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十中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纸上。
2.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卡面清洁和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合计36分) (一)论述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合计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空前的社会普及必然牵动上层文化界,上层文化界可以置身事外,也可以偶尔涉足,这就只能使社会普及停留在原生态的阶段;如果上层文化界终于按捺不住,浩荡介入,而且慷慨地把自身的文化优势投注其间,那么就会产生惊天动地的文化现象了。
昆曲,是世俗艺术中吸纳上层文化最多的一个门类。在昆曲之前,北杂剧也达到过很高的文化品位,也出现过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这样的文化大师,但是如果将北杂剧的创作队伍与昆曲的创作队伍作一个整体比较就会发现,昆曲创作队伍里高文化等级的人要多得多。
上层文化人排除了自己与昆曲之间的心理障碍,不仅理直气壮地观赏、创作,有的人甚至还亲自扮演。久而久之,昆曲就成为他们直抒胸臆的最佳方式,他们的生命与昆曲之间沟通得十分畅达,因此他们也就有意无意地把自身的文化感悟传递给了昆曲。《清忠谱》所表现的取义成仁的牺牲精神,《长生殿》所表现的历史沧桑感和对已逝情爱的幽怨缅怀,尤其是汤显祖的《牡丹亭》从人本立场出发对至情、生死的试炼和感叹,都是上层知识界内心的真诚吐露。如果我们把这几个方面组合在一起,完全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的几根支柱。这几部传奇作品与《红楼梦》等几部小说加在一起,构成了明清两代一切文化良知都很难逃逸在外的精神感应圈。
高层文化人在给昆曲提升精神浓度的同时也给它带来相应的审美格调。众所周知,昆曲从文词的典雅生动、意境的营造到心理气氛的渲染都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有不少唱词段落在文学价值上完全可以与历代著名诗词并驾齐驱。更难能可贵的是,多数昆曲作品在编剧技法上也十分高超,使得典雅深邃的文词
能借助于戏剧性的舟筏通达当时无数世俗观众的接受水平,引起全社会的欣赏和迷醉。在唱腔上,音乐格局的婉转变化、演唱节奏顿挫疾徐的控制、配器的齐全都达到空前的水平,取得了柔丽妩媚、一唱三叹的效果。在表演上,角色行当的细密分工,写意舞姿和抒情舞姿的丰富,念白的生动幽默,也使昆曲成了一门需要多年学习才能把握的复杂技艺。这些自然都与社会性痴迷所造成的激励有关,也与高层文化界对它的精工细磨分不开。高层文化人把他们的全部文化素养和审美积淀都投注在昆曲的一招一式、一腔一调之中,诗、书、琴、画、舞、乐融成一体而升腾成种种舞台景象。因此不妨说,离开了文化精英的大幅度聚合是很难办得到的。
(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层文化界按捺不住,介入世俗艺术,就会产生惊天动地的文化现象。
B. 上层文化人把自身的文化感悟传递给了昆曲,因此昆曲成为他们直抒胸臆的最佳方式。
C. 昆曲的审美格调不仅体现在唱词、唱腔和表演上,编剧的高超技法也引起了观众的欣赏和迷醉。 D. 离开精英文化的大幅度聚合,昆曲的一招一式、一腔一调的审美格调就很难达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提出在社会普及的原生态阶段很少有上层文化界的涉入。 B. 文章将昆曲和北杂剧进行对比,突出昆曲和上层文化界的紧密联系。
《长生殿》《牡丹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组合在一起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的几根支柱。 C. 《清忠谱》
D. 文章指出昆曲是世俗艺术中吸纳上层文化最多的一个门类,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昆曲对上层文化界的影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昆曲的很多唱词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这是众所周知的。
B. 昆曲是一种世俗艺术,有一定的社会普及性,因此这一艺术吸引的主要对象和主要参与人是世俗观众。 C. 社会性痴迷对昆曲所造成的激励和高层文化界对昆曲的精工细磨使昆曲成了一门复杂的技艺。 D. 昆曲在唱腔上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取得了柔丽妩媚、一唱三叹的效果。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无中生有等问题。
A项,“上层文化界……就会产生惊天动地的文化现象”错,由原文首段可知,应为上层文化界的浩荡介入并向其间投注自身的文化优势会产生惊天动地的文化现象;
B项,因果倒置,原文第三段为“昆曲就成为他们直抒胸臆最佳方式……因此他们也就有意无意地把自身的文化感悟传递给了昆曲”;
D项,原文末句为“离开了文化精英的大幅度聚合是很难办得到的”,选项中“精英文化”指一种文化,应为“文化精英”,指代上层文化人。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
