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专题调研组
“十二五”期间,如何依托扬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开放的人文环境,培育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三个扬州”的新课题。根据市政协全年工作要点的安排, 市政协建立专题调研组, 在朱正海副主席带领下,对我市如何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开展调研。8月份以来,先后听取市宣传、发改、文化、统计等部门通报工作情况,赴广陵、邗江、维扬、宝应和市工艺美术集团公司实地了解产业发展情况,到周边先进市参观考察。在学习经验、集思广益,结合实际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下的认识和建议。
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十二五”期间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动力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新的产业概念。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对于加快我市产业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1、文化创意产业是经济、文化、科技相融合的新兴产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是: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按照中国创意产业中心的分类标准,文化创意产业包括了影视文化、电信软件、工艺时尚、设计服务、展演出版、咨询策划、娱乐休闲、科研教育八个类别的21项产业内容。
1
文化创意产业超越了传统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范畴,是将文化资本重新组合引入经济系统的新业态。与传统产业相比较,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创新性、文化性、强融合性、高附加值和以人才、知识产权为决定因素等明显特征。与文化产业相比较,文化创意产业除了服务于人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外,还服务于生产领域提升产品附加值、经济发展中提升产业结构的要求,是一种新兴的“生产性服务业”。
英国创意经济大师约翰〃霍金斯认为,当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时,社会产业分工将发生明显变化,创意产业比重会迅速上升。20世纪末,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从发展趋势看,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或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取向,成为区域软实力竞争的核心内容。
2、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文化创意产业是传统产业创新的重要动力。文化创意有较强的渗透力,通过现代技术的嫁接,与科技创新形成新的合力,几乎可以融入各行各业,使各行各业的产品和服务都成为一定文化的载体,实现价值创新。例如,传统产业可以通过创意注入,附加更多文化内涵,实现差异化竞争或塑造有特色的品牌;建筑和各类产品设计可以融入文化创意,使色彩、造型、结构等更加人性化、更具独特性;市场营销中可以融入文化创意,引起消费者的文化认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等等。因此,文化创意产业能够与三次产业融合互动,“跨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和合作,通过注入创意元素,使传统产业和传统产品提升附加值,重新焕发生机。
2
文化创意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发展潜力大的低碳产业、绿色产业,其资源要素是人的创造力和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人的创造力是宝贵资源,同时又是可再生资源;文化资源也不会因使用而枯竭,因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受环境、资源等瓶颈因素的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通过智力生产创造经济价值、形成孵化作用、带来品牌效应,能够有效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文化创意产业还是以人为本的产业,能够为有创造力的人提供发挥才能、创造财富的机会,培育和壮大创意阶层,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能够通过注入优秀文化元素的大众化产品与服务,引领和传播新观念,提升大众文化素质,促进人的自身发展。
3、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建设“三个扬州”的必然选择。“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资源、环境问题也更加突出。扬州的资源秉赋和城市定位,决定了在“十二五”期间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符合创新型经济要求的精致产业;周边城市竞相发展新兴产业,调整结构、升级产业的态势,要求我们增强紧迫感,寻求新的增长动力,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实现争先进位。文化创意产业就是以创新为核心,将抽象文化转化为现实经济价值的精致产业,能够为传统产业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创造更多的财富和就业机会,将我市的人文资源和文化优势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优势,使扬州的城市软实力、市民创造力都得到提升,符合建设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的要求。我们应当抓住机遇,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带动产业结
3
构转型、强化城市创新功能、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战略性产业,努力推进“创意产业化、产业创意化”,引领我市产业向高端发展。
二、我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础和现状
多年来,我市将文化作为宝贵的发展资源,努力推进文化建设,积极培育文化产业;加快城市信息化步伐,鼓励以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为文化、科技与经济的融合营造了良好氛围,积累了基本要素。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市已起步发展,在有些行业、有些区域形成了一定规模和基础。但与先进市相比,我市文化创意产业还处于分散、自为阶段,总体规划与发展路径还不够明朗,认识水平、组织程度、政策环境、平台建设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
1、重视文化建设,为文化创意产业积累了发展要素,但对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开发还不够。
