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含答案 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张元忭字子荩,别号阳和,越之山阴人。父天复,行太仆卿。隆庆戊辰,太仆就逮于滇,先生侍之以往。太仆释归,先生如京讼冤。事解,又归慰太仆于家。一岁之中,往来凡三万余里,年逾三十二发白种种,其至性如此。辛未,登进士第一人,授翰林修撰。万历己卯,教习内书堂。先生谓“寺人在天子左右,其贤不肖为国治乱所系”。因取《中鉴录》谆谆诲之。丁亥升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侍读。明年三月卒官,年五十一。
(选自《明儒学案,有删减》) 【乙】
公生而古貌魁然,稍长好读书。安人①怜之,戒无溺苦于学。公乃张灯幕中候母寝夜颂不令母知。总角时,岳岳②负意气,数矢口谈时政得失,人物减否。太仆公故抑之,不答也。会杨忠慜③谏死,公遥为诔④词,慷慨泣下沾衿。太仆公乃色喜,大奇之。尝读书至朱子《格言篇》,辄乙⑤其处而沉思。……有异母弟二人,太仆公病以属公。公扮⑥之,恩义隆备。居常饭脱粟,衣洗补,而贩施宗党若弗及。盖公行益,力追古人。
(选自《续藏书》,有删减)【注】①安人:指张元忭之母。②岳岳:锋芒毕露的样子。③杨忠慜(mǐn):明代大儒,谏臣。④诔(lěi):致悼词。⑤乙:读书时勾画记号。⑥扮(fěn):合并。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因取《中鉴录》________ ②三月卒官________ ③安人怜之________ ④病以属公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句未作断句,请仔细揣摩,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意思。
公乃张灯幕中候母寝夜颂不令母知。
(3)小传讲求记述简略,但人物形象鲜明。【甲】【乙】两文在刻画张元忭这一人物时使用了不同描写方法,请从下列句子中任选一句简要评析。
①一岁之中,往来凡三万余里,年逾三十二发白种种,其至性如此。
②太仆公乃色喜,大奇之。
(4)明代政治家王锡爵在为张元忭撰写的铭文中赞道:“尔贞尔介,而表正儒林。式如玉,式如全。”意思是,张元忭如金似玉的品性可做儒林的表率。结合上述诗、文中张元忭的言谈行事,谈谈中国传统儒者有怎样的精神追求。
【答案】(1)于是,就(因此);死,去世;怜惜,怜爱;同“嘱”,嘱咐,嘱托
(2)张元忭就把灯点在帐幕中,等母亲睡了才开始读书,不让母亲知道。
(3)①此句运用了细节描写(或外貌描写),张元忭30多岁就已“白发种种”,究其原因,是张元忭为父亲“就逮”一事四处奔波、忧思烦愁,由此体现其至情、至性、至孝的品质。②此句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对太仆公“色喜”“奇之”的描写,衬托出张元忭年少多
才、明辨是非、率真正直的形象。
(4)通过材料中张元忭的言谈行事,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儒者在精神上追求的是孝悌、忠诚于仁爱。一是孝悌。张元忭在父亲危难之时,侍之以往,为其讼冤,又归慰于家;对父亲的嘱托,牢记于心,对异母兄弟恩义隆备;面对母亲的怜爱,没有因此疏懒,而是“候母寝夜诵,不令母知”,尽是体贴。二是忠诚。张元忭在书堂讲习时,极其重视学生品性的培养,认为为人之德事关国家治乱,所以谆谆教诲,体现了他忠君爱国的赤诚之心。三是仁爱。张元忭在南阳道中见谷物丰收,百姓和乐,内心欢喜,同时他还惠施乡党族人,可见他对天下
苍生心怀“仁爱”。
【解析】【分析】(1)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卒”:死,去世。“属”:同“嘱”,嘱咐,嘱托。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公乃张灯幕中,侯母寝夜颂,不令母知。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乃”:于是,就。“张”:点。“候”:等候。“颂”:读书。“令”:让。