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D项,“昆曲对上层文化界的影响”错,文章分析的应是上层文化界对昆曲的影响。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
的B项,“主要对象和主要参与人是世俗观众”错,昆曲是一种世俗艺术,有一定的社会普及性,主要受众是世俗观众,但主要参与人是上层文化人,而不是世俗观众。 故选B。
【点睛】辨析题目的陷阱类型,这样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篡改原文。错项故意更换、添加、删除个别关键词导致因一字或一词之差而背离原文的意思。
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将甲的属性说成语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 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意思而凭空捏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
五、范围不清。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
六、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
七、说法绝对。指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绝对的情况。 八、答非所问。提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 九、混淆时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已然”与“未然”混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合计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如果人类无法安全地驾驶,那么就不要人类来干这事儿。”这是近年来全世界开始兴起的无人驾驶风潮的逻辑。百度、Alphabet等巨头正在大力投资研发无人驾驶汽车。
无人车最大的价值就在于更加安全,比如无人驾驶汽车的智能感知车距功能可提高道路使用效率,同时能够降低人为操作失误,增加驾驶安全系数,有利于道路通畅。人驾驶汽车,从看到紧急情况到踩下刹车再到刹车发挥作用,平均总共需要1.2秒。而未来无人车有机会在0.2秒内紧急制动,这比有人驾驶的平均1.2秒快了整整1秒,1秒的时间往往可能是救命的时间。此外,驾驶员的安全视距一般在50米左右,而自动驾驶汽车能实现200米以上的超视距扫描观测。更为重要的是,基于人工智能的无人车不会累、不会受情绪干扰、不会出现酒驾醉驾和开车时发短信、打电话等问题。无人车也更遵守交通规则,能够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
(摘编自余建斌《无人驾驶,也许更安全》)
材料二
2014~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及预测
(资料来源于艾媒咨询《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专题研究报告》)
材料三 随着一些新科技,诸如物联网、机器人技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3D打印技术、生物科技、神经科技、新材料科技、纳米科技、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技术等,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的汇聚融合,人类既为这些科技蕴含的巨大的变革性力量感到振奋和鼓舞,同时也为人类在自己所创造的技术社会里的角色、地位和状况有一种混合着现实与想象的担忧、焦虑甚至恐慌。人工智能的崛起,尤其是Alpha系列的人机围棋大战,使得人们对技术的这种复杂心态变得更加突出和醒目。
当人工智能技术存在缺陷,或者被以不正当目的进行利用时,它会对人类的个体和社会的不同方面造成威胁或危害。例如,通常的“弱人工智能”系统可能因程序故障或人的恶意操控而造成导航错误、电网瘫痪、金融市场崩盘等。
而习惯了旧有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人可能会对人工智能带来的重大变革感到“不适应”。例如,人工智能造成的“技术性失业”甚至会广泛波及高级智力劳动者,如翻译、医生、律师等。
随着人机融合技术的发展,人类可以将人工智能嫁接乃至无缝地融合到自身的自然智能中,实现人机融合的智能。这样,人不再是纯粹自然演化意义上的生物人,而是一种人机混合物。这会对人类的一整套观念——尤其是伦理的、法律的、教育的观念——构成威胁。
更严重的威胁是,当通用人工智能完全实现,人工智能体将不仅有与人类一样的智能系统、情感系统
和意志系统,而且在这三个方面都有比人类更强的能力,因此它们有可能凭借自己的超级能力控制、奴役甚至灭绝人类。
