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评论
□刘山鹰
“什么是宪法?宪法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继十五大、十六大政治报告明确提出“尊重和保障人权”之后,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将在我国宪法中明确宣示“尊重和保障人权”,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奠定了法理基础,使人权在我国从政治宣言上升为宪法规范,并认为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是啊,我们是人,为什么要拒绝以人为本呢?
“人本身就是尊严”,这句话出自伟大的思想家康德。在他辞世200周年的今天重温这句话,可以从中读出深刻的意蕴。
在神权社会,人们曾经“以神为本”。上帝至高至美,至仁至义,而人则是满身罪恶,至卑至贱。“为了使上帝富有,人就必须赤贫;为了使上帝成为一切,人就成了无。”人们也曾“以君为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制度下,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即每个人都等于零。”总之,“以神为本”、“以君为本”的实质就是抹煞人、否定人、轻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
当人们认识到人的时候,与此相伴的是人们认识到了人的权利;当人们要从封建****制度下解脱出来的时候,人权便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伟大旗帜。现在,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继突破把计划经济当作区别姓“资”姓“社”的桎梏、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又抛弃了把人权当作资产阶级专利的旧有思维,从而高高举起了人权的大旗。
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包含着丰富的思想。首先,它要求平等地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无论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归根结底要落实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广大人民群众”虽然包含不同的职业、阶层、民族,但他们都是平等的,不分谁主谁次、谁先谁后、谁高谁低,都得到宪法和法律的平等保护。如果在人民群众中划分主次、先后、高低,那就必然会出现特权,必然出现歧视,那就不是以人为本。不论是公是私,不论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还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都给予“平等保护”,这是“三个代表”思想的题中之义,也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 其次,它要求破除“GDP神话”,破除“官本位迷思”。本来,“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是万物的灵长”,可现实是:人没能成为尺度,反倒是GDP成了尺度;人没能成为GDP的灵长,反倒为GDP所驱驰。 在破除“GDP神话”的同时,还要破除“绿色GDP神话”。必须看到,人们一方面在破除旧的“GDP神话”,另一方面却正在树立一个新的“绿色GDP神话”。总之,是见物不见人。“绿色GDP”虽然是比“GDP神话”进步,但在实际运作中的思路与前者同出一辙,即对领导干部的评价系统问题,其核心是官本位。 再次,它要求在领导干部中深入贯彻“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不管是“GDP神话”还
是“绿色GDP神话”,当它成为评价领导干部最重要评价标准的时候,它暗含的前提是领导干部为了追求政绩,为了得到好的评价,必须追求GDP或者是绿色GDP。破除GDP或绿色GDP神话,不是否认领导干部合理的个人利益,而是希望领导干部的个人利益建立在致力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基础之上。
“官本位”不退场,“民本位”就上不了场。要真正实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重要的不是解决用什么来评价领导干部的问题,而是要解决主要由谁来评价领导干部的问题。
最后,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必然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何谓民主?简而言之,民主就是人民当家做主。人民不做主,何来以人为本?民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民对于政府的监督。就像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懈怠。人民对于政府的监督必然包含对于领导干部的监督。因此,只有发展民主和法治,才能真正保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才能真正保证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地位,才能真正去掉蒙在人身上的尘土,让“人”这个字水落石出。正如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的基础》中所说: 人之为物,其存在本身就是目的,而且是这样一种目的,这种目的是不能为任何其他目的所代替,是不能仅仅作为手段为其他目的服务的。
让我们重温马克思《共产党宣言》的那句名言: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所) 2、
最近看到一篇报道,说有一名记者,先潜入一家同性恋者聚集的酒吧,实地观察那里一对对男人的亲昵举动;接着,尾随的执法人员突击搜查,把那些他们带回公安局处罚;那位记者,再把整个过程写成报道,对这些同性恋者的“丑态”作一番“鞭挞”。
读完那篇报道,我感觉恶心——不是对同性恋者恶心,而是对粗暴干涉同性恋者聚会的记者和执法人员恶心。同性恋者,他们的性向在外人看来是古怪的,但无论多么古怪,他们毕竟没有伤害任何人。倒是他们自己的私下活动,受到了外人的滋扰,倒是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好事之徒的伤害。
有人说,他们之所以被拘留,是因为他们违反了治安管理条理。就算是吧,那我们现在就不妨讨论一下,这样的治安管理条理是否合理。也有人说,同性恋者的举动,令大多数人感觉不安。就算是吧,那记者为什么还要钻进别人聚会的特定场所,把鼻子探到人家的嘴唇之间,将细节披露出来,让本来“眼不见为净”的读者难受呢?
