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略论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媒介素养

2023-09-24 来源:欧得旅游网
媒介研究 略论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媒介素养 岳金宏 内容提要: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模式与传受关系正在迅速发生变化。对受众来说,新媒体环境正在催 生“参与式文化”,受众从以往“传统媒介的靶子”转型为媒介的“管理者”,因此促成了受众媒介素养 的转型,从以往强调受众对待媒介时的批判能力到强调受众的自我选择和管理。根据这一变化,有学者构 建了“媒介素养之塔”理论框架,据此框架,受众的媒介素养可vSt.,gk媒介安全素养、媒介交互素养、媒介 学习素养、媒介文化素养四个层次分析。 关键词:媒介素养;受众;新媒体环境 媒介素养的概念最早由英国学者提出,最初目的是为 对抗由电影普及所造成的流行文化对传统教育的冲击。美 国媒介教育研究中心认为,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的 话题比较敏感;三是因为大众普遍缺乏科学知识,因此容 易被“带节奏”,产生魔弹效果。 随着批判学派研究的深入,受众主动陛和选择性接受理 论被提出,认为受众能够反抗传播者的意识形态,甚至其解 各种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 思辨性应变能力以及创造和制作媒介信息的能力。【1]这种 传统媒介素养的定义强调的是受众在面对媒介信息时的批 判能力,但放到今天来看已不足以涵盖媒介素养的内容, 读可以和传播者意义毫无关系。此时的媒介素养教育受众在 接触信息过程中要具备选择、理解、质疑、评估、创造生产 以及思辨反应的能力,也就是上文提及的传统媒介素养。 以自媒体为例,媒介的管理权同时也掌握在广大受众手 中,受众拥有应用并参与到媒介内容生产和传播之中的权 利,因此在面对媒介时仅持有批判态度是不够的。 一(二)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新的传播技术带来了传播 主体、受众、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上的转型。从传播的几 个节点来看: 、新媒体环境带来媒介素养内涵的转变 在传播主体上,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者不再限定为 特定的媒体从业人员,在新媒体时代,普通网民甚至开始成 为信息生产的主力军之一,这不仅导致信息源及信息量的暴 增,并且由于网民媒介素质的参差不齐,也导致信息质量整 在新的媒体环境中,媒介素养已然成为公众必备的基 本素养之一,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地致力于媒介素养教育, 提升公众媒介素养。进入自媒体传播时代,伴随着信息传 播方式的巨大变革,公众的媒介素养教育也应当与时俱 进,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传播环境的需要。在媒介发展进 体上有所下降。【2 从传播媒介上看,以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为 代表的依附移动网络终端的媒介种类激增,从文字到图片到 小视频和直播,丰富的形式与便捷的操作吸引大量人员参与 到自媒体当中,也是因为如此,造成信息环境十分复杂。 从传播内容上看,新媒体环境丰富了信息量,但也造 成了网络信息短平快、冗余重复、真假难辨等问题。同 时,由于对媒介的管理规制相对于媒介发展必然带有滞后 程中可以发现,受众媒介素养的内涵正在发生转变。 (一)传统媒介素养的提出首先是基于对媒介负功能 的“魔弹式”影响的担忧,后发展为鼓励受众在面对媒 介时形成“媒介批判意识”。魔弹论又称“刺激.反应理 论”,认为受众就像靶子一样无法抗拒大众传媒的力量。 2015年上半年,在微信朋友圈中出现了一条关于“毒草 莓”的消息,该消息称大家平常吃的草莓中含有一种叫 做“乙草胺”的物质,长期食用可能会中毒,有致癌性。 性,这也给图谋不轨、恶意中伤者提供了机会。从受众角 度看,以自媒体为代表,受众逐渐拥有媒介的管理权,逐 渐成为主动的具有参与性的网民群体。Web2.0技术的发 展和普及极大地释放了受众的能动性,他们可以轻易地对 消息一出,大家疯狂转发,引起巨大轰动,一时间大家都 在谈论这件事。它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 信息进行转载、评论、加工。I] 早在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在《媒介素养宣 言》中提出: “我们生活在一个媒介无处不在的社会,与 其单纯谴责媒介的强大势力,不如接受媒介对世界产生巨 大影响这一事实,承认媒介作为文化要素的重要性。”I4 基于传播结构新的特点,受众不仅要能够以批判的态度看 待媒介,还需要具备适应这种“参与式文化”的素质。 中身体一样,引起直接速效反应,体现和验证了“魔弹 论”。后来证实这条消息确为谣言,但为什么会产生这样 强大的魔弹效果呢?其主要原因,一是因为在朋友圈流 传,所以看到该信息的人基于朋友之间的信任,很少去辨 别真伪,而是直接转发:二是因为大众对于食品安全这个 咽2018年第2期 媒介研究 二、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媒介素养之塔” 分析 根据以往媒介素养教育理论框架的局限性和新媒体技 术时代提出的新的要求,有学者构建了一个“媒介素养之 塔”。