(摘编自李恒威、王昊晟《人工智能距离“威胁”人类还有多远?》)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大约是2014年的7倍,预计该产业将得到巨大发展。 B.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增长率将在2019年回落,该产业的发展大致退回到2017年的水平。 C. 从中国人工智能创业公司的分布看,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成为众多公司的首选驻地。 D.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高速发展,但区域发展不平衡,即使是一线城市,其间也有较大的差异。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人车迅速紧急制动降低了交通事故发生率,无人车更遵守交通规则,能够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 B. 无人车能使人从驾驶中解放出来,获得更舒适的体验,这成为其吸引投资的主要因素。 C. 北京成为中国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最为集中的城市,这与北京的首都地位是直接相关的。 D. 人工智能可以为人类提供前所未有的便捷、舒适、安全,它的威胁远远小于它的贡献。
6. 材料三列举了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种种威胁,造成这些威胁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B 5. A
6. ①人工智能造成威胁的原因有其自身因素:技术存在缺陷,通用人工智能体动机不良;②也有人类方面的因素:使用者动机不良,人工智能会追成“技术性失业”,人机融合对人类传统观念的威胁。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
的B项,“该产业的发展大致退回到2017年的水平”说法错误,从材料二图表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增长率将在2019年回落,但产业规模依然增长,增长率回落不代表该产业的发展会倒退。增长率为负数时才代表产业发展的倒退。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
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的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无人车能使人从驾驶中解放出来……吸引投资的主要因索”说法错误,“如果人类无法安全地驾驶,那么就不要人类来干这事儿”“无人车最大的价值就在于更加安全”,根据材料一中的这些内容可知,无人车吸引投资的主要因索是安全;
C项,“这与北京的首都地位是直接相关的”说法错误。北京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分布比例最高,但材料中并未体现这与北京的首都地位有联系,更没有“直接相关”的内容,属无中生有;
D项,“它的威胁远远小于它的贡献”说法错误,材料三中说,“随着人机融合技术的发展,人类可以将人工智能嫁接乃至无缝地融合到自身的自然智能中,实现人机融合的智能”“因此它们有可能凭借自己的超级能力控制、奴役甚至灭绝人类”,人工智能对人类的贡献与威胁共存,但材料中并未比较孰大孰小。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种种威胁的原因是什么。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
第一,站在人工智能的角度上:材料三中说,“当人工智能技术存在缺陷”“人不再是纯粹自然演化意义
上的生物人,而是一种人机混合物”“当通用人工智能完全实现,人工智能体将不仅有与人类一样的智能系统、情感系统和意志系统,而且在这三个方面都有比人类更强的能力,因此它们有可能凭借自己的超级
。能力控制、奴役甚至灭绝人类”,可以看出,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缺陷,如果人工智能体动机不良,它们有可能凭借自己的超级能力控制、奴役甚至灭绝人类;
第二,站在人类的角度上:材料三中说,“或者被以不正当目的进行利用时,它会对人类的个体和社会的不同方面造成威胁或危害”“人工智能造成的‘技术性失业’甚至会广泛波及高级智力劳动者,如翻译、医生、律师等”“这会对人类的一整套观念——尤其是伦理的、法律的、教育的观念——构成威胁”,可以看出,由于使用者动机不良,人工智能会造成“技术性失业”,人机融合对人类传统观念有威胁。 【点睛】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首先浏览选项标出敏感点,敏感点就是题干要求的“内容”或“艺术特色”等。其次回归原文找对应句,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句,筛选信息类要注意是否改变了原文判断,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原文依据。最后排除定答案,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合计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皮克休的公事包 [法]都德
十月的一个早晨,我正在用早餐,一个人走进了我的家。一身陈旧不堪的衣服,罗圈腿,满鞋帮的泥块,佝偻着脊梁,两条长腿强支着身子直哆嗦,活像一只拔了羽毛的鹭鸶。原来是皮克休。是的,那个又凶狠又可爱的皮克休。
这位著名的皮克休直走到屋子中间,撞在我的桌上,然后用悲哀的音调说道: “可怜可怜一个穷苦的瞎子吧……” 他模仿得那么像,我不禁大笑起来。 “你以为我闹着玩……看看我的眼睛吧。” 他跟着就转过来让我看他两只白的没有光的眼珠。
“我瞎了,我的亲爱的,这一辈子都是瞎子了。用硝镪水写字,就落得这个下场。干这个好行当,把我的眼烧坏了;你看,烧穿了底……连眼边都烧坏了。”一面说一面让我看他那被烧得眼睫毛影子都没有的眼皮。
我感动得什么话也想不起来对他说。我的沉默使他不放心了。“你正在工作?” “不,皮克休,我在用早餐。你也吃点?”
