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配套K12】[学习]2018-2019学年高中生物 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基本

2023-05-26 来源:欧得旅游网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

1.下列有关种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种群的特征和个体的特征不完全一样 C.一个种群的密度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D.调查种群密度的变化规律,有利于我们防止有害动物

解析:选B。种群的特征和个体的特征不一样,种群的特征有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个体的特征则是寿命、性别和年龄等。

2.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 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2

B.设置1个1 m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2

C.随机设置1 m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2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 m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2

解析:选C。要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常使用样方法,即随机选择多个1 m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随机取样是关键。

3.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春运期间,上海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

解析:选D。春运期间,上海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 4.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不正确的解释是( ) .

A.更多幼小的个体逃脱,得到生长和繁殖的机会 B.减少捕捞强度,保持足够的种群基数

C.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D.改变性别比例,提高种群出生率

解析:选D。海洋渔业生产中,合理使用网眼尺寸较大的网具进行捕捞,保证较多的幼小个体得以生存;维持良好的年龄结构,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控制网眼尺寸并不能改变性别比例。

5.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是( )

A.提出假设→观察研究对象→用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检验和修正 B.观察研究对象→提出合理假设→检验和修正→用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C.观察研究对象→提出合理假设→用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检验和修正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D.观察研究对象→用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检验和修正→提出合理假设 解析:选C。建立数学模型的大致过程是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要观察研究对象,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作出合理的假设;其次就要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建立数学模型;最后一般要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

6.在下列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 )

解析:选B。无环境阻力使种群呈“J”型增长。

7.下图是某种兔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兔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记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中,未标记的60只、标记的20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 )

A.15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

解析:选D。第三年的种群数量约为50×(60+20)/20=200只,而图中显示第三年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即此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的一半,所以K值为400只。

8.下表是调查某野山羊种群生存状况的原始数据。若把表中数据转换为种群存活曲线图并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年龄 (年)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存活数 1 000 801 789 776 764 734 688 640 571 439 252 96 (只) 死亡数 (只) 6 3 199 12 13 12 30 46 48 69 132 187 156 90 3 3 A.存活曲线图中横坐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年龄,纵坐标的数据来源于存活数 B.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呈凹形(类型Ⅲ)

C.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

D.分析存活曲线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解析:选B。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知,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7岁(平均生理年龄)以后大量死亡,以年龄为横坐标,以存活个体数为纵坐标绘制的种群存活曲线应为凸形(类型Ⅰ),该生物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9.如图所示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在B到C的变化过程中,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 C.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是因为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D.曲线Y和X比较,可看出自然状态下种群的增长潜力

解析:选ABD。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是因为出生率在下降,死亡率在升高,但此时出生率还是大于死亡率,C错。

10.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S”型增长

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

解析:选A。若a点环境因素变化,增长的过程可能会有所变化,但由于食物量不变,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最终还是符合“S”型增长,A项错误;从图中个体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生态系统,若出生率提高,种群密度增大,环境阻力增加,种群数量会随之下降,仍在K值附近波动,不会大幅超过b点,B项正确;种群数量波动的主要原因是食物和天敌,当种群被大量捕食时,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C项正确;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数量波动,但环境容纳量基本不变,所以,种群数量也是围绕K值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

11.下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对旅鼠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时常常使用标记重捕法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B.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 C.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

D.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的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

解析:选D。旅鼠是活动能力强的动物,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常常使用标记重捕法,A正确;在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相对稳定,生物的种群数量会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B正确;旅鼠种群数量主要受外界环境条件及种间关系等的影响,C正确;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依赖于负反馈调节,负反馈维持稳态,正反馈更加偏离稳态,D错误。

12.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培养用具及培养液都需要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 B.培养期间,每天定时取样计数

C.用吸管直接从静置一段时间后的培养液中取样

D.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先放置盖玻片,然后使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