读过经济学的朋友都知道,交易能够“无中生有”地增进彼此的幸福。我把多余的面包给你,你把多余的牛奶给我。这样,尽管牛奶面包都没有增加,但我们的幸福都增加了。这个道理很浅,但要贯彻到底并不容易。把这个道理贯彻到底,就会得到“没有受害人的违法”的视角。
在上面提到的故事里,警察把同性恋酒吧里的人都抓起来了,因为他们都是“违法者”。但,“受害人”在哪里呢?执法人员根据某些法律和条例,可以指出谁是“违法者”,却没有办法指出谁是“受害人”。
不是小题大做,这种“找不到受害人的违法”,是社会上常有的事情。
性交易,雇佣没有许可证件的外地劳工,同性恋者幽会,浏览色情网站,发放高利贷,把舶来品带入国境出售,这些做法往往都被视作违法,参与者都是“违法者”,但“受害人”是谁呢?这些没有受害人的违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它们都是“违法者”双方自愿的交易。
最典型的例子是麻醉品问题。我们知道,在荷兰和瑞士等国家,买卖轻度麻醉品是合法的。很多学者,包括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和贝克(Gary S. Becker),都公开支持麻醉品合法化。(分别参见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的《弗里德曼文萃》和华夏出版社的《生活中的经济学》。)最近英国严肃的政经杂志《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也用封面文章高调呼吁麻醉品合法化。
他们走火入魔了吗?我们不妨听听他们的论证。第一,我们缺乏道德上的理由,去惩罚那些自杀的人。既然如此,对那些自愿用麻醉品进行慢性自杀的人,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阻止、甚至去惩罚他们呢?我们当然可以用言语来劝说,但我们没有权力阻止和惩罚他们。
第二,麻醉品合法化后,“自愿”食用麻醉品的人数,可能会上升,也可能会下降,但重要的是,“被迫”食用麻醉品的人数肯定会下降。要知道,现在很多瘾君子都是受害人,他们是因为上当受骗而上瘾的。在麻醉品非法的情况下,瘾君子无法通过正当的途径获取麻醉品,犯罪分子于是产生了强烈的动机,要诱骗别人上瘾,通过麻醉品控制别人的行为,盘剥别人的财富。当麻醉品非法时,只有社会上的恶棍才敢铤而走险去贩卖,并恶意地拖人下水;当它合法时,正当的商人也会去贩卖,但不会强加于人。
第三,由于麻醉品只能在地下买卖,所以品质得不到保证,瘾君子的身体会受到更严重的侵蚀。
第四,管制之下,麻醉品的价格极高,这会诱使瘾君子从事其他犯罪活动。一旦放开管制,麻醉品的价格就会暴跌,原来靠贩卖麻醉品牟取暴利的黑社会分子,会一下子失去了赖以为生的温床,而瘾君子从事其他犯罪活动的机会也会减少。
您不同意这些惊世骇俗的论证吗?不奇怪,先把它放一边,时不时拿出来想想好了。但可以肯定的是:经济学从“自愿交易可以增进双方幸福”的原理出发,最终得到了“没有受害人的违法”的视角,这一思想历程,能令许多喜欢思考社会问题的人,永久改变他们的世界观。
3、
一个男人,得了重病,生命垂危,他让护士给两个女人打了电话,一个是他的妻子,一个是他的情人,没多久,两个女人一前一后来到了病房,妻子看上去很无助,并且一脸的憔悴,情人依旧浓妆艳抹,花枝招展,男人看到情人,原本暗淡的眼神好象又有了亮光,他用无力的手从内衣的口袋里掏出了一个钱夹,从钱夹里拿出了一片红叶对情人说:“我们相识在满山红叶的季节里,除了它我没什么留给你的,希望你以后好好的珍惜它。”接着他又从枕头下面摸出一个存折,对妻子说:“我就快要离开了,上面有四十万元的存款,是我劳苦奔波换来的所有积蓄,我把它留给你当做你以后的生活费用。”情人恼羞成怒的扯碎了那片红叶,气急败坏的跑出了病房。妻子却把男人抱起来让他靠在自己的怀里,男人带着微笑合上了双眼!
