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世界
作者:罗娅雯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35期
摘 要:在沈从文所描写的小说世界中,总是充满一股浓浓的湘西风味。在那些湘西世界中,于自然,他保存了湘西景色的原汁原味,以朴实、简单的手法将湘西独特的地域风情、民俗风貌一一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于人物,乡土人民那自然、纯朴的民俗风情和纯真、简单的爱情表达让湘西人民的质朴美丽跃然纸上;于行文风格,自然朴实、富有乡土气息的语言给人以活鲜的美感。
关键词:沈从文;湘西小说;民俗审美
作者简介:罗娅雯(1996-),女,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新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5-0-02 引言:
在沈从文的湘西世界中,将世外桃源般的自然风光,纯朴简单的山乡人物,融入到清新质朴的语言文字中,让读者深深地感受到了湘西地域的和谐氛围与自然美景。沈从文在对自然美的追求及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写作文风。他以民俗风情为写作的源泉,通过对湘西地域的不同民俗的择取及应用后,创作出了中国新文学发展史上别具一格的湘西小说,对现代文学在文学形态上的民族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沈从文创作湘西小说的简要背景
一些文学作家经过五四时期提倡人性解放与人性自由思想的洗礼后,在写作中写到了熟知的故乡,努力发掘出民俗文化,各种民俗文化在这些作家的笔触下被展现给了广大读者,让读者看到了一种健康向上、自然美丽的人性品德和民族精神。在这些作家里面,沈从文是突出代表。沈从文以边地民俗为写作素材,真实地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民俗风情,同时又以现代性的视角透视了民族心理,将萎靡的民族理性及情感点亮,让国民的美好品德和性格再次回归到人们的精神中。例如在《边城》里展现的信仰、居住、游艺、婚嫁、丧葬等民俗风情,突出了边地环境背景,将其中传达出的民族精神作为唤醒人们民族意识的工具。这也是沈从文写作湘西小说的最大意义。
2、湘西世界之中的自然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中没有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只有湘西土地的自然神隐。沈从文以描绘田园画般的笔调,将湘西人民淳朴的风情缓缓展开。
湘西作为一个苗族和汉族杂居,且较为封闭的边地,有楚地的巫鬼文化历史,它将浪漫和宗教结合,是浪漫美丽与残忍严肃的混合体,这些在湘西民俗中都可以看到。沈从文形容这些风俗透露着原始神秘中的恐怖,融合了野蛮与优美。在对湘西的风俗描写中,沈从文向人们展示了湘西人的处世态度,在听天信命、随其自然的同时,又对人生充满热情,展示了一种湘西特有的精神意识状态。
从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中看,自然界是一种宗教信仰一般的存在,并非简单的生活环境,甚至象征着人类未来的理想。自然物境将作者与作品里的人物联系起来,人文心态在对地域风俗的描绘中自然展露。如《雨后》以自然为背景,将人物与自然融为一体,故事的发生以风景风俗为依托,发生的故事又是风俗风景的组成,并且人物常和特定物象相映射,自然景物在特定的场合与故事发展相联系,变得有象征意义。例如在《菜园》中,菊花象征美丽,但是菊花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成为了权胄甲贵赏玩与践踏的对象,这暗示着人物像菊花一样的命运。 自然山水始终与沈从文紧密相伴,,湘西独特的山水风光带给沈从文很深的影响。我们在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中,处处可以体验到绮丽的自然美景。从沈从文描绘的边寨月光到黛绿山色,从临江陡壁到残雪竹篁,从山涧鸟鸣到雨雪初晴,这些美景无不让人心动。沈从文所写的故事大都发生在水边,如《三三》、《边城》、《丈夫》等,都有水的浮现和光影。水清,鱼动,竹翠,亦动亦静,层次分明,色彩亮丽,显得愈加诗情画意,沈从文对景色的描写让人看到一幅幅清丽脱俗的水墨画。
对于自然景观沈从文能够描绘的十分传神,在他笔下的人文环境也更加饱含生活乐趣。就像《边城》中描写的攀缘的缆索,临水的饭馆,来往的小船,水边的吊脚楼,桃花掩映的房舍,勤劳的男人,做事时闲聊的女人,这些都分外自然而和谐。
沈从文喜欢完整的、没有人工修饰的文化传达方式,沈从文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描画都是自然而毫无雕琢的手法,充分體现了湘西独特的地域、民俗风情。 3、湘西世界之中的人物景
在湘西小说中,水上渔民和乡间苗民是故事主要人物,他们民风古朴,没有森严的宗法、等级制度,他们和自然融于一体,人际关系简单,在对他们人生喜怒的表现中折射出淳朴的人情。
对于人物性格的塑造,有憨厚老实的贵生,有热情奔放的柏子,还有单纯天真的萧萧等等。乍一看来每个人物的性格迥然,但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内里都具有湘西劳动人民的勤劳纯朴、善良正直的品质,这些品质表现了人性美,自然而纯真。《边城》中翠翠的外阻父豁达豪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放,善于交友,他辛苦摆渡,随叫随渡,还买茶叶、烟草供过渡人饮用和爬山时解困。他们体现的是城里人所没有的美好品德。