他不回答,只是扇动着鼻翅。我抓住他的一只手,让他坐在我的身边。 在人们给他端吃的的时候,这个可怜虫不住地嗅桌上的东西,面带微笑地说:
“这些都像是好吃的东西。我要好好地饱餐一顿,有好多日子我没坐下来用早餐了!每天早上带着一个铜子儿的面包在各衙门奔走……你知道,这成了我目前唯一的职业了。我总想弄个公卖烟店在手里……有什么办法呢!一家大小都要吃饭。我不能画了,不能写了……我的职业原是看了巴黎的种种鬼脸,把这些鬼脸描摹下来;现在是办不到了……我因此想到公卖烟草的小店;我只想弄一个外省的小卖烟店,远远的,不管在哪儿,伏日山中的一个偏僻地方也行。到那时候,我嘴里叼着瓷的大烟斗,改名换姓叫汉斯,用我的同代人的著作一包一包地包烟叶,来安慰不能写作的苦闷。”
“这便是我的余生要求。所望并不算太奢侈,是不是?……不过要想到手却比登天还难……按理说人情势力可不应该缺少。当初我是红得发紫的人。经常在元帅、王爷、各部部长家里做座上客;因为我能叫他们开心,或者叫他们害怕。现在谁也不怕我了。哎哟,我这一对眼睛呀!我的可怜的眼睛呀!现在无论在哪儿也没有人请了。饭桌上坐着一个瞎眼人是多么凄惨。请把面包递给……啊,这些狗强盗啊!为了这个倒霉的公卖烟店,不知他们要叫我吃多少苦头呢!六个月来,我夹着呈文跑遍了所有的衙门。一清早,他们生炉子的时候,他们在院子沙地上让部长老爷的马遛弯儿的时候,我就到了。走呢,非等到黑夜,人们送来了大的高脚灯,厨房里开始发出香味来,才走……”
说到这儿,他低下头,鼻尖几乎碰到盘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不再开口。伸手摸酒杯,就找不着面包或叉子,每分钟要来这么一次。这个可怜的人呀!他还没有习惯瞎眼。
过了一会,他又开了口:
“你知道吗?还有更惨痛的事情呢!那就是再也不能读报纸了。不干我们这行是体会不到这个的。有时候,回家的时候,我买上它一张,不为别的,只为闻闻这种油墨未干的纸香和新鲜新闻的味道……可是没有人替我念一念。我的老婆是会念的,但是她不肯……我的女儿如果在家,她是会给我读报的,但是自从我眼瞎以后,为了少一个人的吃喝,我便把她送进了‘美术圣母’修道院。”
“提起她,这又是个叫我伤心的人儿。到世上来还没有九年,所有的病痛她都得过了……又愁眉苦脸,又长得奇丑……有什么办法呢!我从来就只会创造废物……啊,我老给你讲我家庭的琐事。算了,不谈了,你把那烧酒再给我一点。我需要打打气。从这儿出去,我要到教育部去,那里的传达,是不容易叫他们露笑脸的。”
他向我打听了时间,告辞的话都不说,就匆匆走了……
在瞎子坐过的椅子旁边留着一个东西。弯腰一看,原来是他的公事包,一个油光光、四角磨坏的大公事包,他从来也不离开这个包,常常笑着称它为他的毒药囊。这只毒药囊,在我们的圈子里,很出名。据说这里面有很可怕的东西……这只旧公事包装得太满,拎起来的时候裂开了,里边的所有文件都撒在地毯上,我只好一张一张地拾起来。
先是一束写在刻花纸上的信,每封信的开头都是“我的亲爱的爸爸”,末尾具名是“塞丽娜·皮克休,寄自马利亚孤儿院”。
还有许多是医小儿病的陈年药方,什么病都有:支气管炎,抽风,猩红热,麻疹……
最后是一个大的信封,封着口,有两三根黄色打着卷儿的硬头发,跟女孩子软帽下面露着几根发似的支出在外面。在信封上有瞎眼人写的字,颤颤巍巍地写着:
“塞丽娜的头发,剪于五月十三日,进那儿去的那一天。”
(选自《外国短篇小说卷(上)》,有删节)
7. 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小说开头对皮克休的外貌描写和“又凶狠又可爱”“著名”这样的介绍,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给读者营造了悬念。
B. 小说的主人公皮克休是一位不留情面地揭露批评丑陋现状的漫画家和讽刺作家,曾经让那些达官贵人又开心又害怕。
C. 原先元帅、王爷、各部部长家里的座上客,现在为了一张公卖烟草小店的许可证疲于奔命,体现了世态炎凉和官僚的势利嘴脸。
D. 皮克休把女儿送进孤儿院,谎称是“美术圣母”修道院,还说女儿是他创造的废物,表现了他贫困潦倒
后的厌世心理。
