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期工程
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
xx工程有限公司 xx项目经理部 2020年xx月
一、工程概况
(根据项目实际填写)。 二、编制说明、依据及原则
1、编制说明
深基坑工程具有技术难度高,风险大的特点。为保证深基坑工程顺利进行,确保基坑周边建(构)筑物不受影响,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特制定此方案。本方案是在认真研究设计文件的基础上,根据本标段的工程特点,结合我公司施工实力和完成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施工技术、机具设备配套能力等方面因素编制而成,适用于本标段所有深基坑的施工。
2、编制依据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2011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1-2017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 GB51004-2015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JTG F90-2015 (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7) xx二期工程施工设计图纸 (8)已批复的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3、编制原则
(1)确保方案安全可行,技术方案针对性强、操作性高、能缩短工期。施工方案经济合理,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经济实
用性与实际相结合,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场地条件、周边环境及工期要求等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和机具设备。
(2)以确保工期并适当提前为原则,安排施工进度计划。 (3)以确保质量为目标,选择专业化的施工队伍,配合配套的机械设备,采用先进合理的施工方案。
(4)以确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为原则制定各项措施,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
(5)采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和软件进行信息化施工和管理,以优化施工工艺,提高效率为原则,降低施工成本。 三、工程地质
根据设计文件,工程沿线所在地区地层分区属华北地层区淮河地层分区淮北地层小区,主要分布地层为石炭系本溪组C C2b) 、奥陶系老虎山组 (021) 以及第四系 (Q) 均有不同程度发育。进入第四纪以来,区内以接受沉积为主。
四、气象水文
(1)、地表水
路线所在区域沿线水系较发育。 这些平原河流其水位、 流量变化明显受季节性降雨控制, 旱季河水一般断流, 雨季河水上涨, 甚
至泛滥成灾, 一年中峰值多出现在雨量集中的 7 、 8 两月,水文过程线成典型的 “单峰曲线” 。
(2)、地下水
路线所在区域沿线, 大气降水与地下水关系密切, 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降水 量的季节性变化直接影响地下水位的升降。 根据含水层特征,地下水的埋藏条件, 水动 力特征以及与大气降水、 地表水的关系, 将地下水分为浅层孔隙水组和深层孔隙水组。
(3)、气象
项目区地处中纬度,属半干旱、半湿润季风型气候,蒸发罹大于降雨量,干湿差大,四季分明。年平均降雨量826.9mm。年最大1518.6mm(1963年),年最小556. 2mm (1973年)。降雨量多集中在7~8月份,占全年的50%以上。
五、施工准备
1、劳动组织 劳动力数量见下表:
序号 1 2 3 4 5 类别 施工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专职安全员 技术人员 开挖人员 单位 个 个 个 个 个 数量 1 1 1 3 10 备注 包括测量技术人员 包括机械操作人员 2、机具准备
施工机具设备见下表:
序号 1 2 3 4 5 6 机具名称 水准仪 全站仪 挖掘机 运土车 发电机 抽水泵 单位 台 台 台 台 台 台 数量 1 1 2 4 1 4 备注 DZS3 拓普康 三一 雷沃 六、施工工艺流程图
七、开挖坡度选择与定位放样
1、坡度选择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2011表12.3.3
基坑回填 试件制作并制作同条件养生试件 砼养生 支立模板 围堰筑岛 降水排水 基底处理 基底检验 安全防护 边坡加固 相关单位验槽确认 施工放样 人员机械准备 基坑开挖 砼浇筑 砼制备
基坑坑壁坡度
坑壁土类 砂类土 碎石类土 粉质土、粘土 极软岩 软质岩 硬质岩 基坑顶缘无载重 1∶1 1∶0.75 1∶0.33 1∶0.25 1∶0 1∶0 坑壁坡度 基坑顶缘有静载 1∶1.25 1∶1 1∶0.5 1∶0.33 1∶0.1 1∶0 基坑顶缘有动载 1∶1.5 1∶1.25 1∶0.75 1∶0.67 1∶0.25 1∶0 注:①坑壁有不同土层时,基坑坑壁坡度可分层选用
②坑壁土的类别按照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划分;岩面单轴抗压强度<5MPa、5~30MPa、>30MPa时,分别定为极软、软质、硬质岩。