(3)①“年逾三十二发白种种”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白发种种”的原因,是“一岁之中,往来凡三万余里”。也就是张元忭为父亲四处奔波的结果。答描写的作用时,一定要答出描写方法对表现人物至情、至性、至孝的品质的意义。②“太仆公乃色喜,大奇之”意思是见到此番景象后张太仆才喜形于色,对张公的表现大为称奇。此句明显是通过太仆公“色喜”“奇之”的态度对张元忭进行侧面描写,由此突出少年张元忭明辨是非和率真正直的性格特点。
(4)此题可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角度来谈即可。如可分析文章写出的张元忭的几种品质。对孝悌风尚的秉持、对忠诚品质的坚守、对仁爱观念的尊从。可从文章中举出具体事例证明。从张元忭的言谈行事,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儒者在精神上的崇高追求。
故答案为:⑴于是,就(因此);死,去世;怜惜,怜爱;同“嘱”,嘱咐,嘱托;
⑵张元忭就把灯点在帐幕中,等母亲睡了才开始读书,不让母亲知道;
⑶①此句运用了细节描写(或外貌描写),张元忭30多岁就已“白发种种”,究其原因,是张元忭为父亲“就逮”一事四处奔波、忧思烦愁,由此体现其至情、至性、至孝的品质。
②此句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对太仆公“色喜”“奇之”的描写,衬托出张元忭年少多才、明辨是非、率真正直的形象;
⑷通过材料中张元忭的言谈行事,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儒者在精神上追求的是孝悌、忠诚于仁爱。一是孝悌。张元忭在父亲危难之时,侍之以往,为其讼冤,又归慰于家;对父亲的嘱托,牢记于心,对异母兄弟恩义隆备;面对母亲的怜爱,没有因此疏懒,而是“候母寝夜诵,不令母知”,尽是体贴。二是忠诚。张元忭在书堂讲习时,极其重视学生品性的培养,认为为人之德事关国家治乱,所以谆谆教诲,体现了他忠君爱国的赤诚之心。三是仁爱。张元忭在南阳道中见谷物丰收,百姓和乐,内心欢喜,同时他还惠施乡党族人,可见他对天下苍生心怀“仁爱”。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
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⑶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解答。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联系句子进行分析。
⑷本小题考查对人物形象和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把握。注意要仔细通读文章,不要遗漏人物性格的各个层面,表达时尽量用成语或短句,做到语言简洁、准确。
【附参考译文】
【甲】张元忭字子荩,别号阳和,是浙江绍兴山阴人士。父亲(张)天复,担任太仆卿官职。隆庆戊辰年间,张天复(因罪)在云南被抓起来,张元忭前往云南并服侍他父亲。张太仆释放回家后,张元忭进京城为他的父亲诉冤。(等到)事情查得水落石出(后),他又回家安慰他父亲。一年间,来往奔波达三万余里,他(才)年过三十(而已)却满头发白,他如此孝心,(真是)品性卓绝。辛未年,他考上进士名列第一,官授翰林修撰一职。明神宗万历己卯年,在内
书堂为宦官讲学授课。先生认为:“太监是伺候在天子身边的近臣,他们的好坏与否与国家的太平与动乱紧密相关。”于是拿出《中鉴录》对宦官们谆谆教导。丁亥年,他升为右春坊,左谕德,兼翰林侍读。隔年三月在任上离世,享年51岁。【乙】张公(元忭)生来相貌古朴,身材魁梧,渐渐长大后喜欢读书。安人(张公母亲)怜爱他,劝他不要耽溺于勤奋苦读(而不能自拔)。于是他在(临时搭设的)帷幕中点灯,等到母亲夜里就寝后才读书,不让母亲知道(而担忧)。少年时(9—14岁之间),意气方遒,常常随口就谈论时政得失,评论人物得失。张太仆(张公父亲)故意挫败他的傲气,(常常对他的评论)置之不理(回答)。恰巧遇到(朝廷上)杨忠愍因为直言纳谏而牺牲,张公远在家中为他写了悼词,他慷慨陈词,泪流而下,沾湿了衣襟。(见到此番景象)张太仆才喜形于色,对张公的表现大为称奇。张公曾经读到朱熹《格致篇》一文,对文中句子勾画并且深切思索……张公有异母弟弟两人,张太仆病重时就嘱托张公照料他们。张公履行了长兄为父的责任,对两个弟弟关心备至,恩义隆重。张公平常在家,吃掉落的米粒,衣服洗洗补补(反复穿),然而其家中所买东西分给宗亲族人时,(分给自己的)远远不及(分给)别人的。这是因为张公品性善良,德行赶得上古人的水准。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蜀侯迎金牛