它根据人们使用媒介的不同需要,将媒介素养由低 到高划分为媒介安全素养、媒介交互素养、媒介学习素养 和媒介文化素养四个层次。 从这四个层面看新媒体环境 下受众的媒介素养,既包括传统媒介素养的内涵、也是媒 用媒介获取知识、学习技能的能力,新媒体环境下需要受 众在接触媒介信息时进行筛选、甄别和理解整合。 筛选是指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找出精华内容。由于太多 不具备专业素养的网民在网络上发布大量的垃圾信息,从中 筛选出自己需要的内容己成为受众需要具备的一种能力。 甄别是指以批判性态度甄别信息的真假,甄别信息背 后的价值导向,而非像靶子一样被媒介发射的“信息的子 弹”一击即倒。网络上不时会出现泛滥的虚假信息,其中 一些是涉及食品安全等民众高度关注的敏感问题,自带话 介素养重要的核心内容之一,即包括受众批判意识,又涉 及“参与式文化”环境对受众媒介素养提出的新要求。 (一)媒介安全素养。媒介安全素养是指受众在面对 媒介时保护自己信息、身体心理以及财产等安全的能力, 同时要求受众在使用媒介时具有基本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意 识,避免侵犯他人的权益。 瑞星公司发布的((2016年上半年中国信息安全报告》 显示,互联网安全状况依然不容乐观。2016年上半年, “2.7亿Gmail、雅虎和Hotmail账号遭泄露”、“超过3200 万Twitter账户密码泄露”,其中社交网站成为数据泄露 “大头”,商业和政治成为数据泄露主要原因。根据报告, 数据泄露影响范围广、涉及人员多,且受害最严重的就是用 户本身。信息泄露很可fll ̄l来无数欺诈电话、推销电话甚至 敲诈勒索骚扰,由个人注册账户信息泄露引发的个人偏好甚 至生活私密被曝光将受众以透明状态暴露在互联网上。 随着移动网络终端的覆盖面越来越广,人们接触媒 介与信息变得更加方便,但在此过程中有很多问题不断 暴露,从人肉搜索到大规模数据泄露使全球网民无秘密 可言。接触网络媒介过程中个人对信息安全的保护意识还不 够,加上相关法律法规与行业监管的滞后性,媒介安全素养 更应该得到重视,受众不仅要意识到自我保护,还应自觉遵 守伦理道德和相关法律,尊重他人拥有媒介安全的权利。 (二)媒介交互素养。媒介交互素养指媒介使用者与 媒介进行交流互动或利用媒介与人交流的能力。在电子时 代,媒介和信息分离,甚至成为信息的主宰,信息呈现简 单易懂、数量过剩的特点,而过剩信息不能促成有益的行 动,却成为人们打发无聊时间甚至消磨时间的工具,人们 也渐渐丧失活动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手机依赖症、低头族,越来 越多的人注意并亲身感受到了媒介引发的人际关系问题, 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变得困难,人际关系平面化、难以进 行深入的交往了解,人们待在一起时很容易会感到没有话 聊而用手机缓解所谓的“尴尬”,即使是网上的交往活动 也大量靠各色表情包来支撑,实际交流非常少。网络媒介 改变了人们感知、接受信息的态度,人们倾向于毫不费力 地获取信息,即使这些信息毫无营养,也不愿意深入思考 和花费精力与人交往,从而造成彼此间的淡漠。 新媒体环境下人们与媒介的交互出现问题,甚至成为 媒介的奴隶,这是缺乏媒介交互素养的体现。 (三)媒介学习素养。媒介学习素养指媒介使用者使 题性。这类虚假信息经过众多媒体不负责任的编辑发布 后,在网络上造成广泛影响,而受众在缺乏媒介学习素 养、忽略批判思考能力时,就难以分辨其真实性,很容易 出现盲目转载跟风现象,轻易被八卦浅薄的谣言误导。 理解整合是指受众能将网络媒体上碎片化、有断层的 信息拾掇串联,对信息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 自身需要进行归纳重组。【6 媒介学习素养与传统媒介素养的契合程度很高,在新 媒体环境和信息大爆炸环境中,受众面对媒介时必须具备 批判思考的素质,才能完成学习的目的。 (四)媒介文化素养。媒介文化素养指媒介使用者在 使用媒介时应具有的文明素质与文化自觉。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受众终于掌握 了使用媒介的权利,参与到媒介中的人们急切地要表达参 与热情与个人情绪,但过多的非理性情绪造成了网络环境 混乱加剧,甚至影响正常的社会生活。在非理性言论中, 还有许多自媒体言论打着“祖国”的旗号赚取流量,或通 过新异出格的言论博取眼球。在新媒体时代,受众的媒介 文化素养已经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素质。 结语 新媒体环境中的受众媒介素养随着媒介的发展变迁不 断衍生出新的内容,在受众都有机会参与媒介使用管理的 情况下,从安全素养、交互素养、学习素养、文化素养层 面提升受众的媒介素养,是出于对技术发展的反思,也是 出于对营造便捷和谐的网络环境的期待。 参考文献: 【1]余秀才.全媒体时代的新媒介素养教育[J]l现代传播(中1it@ 媒大学学报),2012年2期. [2】[3]蔡骐,李玲.信息过载时代的新媒介素养[J]_现代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年9期. [4】张艳秋.国外媒介教育发展探析[J].国际新闻界,2005年4期. 【5】卢峰.媒介素养之塔:新媒体技术影响下的媒介素养构成[J]. 国际新闻界.2015年第4期. [6】蔡骐,李玲.信息过载时代的新媒介素养[J].现代传播(中国 传媒大学学报),2013年第9期.一 (作者系石家庄日报农村新闻部副主任) 2018年第2期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