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作文《如何写出人物精神》--七年级

2020-08-28 来源:欧得旅游网


七年级语文(科目)导案(六)

时间:2019年 月 日 班级:七 班 授课人: 课题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作文】如何写出人物精神 课时 2 1. 学习“写出人物精神”的写作技法; 2. 积累有关“生活感悟类”的写作素材 学习“写出人物精神”的写作技法 教学过程 【抛石引路】(5分钟) 同学们,现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大家可以坐在 明亮的教室里面学习,但是对很多山区的孩子来说,上学成了一种奢望。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则视频,说一说从视频中提到的 几个孩子身上能感受到什么精神。 【无师自通】(25分钟) 思考:请大家说说三个孩子的照片有什么共同点,从他们成长的故事中又能够感受到怎样的精神? 【参考答案】虽然三个孩子的穿着都很朴素,上课条件很艰苦, 但是从他们的神情中都能够看出他们对上学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望。 从他们成长的故事中,能够感受到他们都有艰苦求学的精神,都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 【互动1】 师:请大家说说三个孩子的照片有什么共同点? 【参考答案】虽然三个孩子的穿着都很朴素,上课条件很艰苦, 但是从他们的神情中能够看出他们对上学的渴望、对知识的渴 望。 【互动2】 师:从他们成长的故事中又能够感受到怎样的精神? 【参考答案】他们都有艰苦求学的精神,都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 【互动3】师:摄影师解海龙向观众讲述三个孩子故事的时候,为什么很多观众都留下了眼泪? 【参考答案】为孩子们生活条件的艰苦而心生怜悯,更因孩子们能够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艰苦求学的精神而感动。 【互动4】师:通过摄影师解海龙向观众讲述故事以及通过观众哭泣的表情来表现三个孩子精神的方法,如果用在作 文当中这属于什么写作手法? 【参考答案】正侧面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摄影师讲述孩子们的精神是正面描写,观众的反应是侧面描写,通过正侧面 相结合的手法,突显了三个孩子艰苦求学的精神。 【互动5】师:同学们在写作文时,为了突显人物的精神,就可以运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方法。 除此之外,三个孩子不仅艰苦求学,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他们还在接受了资助之后,心怀感恩,用自己的力量 回馈了社会,帮助那些像自己一样的贫困孩子,让爱心薪火相传。 【知识详解】(45分钟) 世界上的人有千千万,但因各自具有不同的精神和灵魂而变 得与众不同。下面我们通过分析题目“这样的人让我______”, 积累相关素材,体会不同人物的精神。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人让你尊敬,有的人 让你佩服,有的人让你感动……请以“这样的人让我_______”为 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这样的人让我温暖》 ①皎皎银河,总有一闪星光使人赞叹;茫茫大地,总有一片 青绿令人清新。芸芸众生,总有一种人让我 温暖。 【解析】排比开头,照应标题,文采斐然。 ②我家住在一个老居民楼里,楼房都是6层的,没电梯,奶 奶上下楼就很不方便。每次奶奶去纳凉,手里总会拎着个小椅子 下楼,椅子除了来到楼下坐坐外,主要还是上下楼时用,爬一 层,放下椅子,坐一会儿,喘口气,养足了劲,再爬一层。有时 她嫌拿椅子费事,干脆不下楼了,便自嘲被楼梯给逼成“宅老”了。小区里有不少老人,自然像奶奶这样被迫成了“宅老”的也大有人在。住我家隔壁的王奶奶,也是其中一 个。 ③有一天,我在家里看电视,王奶奶突然兴冲冲地来我家,对我奶奶说:“不知道从哪天开始,有人在3楼的转 角处,放了一把椅子,我开始以为是谁忘记拿回家了,但很多天过去了,椅子一直在,椅子应该是谁特地放那儿的。 我们爬楼梯累了,走到3楼转角处,正好在椅子上坐一坐,歇歇脚。”奶奶听说后,也很高兴。看到她俩人脸上那喜 不自禁的笑意,我心中生出了一丝丝的暖意。 【解析】首次点题,为下文椅子变多以及自己也受到影响放了把椅子作铺垫。 ④不久,4楼、2楼的转角处,也都分别放了一把椅子。我也 跟着悄悄地在5楼拐角处放了一把椅子。这些椅子给老人带来了 很大的方便,老人上下楼的次数,也多起来了。可是,问题也随 之而来。 【解析】段末引出“问题也随之而来”,为文章设置波澜,使文 章有起伏。 ⑤老楼房,楼梯本来就窄,又放了把椅子,上下楼就有点碍 手碍脚。某天,一位住在4楼的叔叔在拐角处的墙壁上,钻了几 个眼,将一把折叠椅安装了上去。需要坐的时候,将椅子放平, 贴墙而坐,不需要的时候,就将椅子再靠墙折叠起来。一点不碍 事。折叠椅受到了人们更加热烈的欢迎。一位做小生意的居民, 自告奋勇拿出了一笔经费,又购置了3把这样的折叠椅,将2楼以 上转角处的椅子都换上。从此上下楼,看到这些椅子,我就不觉 想起奶奶脸上地笑意,盈盈暖意便在心头四散。 【解析】正面补充了4楼叔叔和做小生意居民自发安装折叠椅子 的事情,展现了社会上像他们一样的普通人善良、细心的精神。 通过自己感受到的盈盈暖意再次点题。 ⑥从此,椅子成了我们老居民楼的一道风景。 ⑦这件事很快传播开来,奶奶说,住在附近居民楼里老人很 是羡慕呢!老爸笑着回道:“他们楼也快要有了。报纸上说,政 府已经拨出专款,在所有老居民楼里推广啦!” 【解析】运用侧面描写,借奶奶和爸爸之口侧面烘托了在楼道安 装椅子这一举动的好处和影响力,进一步说明了想出此办法的人 的善良。 ⑧我很吃惊,真没想到,那个想出这个办法的人,只添加了 看似微不足道的一把椅子,竟然神奇般地帮助全市老人解决上下 楼的困难。 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样的人让老人被世界温柔以待,用他的善良与细心,点亮一颗又一颗的善心,怎么 能不让人无限温暖呢? 【解析】结尾引用名言,并借助抒情、议论点睛,明确指出了人物的精神。 技法提炼: 1.设置波澜,使文章有起伏。 2.正侧面结合,突显人物精神。 素材一值得借鉴的地方: 1.排比式开头,增添文采。 2.结尾引用名言,抒情议论巧点睛。 《这样的人让我敬佩》 ①那一树鹅白色的槐花,一嘟噜一嘟噜的,从高处泼洒下来。那个让我敬佩的人,依然在被树枝遮蔽的小小槐花饼店忙碌着。 【解析】开头照应标题,并运用环境描写,引出描写对象。 ②她穿着肥大的红色布围裙,看起来年龄并不大,可那双手 却失去了这个年龄段应有的模样,皱裂而粗糙。槐花一片片在空 中旋着,落在她的头上、肩上。她热得满脸通红,却顾不上用手 擦拭。 思考:“她”的外貌和神态说明了什么?

