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第一,教材简析
教材是组织教学的主要评判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 下册)》第八单元内容。这次实验活动安排在课题1和课题2的学习结束之余,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能力,如此推进,为新知识的获取提供了实践检验的更多可能。
首尾兼顾,这堂课的实验目的确定为两个小点:
1. 盘活校内外资源,巩固和加深对金属性质的认识。
2. 培养实验设计能力,尝试科学评价活动方案,提升学科素养。
适才所言,学生虽然对于金属的大部分物理性质有了生活常识的储备,但在某些关键节点还需要予以进一步的澄清与深化。还有,说到重点的把握,又往往同时伴随着难点的出现,金属的某些化学性质——特别是金属的活动性探究期待有所突破。
第二,阐述教法
教法的总体构造及其依据,一大部分来源于九(5)班现在的学情,这个班绝大部分的
学生惯常表现可谓中规中矩,正是基于这一点的考虑,实验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显得尤为迫切。
采用2人实验小组的通用模式,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层层深入,此乃常态的教法所趋使。基于实验而又不拘泥于桌面验证式的拼接推送,本课还将在信息技术领域尝试创新,比如,运用便捷的“交互平板”设备,通过实验小组的合作在“班班通”的网络上寻求突破,突破随时可能遭遇到的迷茫困惑的瓶颈,从而获得信息收集与整合能力的提升,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增添自信的力量。
第三,概说教学程序
不露痕迹地将学生带入到他们亲手营造出来的研究氛围,教师则在关键节点陪伴点拨。对于由学生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的部分,尽量让学生进行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并且通过教室前台500万像素的“高拍仪”进行小组之间的思路对接。在这道程序之上再次展开小组讨论,筛选出合理的实验方案(或步骤),以便于分组实验的顺利推进。
实验完毕后再交流、讨论,在此基础上,形成验证金属所具有的物理性质,对于某些化学性质,比如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的方案实施,有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理解与把握。
第四,教学效果分析
贵为金属,当掷地有声者也。关于金属性质的实验教学,让一个原本按部就班的主题活动生色不少,接下来,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观察,谈谈学习过程中触及效率的这个话题。
1、为活动做前期准备的主角当属学生
当一个敢于放下心去让学生着手准备的时刻悠然降临,学生借用自发的光亮去寻找研究的思路,此刻最能说明一个老师已经真正地成长了起来。准备工作是一次自我的修行,这又往往需要一个人先行上路,而不能总是依靠常常挂在嘴边的那个“集体”,因为,课堂内曾经遭遇过太多期望“集体”的等待,而荒废了理想王国里那些美轮美奂构图的现实表达。
金元宝,银手镯,锡丝,铜盘,水龙头,小铁钉……都从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渠道——一一赶到了实验室。记得三年之前,为了几根银丝的小小实验,实验室的准备老师奔东家跑西家,学校生硬的购物流程以及琐碎的报销程序实在不太让人容易接受得下去。如今倒好,学生只消从自家的柜子抽屉里拿出来手头的几个物件,即可轻轻松松地感受到金属世界里的神奇与奥秘,此中的便捷与随之产生的亲切感不言而喻。
2、信息技术的网络运用主体当属学生
“班班通”需要打通的最后一段距离,存在于交互平板与学生的实验桌之间,而教师在这几米之间只是一个活动的组织者,一个链接的点拨者,一个信息的传递者,一个技术的传授者。不信,请看本课的网络技术是如何运用于现场的——
【老师】接下来,我们进行下一个实验,请看大屏幕——在分组进行这个实验之前,上网去搜索一段视频。那今天借用这个时间我们进行一次简要的回顾,我们看哪位同学敢上来展示一下呢?好,就近原则,有请两位——
【邱佩林 余锐】下面,让我们借用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如何正确地操作化学实验。
【操作】通过搜索引擎,在模拟键盘上输入查找的关键词,在视频栏内择取个性化的条件后进行搜索,即可从海量的视频中找出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
课堂上所展示的这段来自山西省教育电视台的化学实验规范操作视频,给了学生极大的帮助。教师暗自欣喜自己适才明智的流程设计与民主的教学风格,这个教师在现场单凭一句两句话不可能解决得了的学科问题,可以通过如此精准规范的作品来教育感染学生。
3、突显思路的语言设计者当属学生
如你所知,课堂需要生成。做金属的导电性实验时,当实验小组测试过了若干种样品之后,一位学生突然向教师提出——想借用那个金元宝,看看它是否能够导电?这个请求,超出了教师的课堂预设,那么,教师是如何应对的呢?应允,还是婉拒?请听,教师的话——哦,你们有这个想法,大家同意不同意哟?
答案不出你所料,但是,请注意,这个当口的教师并没有自己立马上前决断,而是将选择权还给了学生自己。
在关于金属活动性比较的实验成果汇报环节,我们不妨再来看一个学生的口头展示:为了比较铁、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我们设计了两个实验。第一个,将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我们发现的现象是:铁丝表面有紫红色物质生成,看这个——紫红色,你们的实验应该也会有。然后,我们得出的结论就是: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更强。第二个,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我们发现:铜丝的表面有黑色的——
这里,教师想要陈述的有两点意见:第一,关于铁丝表面的紫红色物质的出现,实验小组并没有完成汇报就了事,而是说“你们的实验应该也会有”,从而提醒了做实验的同学,在不经意间产生了认同感。第二,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这个实验的现象原本是比较明显的,但是,实践操作中所产生的现象与理论推断产生了矛盾,这让实验小组不敢妄下论断,而是以一种质疑的眼神朝向了身边的指导教师。
世易时移,学情各异,教师放下以往的成见,并将自我修复到原初的纯真与好奇的状态,这是学生盼望的智慧架构,也是一位教师自身期待生成的片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