8. 结合情节,简要分析皮克休生活状态。
9. 一个传说中装着“很可怕的东西”的“毒药囊”,里面竟然全是关于女儿的东西。请探究小说结尾(最后5个段落)的表达效果。
【答案】7. D 8. (1)生活困顿:长期用硝镪水写作导致眼睛瞎了,维持生计的工作不能再继续,女儿只能送进孤儿院。(2)精神苦闷:无法再从事他喜爱的写作,连报纸都不能读,妻子不理解他。(3)低声下气求生存,未来灰暗:为开一个公卖烟店四处奔走却遥不可及。
(2)通9. (1)结尾呼应标题,既是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造成令人惊诧莫名又唏嘘感慨的艺术效果。过信的称呼和落款、药方和头发这些细节浓缩了一个父亲所有的牵挂和伤痛,也是他困窘无望时割舍不掉的亲情,以简驭繁。(3)女儿的信、药方和头发透露出人物丰富的经历和复杂的内心世界,丰满了人物形象。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项,“表现了他贫困潦倒后的厌世心理”分析不正确。皮克休把女儿送进孤儿院,谎称是“美术圣母”修道院表现出他作为小人物的自尊,而“说女儿是他创造的废物”则表现出他内心的痛苦、无奈和对女儿的愧疚心理。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概括作品内容的能力。
本题要求“简要分析皮克休的生活状态”,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从皮克休的经济状况、家庭情况、个人精神状态、生活前景等角度进行概括。从经济状况来看,皮克休长期用硝镪水写字烧坏了眼睛,成了瞎子,不能再写作了,生活没有着落,经济困顿。从他的家庭情况来看,女儿被送去了孤儿院,妻子不理解他。从他的精神状态来看,他喜爱写作,却再也不能写作了,他喜爱读报,却看不到报纸上的字了,也没有人替他读报,他精神苦闷。从他的生活前景来看,他想要得到一个公卖烟店的许可,却多方奔走一直也没有结果,他的未来是灰暗的。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概括出本题答案。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
此题要求“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这类题目解答时需要结合小说内容,从结构、艺术效果、人物形
的
象等角度进行分析。
从结构上来看,小说的标题是“皮克休的公事包”,结尾以皮克休的公事包做结,呼应了标题。从艺术效果来看,小说上文对皮克休公事包的介绍是“他的毒药囊”“据说这里面有很可怕的东西”,结尾却说里面竟然全是关于皮克休女儿的东西,在意料之外,然而结合上文皮克休谈到女儿的情节来看,皮克休内心充满对女儿的愧疚,把女儿的东西带在身边又在情理之中,这一结尾就造成了令人惊诧莫名又唏嘘感慨的艺术效果。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来看,皮克休在他的公事包里装了给女儿治病的药方、女儿的信件、女儿的头发,表达出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的爱和牵挂。而信件的地址是“孤儿院”,则又揭示出皮克休内心的痛苦。因此这一结局有揭示出人物内心的复杂,使人物形象丰满的作用,达到了以简驭繁的效果。
二、古诗文阅读(本大题共7小题,合计34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
善以少击众。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曰:“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耗敝极矣。”荆湖平,募民营田,又为屯田,岁省漕运之半。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 .