③当基坑深度大于5米时,应将基坑坡度适当放缓或加设平台。 根据现场实测原地面高程与图纸基底设计标高得知:需开挖深度约5米,结合上表注释③现场施工条件及地质情况,综合考虑个别基坑外侧有房屋等静荷载,确定基坑坡度为1:0.75。
2、定位放样
根据基础尺寸、深度、渗水情况、坡度与台阶的反算确定基坑开挖尺寸。根据确定的基坑开挖尺寸对基坑四角进行放样,并用灰线标明。
八、基坑开挖
1、开挖方法
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开挖和人工开挖相配合,同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土方开挖采用1m³斗容积的反铲挖掘机挖土及装车,以自卸式汽车外运,人工清底的预留厚度为20~30cm,以减少对土层的扰动。
挖掘机可以在基坑内或基坑边缘作业,挖出土方一部分用做桥梁两侧筑岛围堰,多余部分自卸车外运。
基坑开挖应连续施工,避免晾槽,一次开挖距基坑底面以上要预留20~30cm,待验槽前人工一次清除至标高,以保证基坑顶面坚实。
坚决避免超挖。如超挖,应将松动部分清除,其处理方案应报监理、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批准。挖至标高的土质基坑不得长期暴露、扰动或浸泡,并应及时检查基坑尺寸、高程、基底承载力,符合要求后,应立即进行基础施工。
2、放坡开挖
⑴土方开挖按“先中间成槽后向两边扩展”的顺序进行开挖。 ⑵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放坡系数,考虑施工的安全性,土方开挖采用自然放坡方式;根据现场实测原地面高程,结合图纸基底设计标高得知:需开挖深度约5米,土方开挖分二层开挖,每层挖深约2.5m,边开挖边进行边坡修整,反复交替进行,直至坑底。开挖过程中应时时测量挖深,通过放坡系数计算该挖深处的下边缘位置,并由测量人员撒出白灰线进行控制。
3、其它要求
(1)为便于立模、设立排水沟和集水井,基础开挖时每边加宽0.5m~1.0m。
(2)根据我部施工计划,基础施工安排在枯水和少雨季节的四月份施工,并合理组织相关人员、机械,迅速并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做到:基坑开挖不间断,并连续进行基础灌注混凝土施工,避免开挖后的基坑暴露过久,影响基坑的承载力。
(3)坑顶边缘做好安全防护措施,边缘1m范围内严禁加载,以 保持顶边稳定。
九、深基坑防排水
1、考虑到本基坑深度较深,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采用集水明排的方式进行基坑排水。开挖成型后,基底四周设30cm宽,30cm深的排水沟,在基坑基础外侧设两处6m深集水井,采用两台水泵不间断抽水,以排除基坑内积水。基坑顶边缘1m以外设置20cm宽,20cm深的截水沟,防止外部水进入基坑。
2、若基坑排水沟加集水井不能及时排除基坑内积水,可在距基坑顶边缘5m处设置管井降水作为备选降水方案,采用水泵不间断抽
水,以降低地下水位,以保证基坑内无积水。
3、为保证深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的安全,深基坑排水贯穿基坑施工的整个过程。 十、地基检验
基坑开挖完成自检合格后,经监理工程师和设计单位人员核实,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否则应按设计图纸及监理工程师要求进行基底处理。
1、基底应检验下列内容:
①基底平面位置、尺寸、基底高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②基底地质情况和承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③基底处理和排水情况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④施工记录和有关实验资料是否齐全和符合要求。
2、基底检验合格后应立即进行混凝土基础施工。如果基底暴露过久,则应重新检验。
十一、边坡稳定性验算
1、计算依据
采用力学验算法计算。场地土质为粘性土,按圆弧滑动面法中表解法规则在图解和计算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制定图表,供边坡稳定性验算时采用。
按正常工作状态算:
基坑总深度5米,正常工作状态基坑深度5米。 2、力学算法的基本假设
滑动土楔体是均质各向同性、滑动面通过坡脚、不考虑滑动土体内部的应力分布及各土条(指条分法)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再假定
几个可能的滑动圆弧,按步骤分别计算相应的稳定系数,在圆心辅助线上绘出稳定系数对应于圆心的关系曲线K=f(o),在该曲线上找出最小的稳定系数Kmin,与Kmin对应的滑动面就是最危险的滑动面。
3、判定标准:
GB50330-200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5.3.1边坡稳定性评价:
边坡类别:一级边坡
当Kmin≥1.30认为边坡是稳定的。
当尺Kmin≤1.30时,则应放缓边坡,再按上述方法进行稳定性验算。
4、验算过程: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2011规定粉质土、粘土开挖坡度1:0.75,建立基坑边坡土力学模型如下:
根据本工程勘察设计文件,在基坑开挖范围内,均为粉质黏土(Q4al),在基坑边坡稳定性验算时,全部按粉质黏土(Q4al)均匀土质计算,基本土力学数据为:天然重度γ=19.8kN/m³,内摩擦角φ=28°,粘聚力c=24kPa,则基坑边坡的稳定系数计算如下:
