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第4课 唐朝的民族政策与科举制度

2023-07-23 来源:欧得旅游网


第4课 唐朝的民族政策与科举制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读“唐初边疆少数民族分布图”,了解唐朝周边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通过多种途径挖掘历史信息的能力。

(2)列举唐王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简述“合同为一家”的含义,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了解隋唐科举制的诞生、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及意义,从而认识到这一制度既有利于隋唐统治者控制人才,又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了人才,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表格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探寻我国唐朝主要少数民族及分布慨况民族以及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

(2)通过唐朝民族关系图的展示,使学生系统的了解唐朝与各少数民族间交往的概况。

(3)通过问题思考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阅读材料让学生探究、归纳、概括科举制创立的重要性。 (4)通过随堂能力检测,反馈学习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后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间应该友好互助,尊重平等。

(2)引导学生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用人制度的巨大进步,是隋唐兴盛的原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重点和难点

重点:科举制度的确立 难点:唐朝的民族政策

教学准备:《唐朝前期疆域及边疆各族分布图》,布达拉宫和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图

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图片导入法(播放布达拉宫图片和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图片)

位于西藏拉萨市西北角的布达拉宫,始建于松赞干布时期。宫殿依山垒砌,高13层,气势宏伟。建筑风格体现了汉藏文化的融合。宫内供奉着松赞干布和

文成公主的塑像。你知道这是为什么?文成公主入藏是怎么回事?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体现在哪些方面?带着这些问题,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唐朝的民族政策和科举制度。 二、预习导学

1、唐朝主要的少数民族以及分布概况?

唐朝时期,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生活着许多民族。青藏高原一带生活着藏族的祖先吐蕃人;色楞格河流域有维吾尔族的祖先回纥人;云南苍山洱海一带有彝族和白族祖先建立的南诏政权;在东北地区则有靺鞨等族 。 2、唐朝与各民族交往概况? 民族 生活区域 当代什么民族的前少数民族与唐朝的交身 往 唐太宗:文成公主入藏 吐蕃人 青藏高原 藏族 唐中宗:金城公主入藏 唐穆宗:“唐蕃会盟碑” 回纥人 色楞格河流域 云南苍山洱海 南诏人 一带 靺鞨族 东北地区 天山南北 维吾尔族 白族和彝族 唐玄宗封“怀仁可汗” 西迁融入中东及中亚民族 唐玄宗封“渤海郡王” 突厥人 设立安西、北庭都护府

三、合作交流 1、科举制的诞生

(1)隋文帝改革选官制度。

(隋朝以前也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采用的选官制度主要是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发展到了后期存在着很多问题,为了解决选拔官员存在的各种问题) 隋文帝最早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他令各州推荐人才,参加考试,合格的

可以做官。这就是科举制的源头。

(2)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由此,科举制度诞生了。

2、科举制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1)唐太宗重视科举。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他即位后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贞观年间,参加科举考试者多达千人,而录取者,仅百分之一二。

(2)武则天首创殿试、武举。武则天也大力提倡科举。她将应举的人,集中到洛阳宫殿,亲自出题面试,从而开创了殿试制度。她同时还开创了武举制度。 3、科举制度的意义

1、扩大了选拔人才的范围,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仕途。 2、提高了政府各级官员的整体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3、进士科注重考诗赋,促进了唐诗的发展。

4、科举制也隐含弊端,科举制使大批知识分子醉于功名,集中精力应付考试忽略了学问的实用性。

四、教师点拨

1、唐朝时期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

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注意与少数民族搞好关系,在各民族地区设立行政管理机构,任用当地民族首领做长官,尊重当地的民族风俗习惯。(比如说册封、和亲、设立机构等等)

(1) 贞观年间(唐太宗),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 (2) 8世纪初(唐中宗),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尺带珠丹; (3) 9世纪中期(唐穆宗),唐蕃会盟 ;

(4) 唐太宗时期,在设立安西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

(5) 武则天时,设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南广大区域。 唐朝时期,边疆各族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是友好的,其中吐蕃更是与唐“和同为一家”。

2、唐朝哪位皇帝在位时,吐蕃首领阐述唐与吐蕃关系时说出“和同为一家”?

唐玄宗

3、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的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1)意思是说,“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重视中原的汉族,而轻视那些少数民族,

而我(朕),却对他们一视同仁!” (2)体现了他比较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 五、检测小结

1、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应生活在( B ) A.南北朝 B.隋朝 C.唐朝 D.明朝

2、“天下英雄,入吾彀中”是哪个皇帝说的( D ) A.隋文帝 B.唐玄宗 C.唐高祖 D.唐太宗

3、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郭子仪是由武举进入仕途。武举制创立于( D ) A.隋文帝时 B.隋炀帝时 C.唐太宗时 D.武则天时 4、隋唐实行科举制的积极意义不包括( B )

A.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B.对皇帝的专制权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C.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D.改变了传统的用人制度

5、隋唐以来的历朝统治者都沿袭使用科举制度,其根本原因是科举制度( B ) A.有利于选拔人才 B.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 C.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D.科举制度比较完善 六、作业

参与园地16-19页 七、板书设计

唐朝的民族政策与科举制度

一、唐朝的民族政策

1、唐朝主要少数民族及分布慨况(吐蕃、回纥、南诏、靺鞨) 2、唐朝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和亲、册封、设立管辖机构) 3、唐朝与各民族交往慨况 二、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

1、科举制的诞生(隋文帝、隋炀帝)

2、科举制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唐太宗、武则天) 3、科举制度的意义

教学反思:本课唐朝民族政策方面内容较细致、复杂,人物繁多,教与学有一定

的难度。所以课前以图表的形式出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效果要好一些。该课一课时有点仓促,下节课还需补充巩固,落实到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