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际经济合作》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21-01-23 来源:欧得旅游网
教育现代化传媒品牌DOI:10.16541/j.cnki.2095-8420.2016.34.028《国际经济合作》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胡帮勇(重庆三峡学院 财经学院,重庆 404120)摘 要:国际经济合作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滞后、师资力量薄弱等诸多问题。应从多角度对该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一是教学方法上,积极运用参与式教学和案例教学手段。二是结合我国当前国际经济合作的现实情况,适度调整教学内 容。三是加强培养双师型和双语型人才队伍。关键词:国际经济合作;教学改革;探讨教学改革与探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经济合作发展迅猛,了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意义、引进外资状况、对外国际经济合作形式多样化,在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健投资状况、对外劳务输出等内容。虽然《国际经济学》康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国民经是一门相当重要的课程,但是由于该门课程教学内济由过去的高速增长步入到中速增长,经济进入新容的繁杂性、理论性、实践性及综合性等特征导致常态,相应的国际经济合作也呈现出新特征。《国际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弱、教学效果不理想成为普遍现经济合作》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等相关专业的核心象,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以笔者课程,如何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强化该门课程的教十余年的教学经验为依据,参考国内外教学理论,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逐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初步探讨教学改革,提升该门课程教学质量,起到机融合,培养满足我国“引起来”和“走出去”战抛砖引玉的效果。略所需的复合型国际经济合作人才队伍均具有重大其次,《国际经济合作》各内容有机一体。虽然意义。《国际经济合作》各内容繁杂,但是密切联系。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经济一 《国际经济合作》课程特点合作形式多样化,除了有形商品的进出口属于国际贸易的范畴,其他国与国的交流基本都属于国际经首先,《国际经济合作》教学内容繁多。该课济合作的范畴,主要包括国际投资、技术转移、劳程主要介绍国际经济合作相关理论与实践,简略介动力转移、国际贷款、国际发展援助等,这些不同绍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状况。该门课程既有理形式不同领域的经济交往看似独立,实质相互紧密论的深度,也有实务的繁杂,其内容大致包括四个联系,如今国与国之间的要素转移和资源优化配置部分:一是国际经济合作概论。该部分内容主要介绍国际经济合作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范围、基本都是劳动力、资金、技术甚至连同有形商品结合在一起发生一揽子国际转移。比如中国对非洲工演变历程及相关核心概念;二是国际经济合作理论部分。该部分主要介绍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程的援建,绝大部分项目均是国际项目可行性研究、国际劳务输出、国际资本输出、国际租赁、补偿贸易、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的国际技术转让、国际发展援助等多形式国际经济合要素禀赋理论、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理论、国际直作的有机结合。由此可见,《国际经济合作》各章节接投资理论、国际间接投资理论等,阐述了以上述内容之间貌似独立,实质是一个有机的组合体。理论为基础而衍生的国际分工理论;三是国际经济最后,《国际经济合作》时效性和实践性较强。合作实践。该部分主要介绍国际加工贸易、国际补、《国际金融》和《国际偿贸易、国际服务贸易、国际劳务合作、国际租赁、该门课程没有《国际贸易》经济学》那样有理论的难度,其部分内容也与上述国际技术转让、国际贷款、国际工程承包以及国际课程有交叉,理论教学不是该门课程的重点,主要发展援助等实务性内容。四是我国对外经济合作发是熟悉国际经济合作的方式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具体展概况。该部分主要介绍我国以“引起来”和“走规则。该门课程的实践性和时效性相对较强,不同出去”战略为基础的对外经济合作发展状况,阐述作者简介:  胡帮勇,男,四川南充人,重庆三峡学院,财经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的科研和教学工作。70投稿邮箱:jyxdhbjb@vip.163.com于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合作由于发展比国际贸易晚很多,因此其成熟性远不如国际贸易实务,其稳定性也相对较弱,国际经济合作其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国际经济合作比国际贸易实务的操作性更复杂。二 《国际经济合作》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首先,教学方法落后,手段单一。传统《国际经济合作》的教学模式是讲授式,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教学方法,在老师讲授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开小差或学习热情不高,教师则通过点名、举手回答问题、控制平时成绩等手段来强制学生提升注意力,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讲解把学生引入到知识的殿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传统的“灌鸭式”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师生互动性较弱,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其次,《国际经济合作》课程时效性较强,内容滞后。尽管当前《国际经济合作》教材版本琳琅满目,但是普遍存在相似的问题:第一,内容陈旧。大部分教材知识点安排统一化,难以跟上当前日新月异的国际经济合作新形势,特别是我国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教材内容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其次,该门课程内容与其他课程交叉现象严重。比如国际直接投资部分内容与《国际投资学》重合、国际间接投资既与《国际投资学》重合,又与《证券投资学》重合。再比如,国际工程承包、国际技术转移以及国际劳务输出等内容又与《国际技术与服务贸易》等课程重合。课程交叉内容较多,既是教学资源的浪费,学过的内容就像“炒回锅饭”,必然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后,教材形式单一。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多层次、多媒介、多用途等特点比较而言,国际经济合作课程教材缺乏资源结合体,过于单一化,加之实际教学中教师存在教学内容多年不更新的状况,枯燥陈旧的内容进一步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最后,师资力量较弱。