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定项选择(请将每小题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各题对应的答案框内,共30分) 1、国债以筹措和发行的性质为标准分为(BD ) A内债 B强制国债 C外债 D自由国债 2、国债的功能具有(ABC )
A 弥补财政赤字;B筹建建设资金;C调节经济;D平衡国际收支 3、国债的发行方式有( ABCD) A公募法 B包销法 C公卖法 D摊派法
4、我国现行的国家预算的编制形式属于( B ) A单一预算 B复式预算 C普通预算 D专项预算
5、《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颁布的时间是( B ) A1995年 B1994年 C1993年 D1990年 6、国债和私债的主要区别在于( A )
A发行的依据和担保物不同B发行的利率不同 C发行的方式不同D发行的机构不同 7、将我国的复式预算可分为( B )
A经常业务和临时业务 B一般预算和特别预算 B 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 D临时预算和资本预算 8、我国预算年度的起止时间为( A)
A、1月1日至12月31日 B、 10月1日至次年9月30日 C、 5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 D、7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 9、我国国家预算编制方法是( C)
A 单一预算 B复式预算 C增量预算 D零基预算 10、预算最早产生于(C ) A法国B美国C英国D中国
11、首次提出“财政赤字”的经济学家是(D ) A亚当.斯密 B李嘉图 C马克思D凯恩斯 12、国家预算比(B )产生的晚
A税收B公债C财政补贴D企业财务 13、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主要有( C)
A 企业所得税B个人所得税C增值税D营业税
14、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国债利率的因素是( ABDE ) A政府资信程度 B社会资金的供求状况 C国债的发行方式 D银行利率 E市场利率 15、预算外资金的特点是( ABC)
A自主性B法定性C不确定性D能动性E刚性
三、判断正误(请在对应题号的答案框内打“√”或“×”,20分)
1、 一般说来,国债利率应略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略低于企业债券利率。(√ ) 2、 凡是发行国债,都能起到抑制需求的作用。( × ) 3、 国债产生与国家职能扩大有关。(√)
4、债务依存度就是国债与财政支出或国民收入的比例。(× ) 5、发行短期债券主要用于平衡国库短期收支。(√ ) 6、公债发行不需要提供担保品。(√ )
7、政府总是可以靠发行债券来筹建资金的。(× )
8、按一级财政设立一级预算,我国预算级次为5级。(√ ) 9、预算调整是预算执行的一项程序。( √ ) 10、预算外资金其性质是财政资金。(√ )
11、在编制国家预算时,支大于收,称为财政赤字。( √ ) 12、政府预算在长期是平衡的,而在短期则不是的。(√ ) 13、政府的预算与经济政策相联系,所以预算不是独立的。(× ) 14、预算周转金由本级政府管理。(× )
15、 预算体制的核心是各级预算主体独立自主程度以及集权与分权问题。(√) 16、按收益范围区分公共需要的层次性,是符合效率原则的。(√ )
17、 预算管理体制是确定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分配关系的一项主要制度。(×) 18、国债产生的基本条件是商品经济和信用经济的发展。(√ )
19、以预算分项支出的安排方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 20、目前,我国预算外收入增长速度慢于预算内收入的增长速度。(× )
四、简答题(共20分) 1. 简述国债的特点。
答:国债是一个特殊的财政范畴,它首先是一种非经常性的财政收入,意味着政府可支配资金的增加。国债的发行必须遵循信用原则,:有借有还,还本付息,具有偿还性。国债还具有认购上的自愿性,除强制国债外,认购完全由认购人决定。国债又是一个特殊的债务范畴,国债的担保物不是财产和收益,而是政府的信誉,通常被称为“金边债券”。 2.简述我国复式预算的特点与弊端。
答:我国现行复式预算是将原有的单式预算按照各种预算收支不同的来源和资金的性质,划分为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两部分。该复式预算存在以下弊端:
第一, 政府收支活动反应不完整。目前还有大量名目繁多的专用基金仍在预算外循环。 第二, 债务管理之后,资金运行透明度差。债务收入用途和债务还本付息支出资金来源不
明晰。
第三, 预算管理缺乏配套性。有关预算收支科目的分类设计、国库制度的改革和政府采购
等预算支出管理方式的配套改革相对滞后。
3. 简述完善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途径。
答:当前我国转移支付制度存在先天性制度缺陷,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应当对症下药。 第一, 多种转移支付形式并存,还不够规范。因而可以考虑根据多年运行情况加以归并,
比如统一归并为“税收返还”,减少人为因素。增强政策调节的内涵。
第二, 当前自上而下的转移支付中的主要部分是税收返还,因而关键还在于完善税收返还
制度。
五、论述题(共30分)
1. 比较衡量国债依存度的不同方法,并分析我国当前的情况。(略) 2. 试析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要点。
答:分级分税预算体制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取的一种预算体制,西方财政学中称为财政联邦主义。它并不是专指联邦制国家的财政体制,而是有关多级联邦体制的概念,也就是分级分税预算体制。它的主要特征在于规范化和法制化。长期相对稳定,地方预算构成名副其实的一级预算主体。我国在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多级预算体制。分级分税预算体制可以归纳为一下几个要点:
第一, 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
第二, 在明确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职责(事权)范围,在
此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职责(财权)范围。事权与财权相统一。
第三, 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在税收划分上有的按税种划分,各级预算都有本机的主
体税种;有的按不同比例分享。分设国税局与地税局,分税、分管与分征相结合。
第四, 预算调解制度,即转移支付制度。有纵向调节和横向调节两种形式。 第五, 各国分级预算体制是适应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历史传统长期形成的,就体制
整体而言是相对稳定的,只是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及其相应的调节方法可以经常调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