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化疗药物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2020-01-21 来源:欧得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工企医刊2002年第15卷第4期 特点,我们要做好一些必要的心理护理,以帮助病人正确认 识疾病,积极配合手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尽快恢 复健康。 2.1做好术前病人的健康指导,使病人对自身疾病有充分 认识.让病人了解自身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介绍手术目的、术 中及术后可能发生的意外和术后注意事项,在主观上即要重 视它,又不要害怕它,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使 手术顺利进行。 2.2向病人或家属讲解一下耳鼻咽喉的解剖特点和生理知 识,使病人了解耳鼻喉疾病的特点,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知 道手术是必须的,术后效果是理想的,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 心。 2.3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新入院病人首先接触到的是护 士,护士要热情接待病人,详细介绍病区环境、责任医师、护 士情况,使病人有亲切感,更好地配合医生成功完成手术。 2.4对一些严重疾病,如癌症,有些情况是暂时不能向病人 完全说明的,可向病人家属解释。有时善意的谎言,对身患绝 症的病人有益的,避免加重心理负担,不利于手术治疗。 (2001—12—20收稿) 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指导初议 迟春梅 (哈尔滨市第五医院,150040) 1临床资料 我科自1998年1月~1999年10月共收治冠心病人65 例,其中心绞痛型45例,心肌梗塞型20例.男性41例,女性 24例,年龄在40岁~72岁,平均56岁。年平均住院日30天 ~60天. 2健康指导内容 2.1劳逸结合,避免情绪波动 (1)冠心病人在缓解期可根 据自身状况从事轻体力劳动,适当休息,可以减少心肌耗氧 量.(2)冠心病人的发病率与精神刺激有直接关系,过度激动 时.神经系统中主要是交感神经高度兴奋,血内儿茶酚胺含 量升高,可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增加心肌耗氧量而诱发心 绞痛,重者可致心肌梗塞。 2.2饮食(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食多餐,切忌暴饮 暴食.(2)限制动物脂肪及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多吃蔬菜及 瓜果.(3)戒烟戒酒.酒可促进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易引起 血浆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浓度升高。吸烟中的尼古丁可刺激肾 上腺产生儿茶酚胺,引起冠状动脉痉挛,从而诱发心绞痛发 作. 2.3随身携带药物和卡片 (1)长备硝酸甘油,自觉胸闷、 胸痛时应立即舌下含服o.3mg~0.6mg,如果心绞痛来势凶 猛,可用牙将药片咬碎,用舌尖舐咂使药物加速吸收。(2)自 制卡片,清楚标明姓名、年龄、工作单位、家庭住址、有冠心病 史.如有不测以方便救治。 ・65・ 2.4 空气的温湿度 寒冷可使周围血管阻力和动脉压增 加,从而使心肌耗氧量增加,热和潮湿的环境,也可诱导心绞 痛发作。冠心病人居住的环境.空气温度应保持在18℃~ 22。C为宜,空气湿度为50 ~60 。 2.5合理氧疗有利于缺血心肌的修复。一般采用鼻导管 给氧,氧流量为1~2升/min,氧浓度为24 ~28 .每日间 断给氧15小时较为合理 2.6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便秘患者在用力排便时,易 发生心肌急性缺血缺氧,导致心脏骤停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 惯,1~2日排便1次,多饮水。如果已有3天未排便,用番泻 叶5g泡水200ml冲服,也可用开塞露外用。 2.7 思想重视,早期治疗冠心病反复发作可引起心脏不 可逆的损害,因此医务人员必须重视对患者及家属的教育, 使他们充分认识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2001—12—20收稿) 化疗药物性静脉炎的 预防及护理 仇 颖 李 芳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50040) 化疗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有疲劳、恶心、呕吐、脱发等。 也有在化疗治疗中发生药物性静脉炎的情况。现将其临床护 理体会总结如下。 1护理 1.1心理护理患者对化疗不甚了解.化疗后出现恶心,呕 吐、脱发等症状,加之穿刺静脉周围局部红肿、疼痛、患者易 情绪低落,恐慌,因此应加强心理指导,向患者作好化疗药物 副作用的解释工作及预防指导,消除患者不必要的紧张情 绪。 1.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每次换药时用2 碘酒,75 酒精严格消毒局部皮肤,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保 持外敷纱布干燥,清洁,无移位。如有渗液应及时更换。 1.3体位 由于患者局部肢体红、肿、痛,可将患侧肢体抬 高15。~20。