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模拟题2020年(242)
(总分120,考试时间120分钟)
单项选择题
1.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是( )。 A.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B.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C.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 深化教育改革
2. 2.《学记》开篇日:“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这句话体现的教育目的观为( )。 A. 教育无目的论 B. 科学本位论 C. 社会本位论 D. 个人本位论
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 )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A. 经济发展 B. 科技文化 C. 生产劳动 D. 政治制度
4. 4.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是全部教育工作的最根本的问题,即( )。 A. 教育为谁培养人 B. 教育为谁服务 C. 教育怎样培养人
D. 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5. 5.( )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A. 实施素质教育 B.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C.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 新课程改革
6.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教育方针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的目的和必须遵循的准则 B.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
C. 当代教育目的的社会价值取向,在功利性和人文性的价值问题上不可忽视教育的人文价值
D.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所以教育目的要完全依据人的发展需要来确定
7. 7.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教育体系及为保证该体系的正常运行而确立的种种规范或规定,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 )。 A. 教育体制 B. 学校教育制度
C. 学生 D. 课堂教学
8. 8.美国单轨学制的特点是( ),也就是从小学直至大学,形式上任何儿童都可以人学,这种学制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但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A. 一个系列、多种分段 B. 一个系列、一个分段 C. 多个系列、多种分段 D. 多个系列、一个分段
9. 9.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由管学大臣张百熙主持制定的《钦定学堂章程》,即( ),这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A. “癸卯学制” B. “壬寅学制” C. “壬戌学制” D. “晚清学制”
10. 10.我国现行的学校系统中,学校教育的最高层次是( )。 A. 高等教育 B. 中等教育 C. 初等教育 D. 幼儿教育
11. 11.西欧一些国家在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后,出现了双轨制学制,即供特权阶层子女上学的贵族式学校和为劳动人民子弟所开设的学校并立,且互不相通。这反映了学制的确立受( )的影响。 A. 生产力发展水平 B. 政治经济制度 C. 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D. 民族文化传统
12. 12.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当前教育文化的落后状况,必须从( )着手,有系统地进行改革。
A. 教育体制 B. 教育方法 C. 教育内容 D. 教育经费
13. 13.一般来说,正规教育在学制的发展历史上指的是( )。 A. 前制度化教育 B. 制度化教育 C. 非制度化教育 D. 学校教育
14. 14.义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 )。 A. 农村 B. 城镇 C. 大城市 D. 山区
15. 15.( )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这个学制体现了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吸收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学制形式。 A. 1902 B. 1904 C. 1912 D. 1922
16. 16.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 ) A. 幼儿教育 B. 小学教育
C. 各级政治学校和训练班 D. 中等教育
17. 17.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中,初等教育主要是指( )。 A. 幼儿教育
B. 全日制小学教育 C. 初中教育
D. 小学和初中教育
18. 18.下列有关义务教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义务教育发源于中国
B. 清政府制定的《钦定学堂章程》中最先出现了“义务教育”一词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于1986年颁布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学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年限、权利和义务 19. 19.《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入学年龄最大为年满( )周岁。 A. 六 B. 七 C. 八
判断题
20. 20.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史称“壬寅学制”),由此形成中国现代学制的开端。 ( ) A. 正确 B. 错误
21. 21.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但是没有规定入学条件。 ( ) A. 正确 B. 错误
22. 22.“壬子—癸丑学制”,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止读经,充实自然科学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制。 ( ) A. 正确 B. 错误
23. 23.终身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它贯穿于人的一生,强调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独立性,注重从外部施加教育。 ( ) A. 正确 B. 错误
24. 24.在我国,最先出现“义务教育”一词是在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中。 ( )
A. 正确 B. 错误 25. 2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主张,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关键在于实施终身教育。 ( )
A. 正确 B. 错误
26. 26.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 ) A. 正确 B. 错误
简答题
27. 27.简述影响学制的因素。
材料分析题
28. 28.有分别来自中国、日本和美国的三位教师教学生画苹果。中国教师走进教室说:“同学们,上一节美术课,我们学习了画水杯,这一节课我们学习画苹果。大家先观察我是怎样画的。注意,先画一个正方形,注意,这个正方形要画得轻一些,因为最后要擦掉……好了,老师画完了。现在请大家拿出美术本开始画,注意我是怎样画成的。”中国学生一次就画出了最像苹果的“苹果”。
日本教师手拿着一个苹果走进教室:“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苹果。大家喜不喜欢?如果喜欢,大家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但这个苹果不能吃,因为只有一个,而且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画苹果。”然后,将苹果放在讲台上,“现在,大家可以画苹果了。”苹果还在,学生有了观察的对象,第一次画得可能像梨,第二次画得就有些像苹果了。 美国教师提着一篮子苹果走进教室:“同学们,这是什么?对,这是苹果。大家喜不喜欢?如果喜欢,大家可以上来拿一个。”同学们各自拿了一个苹果,老师接着说:“大家可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玩一玩。这些苹果老师都洗干净了,如果喜欢,还可以把它吃掉。”一段时间过去了,许多同学已经吃掉了苹果。这时,老师开始布置任务:“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要画苹果,现在请大家在自己的本子上画上苹果。”苹果已经-乞掉了,学生第一次画得可能像南瓜,第二次可能像梨,第三次画得才有点像苹果。
问题:结合材料,运用素质教育相关理论,分析美、日、中三国教育的差异。
论述题
29. 29.什么是素质教育?结合实际谈谈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30. 30.试评价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观和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