妻子的怀抱就象是家,家是男人最后的港;情人的怀抱象码头,男人只做短暂的停靠,不做过多的停留! 妻子象是一件旧衣服,因穿的时间长而又有了很深的感情总也舍不得丢弃;情人象是男人手里的公文包,虽然花丽,但却不是真皮的,随时都可以换掉!
妻子可以光明正大的牵了男人的手一起逛大街、进商场、参加各种聚会,并自豪的对朋友说:“他是我男人”。情人则要避人耳目,偷偷摸摸,躲在阴暗的角落!
妻子是早晨的一杯清茶,午后的一片绿阴,清茶的芳香久闻不厌,绿阴下面,男人显得那样的气定神闲;情人是深夜的一杯浓咖啡,虽然也是香气逼人,但只能给疲惫的男人提提神,注入一点儿兴奋! 男人在外面遇到了挫折第一个想到的是妻子,因为妻子能够同甘苦;男人只有在高兴的时候才会想到情人,因为情人只能共富贵!
男人会在“情人节”的晚上送给情人一束耀眼的红玫瑰,并在她的额头上留下潦草的吻,然后找一个借口匆匆的往家奔,他或许什么都不给妻子买,但他会拥着妻子站在窗前,把窗子打开,对她说着柔软细语,看
夜空下繁星点点!
妻子和情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待遇也就截然不同,妻子是生活当中相儒以沫的伴侣,而情人则是男人情感生活上的点缀!所以,只做妻子,别做情人! 4、
时光倒流20年,\"万元户\"人人艳羡。但今天,\"万元户\"差不多已成了低收入的代名词,年薪10万的人成为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中坚力量,而年薪100万的人大多来自各类赢利的经济实体的领导阶层和受益阶层。
2002年,在不同的城市里,年薪1万、10万、100万的人们分别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回复人:战斗英雄 email:huangenhua@pa18.com 年薪1万:幸福感+郁闷
2004-03-14 15:07:41
他们大学毕业后,就在内地某小城市或并不算发达的中等城市工作,月薪800元左右,工作轻松,生活节奏较慢。
职业生涯
每天早上8点,他们准时拿着包子、油条来到办公室,先倒一杯热茶,然后坐下来边吃早餐,边看当天的报纸。大约半个小时后开始工作。
午饭在单位食堂吃,4元钱左右。在饭桌上,同事们闲聊,偶尔发点对单位的小牢骚,但这并不足以导致他们跳槽。
下午注定有同事提早下班,去接他们在幼儿园或者学校的小孩。上班时间经常有各自的私交为私事而来。一般而言,每个同事都乐于卖弄自己吃得开的社会关系。单位经常要开会传达有关精神,但大家一般不感兴趣,除非是人事任免、竞聘、工资改革之类。在单位获得提拔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资历。
他们少有出差。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出差的机会成为同事们打破头也要争取的事,但基本上还是论资排辈。他们中的很多人至今还未坐过飞机。收入及福利
工资在每月初就领了,住房公积金大家都要交。在不多的工资之外,特别的日子令大家有特别的期待:夏天的降温费,冬天有取暖费,节日都有钱和东西发,年底还有年终奖金。分房随着国家政策而取消,但单位号召集资建房;90%的同事住着单位分的房子,另外10%住的是集体宿舍。年假可休10天,晚婚者可休30天,产假可休5个月,剖腹产休5个半月。 消费
他们有几百元钱一套的西装,但更多的是几十元钱一件的衣服,而同样收入的妻子或女朋友有几十元钱一件的文胸。批发市场、百姓超市和杂货店是他们经常光顾之地。他们一般不买名牌,但销售名牌的商店也常逛,当作风景和解馋。他们多数买了手机,每月话费基本控制在100元以下,用了多年的传呼机还留着,打长途用IP卡。他们不抽烟,或抽三五元钱一包的烟,在一些体面场合也买包红塔山抽。
他们有自行车,骑着上下班和社交,也经常搭公交车,极少打的。同城的朋友们不时聚会,轮流坐庄而不是AA制;若谁有喜事,朋友们准当作请客\"嘬\"一顿的理由,100多元钱可以吃得很体面;同事结婚送60元,朋友结婚送100~200元;结了婚的同事朋友不出一两年陆续生了小孩,用不起一次性尿片,所以男的
