生:禅宗诗歌境界[M],北京:中华书局,2001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5] 胡晓明:中国诗学之精神[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6] 郑茜:《无•有——禅与诗》[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

[7] 萧晓阳:释敬安诗歌的艺术:澄明之境中的诗音与诗画[J],学林漫步,2007,(15):131—135

[8] 哈斯朝鲁:诗情澎湃的人生——论八指头陀的禅诗[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1):50—56

[9] 王开林:洞庭波送一僧来——八指头陀的传奇人生[J],佛教文化,2001,(Z1):86—90 [10] 孙海洋:八指头陀诗风初探[J],船山学刊,1998,(1):30—3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