蜀侯性贪,秦惠王闻而欲伐之。山涧峻险,兵路不通,乃琢石为生多与金日置生后号牛粪,言以遗蜀侯。蜀侯贪之,乃堑山填谷,使五丁力士以迎石牛,秦人帅师随后而至,灭国亡身,为天下所笑。
(选自北齐·刘昼《刘子·贪爱》)(1)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秦惠王闻而欲伐之/伐竹取道 B. 言以遗蜀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C. 使五丁力士以迎石牛/不使学 D. 灭国亡身/河曲之叟亡以应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乃琢石为牛多与金日置牛后号牛粪
(3)根据上文,请概括蜀侯“为天下所笑”的原因和启示。 【答案】(1)B
(2)乃琢石为牛/多与金/日置牛后/号牛粪
(3)原因:蜀侯个性贪婪而又愚蠢,为迎石牛“堑山填谷”,做到了敌人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最终自取灭亡,“为天下所笑”。
启示:贪婪之心不可有,贪图小利,必然不能顾全大局,可能最终会无所有。
【解析】【分析】(1)A攻打;砍伐。B遗(wèi):给予。C派;让。D死亡;通无,没有。
(2)这句话的意思是:于是,(秦惠王叫人)用石头雕凿成一头牛,每天把许多金子放在石牛的后面,说是(石牛拉的)“牛粪”。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是:乃琢石为牛/多与金/日置牛后/号牛粪。
(3)这篇短文一开头就是蜀国国君性格贪婪,秦惠文王就是利用其贪婪的特点就编造牛会拉金粪的事,但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蜀国国君竟然相信,为了得到这头牛,他竟然让人去挖平山路填平谷地(开设道路),结果秦国就走这条路把蜀国灭了,由此看出蜀国国君的愚蠢。蜀国国君为了自己的贪婪付出了亡国的代价,告诉我们贪婪之心不可有,贪图小利,必然不能顾全大局,可能最终会无所有。
故答案为:⑴ B
⑵乃琢石为牛/多与金/日置牛后/号牛粪
⑶原因:蜀侯个性贪婪而又愚蠢,为迎石牛“堑山填谷”,做到了敌人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最终自取灭亡,“为天下所笑”。启示:贪婪之心不可有,贪图小利,必然不能顾全大局,可能最终会无所有。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
⑵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
原则。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及给人启示的能力。。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
【参考译文】
蜀国的国君性格贪婪,秦惠王听说后准备讨伐他。蜀国山高水险,军队没有道路可以过去。于是,(秦惠王叫人)用石头雕凿成一头牛,每天把许多金子放在石牛的后面,说是(石牛拉的)“牛粪”,并说要把它呈送给蜀国的国君。蜀国国君贪图这个可拉金粪的石牛,于是派人挖平山路填平谷地(开设道路),又派遣五名身强力壮的大汉去迎接石牛。(道路通达),秦国大将带着大军(跟着石牛)随后就攻到了蜀国,一举灭亡蜀国,杀死了蜀国的国君,(蜀亡国,死了君主这件事,)被天下人耻笑。
3.文言文阅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