都要洗尿布。
出于兴趣,他们也买书,但没有固定订报纸和杂志的习惯。他们的夜生活不过是逛街、看电影、看电视或在家厮守,一般按时睡眠,除非打牌。几年下来他们多数也存了1万多元钱,部分炒了股;如果要筹划婚礼或买房,父母是最大的赞助商。 状态
这是一种人情味很浓的生活,身体健康,衣食无忧,同事融洽,家庭和睦,一切按部就班。他们大多数时候习惯了,有时会享受这种状态,并从中获得幸福感(调查表明月收入500~1500元的人是中国最有幸福感的一类人);偶尔也郁闷,憧憬大城市和另一种生活方式,想改变,但害怕代价太大,本事不够。
回复人:战斗英雄 email:huangenhua@pa18.com 年薪10万:优越感+压力
2004-03-14 15:08:00
他们有一技之长和职业追求,是在沿海或大城市工作的白领一族,月薪8000元左右,高学历、高智商、高收入、高消费、压力大、节奏快。
职业生涯
他们的工作往往就像打仗一样,因为老板或客户盯着出活儿,也因为薪水是以工作量计算。
因为忙和暗中竞争,同事之间有合作也有距离。他们在公司用电话、传真、上网等方式来处理工作。他们追求资讯的海量和效率最大化,因此网络是日常工具。他们经常出差,坐飞机是家常便饭,在城市之间处理业务、结交同行、获取信息并以此站在行业的最前沿。
与收入获得的满足相衬,他们大部分时间不得不更处于工作状态。他们是靠专业吃饭的,竞争对手还有全国的同行。他们随时要\"充电\",但他们的身体也在透支。
他们的工作有付出有回报,但工作的惯性使他们不付出都不行,而回报的不合理则可能导致他们跳槽。他们所处的行业,跳槽算是平常事,但工作环境和性质没有太大区别。已经开始有猎头公司关注他们。糟糕的是,他们的工作与生活不分,工作成了生活的组成部分。因此他们没有太多时间顾及家庭及感情生活,办公室恋情在这个阶层有显露迹象。
开会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务虚的会基本不开。他们可以基于私人的理由选择在不同的城市工作,却很难有决心和胆量尝试换一个行当。
收入及福利
他们的工作业绩被记录下来,体现在工资卡里或额外奖励上。因为进入了高收入阶层,所以每月纳税。同事之间的收入差异彼此保密。培训和旅游等福利随公司的制度而定,有通讯、交通和伙食补贴,工作满一定年份即享受7天以上带薪年假,出差补贴高于国家机关标准。公司为其购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或许有部分公司股。公司还可能有逐年加薪制度。 消费
他们追求时尚,有品牌观念,对时装及日用品、聚会场所、购物场所、居住场所,甚至打火机都有品位选
择。他们完全有能力按揭买住房,选择潮流社区楼盘,并倾向于个性化装修。他们有旅游或摄影爱好,当然,也小有出国旅游的机会和实力,只要有时间。
他们习惯于掏钱订阅一份或几份报刊;可以用手机煲电话粥直至没电;可以周末看一场演唱会或到邻近城市只为探访朋友。他们不自觉地归入某个共同趣味的圈子,以此展开社交。
他们是持卡一族,有若干张银行卡,存款不等,日常开销毫无后顾之忧,出行偏向坐地铁或打的,有购车的短中期目标,有初级状态的投资观念,比如炒股、炒外汇、买足彩;他们的夜生活丰富,可呆家、泡吧、购物、上KTV……夜生活给他们喘息之机,而加班和城市的繁华使他们养成晚睡的习惯。 状态
一方面他们有事业上的成就和生活素质上的优越感,自以为是城市精英;另一方面工作压力不断掏空他们的智慧和体力,淘汰的危机与发展的危机四伏。他们处在不穷也不富的尴尬阶段,放弃工作等于一穷二白,努力向上亦难成百万富翁。他们的身心高度紧张,工作的余暇获得的不像是幸福而更像是偷来的快乐。
回复人:战斗英雄 email:huangenhua@pa18.com 年薪100万:成就感+责任
2004-03-14 15:08:17
他们是民营企业老总、IT业的CEO(首席执行官)或上市公司董事长,平均月薪8万有余,压力与风险巨大,对团队和企业负有责任。
职业生涯
