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目标是基于国家课程标准要求、教材内容特点、学生学情分析和考试要求而编制的通过课堂师生教学活动后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因此,教师第一要务是读懂学科课程标准。
但是不少教师不知道如何解读学科课程标准。笔者认为重点要牢牢抓住以下“三个搞清楚”:
一要搞清楚课程标准的内涵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理解课程标准的内涵:
一是课程标准是对学生经过一定阶段的学习后对其行为结果的描述,而不是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二是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一定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三是课程标准对学生行为结果的描述应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评估的,而不是费解的、模糊的,可望而不可及的。
四是课程标准的范围应涉及个体完整发展的三个领域:认知、情感、技能,而不仅仅只有知识要求。
二要搞清楚课程标准的特点和内容 1.明确课程标准的特点
(1)课程标准体现人的核心素养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都体现了人的核心素养要求。
(2)课程标准突破了学科本位的局限。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经验,注重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知识和技能,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紧密联系,充分发挥学科首先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功能。
(3)课程标准重在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强调学习的过程性和体验性,重视发展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4)课程注重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将学校的日常评价活动更多地指向学生学习的过程性,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谐发展和终身发展。如:成长记录与分析、测验与考试、答辩、作业、集体评议等。
(5)课程标准为课程实施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课程标准是某一学段学生应达到的基本标准,对教学内容和某个年级应达到的标准无硬性要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重新整合、加工和处理教材内容。
2.把握课程标准的内容
国家课程标准总体内容框架
前言
课程性质 课程的基本理念 课程设计的思路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内容标准 实施建议
内容领域惯用语及行为目标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教材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建议
附录 术语解释 案例
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几种陈述方式:①学习领域+学段(语文、数学等);学习领域+水平(体育);②目标领域+等级(英语);③主题领域(科学)
三是搞清楚解读课程标准的意义
1.有利于教师从宏观的视角整体把握所教学科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2.有利于教师统揽全局,抓住主线,整体建构学科知识体系,了解单元或章节的地位、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把握章节或单元的概要,统筹兼顾,整体谋划,突出重点。
3.有利于教师掌握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起点,增强教师备课的针对性。
4.有利于教师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恰当的评价方式和恰当的教学资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