文化是创意的源泉,浓郁的文化氛围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自2002年以来,先后出台《扬州市2001-2010年文化大市建设规划纲要》、《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打造“文化扬州”的战略,有效保护和传承了我市传统文化,放大了特色文化的鲜明个性,培养了一批弘扬地方特色文化的人才。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市国有文化经营单位逐步转企改制,非公有制文化企业迅速发展,文化产业形成体系相对齐全、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格局,发展规模逐步壮大。2009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65亿元,占GDP比重为3.5%;今年1-6月文化产业增加值37.5亿元,占GDP比重的3.6%。去年
4
以来,政府相继制定《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2010年文化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进一步推进文化与市场的对接,文化与科技的结合,形成了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但从总体上看,我市在开发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利用文化创意成果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方面做得还不够,文化作为产业竞争力、城市软实力的优势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
2、推进科技创新,为文化创意产业起步发展增强了动力,但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机制还未形成。
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近年来,我市不断强化各行各业的创新意识,推进创新型经济发展,加快了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的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在一些行业和地区逐步萌芽,有的已形成一定规模。
例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已拥有企业159家,其中通过软件企业认定的43家,软件产品从传统的电子政务配套研发向数控机床、数字监控、电信管理等嵌入式应用软件领域拓展,已涵盖电力、电信、医疗、石油开采、机械制造和农业等多个行业;电子书产业形成了以“川奇光电”为核心的全球最大电子纸生产基地;3G手机无线宽带投入商用,开通了新闻、播客、体育、影视等频道和手机购物、在线游戏、移动办公等增值功能;服装、玩具产业出现利用动漫技术打造品牌、开发产品的范例,扬州笛莎卡通文化传播公司通过制作、播放《笛莎娃娃》、《笛莎公主》动画片,以动漫形象打造了益智玩具和女童服饰品牌;五亭龙玩具城引进“央视动画形象毛绒玩具指定研发基地”、“扬州市动漫设计衍生产
5
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现了动漫衍生产品研发、生产与市场的结合。等等。
但由于市一级层面还没有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专项产业来谋划和指导,没有明晰的产业统计范围,也没有专项的扶持激励政策,因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总体上还处于分散、自发状态,相关行业之间、区与区之间协同联动效应比较薄弱。
3、逐步形成的产业集中区和园区,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集聚载体,但布局分工还不明朗,服务机制还不完善。
集群化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特点,集聚发展有利于传递信息、共享要素、增强创新动力。我市顺应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在古城保护和城市建设中,为文化产业提供集聚载体。城区先后形成东关历史文化街、教场民俗文化街、1912酒吧文化风情街等文化企业、商户集中区。自2007年开始规划建设的扬州工艺美术产业园,已建成工艺坊、玉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产业载体,吸引本市和外地近400家企业和商户入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湾头镇建成100多家玉料加工、销售企业和商户集聚的玉器市场。
广陵、邗江、维扬三个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已初具雏形。广陵区依托江苏信息服务产业(扬州)基地吸引软件设计企业,至今年6月已入驻园区的57家企业中,半数以上为软件研发类企业。邗江区的“扬州智谷”文化科技创意园区已建成产品研发中心、数位科技中心、文化创意中心,招引中科院扬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阿里软件服务中心、笛
6
莎创意等60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入驻,并成功申报“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维扬区在五亭龙玩具城新建“财富广场”,为动漫设计、动漫衍生品研发、动漫娱乐企业提供载体,成为集研发、生产、展览、销售为一体的玩具中心;利用文教局办公楼改建的“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已有雨辰华域、远梦科讯等7家涉及会展策划、软件研发、装潢设计的企业入园创业。
但从总体上看,这些产业载体大多还处于企业集中阶段,未形成完善的服务平台,产业集聚的提升效应还未显现;由于全市总的产业布局规划不够明晰,又缺乏产业动态信息的及时沟通,已出现园区间产业同质化问题。
三、发展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议
扬州作为文化资源丰厚、文化产业已具规模、信息化建设相对超前的城市,有条件也有必要将分散的文化创意产业要素整合起来,制订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前瞻性的规划,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当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学习研究,提高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自觉性。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市还是一个新概念,一些管理部门、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对这一产业还缺乏深入研究,对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缺乏敏锐的认识,对国家的相关政策和产业发展方向、发展路径不够了解。建议动员全市上下加强学习研究,增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紧迫感和自觉性。首先,政府决策部门应加强学习研究,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性措施,纳入我市“十二五”规划。建议由市委、市政府牵头,组织由市委宣传部、市发改
7