张所死,飞感旧恩,鞠其子宗本,奏以官。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襄阳之役,诏光世为援,六郡既复,光世始至,飞奏先赏光世军。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书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
服
B. 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C. 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D. 李宝自楚来归/韩世忠留之/宝痛哭/愿归飞世忠以书/来谂飞复曰/均为国家/何分彼此/世忠叹服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古人往往有名有字,一般自称时称名,称呼别人时称字表示礼貌和尊敬。 B. “河北”,指黄河以北地区,“河”这里特指黄河。
C. “跋”,是一种相当于“序言”的文体,写在书籍前面,用来评价内容或说明写作经过。 D. “投壶”,是古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将箭投入酒壶中,投中多者为胜。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通过“敌未灭,何以家为?”“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这些言论,成功地塑造了岳飞高大的形象,体现了岳飞崇高的思想境界。
B. 岳飞不仅治军从严,严格训练,严肃军纪,而且有情有义,非常关心爱护自己的部属,朝廷颁发下的犒劳,也都平均分给部下将士。
C. 岳飞具有很高的军事才能。他善于以少击众,善于发挥众人的智慧,有勇有谋,因此有胜无败。就连他的敌人也赞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D. 虽然岳飞具有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但是他性格过于正直刚烈,争论时不给别人留余地,最终因此蒙受灾祸。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
(2)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 【答案】10. C 11. C 12. D
13. (1)译文:皇帝当初想为岳飞建造府第,岳飞推辞说:“敌人还没有被消灭,怎么能够建立自己的府第呢?
(2)译文:诸将远征,岳飞派自己的妻子慰劳他们的家眷;战死的将领,岳飞为之哭泣并且养育他们的孤儿,或者让儿子娶阵亡将领的女儿为妻。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归”是归顺的意思,“韩世忠”是“留”的主语,应该断开,排除A项、B项。“世忠”作为“谂”的主语,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D项。句意:李宝从楚地来归顺,韩世忠留下他,李宝痛哭着要归顺岳飞,韩世忠写书信来告诉(岳飞),岳飞答复说:“都是为了国家,何必分你我呢?”韩世忠赞叹佩服。故选C。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写在书籍前面”错误。“跋”写在书籍或文章之后。一般写在书籍、文章、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内容大多属于评介、鉴定、考释之类。故选C。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争论时总是打压别人”错,结合文本内容“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分析可,应是“争论时不屈服于人”。故选D。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营”,建造;“辞”,推辞;“何以……为”,怎么能够……呢?,要……干什么呢。(2) “问劳”,慰劳;“其”,代词,他们的;“哭”,为……哭泣;“之”,代词,他;“而”,连词,表并列;“育”,抚育;“或”,或者;“以”,介词,让;“婚”,娶。
【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代务农。岳飞出生时,有天鹅般的大鸟,在屋顶上飞过并鸣叫,因此父母便为他取名“岳飞”。
岳飞十分孝顺,母亲留在黄河以北地区,他派人去探望母亲,并且把母亲迎接归来。他的母亲有很难治愈的疾病,喂药的事岳飞一定要亲自来。他的母亲过世之后,他三天不喝水不吃饭。他的家里没有姬妾陪侍。吴玠向来佩服岳飞,想要和他结交,便妆扮了有名的女子送给岳飞。岳飞说:“现在皇上到了很晚的时候还因忧心天下而没睡,怎么会是我们当大将的人享受安乐的时候?”岳飞推辞不肯接受,吴玠更加尊敬佩服他了。岳飞年轻时候喜欢大量喝酒,皇帝告诫他说:“你在某天到达河朔的时候,才可以痛快喝酒。”岳飞就再也不喝酒了。皇帝当初想为岳飞建造府邸,岳飞推辞说:“敌人还没有被消灭,凭什么安家立业呢?”有的人问天下什么时候太平,岳飞说:“文臣不贪爱钱财,武臣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
岳飞的部队每次安营扎寨的时候,(他)命令将士急驰下陡坡跳战壕,将士们都穿着厚重的铠甲练习。(岳飞的)儿子岳云曾经练习下陡坡,马失蹄了,(岳飞)愤怒地拿鞭子抽他。兵卒里有人拿百姓一缕麻用来绑草垛,(岳飞)立刻斩首示众。士兵们晚上休息,百姓开了自家的门愿意接纳他们,没有兵卒敢进入。(岳飞部队的)军号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士兵生病了,岳飞亲自为他调药。将士远征,岳飞的妻子去他们的家慰问,有战死的,为他流泪痛哭并且抚育他的孤儿,或者让儿子娶他的女儿。朝廷有赏赐犒劳,都分给手下官兵,一丝一毫也不占有。
(岳飞)擅长用少数人攻击很多人。(他)想要有所举动的时候,就全部招集各个统制来一起谋划,决定了计谋以后再战斗,所以只有胜利没有失败。他突然遇到敌人的时候,就按兵不动。所以敌人说他们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曾经问(他)用兵之术,(他)说:“仁义、智慧、信心、勇气、严格,缺少一样都不可以。”每当调配军粮,(他)一定会皱着眉头说:“东南地区的民力,消耗凋敝得很严重。”荆湖平定,招募农民经营田地,又作为屯田,每年节省一半的漕运。皇帝亲手书写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人的事迹赏赐给他。 岳飞在文章后题跋,单单指出曹操是奸贼所以鄙视他,特别被秦桧所讨厌。