他们的工作重心在于决策和管理,私人时间与工作能否区分开来,取决于他们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水平。一般来说,上下班的概念于他们形同虚设。他们的视野在全国或全球,根据商机在任何可能的地方会见生意伙伴,因此他们是标准的\"空中飞人\"。他们有秘书或助手处理事务,他们的日程与企业的发展和命运息息相关。他们还负有从团队中培养和提拔后起之秀之责,向团队灌输经营理念。在发掘人才的同时,他们本人也成为猎头公司的重点目标。
在适当的时机和场合,他们要代表企业接受媒体采访,出席各种有关的行业论坛会议,并在任何时候都能把握政策的走向带来的变化,制定出应对之策。他们要面对危机进行公关,在整个市场发生变化之后把企业带入安全轨道;在平时,他们要维护企业形象和市场渠道,创造企业的新赢利点和项目。在工作上,是女性的可能要百分之百地漠视自己的性别,而纯以生意人的身份与外界打交道。他们的个性为企业所用,而其他方面的才华在很大程度上要隐藏起来。偶尔他们以公众人物的身份出现在与企业无关的传媒场合,也算在另一种意义上为企业宣传加分。
收入与福利
他们的收入是一个组合:除了可观的现金之外,还有企业的股份、期权以及各种达到企业当年赢利目标之后的奖金。
汽车、住房和通讯工具是企业配备给他们享用的\"硬件\",秘书和司机服务是企业配备给他们的\"软件\"。他们的个人补贴会比员工更多,各项保险会比员工更高。因为拥有决策权,所以他们的个人福利会主动与他们的贡献平衡,基本到了随心所欲的范畴。
消费
从时间、精力和金额上,他们在生意上的公关消费多于个人的生活消费。房子和车子在身份和品位上的象征意义多过了实用价值。旅游实际上被商务旅行所代替。
他们没有太多余暇来执著于消费的细节,除非是个人非常偏爱的某些癖好,因此名牌几乎成了他们最有效率最经济的选择。他们的社交圈子与商务活动紧密结合,消费观念在很大程度上能相互影响。
用整块的时间看电视于他们是奢侈的事,相比之下,用数万元买一张俱乐部会员卡倒不算奢侈。他们不是时尚科技产品的试验者,而更愿意做成熟科技产品的使用者。因为工作对私人时间的侵占,所以在消费上他们愿意给家人和朋友大方的补偿。与消费品的售价相比,他们更在乎服务的质量,而高级会所能让他们感觉到隐私被尊重和与众不同。 状态
心系企业安危,他们享受工作,胜过享受生活。企业发展壮大,带出一个优秀团队所给予他们的成就感,替代了个人成就感。他们的抱怨多针对体制和政策或对手的恶性竞争。他们进入社会财富的最大创造者之列的同时,也进入了社会财富的最大拥有者之列。
5、
有一个婴儿即将出生。
一天,这个小孩问上帝,“他们告诉我明天你将要把我送到地球,不过为什么我在那儿会那么小和无助呢?” 上帝说,“在所有的天使之中,我已经选中了一个给你。她将会等待你和照顾你。”
“不过”,小孩问了,“请告诉我--在天堂我除了歌唱和微笑之外什么都不做。这些是我快乐所需要的!” 上帝说,“你的天使每天将会为你歌唱和微笑。你将会感受到你的天使的爱,你会感到快乐。” “还有”,小孩又问了,“如果我不懂他们说的语言,当人们对我说话的时候我怎样才会理解呢?” “这很简单,”上帝说,“你的天使将教会你语言中最美丽和最甜蜜的词语,带着最大的耐心和关怀,你的天使将教会你怎样说话。
小孩抬头看着上帝说,“我想和你说话的时候我该怎么做呢?”
上帝微笑着对小孩说,“你的天使会把你的双手放在一起然后教会你怎样祈祷。” 小孩说,“我听说地球上有坏人,谁将会保护我呢?”
上帝把手放在小孩身上,说,“你的天使将会保护你,甚至会冒生命的危险!” 小孩看起来有些悲伤,他说,“我将会一直感到悲伤因为我再也看不到你了。”
上帝拥抱着小孩。“你的天使以后会一直跟你说有关我的事情,还会教你回到我身边的方法,虽说我一直与你同在。”
在这一刻小孩在天堂感到了无比的安详, 不过已经可以听到从地球传来的声音。
小孩有点急促,温柔的问“上帝啊,如果我现在将要离开,请告诉我我的天使的名字!” 上帝回答说,“你的天使的名字并不那么重要,你可以简单的叫她 “妈妈”。” 谨以此贴送给天下所有的“天使”妈妈们,祝她们永远健康、幸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