由于《国际经济合作》既有理论的深度,也有实务操作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老师接受的学院式的系统教育,理论问题不大,但是由于没有在企业中实践过,实务操作大多是纸上谈兵,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此外,《国际经济合作》对教师要求较高,其知识综合性较强,需要通晓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工程管理、投资学等多学科知识,现实中这样的老师比较欠缺。三 《国际经济合作》课程教学改进措施首先,采用多模式教学手段。可以采用国外最常用的参与式教学和案例教学法来提升教学效果。参与式教学主要是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式教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小组任务,通过小组协作完成一项具体任务,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二是个人演讲,通过个人演讲发现学生特长,释放学生个人魅力。三是参与授课,通过让学生参与部分内容的授课,加深对教程内容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参与式教学能够起到学生在课堂上反客为主的作用,提高课堂活跃度,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案例教学是指老师通过多渠道,比如报刊、媒体、杂志、互联网等收集最新、最适合章节内容的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引导、分析和总结,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案例教学的好坏,取决于案例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的水平。学生能跟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走,深度融入到案例教学中来是关键。教师介绍案例时要详细、具体、生动,讨论案例是要加以引导、监管和提示,案例总结时要精辟、简略、画龙点睛。其次,根据时代背景对国际经济合作教学内容加以调整。国际经济合作的内容、形式、规则等都在不断变化中,特别是我国经济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迈入中速增长,经济进入新常态,相应的国际经济合作也进入了的一个新的阶段,呈现出新的特征。国际经济合作的教学也要适应这种新形势的变化,对传统的教学内容加以调整。与其他学科交叉的部分可以不讲或略讲,避免课程章节的面面俱到。比如跨国公司、外商直接投资等相关内容等内容可以不讲,此部分内容与《国际投资学》重合。国际技术贸易、国际服务贸易等可以略讲,因为《国际技术与服务贸易》课程对此有详细讲解。根据我国国际经济合作的新形势和新特点,对于部门实务操作内容可以适当的增加课时和精力,比如国际经济合作的风险分析部分,因为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国际经济合作的风险。自2000年以来,中国铝业、中国铁建、中国中铁等一大批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并不成功,部分企业甚至损失巨大,究其原因大多是风险意识不足,项目可行性评估能力较弱。因此,对于国际经济合作风险,可以用今年活生生的案例加以分析,增强学生国际经济合作的风险意识。此外,还可以增加部分课程中没有的内容,比如国际经济协调方面的内容,可以适当增加有关人民币汇率、欧债危机、非洲埃博拉病毒等热点话题,这部分内容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不必用太多的精力,增加2-3次课时即可。最后,加强培养双师型和双语型人才队伍建设。双师型和双语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注意引进与培教育现代化·2016教育现代化·2016年年118月第3421期教学改革与探索71教育现代化传媒品牌养相结合。所谓的引进,是指要更新用人观念,高校不能唯学历、唯职称论,适当放松学历和职称限制引进部分有丰富国际经济合作实践经验的企业人才,如果难以引进这样的人才,可以利用优惠政策通过外聘等柔性政策来吸引人才。所谓培养,是指让学校的老师进企业,外出挂职,培养老师的实践经验,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外出参加培训的老师,在其待遇、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方面可以适当的加以倾斜,保障双师型和双语型发展空间和待遇有所上升。参考文献[1]  胡传争,孟庆超.高职院校国际经济合作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咸宁学院学报,2012,(05).[2]  孟庆超.国际经济合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2,(10):101-104. [3]  李士博,马娜,原琳.国际经济合作课程中参与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95-96.[4]   葛飞秀.关于国际经济合作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20):291-292.上接第69页四 勤工助学学生参与教务处工作的积极作用(一) 缓解部门人手不足的矛盾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较为繁重,勤工助学学生的参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务处人手不足的矛盾。每年都有若干学生在服务期结束之后申请在大三阶段作为实习生继续留任,教师根据学生过去的表现进行择优录取。录取的实习生工作能力强,工作时间稳定。(二) 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1.工作态度有较多学生反映,教务处教师对工作严谨认真的态度对他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教务处工作的经历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教会他们用良好的耐心与足够的细心对待工作中的人与事,遇到困难不轻言放弃。2.专业能力学生在工作中提高了计算机操作能力,掌握了办公软件使用技能以及文印设备使用方法。从简单的文件印制、资料整理、通知发放到较复杂的文案排版、数据整理、会务组织,学生从这些具体的工作中切实体会到了教务处的勤工助学不是简单的端茶倒水或打扫卫生,而是结合自己既有的专业知识协助教师完成任务,并在工作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3.为人处世教务处勤工助学使学生有机会提前感受社会,在这个团队里,他们需学会独立协调各种事务,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学生在工作中学会了恰当使用工作礼仪,学会了如何与同事及上司和谐相处。4.职业规划良好的职场氛围与教师所给予的就业指导建议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道路有了更清晰的规划。为期一至两年的锻炼使学生认识到了自身的优势与短板,丰富了工作经验,扩展了人脉圈,为其踏入社会就业奠定了较为扎实的基础。五 结束语勤工助学活动缓解了大学生的经济压力,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该项工作,合适设置岗位,充分发挥学生的才智,争取在推动学校工作开展的同时达到育人的目的,实现学校与学生的双赢。 参考文献[1]  白岚.高职院校勤工助学的问题与对策[A].职教通讯,2014,(29):45-46.[2]  刘严泽.高职院校学生勤工助学现状、问题及改革途径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6.[3]  叶燕梅.高职院校勤工俭学学生参与图书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图书馆为例[A].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12):119-122.教学改革与探索72投稿邮箱:jyxdhbjb@vip.163.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