委、经信委、科技局、文广新局、旅游局、工商局、建设局、工艺集团等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参加的课题组,对我市相关产业调查摸底,并认真研究国家和省的相关政策,借鉴先进城市的发展模式,结合扬州实际,提出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位目标、发展重点和发展路径,为制订全面系统的专项产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其次,应在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干部培训、举办专家讲座、开展政策研究,使所有管理人员成为热心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骨干。与此同时,可通过大众传媒,向社会宣传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动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完善市级领导协调机构,建立有效工作推进机制。 文化创意产业涵盖多个产业,跨部门、跨行业,需要综合性、权威性的协调机构加以引导和管理。目前区一级已将文化创意产业提到政府层面组织协调,对“十二五”期间产业发展的重点和主题园区布局已着手规划。但在市一级层面还没有领导协调机构,相关部门的分工职责也不够明确。
据了解,常州的文化创意产业之所以发展迅速,主要是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亲自担任创意产业领导小组组长,在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立之初,每月召开一次现场办公会,书记、市长轮流主持,协调解决难题,有效提高了各部门各方面支持园区产业发展的自觉性。这样的领导力度对于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的起步发展也是非常关键的。
建议尽快整合我市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软件和信息业等领导机构,成立由市主要领导挂帅,市委宣传部、发改委、经信委、工商局和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参加的文化创意
8
产业领导小组,定期研究产业发展的重大事项、协调解决影响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建立负有牵头协调、督查职能的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便于日常协调督查工作的开展,参照南京和常州的做法,这个办公室可设在市委宣传部,办公室负责人由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领导担任。还应明确各职能部门和相关区(县)的分工职责,形成合理分工、市区(县)联动的工作网络。
领导小组建立后,应加紧研究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文化创意产业统计评估体系,监测和评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情况,作为指导产业发展的依据。
3、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立足行业优势选择发展重点。 建议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尽快研究编制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明确产业导向和发展空间,对市区11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统筹规划布局;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制订年度行动计划,发布产业发展指南,引导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
我市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迟,要做到后来居上,就要立足自身的比较优势,在重点领域寻求突破。建议在现有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中,选择已有一定基础并具有发展潜力和前景,对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有重要推动作用的行业作为发展重点。
例如,软件信息业,依托我市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的优势,以江苏信息服务产业(扬州)基地为龙头,积极吸引软件企业和软件研发人才,重点研发各类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信息安全软件、物联网软件,积极推进信息化与工
9
业化融合服务、动漫研发服务、通信增值服务,开拓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络教育、网络游戏等新兴市场。新闻传媒业,以扬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为龙头,加快发展以数字内容为核心的新媒体业务;积极发展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优化提升现有新闻门户网站和社区网站,推广数字电视、双向互动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文化旅游业,以文化博览城建设为龙头,提高文博资源对文化旅游的支撑作用;对已获“国家文化旅游示范区”的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按照国际化标准继续提升品质,对唐子城、竹西景区、古典园林、盐商住宅等更多地注入历史文化内涵,凸显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旅游形象;在观光休闲活动中,通过创意策划赋予更多的文化元素等。工艺美术业,以工艺集团为龙头,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应用,提升漆器、玉器等工艺产品的设计、生产、管理水平;通过创意设计和特色工艺,提升扬州琴筝等传统产品的附加值;以工艺坊、玉文化创意产业园、湾头玉器市场、雅韵琴筝文化产业园等为产业载体,打造集设计、加工、交易、鉴定、展览为一体的工艺美术产业基地。景观建筑设计业,以扬州建筑设计院为龙头,依托我市园林景观和扬派建筑设计方面的优势,打造扬州建筑景观设计品牌。加快城市建筑景观设计产业与国际接轨,创新理念、拓展领域、提升竞争力。动漫产业,以五亭龙玩具城为龙头,放大央视动画衍生产品研发基地品牌优势,形成动漫衍生产品研发、生产、营销产业链。出版印刷业,以扬州报业传媒集团为龙头,推广全流程数字化印刷技术;打造雕版印刷及艺术出版创意产业园,根据旅游、文化市场的消费需求,开
10
发扬州雕版印刷创意产品,将特色印刷业做强。等等。
4、建立和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强化产业发展的制度性支撑。
目前我市已出台促进文化产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还需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和不同发展阶段出现的难题,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形成完善的产业政策体系。建议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尽快研究制订我市《文化创意产业投资指导》、《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和相应的配套政策。
