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群是指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 , 围绕同一专业或 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 为完善相应专业学生的知识、能 力、素质结构 , 将相应专业培养方案中的知识、方法、问题等方 面具有逻辑联系的若干课程重新规划、 整合构建而成的有机的课 程系统。课程群建设具有建设集约化、 系统开放性、 成员团队化、 连环互动性 (师生、师师、生生可以实现连环互动 )等特点, 它是 以学生的培养为主线、 以课程的逻辑联系为纽带、 以教师团队合 作为支撑、 以质量效益为抓手、 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的新型课 程建设模式。目前 , 课程群建设已成为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种 有效途径。
、课程群建设的背景分析
(一)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 , 经济社会的发展 对高校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 主要表现在以经济、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 而这种综合 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①。创新的关键在人才 ,人才
的成长靠教育。 当前 ,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战略机遇期 为实现“三步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 实现我 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 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教育事业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 而人
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和教学这一途径来实现的”②。
在这种
形势下 , 课程与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 目前高校本科毕业生面临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
由于近几年的不断扩招使高校本科毕业生总量出现了前所 未有的增长 , 这种增长明显超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另外, 近些年来高校所培养的毕业生不能很好地满足和适应经济社会 发展的要求 , 从而出现“本科毕业生就业难”和“相当一部分用 人单位招不到人”的结构性矛盾。因此 , 当前高校本科毕业生就 业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已是在所难免。如今 , 我国高等教育刚进 入大众化时期 , 若不及时转变观念 , 以后的本科毕业生还将继续 面临这样的就业形势。 所以, 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打造学
生的核心竞争力已成各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三)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高校间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如今, 靠规模扩张来实现高校快速发展的时代已基本结束 因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 , 高校的跨越式发展只有也只能通过 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来实现。在这种形势下 , 高等教育的质量已成 为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志。当前 , 各高校为了全面提高教 育质量,提升自身的办学实力 ,势必在办学资源、 优质师资、 优质 生源等各方面展开新一轮激烈的竞争 , 而下一阶段高校之间竞争 将进入以质量求生存、 以质量求发展的时代。 “课程与教学是教 育事业的心脏”③ , 提高教学质量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手段
而课程又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因此 , 课程改革与建设首当其 冲。
(四) 当前课程建设尚存在诸多问题
课程建设是我国当前高校教学工作中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 目前尚有很多教师对课程建设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 对课程的教
学 质量没有给予足够关注。 院系或跨院系之间也没有一个用于课程 建设的基础平台 , 使学科归属相同或相近课程的任课教师之间不 能进行正式交流和沟通 , 而且相同院系的教师之间甚至同一学科 的教师之间在相同课程的教学上往往各自为政 , 致使出现以下种
种现象 : 有相当一部分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明显老化 ; 实验 和实习教学效果不显著 ; 有逻辑的课程之间教学内容出现较多重 复 ; 同一个专业不同班级的考试试卷不一样 ; 学生的知识面窄、 知 识内容陈旧 , 动手、实践能力不强等等。
二、课程群建设的意义
(一) 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组建课程群有利于教师对课程教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 解决 课程教学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 提高教学水平。课程群的组建使相应任课教师集中起 来围绕共同的目标和任务构建成团队 , 这样有利于整合各种资源 ,