边坡土体的内摩擦系数f=tanφ=tan28°=0.5317 c/(γH)=24/(19.8*5)=0.2424
该基坑为黏土,采用圆弧滑动面表解法计算边坡稳定性,表解法边坡稳定系数计算公式为:K=fA+c/(γH)*B
滑动面表解法的AB值 边坡 系数 O1 A B A O2 B A O3 B A O4 B A O5 B
1:1.25 1:1 1:0.9 1:0.85 1:0.75 2.64 2.34 1.992 1.88 1.66 6.05 5.79 4.736 4.47 3.9467 2.16 1.87 1.612 1.52 1.3433 6.35 6 4.94 4.67 4.1167 1.82 1.57 1.356 1.28 1.13 7.03 6.57 5.44 5.14 4.5333 1.66 1.4 1.224 1.156 1.02 8.02 7.5 6.208 5.863 5.1733 1.48 1.24 1.088 1.028 0.9067 9.65 8.8 7.38 6.97 6.15 根据上述表解法求K值公式,计算表解法结果如下:
项目 圆心 O1 A B K 1.66 3.9467 1.84 O2 1.3433 4.1167 1.71 O3 1.13 4.533 1.7 O4 1.02 5.1733 1.8 O5 0.9067 6.15 1.97 计算结果Kmin=1.7>1.3。 临近便道一侧边坡稳定性验算:
汽车荷载属于动力荷载,当汽车荷载(已前四后八为例)距离基坑坡顶线超过一定距离时,岩土对汽车荷载起缓冲和扩散作用,前四后八荷载主要在后面双桥上,后面双桥轴距1.4m,轮距1.8m,后轮双桥总轴重600kN,前四后八后桥平面尺寸见下图:
假设汽车外侧轮距离基坑坡顶线2.0m,计算汽车等效分布荷载作用大小时,车轮扩散压力扩散角取30°。
后轮双桥的轮压的扩散面积为(2.4+4)×(1.6+4)=35.84m2。 则汽车等效分布荷载P=600kN/35.84 m2=16.74kPa,车轮扩散压力扩散角取45°。
边坡土体的内摩擦系数f=tanφ=tan28°=0.5317 c/(γH)=24/(19.8*5+16.74)=0.2074 边坡稳定系数计算公式为:K=fA+c/(γH+P)*B 根据上述表解法求K值公式,计算表解法结果如下:
项目 圆心 O1 A B 1.66 3.9467 O2 1.3433 4.1167 O3 1.13 4.533 O4 1.02 5.1733 O5 0.9067 6.15
K 1.70 1.57 1.54 1.62 1.76 计算结果Kmin=1.54>1.3。 5、结论:
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边坡稳定性好,基坑边坡稳定性符合要求。 基坑开挖采用放坡施工,放坡比为1:0.75,符合边坡稳定系数要求。符合《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00-2002)中一类边坡圆弧滑动法稳定安全系数要求。基坑边坡整体安全稳定。因此,可以采用已确定的边坡放坡方案。 十二、基坑沉降监测
基坑监测主要项目为:坡顶水平位移监测、坡顶垂直位移监测和地下水位监测。
1、测点布置
(1)基准点:基准点应设在基坑开挖变形影响范围以外,通视条件良好并便于保存的稳定位置。对于本工程,用最近的两个加密水准点,一个作为起始工作基准点,另一个作为闭合工作基准点。
(2)观测点:基坑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观测点沿基坑周边布设,每个基坑设观测点8个,一边2个,并使每边的观测点在一条轴线上,并对测点进行编号。
2、监测方法及观测精度
(1)初始值:基坑工程监测工作的准备工作应在基坑开挖前完成。应在至少连续三次测得的数值基本一致后,才能将其确定为该项目的初始值。
(2)坡顶水平位移:通过直接观测点位坐标及验证每边的轴线来确定水平位移。
(3)坡顶垂直位移:采用二级水准测量进行观测,其精度指标为: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附合闭合差≤±0.3½mm(n为测站点)。
监测报警值的确定遵循以下原则: ①满足设计计算要求,不能大于设计值; ②满足监测对象的安全要求,达到保护的目的; ③满足现行的有关规范、规程的要求; ④满足各保护对象的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
⑤对于相同条件的保护对象,结合周围环境的要求和具体的施工
情况综合确定;
地表沉降预警值为:30mm,限定速率3mm/d, 桩顶水平预警值为:30mm,限定速率3mm/d。
(4)地下水位变化:通过水位观测井用水位计观测。水位计标尺最小读数不大于10mm。
3、观测要求
同一项目每次观测时,宜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 (2)使用同一监测仪器和设备; (3)固定观测人员。 (4)监测频率
各监测项目在基坑开挖前应测得稳定初始值,且不应小于3次。从基坑土方开挖期间,每1~3天观测一次,稳定后每5~7天观测一次。当结构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场地条件变化过大时,应加密观测,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需进行连续监测。 十三、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一)安全施工措施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施工现场安全文明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为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工程施工生产安全负有直接的领导责任。牢固树立“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1、在工地适当位置设置足够安全标志,在基坑顶部周围要设置围护栏,人员上下要有专用爬梯。配备专职安全员,消除事故隐患,做好安全文明三级教育和施工前的安全技术交底。
