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调节精神,组织指挥劳动的作用。另一方面念诵了嘛呢,这样就可以一举两得。曲调节奏感强、轻松、跳跃、活泼、灵活,通常是一个乐句反复唱多遍、结束在属音上。这种结束方式在其它嘛呢调中也有。如下例:
b
例4: B 214
各地独立成套的各类嘛呢曲调极为丰富,在转经、朝神山、圣地、磕长头、办丧事等不同的场俣唱的嘛呢调的旋律亦有区别,各地嘛呢调的音阶特点也有差异。五声音阶、七声音阶都有,在嘉绒方言区嘛呢调的旋律中↓7和↑4音用的较多,有独特的色彩。
嘛呢调唱词短、没有大型复杂的曲式结构。大多是单乐句的反复体,上下句模进式的二句体,三句体和四句体的结构也较普遍,多句体则多带有草地牧歌风味,常常是四句体的扩展,较为自由灵活。
常州道教及其音乐
秦德祥 据史载,道教传入今常州市(含所豁县市),始于西晋太始年间(265—274年),迄今已历1,700余年。东晋著名道教人物葛洪(号抱朴子),南朝齐、梁著名道教学者、道教“茅山宗”的开创者陶景弘(时称)等,是常州道教上最著名的代表“山中宰相”人物。
自唐至明,常州境内各地大量兴建道观,其中除玄妙观为全真道派十方丛林外,其它道观多属正一道派。始建于宋时的天庆观,殿宇宏伟,为“吴中道宫之冠”。清代以降,道教渐衰。民国24年统计,常州地区尚有道观234座,道士、道姑440人,分属于“泰山”“、天一”和“三茅”等三个教派。至1949年,仅余玄妙观、天地坛两所道观,各有一、二人看管,其余道观均废。1996年后,所有道观尽废。1989年,茅山乾元观等少数道观恢复活动,1983年恢复社会信众朝山进香,仅茅山九霄宫一处,1986年便接待各地香客5万余人次。此外的道教活动,则以小范围内无固定组织的游散方式进行。目前,常州道徒全部属于正一道派,均为在家道士(或称
),各有家室,平日务农从事其它职业,“火居道士”
社会上有延请时,便应邀去作法事。法事的召集人,称之“门图”,每个门图有固定的服务地区,一地区的一切法事,均由一位门图包揽,城乡各地的道教活动较为活跃。
按道教的传统,凡其“三元”、“五腊”、“三清”等节日,各主要道观均有斋醮道场活动,另有庙会、香会、迎神赛会、孟兰盆会和为民间超度亡灵的斋醮等法事活动。凡此种种活动,均伴随着音乐进行。
道教音乐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表达对于神仙的虔敬,对于鬼魂的安慰,对于妖魔的威摄,取悦于神灵,求其为人世间消灾降福,这些,自然是虚妄之说。道教音乐实际所起的作用,一是造成庄严、神秘,甚至是恐怖的宗教气氛,为其宗教目的服务,二是娱乐群众,为在场的人服务。因之,其音乐约略可分为与道教法事活动相配合的“科仪音乐”和在法事活动之余为娱乐群众所表演的“杂耍音乐”两大部分。道教音乐演奏的主持人,常由比较熟悉科仪规范和科仪音乐的老道担任,称之为“高功”,他在法事活动中主司登坛焚香、画符、念咒、上章、赞颂等,但在音乐的演奏中,不一定是领奏或主奏者,因其未必是乐器演奏高手。自然,亦可能是门图、高功、领奏者合而为一,这完全因人而定。
道教是我国纯粹土生土长的“国教”,其音乐的无论哪一部分,都明显地源于古乐、民歌、小调、戏曲、民间乐曲等,无不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方色彩,同时也形成了道教音乐的丰富多样和庞杂性。
・34・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民族音乐研究・又因为道教自清代以来的衰落,常州道教的科仪音
乐今已难见其全貌。而杂耍音乐原以京剧、昆曲的演唱和民间乐曲的演奏为主,以道教音乐的角度而论,价值并不重大。近年的道徒,绝大部分未能得到传统道教音乐的真似,只是能奏一点民族乐器,至于曲目,则除一些群众熟知的民歌小调外,群众歌曲、流行歌曲均被纳入其中,五花八门、无所不包,可谓“百无禁忌”。
1980年夏,常州市文联组织收集了一批传统道教音乐资料,计得演奏录音8首,分别题为《乐奏宫商》与《乐奏工商》的手抄工尺乐谱2册。参加演奏的9名乐师,当时年事最高者已过80,最年轻者亦近花甲,平均年龄超过68岁,全部是本市道教从业人员。他们所演奏的乐曲和所提供的乐谱资料,一部分大致上相同于早年苏州、无锡等地发掘、整理、出版过的《苏南吹打》《、十番锣鼓》等,也有早已经过专业加工、成为著名传统民间器乐曲的《将军令》等,但在演奏和处理等方面仍有某些自身的特点。另有一些曲目,有待进一步考其源和论证其独特性。演奏者们虽与无锡著名民间音乐家阿炳同属正一道派,其中有人曾与阿炳生前有过接触交往,但他们之间的音乐不尽相同。