并予局部冷敷,以减少局部血流量,减轻水肿,冷 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的吸收,切忌热敷,因热敷使局部 温度增高,代谢加快,耗氧增加,会加速组织坏死。 1.4马铃薯外敷将新鲜马铃薯切成约0.5cm厚的片状并 外敷于患部,12小时后去除。 1.5局部用药局部以50%的硫酸镁浸湿纱布,将纱布置 于患部,每次20分钟,每日两次,局部用百多邦软膏外敷,每 日两次。 1.6清除坏死的组织坏死组织的液化和吸收可引起病人 的发热反应。增加病人的体力消耗。应尽早清除,清除坏死组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66・ 工企医刊2002年第15卷第4期 2急救步骤 使病人呼吸道通畅,迅速消除口腔、鼻腔分泌物,插入鼻 导管,吸氧、吸痰,如病人严重缺氧,应给予高流量氧,迅速纠 织应在无菌操作下完成 1.7其它将病人常用物品放在易拿取的地方,给予患者 必要的生活帮助与支持。 2预防 2.1输液应尽量选血管无弯曲,无肌肉附着的部位.因为选 正缺氧状态。如病例2,患者严重一氧化碳中毒。根据病情,立 即组织行气管插管,加压给氧。为保证呼吸及时用药,先用8 号至9号头皮穿刺针头,在主要静脉进行穿刺,建立静脉通 路2条,短时间内注入,甘露醇、激素类药物、呼吸兴奋剂、细 胞活化剂等,更重要的是做好基础护理。 3基础护理 择较粗静脉血流快,药物输注后很快被稀释。可减轻对血管 壁的刺激。避免在关节,指问小静脉及下肢静脉注射。在用药 后,指导病人对穿刺静脉侧肢体作运动,按摩局部热敷,可增 加血液循环及血管弹性,降低血管的脆性。 2.2 努力提高穿刺技术,加强穿刺针的固定,化疗期问适当 3.1病人头偏向一侧.使口腔内分泌物沿口角向外溢出,防 限制患者活动。防止因体位改变而牵拉穿刺针 2.3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静脉输入化疗药前应 先输入生理盐水,确定针头在血管内方可注射化疗药。输液 完毕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管腔。 2.4 加强巡视输液过程经常观察是否有回血。严密观察 患者反应,倾听患者主诉。如感局部明显疼痛,局部皮肤苍 白,隆起,应立即停药并及时报告医生。 (2oo1—11~15收稿) 煤气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田 力 杨 军 (黑龙江省鸡西矿务局总医院,158100) 我院急诊科在1988年1月至7月共5例一氧化碳中毒 患者抢救获得成功3例,1例来时即呼吸、心跳停止,另1例 经抢救无效死亡。 1病历摘要病例1,女,23岁 发现昏迷约1小时,於1988 年3月7日早7时3O分入院。平索健康,入院前一天单独宿 在煤气厂管道通过的房间入睡,清晨6时3O分被其朋友发 现,叫之不应,不醒人事,口吐白沫,二便失禁。双侧瞳孔等大 瞳圆,光反射弱,颜面樱红,体温35.2℃,脉搏110次/分,血 压14.5/10.6Kpa,呼吸22次/分。入院诊断急性一氧化碳中 毒。 病例2,女,17岁,发现昏迷大约4小时至5小时,於 1988年7月11日早6时40分入院。平素健康,入院前在家 里烧地龙炕的房间入睡,凌晨被家人发现,昏迷,意识不清, 呕吐胃内容物,四肢发凉,二便失禁,呼吸平稳,体温37.2℃, 脉搏120次/分,血压15/10.6Kpa,口唇发绀,右侧瞳孔大于 左侧约0.5mm,光反射迟钝,两肺散在湿罗音,急检血常规 白细胞9.900,中性分叶核72%,淋巴23,杆状2,单核2,诊 断急性重症一氧化碳中毒。 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病人,临床表现为深度昏迷,组织缺 氧,主要是中枢神经受损害,出现意识障碍,轻度紫绀,四肢 发凉,血压下降,心率失常,肢体瘫痪,腱反射消失,病人呈昏 迷状态。 止误入呼吸道造成吸入性肺炎。 3.2 口腔护理每日2次至3次,病人张口呼吸,将湿纱布 覆盖口鼻部。 3.3 病人眼睑闭合不全,每天用生理盐水棉球洗眼,保持眼 睑闭合,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防异物进入,预防角膜干燥、溃 疡、炎症等并发症。 3.4每1小时翻身1次定时拍脊,按摩骨骼突出部位,保 持床铺平整干燥,及时处理大小便 定时更换,防止褥疮的发 生。 3.5病人尿失禁或尿潴留 给留置导尿以利尿液的排出, 尿性质的观察和尿量的统计,注意保证尿管的通畅,翻身时 要防止脱落,每3小时至4小时放尿1次,严格按无菌要求 操作。 3.6严格观察病情变化每1小时测六联1次,注意呼吸 的频率、深度,瞳孔情况,血压的变化,如用升压药,应注意滴 数和血压的关系,使血压稳定,防止升压药外渗,造成组织坏 死,详细记录于重症护理单上。 4讨论 重度一氧化碳中毒者,主要是由于重度缺氧,使大脑皮 质处於严重广泛的抑制状态和脑干网状结构受损的病理过 程,更重要的是密切观察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 化,每30分钟观察1次。如例2病人陈玉红,对此患进行了 临床意识状态的观察。入院后12小时呈深度昏迷,颜面樱 红,四肢阵发性抽搐,燥动,二便失禁。第l4小时,病人浅昏 迷,对疼痛刺激有反应,有吞咽反射,角膜反射,四肢瘫痪.第 15小时,意识朦胧,睁开双眼,呼之能应,并简单回答问话。第 16小时,意识清楚,能正确回答,少量进食,四肢肌肉松弛无 力。拔掉插管,由于气管插管,声带充血,出现声音嘶哑,选用 药物治疗,加用激素。由于及时抢救与24小时的精心护理, 使这位煤气中毒病人仅用8天时间就恢复正常,病人昏迷期 间无褥疮发生和其他并发症,病情恢复较理想。 一氧化碳中毒都是在睡眠状态下发生的。身居煤城普遍 使用煤气,随时都可能出现煤气中毒,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 体健康有很大影响,要提高警惕,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顶防 措施。 (2OOl一11—20收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