2、司机、电工等特种工人必须持证上岗,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或驾驶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熟悉机械操作性能,经专业管理部门考核取得操作证或驾驶证后上机(车)操作;机械设备要有年检合格证。
3、开始挖土前,需对机械进行检查,完工后对机械进行保养,施工中按安全操作系统进行机械操作。
4、晚上施工时,照明系统必须保持良好状态,照明要充足。 5、因场地内地质条件较差,土方开挖过程中必须切实保证机械人员施工安全,由专人负责指挥挖机操作,挖掘机上基坑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安全坡度,挖掘机行走地方土层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强度不够的地方,必须采取措施,铺设钢板、碎石、砂袋等。
6、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应按规定佩戴安全劳保用品,严禁赤脚或穿拖鞋上班,有关作业人员必须做好交接班手续,班组应定期进行安全活动,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
7、开展安全文明日检、周检、月检制度,发现安全隐患及时督促整改;配足专职安全员和安全协管员,做到每个施工点有一名安全协管员。
8、基坑内作业人员,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章作业,注意施工安全。
9、搭设临边防护栏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防护栏杆应有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面高度为1.0~1.2m,下杆离地面高度为0.5~0.6m。
(2)基坑四周固定时,可采用钢管并打入地面50~70cm深。钢管离边口的距离,不应小于50cm。
(3)栏杆柱的固定及其与横杆的连接,其整体构造应使防护栏杆在杆上任何处,能经受任何方向的1000N外力。当栏杆所处位置有发生人群拥挤、车辆冲击或物件碰撞等可能时,应加大横杆截面或加密柱距。
(4)防护栏杆必须自上而下用安全立网封闭,或在栏杆下边设置严密固定的高度不低于18cm的挡脚板或40cm的挡脚笆。挡脚板与
挡脚笆上如有孔眼,不应大于25mm。板与笆下边距离底面的空隙不应大于10mm。
(5)当临边的外侧面村道时,除防护栏杆外,敞口立面必须采用满挂安全网或其他可靠措施作全封闭处理。
10、挖土施工安全要求:
(1) 使用时间较长的临时性挖方,土坡坡度要根据工程地质和土坡高度,结合当地同类土体的稳定坡度值确定。
(2) 土方开挖宜从上到下分层分段进行,并随时作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泄水,且不应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
(3) 在斜坡上方弃土时,应保证挖方边坡的稳定。弃土堆应连续设置,其顶面应向外倾斜,以防山坡水流入挖方场地。但坡度陡于1/5或在软土地区,禁止在挖方上侧弃土。在挖方下侧弃土时,要将弃土堆表面整平,并向外倾斜,弃土表面要低于挖方场地的设计标高,或在弃土堆与挖方场地间设置排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挖方场地。
(二)文明施工措施
1、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施工现场文明领导小组,负责基坑开挖文明施工管理工作,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文明施工管理细则,报驻监理批准后实施。
2、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管理人员及各施工班组文明施工的意识和自觉性,并定期对现场文明施工情况进行评比,找出不足,重点改进。
3、现场机械机具分类堆放停置。
4、施工现场设置施工铭牌,标明工程项目名称、建设单位、项目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项目经理和施工现场管理代表人的姓名、开竣工日期、施工许可证批号等。
5、开挖基坑地段设置护栏,有明显的警示及交通导向标志;
6、加强施工沿线的夜间照明;
7、保持场内排水系统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保持场地的整洁、道路畅通,随时清理生产、生活垃圾。 十四、保证措施 (一)管理保证
(1) 施工中采用动态控制,全过程对进度计划、资源配置等进行动态管理。
(2) 做好各专业的协调与接口工作,缩小工序搭接时间。 (3) 加强与业主、监理、设计等单位的联系,同时积极主动与当地其他相关部门联系,及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施工过程中取得当地居民及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为施工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施工环境,确保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二)组织保证