解析:选C。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

13.某同学暑假放假期间,从事大豆田间管理,除感受到“粒粒皆辛苦”外,还尝试着将生物学的相关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请帮他完成以下内容。

(1)如果他想比较一下自家大豆与别家大豆的数量,那么他应该__________ 。 A.一棵一棵去数进行比较

B.用样方法估算出种群密度进行比较 C.用标记性重捕法估算出种群密度 D.用调查法统计出往年数量进行比较

(2)若大豆地中有某种害虫,为调查其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__法,为降低其种群密度,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是________(填选项),该方法可以影响__________,从而间接降低种群密度。

A.一个一个去捉 B.喷洒农药

C.释放一种特定激素诱捕 D.从外地引入该害虫的天敌

(3)该农田中有一种从外地带来的昆虫,则在短期内,该昆虫会呈________增长,最终将呈________增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对于大豆和昆虫一般都采用样方法去调查其种群密度;为降低害虫种群密度,最好使用生物方法,这样污染小,但贸然引入外地的天敌,易造成外来物种入侵;外来的生物在短期内会呈“J”型增长,但终究因为资源空间的限制,天敌的增加,最终呈现“S”型增长。

答案:(1)B (2)样方 C 性别比例 (3)“J”型 “S”型 环境空间及资源是有限的,天敌增多

14.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调查。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种群密度的统计结果。 草原类型 2调查面积cm 10×10 20×20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A 3 5 B 3 5 C 2 3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40×40 80×80 90×90 100×100 110×110 120×120 130×130 140×140 8 14 16 17 19 20 20 … 6 9 11 13 13 13 13 … 5 8 8 8 8 8 8 … 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先取40 cm×40 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1)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计算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对A草原的某种鼠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调查的方法采取标记重捕法。

①在某次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鼠14只,则该鼠在A草原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只/公顷。(调查范围为1公顷)

②在标记重捕法中,对标记技术有哪些要求?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部分标记符号在调查研究期间脱落,那么调查所得种群密度与实际值相比________(偏大、偏小、无影响)。

答案:(1)样方法 随机取样,不掺入主观因素 (2)计算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3)①选取的样方面积不对,应取物种数量达到稳定的最小面积,以减小误差(100 cm×100 cm);

②取样的方法不对,应在B草原中随机取样; ③对种群密度的估计方法不对,应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或以调查样方的单位面积中种群个体数量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4)①84 ②a.标记物和标记方法不能影响被标记动物的正常活动,也不能导致其发生疾病、感染等 b.标记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至少在调查期间不能消失

c.标记符号不会改变标记动物与其捕食者间的关系 ③偏大

15.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A、B、C和D共4组实验,用1 000 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 ℃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图如下,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实验组 培养液中葡萄糖质量分数/% 培养液体积/mL

(1)图中曲线①②和③分别是________组、________组和________组的结果。

(2)B组和A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组和B组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D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培养原液计数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血球计数板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酵母菌的生殖方式有两种,在有氧气且营养物质丰富的情况下可进行出芽生殖,繁殖速度较快。如A组和B组营养物质浓度一样,但培养液体积不一样,B组中培养液多,气体交换面积减小,种群获得的氧气少,不利于酵母菌的繁殖。测定微生物细胞数量的方法很多,通常采用的有显微计数法和平板计数法,取样时注意将酵母菌悬液摇匀,同时视待测菌悬液浓度加无菌水适当稀释。测数完毕,取下盖玻片,用水将血球计数板冲洗干净,切勿用硬物洗刷或抹擦,以免损坏网格刻度。

答案:(1)B A D (2)培养液较多,与空气接触面积较小,故供氧较少 (3)葡萄糖浓度较低,故营养物质供应较少 (4)摇匀培养液后再取样 培养后期的样液稀释后再计数 (5)浸泡和冲洗

A 4.0 200 B 4.0 800 C 0.8 200 D 0.8 800 精品K12教育教学资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