实现课程资源的优化配置 ,避免课程之间的重复建设 , 提高教学 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课程群建设的成果如精品教材、 课程网络资 源、教学专题研讨、 教学辅导资料等各种资源不会因人员的流动 而流失,这样有助于积累前期建设的成果 , 使课程建设在原有基 础上不断实现突破和发展。这样 , 大大地减少了因师资流动给教 学资源带来的损失 , 为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了长期的保 障。进行课程群建设有利于发挥不同学科背景教师的优势和长处 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 进而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课程群 的资源网络化与信息化建设 , 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 间,使课程教学由课堂延伸到了课外 , 大幅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另 外, 以课程群建设为契机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课程教学质量监控
体系 ,有助于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 是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学生身心发展的整体性 , 对课程变革有深刻的影响。它要 求课程变革的目标要考虑身心发展的全面性与完整性 , 不能忽视 任何一个方面。课程变革要整体地考虑 , 各门课程要相互协
”④。 课程群建设正好顺应了这种要求。 课程群建设中 项主要任务就是解决如何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素质和提高实 践能力 , 学生的知识面、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创新 能力、素质的培养等方面在课程群建设中将给予充分考虑和高度 关注。课程群教师团队可齐心协力 , 共同围绕学生的培养目标来 进行课程教学的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 , 共同为学生培养出谋划策 ,
从而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通过课程群建设形成一系列基本
规范,保障课程建设的目标落实到位和有效实施 , 这将有助于全 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三) 为教师发展和师生互动提供基础平台
课程群打破了不同院系之间和院系内部所存在的壁垒 , 为教 师提供了相互交流与探讨平台 , 有利于在教师之间建立一种互帮 互利的机制 ,有利于增强课程群教师成员的团队意识、 协作意识 ,
有利于实现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在这个平台基础上 , 教师之间 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 , 有利于教师团队共同进步与发展。与此同 时,又进一步增强了教师的科研创新意识 , 推动教师科研工作的 顺利开展 , 从而在教师的教学与科研之间建立了一种有效的链 接。另外,通过课程群建设建立师生网上互动平台 , 有利于促进师 生互动交流 , 拓展课程教学的空间 ,促进教学相长。
(四) 为精品课程的培育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课程群建设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要把一个群里面的一门或 若干门课程建设成省级以上的精品课程。然而 , 没有课程群的教 师团队 , 要实现上述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是极为困难的。要把某
门课程或若干门精品课程培育好、建设好 , 没有充分调动教师
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发挥集体的力量与智慧 , 也是寸步难行
的。通过课程群这个基础平台的搭建 , 可以整合各种教学资源 , 充分调动教师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发挥教师集体的力量与智
慧, 使课程建设质量不断迈向新台阶, 实现质的飞跃。
三、课程群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 适应和满足学生多层次需要
课程群的建设要针对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来进行 , 因为不
同
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需要。这样有利于培养个性化的人才 , 打破 以前那种千人一面的格局 , 使不同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发展。
(二) 质量与效益相结合
课程群的教师要狠抓课程质量建设 ,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 课程教学质量。课程群的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 , 发挥 好这些资源的利用效益 ; 激励机制的建立要充分考虑课程群建设 的成果与产出 ; 要重视有益经验的推广与运用等。
(三) 以全面提高学生能力与素质为根本宗旨
课程群的建设必须密切关注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 以全面 提高学生能力与素质为根本宗旨。 培养学生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与 素质以及如何培养和提高是课程群建设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四) 促进教学相长
课程群建设也要兼顾教师本身的发展 , 使教师在课程群建设 中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 做到在提高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同时实现 教师的发展 , 实现教学相长。
(五) 稳步、有序推进
课程群建设是教学改革中的一项“大型工程” , 涉及面宽、 建设周期长、工作量大。课程群建设在短期内很难取得显著成效 必须常抓不懈 , 合理安排。课程群的教师要明确建设目标和任务 突出重点 ,分步推进 ,避免盲目性和无序性。 要做好长期建设的思 想准备,做好课程群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 制定相 应的保障措施 , 确保课程建设能稳步、有序推进。
四、课程群建设的实施策略
(一)突出重点 ,与时俱进 ,切实抓好教学内容建设
课程群的教师团队要理清不同课程在课程群系统中的逻辑 关系,针对学生培养目标 ,规范教学内容 ,突出重点 ,避免内容重