李宝从楚地来归顺,韩世忠留下他,李宝痛哭着要归顺岳飞,韩世忠写书信来告诉(岳飞),岳飞答复说:“都是为了国家,何必分你我呢?”韩世忠赞叹佩服。岳飞尊重贤能礼遇士人,浏览经史典籍,平时唱唱雅诗,玩玩投壶游戏,谦逊谨慎得像个读书人。岳飞每次辞谢立功后朝廷给他加官时,一定说:“这是将士们贡献的力量,我岳飞又有什么功劳呢?”但是他忠心忧愤,壮怀激烈,发表议论坚持正义,谈论问题都没有给人留余地,终于因为这点惹了祸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合计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胡人吹笛①
李白
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
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 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 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
[注] ①天宝十一年,诗人春游广平等地,旋又北游蓟门,秋抵幽州。一路上目睹了安禄山骄横不轨的情形。次年秋天,诗人由北方来到南方,写下此诗。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②梅花:即《梅花落》,笛曲。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点题,胡人所演奏的笛子曲中,有一半是秦地的曲调,叙写感慨的由来,为下面的叙事抒情作了必要的铺垫。
B. 颔联侧重写景,“十月”点明时间,“敬亭”点明观胡人吹笛的地点,“吴山晓”是写秋季肃爽,吴地的山丘更为疏朗。
C. 颈联直抒胸臆,笛声和现实交织在诗人心中,一个“愁”字概括出闻笛的感受,“泪满”则更是写出了诗人感慨良深。
D. 尾联融景生情,言诗人闻笛以后,愁肠百转,遥望西入长安的大道,烟尘浩渺,不禁替主忧心。 15.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诗人听融合了秦地乐声的笛声,联想到北部边境隐伏之患,忧国之心也就油然而生。一个“愁”字,道出了诗人对国家政治前途的担心。②诗人眼看国事日非,危机四伏,而自己却是“逐臣”,不被任用,对国事无能为力,内心充满了沉痛、怨愤。③放逐路上回看政治权力中心所在地,诗人心情复杂而矛盾:既表现了对“主”的希望,也表现了对“主”的失望。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综合能力。应对此类试题,读懂诗歌是关键,同时要掌握常见的考查角度(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揣摩,手法的分析,结构的把握),将选项回归诗歌进行分析比较,特别要注意的是,诗歌每一联的内容和情感都要结合全诗,不可孤立理解。
B项,“侧重写景”错,这一联是侧重叙事,是说十月诗人在敬亭山听胡人吹《梅花落》笛曲的事情。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
②
首联写到胡人所演奏的笛子曲中,有一半是秦地的曲调;颈联“愁”字,写出了诗人听了苍凉悲壮的出塞曲之后,对国家政治前途的担心,表现了诗人的忧国之情;“泪满”“逐臣”写出了诗人心怀国家之忧患却又不被任用的痛心与怨愤;尾联写诗人闻笛以后,回望西入长安的大道,深感国都遥远,“空怀恋主情”写出了诗人内心希望与失望交织的复杂情感。
【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合计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雅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形容琵琶声忽然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江月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苔痕上阶绿 (2). 草色入帘青 (3). 银瓶乍破水浆迸 (4). 铁骑突出刀枪鸣 (5). 人生如梦 (6). 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1)“环境清幽雅致”是提示,同时注意“苔”的书写;(2)“杜忽然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章”是提示;同时注意“浆”的书写;(3)“清酒祭江月”是提示,同时注意“尊”“酹”的书写。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5小题,合计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最近举行的联合国“新冠肺炎疫情全球人道主义应对计划”启动仪式上疾呼:“我们必须帮助那些极度脆弱的人——数以百万计最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人。”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华民族向来就有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开展对外援助70年来,中国始终本着以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受到自然灾害、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印度洋海啸、西非埃博拉疫情、尼泊尔特大地震等诸多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突发事件中,中国总是_______地向这些国家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绝不在朋友落难时袖手旁观,绝不在伸出援手时夹杂私利,这就是中国之义。