(1) 选好项目负责人,建立精干、务实、高效项目领导班子。 (2) 配备数量充足、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选派专业队伍。 (3) 搞好标准化施工,认真贯彻执行ISO9002标准,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与正确的施工方法来提高施工进度,稳产高产,防止大起大落。
(4) 搞好后勤服务工作,保障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 (三)劳动力保证
根据总体施工进度安排,逐季、逐月作出劳动力使用计划,保证劳动力充足。 (四)机械保证
本工程施工涉及施工机械种类多,必须按照施工组织设计配足围护结构施工设备、降水设备、基坑开挖反铲挖掘机、自卸汽车等,同时做好设备的使用、保养、维修工作,保证各种设备的
正常运转,并提高其完好率、利用率。对常用易损的机械配件有足够的库存量。 (五)制度保证
组织全员开展劳动竞赛,建立激励及约束机制,对完成或超额完成生产任务的班组实行当月奖励,充分调动积极性。 (六)培训
针对本标段工程特点,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不断对职工进行操作规程、工艺、措施交底,进行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培训以及安全施工培训。
(七)保证工期的技术措施
1、 搞好工程的统筹、网络计划工作,制定阶段目标,科学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通过分析各施工工序的时间,采取措施尽可能减少影响进度的薄弱环节,科学合理地缩短各施工工序的循环时间来提高施工进度。同时牢牢抓住“关键工期”的工序管理与施工,确保关键工序的工期。
2、根据施工总进度的安排,分别编制月、旬、周施工生产计划,建立生产分析会议制度,对照检查,找差距、找原因、完善管理,促进施工。
3、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合同文件、技术规范与施工监理程序,准确掌握有关施工要求的标准与程序;提前做好各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与材料试验,及时申报开工,及时提交竣工验收。
4、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现场施工管理,杜绝因工作失误造成返工而影响正常的施工进度。 十五、应急救援预案
(一)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
“发生事故时应遵循“保护人员优先,防止和控制事故的蔓延为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达到控制事故,有效地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
(二)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认真的组织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特制定本项目发生紧急情况或事故的应急措施,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现场操作人员应急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和不良环境影响。其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见下图: 配备应急物资、设备 组建抢险队、救护车 进行评审、修订 成立抢险领导小组 编制应急预案 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辩识、评价 定期评审 未发生 应急知识教育培训 发生 实施应急预案 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图
(三)明挖深基坑开挖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应急措施。 危险因素:
1、基坑检测时发生位移
(1)预防措施
① 严格按设计文件和技术交底施工、严格控制基坑开挖坡度。 ② 如果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基坑停工较长时间,应在平台、基坑边和坡脚设置排水明沟和集水井,并派专人抽水值班。
③ 在进度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采用少开工作面的形式,避免暴露太多的基坑工作面。
④ 坡顶严禁堆积荷载。
⑤ 基坑四周设置排水沟;分层开挖,每层开挖边坡坡率根据地质情况按规定放坡。
⑥开挖期间加强监测频率,对监测报表中的数据进行认真分析总结。
(2)应急措施:
① 出现险情时,现场人员从安全通道有序疏散,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的人员进行疏散。
② 尽量减少动载、进行坡顶卸载。 ③ 杜绝任何流入基坑边坡内的水源。
④对局部地方出现沉降过大的情况,在沉降处基坑壁一侧设置钢板桩维护,并反压回填。
2、基坑坑底隆起 (1)安全预防措施