复;抓好归属课程教学大纲的执行与落实 , 规范归属课程的讲义 与教案,加强课程教学课件等方面的建设 , 将该学科最新的研究 成果等及时补入教学内容 , 定期修订与完善各门课程大纲的内 容、范围和要求。同时, 要对每门课程教学所选用的教材 (含实验、
实习指导教材等 )进行论证 ,要求任课教师尽量选用新编的省部
级优秀教材、国家统编教材和面向 21 世纪高校教材。对教材的 选用既要考虑国内外最新的先进科技成果 , 又要考虑教材的质 量。另外,要积极组织力量主编或参编省部级以上教材 , 自编特色 教材。总之, 使教学内容紧跟科学文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 做到与时俱进。
(二)统筹兼顾 ,稳步推进 ,做好课程、师资建设规划与实
施
通过编制课程群的建设规划 , 明确和制定课程群建设的目标 和任务 , 以及建设的具体措施与对策。一是要做好课程群里面课 程的梯度建设 , 即形成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校
级精品课程――院级精品课程四级梯度推进的建设规划。 是做 好课程群里面教师队伍的人才梯队建设 , 即形成学缘结构、年龄 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 , 规范人才聘 任与人才引进工作 , 构建和打造有利于课程建设、教学研究以及 人才培养的精品团队。
(三)保障到位 ,务求实效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制定课程群建设的管理制度与管理办法 , 建立健全相应的约 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如 , 制定出课程群负责人的岗位责任制、课 程群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课程群建设绩效评估制度等等 , 使课程 群建设与管理做到有据可依 ,有章可循 ,不断推进教学管理的民
主化、规范化、科学化与制度化。同时 , 也可通过这些制度整合 教师各种资源 , 形成强大的“合力与资源优势” ,充分挖掘他们
的各种潜力 , 进而充分调动教师团队的积极性、 主动性与创造性。
(四)以生为本 ,开放共享 ,推进课程资源的网络化与信息
化 建设
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必然会引起教学的变革 , 变革的趋势是
学生自主学习将加强 , 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将降低”⑤。 因此, 课程 群建设必须重视其资源的网络化与信息化建设 , 为学生留有广阔 的自主学习空间。每个课程群的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多 媒体课件、 讲课录像等资源要逐步实现全部上网。 每门课程都要 建立起网上试题库、试卷库、研究专题库等 , 建立起网上答疑和 网上互动平台 , 有条件的要在网络上建起模拟实验室和模拟实习 基地 ,形成功能强大的网络课堂。课程群建设要最大限度地实现
教学资源共享 , 在此基础上实现师师、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 流以及学生的“菜单式”学习。
(五)规范管理 ,多管齐下 ,着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课程群建设要高度关注课程教学质量 , 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 学质量建设作为课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来抓。 一是建立和形成
课程 教学的准入制度、 首席主讲教师制度、 听课评课制度以及学生座 谈反馈制度等 ; 二是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教学 观摩活动等 ; 三是建立和完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体 系; 四是加强与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和条件建设 , 为提高课程教学 的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六)主题明确 ,全员参与 ,深入开展教改教研活动
课程群建设要重视教改教研活动的开展。首先 , 课程群建设 要结合课程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精品教材建设规划等需要 , 组织教师进行专题研讨。每个学年都 要订出相应的教改教研活动计划 , 确定每次教改教研活动的主 题、内容与时间。其次 , 讨论与研究课程群教师关于教改项目的 申报及其材料的完善 , 积极参与教改项目的开展与实施。第三 每个学期都要对教改教研活动开展情况、 实施效果、 存在问题等 方面进行总结。第四 , 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形式多样的教学专题研 讨, 探讨课程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 最后, 针对课堂 教学、实践教学、精品课程培育与建设、教材教辅资料编写、课 程教学资源的网络化与信息化建设以及学生的课程考试、 教改项 目的申报与实施等各方面的突出问题 , 提出解决的具体办法和方 案。
(七) 鼓励创新、突出能力 ,改革课程考核制度
课程群建设要重视学生成绩的考核工作。 教师团队要对归属 课程的考核方式、命题内容、命题题型、题目的范围与难度、题 量的多寡进行深入探讨 ,把好质量关 , 逐步推行考教分离制度。 教 师团队要不断进行课程考核方式和方法的改革 , 探索出科学合 理、灵活多样、鼓励创新、突出能力的课程考核方式。
(八)规范有序 ,功能多样 ,加强教学档案资料建设
课程群建设必须规范教学档案资料的建设 , 做好各种教学档 案资料整理归档工作。 教学档案的管理要逐步实现信息化和
网络 化, 建立起教学档案资料检索数据库。
注释:
①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上所作的报告
[EB/OL].news.xinhuanet/newscenter/2002-11/17/content_63 2254.htm,2002-11-17/2009-5-31.
②③王伟廉 . 高等教育学 [M]. 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 社,2001:411.
④⑤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组 . 教育学基础
[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167,17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