他们所演奏的唢呐锣鼓曲《将军令》,由两支唢呐主奏,锣鼓等多种打击乐器烘托,音调昂扬激越,气氛热烈红火,使听者犹如置身于点将阅兵的古代校场,其曲调与我们已知的几首同名乐曲均有所不同。丝弦锣鼓曲《寿亭侯》,是一首结构比较庞大,演奏难度较高的器乐合奏曲,全曲演奏时间近十六分钟。该曲脱胎于以关羽(字云长,东汉封爵为“寿
)历史故事为题材的说唱音乐,采用传统民间亭侯”
乐曲的变奏手法,使全曲长大而不松散,多变而不杂乱。该曲除有乐器演奏的音响资料外,另有附有唱词的手抄谱。他们所演奏的“清曲”《迎春欢》、《华灯》等,曲调舒缓、性格平和、情趣高雅,结构、曲式、旋律法等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音乐风格显然与昆曲有较深的渊源关系。
常州道教音乐的演奏,人数及其组合比较自由,乐器组合形式相当灵活,大致上类似民间的江南丝竹乐队。演奏者大都能兼奏数种乐器,在参奏者不变的情况下,也能按需要随时变换乐器的组合,从而取得多样化的演奏效果。按这批音响和谱面资料,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
(又名1.丝竹锣鼓乐,曲目有《十八拍》《十
)《(或)、番》、寿亭侯》、《吓西风》《下西风》《万花灯》《、翠凤毛》等,属杂耍音乐。其特点是丝竹乐器与打击乐器并重,锣鼓有时演奏独立的乐段,有时
与丝竹乐器或对答或同时进行演奏,对比较强,气氛热烈,乐曲较长大,多为小曲联缀式的多段结构,风格近乎“十番锣鼓”。是这批道教音乐中的大项。
2.唢呐锣鼓乐,曲目仅有《将军令》一首(但有两种不同的谱本),属杂耍音乐。以唢呐领奏旋律,通常需用二支以上的唢呐齐奏,人数较多时综合运用大小(高低音)唢呐,锣鼓为之烘托助威,丝竹乐器或为之伴奏,或与之作短句对答。气氛热烈红火。
(又名3.丝竹乐,曲目有《迎春欢》《三清礼》或
)《(又名《三信礼》、岁星》《、芒角》《折桂令》或《折桂)《(又名)、林》、华灯》《孝顺歌》《步虚》《大步虚》、、《迎仙客》、《赏宫花》、《江儿水》、《玉抱肚》、《大红袍》《、斗鹌鹑》《、朝天子》《、寄生草》《、尾声》等。以竹笛、二胡、琵琶等丝竹乐器演奏,不加入锣鼓与唢呐,常为结构较短小的单曲,音乐风格则近于昆曲,原有以宣扬道教为内容的唱词,但并不演唱,只作为纯器乐曲来演奏,称之为“清曲”。《步虚》等则较为长大,无词,道教音乐的特色较强。这类乐曲的演奏形式近乎民间原始的江南丝竹,另一些乐曲如《三六》等则直接采用江南丝竹乐曲。以曲目数量而言,此类是这批道教音乐中最多的一项。
4、伴唱的乐曲,前述《寿亭侯》及大部分“清曲”均有唱词,其内容前者为历史故事,后者为宣扬道教。这些唱词仅见诸于手抄乐谱,未取得加上演唱的音响资料。
常州道教音乐所使用的乐器,主要有吹奏乐器竹笛、唢呐、笙、拉弦乐器二胡、板胡,弹拨乐器琵琶、三弦,打击乐器大锣、中锣、小堂锣、水钗、小钹、大小堂鼓、木鱼等。旋律声部间的关系与民间传统丝竹乐相仿,在齐奏基础上各乐器相对自由的演奏。锣鼓的间奏,则有“三阴三阳”、“螺丝结顶”等结构比较固定的段落。
以上论述所据的音响及谱面资料,均十分有限,远非常州传统道教音乐的全貌,持论必多有舛误。由此所见的常州道教音乐,虽似无可与湖北武当山、苏州玄妙观等处的道乐相比,但尚有一定的自身特色,作为我国道教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仍不失其挖掘、整理、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参阅文献:
1 《常州市宗教志》常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编印 1991年8月。2 《中国武当山道教音乐》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7年8月。
・35・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