在沈从文描绘的湘西世界中,民风淳朴的普通百姓之间的人际交往,似乎将封建宗法和贫富差距淡化了,人们之间更加赤诚、互重和体贴。在《贵生》中,身为仆人的贵生与主人五爷之间相互关心照顾,十分和谐融洽。
爱情在沈从文的笔下美好而令人渴望,是人性美的集中体现。在沈从文的笔下人们对爱情的选择遵循自然意识,没有金钱和权力的影子,也非传统的父母之命及媒妁之言,爱意在歌唱中表达和确立,自由配偶,自己决定命运,爱情是真挚而热烈的,为爱相守。《媚金、豹子与那羊》、《月下小景》等里面的爱情故事都跃动着原始生命色彩,洋溢着自然之趣。虽然依然处于封建宗法阴影之下,但他们依然拥有健康、美丽的爱情。萧萧与花狗,夭夭与三三,这些纯粹的爱都与物欲无关,健康而真实。
美在于生命的本质,首先它是与人的自然本性相符的,没有金钱和权势的掺杂。文学艺术之美是最先与这种自然人性之美结缘的。沈从文表现的是遵从人性,是一种优美、健康和自然的人生形式。沈从文所有创作的作品都饱含对人性美的追求和赞扬。在他的湘西世界中,人物自然的思想感情、简单的交际关系和诚挚的爱情追求都是至上的瑰宝。 4、描写湘西世界的语言特色
语言是文学的基础材料,文学是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造型艺术。沈从文用清新的格调让湘西地域的山鄉人情跃然纸上,让平凡的人物形象感人至深。沈从文的语言自然质朴、委婉含蓄,带着浓浓的乡间色彩。
湘西小说的语言简洁大方、含蓄清新。在文中少有“的”字,在《山道中》描写经过小溪的一段景色,近百字都没有“的”字,语言简练,读来朗朗上口,没有繁复的修饰,清新而自然。沈从文的作品犹如信手拈来,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过度的修饰,就像中国的水墨画,随意勾勒几笔就描出了山村景物的神韵。沈从文善于用含蓄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事物内涵和深厚的思想情感。在《边城》中,祖父与翠翠谈话,明明谈论的是一个人,但翠翠佯装不知,祖父心知肚明而又不戳穿,短短几句对话将祖父那万事了如指掌又洋洋得意的心情,和翠翠作为少女的羞怯及喜悦表现的淋漓尽致,含蓄简洁的语言让人回味无穷。
沈从文以群众语言为艺术创作的基础语言。在他的湘西小说中,人物的对话语言都十分质朴,乡土气息浓厚。沈从文曾说自己的文字风格独特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有太多的水上人的言语记忆,字里行间透漏着泥土的气息。实际上沈从文湘西小说里鲜活的语言是来源于湘西生活那片土地上,有很明显的地方色彩。在《柏子》中,水手与相好的妓女互相埋怨,在《贵生》中,贵生和毛伙之间的摩擦口角,在《长厂》中,老水手与夭夭的随意闲聊等等,在作者的笔下,通过简单的人物对白,湘西特有的生活场景跃然纸上,让读者有如身临其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湘西小说中生动的比喻也是一大特色。比喻在文学作品中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是将语言形象化的十分有效的方法,沈从文直接采用湘西人说话的传统特点,使比喻效果相比变得新奇有趣,出人意料,简单中透着灵动活泼。比如形容柏子就像一堆带着泥土的吊船棕绳,随意散漫的搁置于床边。又如,形容萧萧过的风风雨雨的日子,就像是长在田园角落中不曾引起人注意的蓖麻。在这些比喻中,将人比喻成吊船的棕绳和蓖麻,十分新颖奇特,但又十分自然准确,充满创意,让作品增加了独特的情趣。
此外,小说的语言叙述方式也充分利用了民间文学的优点和特色,通过民间文学的叙述方式,让小说语言更加朴实和亲民。在叙述上,作者平铺直叙,既点出要点,又简洁明了的将故事讲述清楚。沈从文在语言的造诣上别具一格,他利用湘西当地特色资源,让文章鲜活起来,新意层出且细腻委婉,营造出浓烈的生活氛围,展现语言之美。 总结:
沈从文写的湘西小说让社会扭曲、道德下滑的都市人看到了湘西原生态的本真人性之美,纯真古朴的风景民俗让人们看到了一副鲜活的生活画景,在这里,人融入自然,人性更加纯粹和简单。这些作品在文学领域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参考文献:
[1]张文东.“传奇”传统与“边城”想象——论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传奇”叙事[J].中国文学研究,2008,01:59-62.
[2]张森.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自然[J].中国文学研究,2008,01:98-101.
[3]崔荣.传奇传统的历史遇合与现代升华——对沈从文湘西小说的一种阐释[J].兰州大学学报,2004,02:18-22.
[4]谭璐.沈从文湘西小说与傩文化[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2:82-85.
[5]任葆华.男性叙事中的女性形象——沈从文湘西小说的女性主义解读[J].名作欣赏,2006,18:34-36.
[6]王巍.性爱拯救中的“现代性”追求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中的性爱意识研究[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06:179-19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