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制造行业易发生的事故和主要的防范措施
为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 提高轻工行业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能力, 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有效预防、 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特组织编写了《轻工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
该手册结合了轻工行业企业的安全特点, 针对易发生较大以上事故的生产作业场所、 环节、 部位和作业行为, 依据国家、行业法规、 标准和技术规范, 通过吸取相关事故教训, 运用对照经验法、 类比法、 事故分析法等方法, 提出了轻工行业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及其防范措施, 供有关企业在开展较大危险因素辨识及制订防范措施中参考, 供监管部门作为重点执法检查内容参考。
下面本质安全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啤酒制造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
01
发酵
二氧化碳储罐、分装
较大危险因素:
二氧化碳储罐爆炸。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容器爆炸
灼烫
主要防范措施:
(1)设备设施、 仪器、 仪表、 安全附件等符合相关压力设备标准规范, 按规定定期检测。
(2)建立压力容器技术档案, 并在有效检验期内使用。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4)二氧化碳容器应避免受热和在日光下曝晒。
参考依据:
《食品添加剂液体二氧化碳》(GB 10621-2006)
02
制冷
制冷机房
较大危险因素:
液氨储罐、压缩机、阀体、 调节站等, 液氨泄漏。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容器爆炸
中毒和窒息
主要防范措施:
(1)必须根据制冷压力管道设计图纸中的制冷工艺设计说明,确定储氨单元的存氨量。
(2)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冷库, 应登记建档、 定期检测、 评估、监控、 备案等。
(3)贮氨器、 低压循环桶、 气液分离器和中间冷却器均设超高液位报警装置。 并应设有维持其正常液位的供液装置。
(4)系统应设冷凝压力超压报警装置。
(5)制冷机房贮氨器等重要部位上部均应安装氨气浓度报警装置,当空气中氨气浓度达到 100ppm 或 150ppm 时, 应自动发出报警信号, 并应自动开启制冷机房内的防爆事故排风机。
(6)制冷机房内事故风机及应急照明均应采用防爆型。
(7)贮氨器上方宜安装水喷淋系统。
(8)氨制冷机房和设备间(靠近贮氨器处)门外应按有关规定设置消火栓, 并采用开式喷头。
(9)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单位应至少配备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2套, 其他防护器具应满足岗位人员一人一具。 非重大危险源单位应根据实际需要至少配备 1 套隔离式防护服、 防毒面具及岗位人员一人一具橡胶手套、 胶靴和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定期进行液氨泄漏应急演练。
(10)制定落实液氨泄漏现场处置方案, 每年不少于两次的应急演练。
(11)每半年对避雷设施进行一次检测。
液氨管线
较大危险因素:
液氨管线超压破裂造成液氨泄漏。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中毒和窒息
主要防范措施:
液氨管线禁止穿过有人员办公、 休息和居住的建筑物。
发酵车间、滤酒工段
较大危险因素:
用氨设备、 液氨管线超压破裂造成液氨泄漏。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中毒和窒息
主要防范措施:
(1)用氨场所应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
(2)车间应安装氨气浓度报警装置, 并与液氨管线快速切断阀、 事故排风系统连锁。
(3)液氨管线禁止穿过有人员办公、 休息和居住的建筑物。
(4)人员较多的生产场所的空调系统不得采用氨直接蒸发制冷, 应用其他介质进行二次换热或采用单独的环保型冷媒空调系统。
参考依据:
《冷库设计规范》 (GB 50072-2010)
03
污水处理
污水处理池清理
较大危险因素:
硫化氢、甲烷(沼气)等有毒有害气体积聚,造成爆炸、中毒。
易发生的事故类型:
中毒和窒息
主要防范措施:
(1)在作业点应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和作业流程。
(2)必须严格执行危险作业审批程序, 办理有限空间作业票。
(3)作业前, 应先通风, 现场作业人员在佩戴好防毒面具、 安全带等防护用品的前提
下, 排净池内的物料; 再检测, 对池内硫化氢、 氧气含量检测合格后方可作业; 池口至少设两人进行监护, 并能正确使用防毒面具、 空气呼吸器等防护用品。
(4)进入自然通风换气效果不良的有限空间, 应采用机械通风, 通风换气次数不能少于 3~5 次/ h。 通风换气应满足稀释有毒有害物质的需要。 作业时, 操作人员所需的适宜新风量应为 30~50m 3/h。
(5)监护和救援人员应能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具。
(6)作业时间超过 30min 时, 必须重新进行池内气体检测。
(7)作业结束后, 清理干净池内工具、 杂物, 作业和监护人员签字保存记录。
参考依据: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程》(DB 33/T 707-20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