【解析】运用外貌、神态描写,表现了写作对象的操劳,为下文 突显其勤劳作铺垫。 ③排队的人很多,等了许久才轮到我。一走近,槐花独有的清香混着热气扑面而来。她熟练地把槐花饼装好后 递给我,眼睛里含着笑。我伸手接过,准备付钱。可身上大大小小的口袋摸遍了,却始终没有找到钱包。细汗布满了 我的额头,身后的人们都在不停探头向前探望。我尴尬地朝阿姨笑了笑,准备开口道歉,把槐花饼递回给阿姨。阿姨 看着我笑了,扶住我递回槐花饼的手,轻柔地说:“不要紧的孩子,钱等下次再给吧!”阿姨的笑格外美好,一股温暖 流淌起来。 【解析】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阿姨的和蔼善良、平易近人。 ④回家路上,遇到邻居张奶奶。她见我手中提着槐花饼,立刻向我夸赞卖槐花饼阿姨的好。原来张奶奶家的小孙 子很喜欢吃槐花饼。每次小孙子放学回家路过那儿,便馋得不走,站在旁边盯着看。这时阿姨就总会给他槐花饼吃。阳光铺洒下来,一如槐花的香气弥漫,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解析】运用插叙,侧面表现了阿姨的善良。点明中心。 ⑤等我回去送钱时,太阳已渐渐落到山顶,阿姨准备收摊回去了。只见她用尼龙绳把东西满满当当地收拾到一个破旧的三轮 车上,缠绕成圈之后,骑上车准备回家。她向前弓着腰,踩一下 脚蹬就探一下身子,像在对着前方无形的圣人作揖。路上很挤, 车几次被迫停下,阿姨并不恼,总先让着其他人。每当风扫过 时,车就颤巍巍地摇晃几下。我知道,是她没有力气了,是汗水 模糊了双眼分了她的神。好在阿姨继续把住车把,歪歪扭扭地向 前走,像一个黑点消失在路的远方。 【解析】运用神态、动作描写和比喻的修辞,突出了阿姨虽辛劳 但却乐观的精神。 ⑥我站在原地,又闻到槐花的香。抬头望着那盛开的槐花,被黄昏的暖光渲染上橘黄的颜色,团团簇簇。人们总 陶醉于花的美,而忘了花的香,乃至其中勃勃的生命力。其实,这片片槐香是值得敬佩的,它们是这个城市的灵魂! 虽平凡渺小,但却朴实地盛开着。 ⑦花如此,人亦如此。女人的乐观常驻在我心中。我敬佩你,“贫穷并不可怕,平凡并不卑微”,你灿烂的笑脸 和蹬车的身影教会我对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只要有一颗乐观、善良的心,再平淡的日子也能有滋有味。 【解析】⑥⑦段由景及人,以议论、抒情的方式突出了人物的精神。 ⑧那一树让我敬佩的槐花,高举着鹅白色的信念,一嘟噜一 嘟噜的从高处泼洒下来。在那个花开的季节,那个让我敬佩的 人,让我遇到了乐观和善良的灵魂。 【解析】以环境描写做结,首尾呼应,照应标题,点明中心。 素材二值得借鉴的地方: 1.环境描写式开头结尾; 2.首尾呼应,照应标题。 技法提炼: 1.运用人物描写,正面刻画人物。 2.由景及人,抒情议论点睛。 《这样的人让我震撼》 ①我不喜欢自己的名字,因为名字中的“丹心”二字始终让我觉得很难听。可每当老一辈听到 我名字的时候, 都会意味深长地点点头,说这个名字起得好,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解析】开头设置悬念。 ②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问爸爸:“为什么给我起这样一个 名字呀?”爸爸说:“你的名字与一个历史人物有关,他的名字 叫文天祥。” ③“文天祥是谁呀?”爸爸看着我好奇的样子,于是讲起了文天祥的故事。 ④我从爸爸的故事中得知文天祥是南宋末期的宰相,他年轻 的时候聪明好学,胸怀大志并考中 了状元。按理说这样一个了不 起的人,应该能够平步青云,一展抱负。可不巧的是他生活的南 宋朝 廷风雨飘摇,民不聊生。南宋军队不得不出兵打仗,抗击北 方蒙古族新建立起的政权,但军队节节败退。这个时候为求保 命,