① 基坑开挖过程中加强基底隆起监测,对监测报表中的数据要进行认真的分析。
② 地基加固、周边设降水井降水等措施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 ③ 基坑周边防止过多的超载。
④ 开挖前对围护质量摸底、详查,对可能会发生渗漏的部位进行注浆封堵处理。
(2)应急措施:
① 立即疏散险情现场作业人员,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单位或住宅内的人员进行疏散。
② 发现坑底隆起迹象,应立即停止开挖,并应立即加设基坑外沉降监测点。
③ 回填注浆或回填土,直至基坑外沉降趋势收敛方可停止回灌和回填。
3、高空坠物
① 作好基坑四周围闭工作,在基坑坡顶和基坑边按照规范要求设置护栏安全网;
② 为防止地面杂物吊入基坑,在基坑周边护栏下缘设置踢脚板。 (四)应急救援组织架构 1、应急救援领导组: 组 长:王xx 副组长:陈x 、王x
组 员:陈x、叶x、葛伟、马军、葛其林、汪洋、吴峰、杨春、2、应急救援领导组职责
应急救援协调领导组是项目部的非常设机构。负责本标段施工范围内的重大事故应急救援的指挥、布置、实施和监督协调工作。及时向上级汇报事故情况,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工作及善后处理,按照国家、行业和公司、指挥部等上级有关规定参与对事故的调查处理。
(五)事故报告 1、事故报告原则
应遵循“迅速、准确”的原则,在第一时间内上报重大事故情况。 2、紧急通讯联络 紧急报警电话 110
紧急救援消防电话 119 急救中心电话 120 交通事故紧急救援电话 122 天气预报电话 12121 周边医院联系电话
序号 1 医疗机构名称 xx县人民医院 医疗机构地址 医疗机构电话 2 xx市人民医院 3、事故报告程序
发生上述事故后现场施工员应立即向工区负责人汇报,工区负责人接到报告的同时向我队应急救援协调领导组办公室报告,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简要情况,并随时报告后续情况。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要求与110、119、120、122以及其他相关救援电话联系增援。
4、事故应急救援办公室接报后应立即报告应急救领导组组长,组长接报后根据报告的情况判断事故的级别下达启动应急预案命令,展开现场救援工作,有关部门人员赶赴事故现场到指定地点集结,(根据地质情况,应急救援集结地点设在五沟矿门口)勘察事故情况,通知相关部门就近调动抢险队伍、机械设备实施应急救援。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同时应向上级主管部门或主管领导汇报。
5、报告内容
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类别。 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人员伤亡情况。 已采取的救援措施。
6、应急救援
(1)各工区在发生事故向队应急救援领导组组长报告的同时,应组织有一定救护常识的人员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救护,或护送伤员去医院救治,保证第一时间的救护工作。
(2)抢救被堵人员时,可用呼喊、敲击等方法听取回声,并判断遇险人员的位置。对被堵人员应在支护好顶板、用掘小巷或绕道通过的方法接近遇险人员。
(3)清理堵塞物时,要防止伤害遇险人员,严禁用镐刨、锤砸等方法扒人破土块。
(4)各抢险组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及应急救援指挥组命令,按照本“预案”“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中各专业处置组的职责要求,迅速组织力量展开工作。
(六)应急结束
应急救援指挥组应根据救援处置进展情况,在确定没有被困人员、伤亡人员已转移和事故现场已稳定的情况下,由应急救援组组长(应急救援总指挥)宣布应急状态结束。
(七)后期处置 1、善后处理
由善后处理组按照职责工作内容进行妥善处理。 2、调查、总结
由事故调查组按照职责工作内容进行调查处理,并写出书面总结材料上报。
(八)宣传教育
根据公司的相关要求,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重大事故有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预防事故的意识和防范能力,积极组织应急预案培训,使参加救援的人员熟悉掌握应急预案中应承担的责任
和救援工作程序,提高防范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
(九)演练
本应急救援预案应适时组织演练,通过演练检查应急人员对应急预案、程序了解程度,及时发现应急工作程序和应急准备中的不足,增强应急小组及人员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能力,确保预案一旦启动,能及时有序地展开救援。
(十)总结。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附表:1. 应急救援程序流程图 应急人员到位 接 警 人员救助 事故发生 事故判断 工程抢险 秩序维护、警戒 交通管制 应急物资调配 预案启动,赶赴现场 现场预案启动 现场清理 申请增援 应急救援行动 人群疏散 医疗救护 事态控制 现场监测 应急恢复 技术指导 解除警戒 善后处理 恢复生产 应急结束 调查处理总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