一是要建立专项产业发展基金和融资平台。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大、风险高,企业的无形资产多、有形资产少、抵押担保品不足,特别需要资金扶持和融资便利政策。我市目前对文化产业的扶持是纳入服务业发展引导基金的,这个基金规模不大,覆盖面比较广,2008-2009年用于文化产业11个项目的约200万,主要是文博旅游项目。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最需要在企业孵化、产品创意阶段的资金扶持。据了解,南京市财政3年间投入4300万,扶持101个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拉动了300多亿社会投资。常州市从去年开始,每年财政安排5000万元重点扶持软件、动漫、网络游戏、国际服务外包、设计服务等创意产业。建议我市将文化创意产业引导扶持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由宣传部门牵头管理,吸纳民间资本和社会公益资金加入,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金,对符合产业导向的重点项目和公益性质的创意项目给予资金扶持;对符合条件的文化创意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同时加强银政企合作,鼓励金融机构探索知识产权质押等创新措施,支
11
持创意企业发展;鼓励和引导担保机构为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担保,可按照担保总额和期限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除了财政扶持外,还可以通过机制创新,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创意产品研发。常州市将文化创意园的动漫研发基地与投资经营“恐龙园”的龙城旅游控股集团组合成互利联盟,由园区为“恐龙园”提供项目更新、动漫衍生产品设计,龙城旅游控股集团为研发企业提供投资。不仅解决了研发资金的来源,而且“恐龙园”内容不断更新保持了对游客的吸引力,动漫企业开发的衍生品也直接走向市场获得收益。
二是要鼓励民营资本和海外资本进入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可对招商项目中需要重点扶持的文化创意产业进行认定,参照执行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降低注册资本门槛,简化工商登记审批程序。特别对国内外知名创意企业来扬州设立研发机构或生产基地,要给予特殊的政策优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体是众多本土中小企业,应根据国家《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完善扶持民营文化创意企业的政策,从资金、技术、人才、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支持,在政府采购中保证本土企业公平竞争的权利,并给以适当的倾斜。
三是要实行土地税费优惠,扶持中小企业,鼓励创意人才创业。城市规划应预留具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条件的土地空间;鼓励以土地和厂房、仓库等建筑的整体租用开发进行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对文化创意企业可实行税收返还、房租补贴等税费优惠政策。对各领域成绩突出的文化创意企业给予奖励,对文化创意人才创业给予适当的资助。
12
5、推进文化创意产业载体建设,构建完善的产业服务体系。
我市现有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多数处于起步阶段,公共服务平台还未建立,园区内尚未形成创意互动的浓郁氛围。据了解,有些企业引进的创意人才留不住,主要是因为同类人才集聚度不高、产业信息反馈不及时,担心被产业发展新趋势边缘化。因此,各园区在企业集中、产业链形成的基础上,应尽快建立完善信息、技术、人才、交易、创业孵化、融资等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我们在南京、常州考察的园区,管理上有两方面经验值得借鉴。一是在园区内营造诱发创意的人文环境。南京和常州的文化创意园,无论是新建楼宇、还是改建的旧厂房,都有具备数字演示功能的小型会场和环境舒适的公共交流区域。园区根据企业的需要,每周举办供需信息互动、产业前沿信息发布、创意专题论坛、研讨会、展示会等活动,形成信息高度开放、灵感碰撞互动的创意环境。二是民营企业担任管理主体。在南京一些由旧厂区改建的文化创意园,园区管理服务职能是由民营企业承担的,管委会负责人原先是房地产商,承租旧厂区后,边改建边招租,企业入住后提供全方位服务。我们参观的南京红山创意工厂产业园,建于2008年,占地3.4万平方米,入住企业100多家。园区管委会除了提供物业管理服务外,还在政府指导下,为企业提供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各类申报手续代理、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系列服务,还组织设计比赛评奖和“自驾游”等活动,在园区内营造“家”的氛围,从“二房东”转变为成熟的管理
13
服务者。我市也应拓展思路,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创意园区管理领域。
在完善园区服务平台的同时,应进一步构建面向整个创意产业的服务体系。可依托我市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开设文化创意产业网站,搭建为全市创意产业服务的信息平台。通过开设专栏等方式,及时发布国内外创意产业的前沿信息,公布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的规划、政策和发展动态,定期发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为产业发展提供信息引导。积极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以及项目推介、商业经纪、人才培训、风险投资、代理服务、知识产权评价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逐步形成以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创意产业服务体系。
6、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推进创意产业的人才集聚。 文化创意产业依托的最根本资源就是人才,必须加快人才要素集聚,夯实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根基。一方面,可依托扬州大学艺术学院、传媒学院、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优势,加强与创意企业、专业培训机构的合作,建立文化创意专业人才培训网络,加快培养我市急需的软件设计、工业设计、动漫游戏、文化传媒、建筑设计、广告咨询、会展策划等专业人才。常州工学院与30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结为联盟,在常州文化创意园内设立了油画、动漫设计、网游设计、工业设计等多个工作室,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学生实践,作业就是按订单要求设计产品,创意产业的人才培养直接与国内外市场对接,企业也通过与院校、科研机构的联盟得到提升。这种产学研合作,缩短学用落差的培养机
14
制,值得我市借鉴。
另一方面,应构建良好的用人体制和机制,吸引高端文化创意人才。可采取特殊的政策吸引国内外高端创意人才和团队,对文化创意行业领军人物和有潜力的行业青年人才进行重奖和资助。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设立专门的专利申请通道,为创意设计成果提供知识产权保护与开发,加快创意成果的产业化速度。加强知识产权的教育培训和宣传,形成尊重创新、鼓励创新、保护创新的良好氛围,营造“创意在扬州”的发展环境。
由于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还比较肤浅,调研力量和范围有限,提出的看法和建议难免有不准确、不完善之处,谨供有关方面参考。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