很多朝廷官员都纷纷投降了。讲到这里爸爸突然停了下来, 让我猜文天 祥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我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他 一个文人能有什么能耐,肯定也会投降的!” 可爸爸斩钉截铁地 说道:“这回你猜错了,如果是别人也许会投降,可是文天祥绝 对不会,即便他 是一个文人,但他是有气节的。就在这样危难的关头,文天祥变卖家产,组织了万人军队,进行了 殊死抵抗。”文天祥的这一举动出乎我的意料,我心中顿时生出丝丝敬意,同时也为自己刚才的想 法感到汗颜。 【解析】作者从一开始看不起文天祥到对文天祥有所改观甚至心生丝丝敬意,为下文真正对文天祥的肃然起敬作铺 垫。 ⑤可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在一次战斗中,文天祥不幸被 俘,他自杀未成,还饱受着牢狱之 苦。听到这里我心里一紧,心想着经受着这样的屈辱,文天祥可能最终会抵挡不住,选择投降 了吧。爸爸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拍拍我的肩膀说:“文天祥绝 不会让人失望的。” ⑥果然,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文天祥誓死不降,英勇就义 了。还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 句。 【解析】运用心理描写,猜测文天祥面对屈辱时的做法。与文天 祥英勇就义的结果形成对比,凸显了文天祥的气节。 ⑦此时的我仿佛穿越了千年,看到文天祥面容憔悴,衣衫褴褛地被幽禁在牢狱之中,但是他刚直的傲骨没有被摧折,不屈的灵魂没有被泯灭,他用自己坚定的笔触书写着自己忧 国忧民、壮志难酬的心境。 【解析】运用幻觉想象,表现了文天祥忠贞爱国、正气凛然的精神。 ⑧这一幕让我的心突然被一种强大的力量冲击着,久久不能平静。我为他的苍凉悲壮而扼腕叹息。也为他有铮铮铁骨和凛然 正气而肃然起敬。 ⑨此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一直 在心中回响,从那铿锵有力的节奏中,我已然读懂了一位古人的 心声,他的形象变得更高大了,让我震撼,让我动容。 ⑩至今,我深深明白了父亲给我起这个名字的用意,他想让我拥有一颗赤子之心,能够为祖国尽一份绵薄之力,能够像文天 祥那样做一个有气节、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解析】结尾借助抒情、议论点睛。 素材三值得借鉴的地方: 1.开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结尾抒情、议论点睛。 技法提炼: 1.幻觉想象,展现人物精神 2.运用对比,突出人物精神 【智力冲浪】 阅读“点石成金”的内容并完成写作训练。 教学反思 制作人: 教研组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