应当看清,西方一些人歪曲中国提供的人道主义救援,抹黑中国善举,这些_______的言行,完全就是对人道主义精神的玷污,_______出他们狭隘的地缘政治算计和荒谬的傲慢与偏见。国际公认,为捍卫各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国选择勇敢“逆行”,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理念的生动实践和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抗疫行动,彰显了人本精神和天下情怀,_______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内含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光芒。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当仁不让荒诞无稽暴露闪烁 B. 责无旁贷荒谬绝伦显露闪烁 C. 当仁不让荒谬绝伦暴露闪耀 D. 责无旁贷荒诞无稽显露闪耀
18. 下列各句中破折号用法和作用与文中相同的一项是
A. “小林——,我来了!”他大喊着,“呜——呜——呜”小男孩大声哭起来。 B.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C. 坚强,纯洁,客观公正——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D. 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19.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国始终本着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受到自然灾害、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B. 中国始终本着以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受到自然灾害、重大传染病疫情威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C. 中国始终以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受到自然灾害、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D. 中国始终本着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受到自然灾害、重大传染病疫情威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答案】17. C 18. D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
的
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多用于指自己应当做的不可推卸的事。第一空,根据语境,中国是本着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向其他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种帮助不是自己的责任,故排除“责无旁贷”;荒诞无稽:形容虚妄离奇,无法考查。荒谬绝伦:荒唐错误到了极点。根据语境,西方一些人歪曲中国提供的人道主义救援,抹黑中国善举这种行径是错误到了极点的,故应选择“荒谬绝伦”;暴露:使隐藏着的事物显露出来。对象可以是矛盾、本质、问题、阴谋、弱点、缺点等。暴露:多是无意地显露,有时是有意地揭露出来。可以用于自己、自身事物、目标等。显露:一指明白直截;二指明显暴露。此处语境选择“暴露”更合适;闪耀:光彩耀眼。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闪耀”和“光茫”搭配;故选择“闪耀”。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要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文中句子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A项,表示说话声音延长。 B项,表示话题转换。 C项表示总结上文。 D项表示解释说明。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 B项“本着以”介词多余,构成句式杂糅;去掉“以”;A项“受到自然灾害、重大传染病疫情”后面缺少“威胁”,成分残缺。C项,“以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缺少成分,应该是“以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为本”。 故选D。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 下而是《南方周末)记者对莫言的一段访谈。请根据访谈内容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南方周末:你说过你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
莫言:因为蒲松龄和我同乡,“聊斋”里的很多故事,小时候都听村里老人讲过;《聊斋志异》那精美典雅的文言文。让我读得很入迷。相对于其他作品,它对我的创作影响更大。
南方周未:法新社认为。你的长篇小说《蛙》是最勇敢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_?
莫言:没有,“最勇敢”这个评价是不准确的。《蛙》是以我姑为原型,她从解放初开始做妇科医生一直到退休。写这样一个人,自然要涉及从1980年延续至今的计划生育政策。_________________,和创作其他作品一样,并不需要更大的勇气。这个小说挑战性也不仅在于题材本身,还在于小说的形式和塑造人物的难度。
【答案】 (1). 为什么尤其推崇《聊斋志异》 (2). 写作时你付出了更大的勇气吗 (3). 写这个问题(题材)是文学创作的需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属于补写句子,具体而言也可以归为衔接题。作答本类题型应回到原文中去,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注意标点符号、逻辑顺序以及语义的勾连。
第一空,由下文“让我读得很入迷。相对于其他作品,它对我的创作影响更大”可知,记者的提问指向“作品”,结合上文“因为蒲松龄和我同乡,‘聊斋’里的很多故事,小时候都听村里老人讲过;《聊斋志异》那精美典雅的文言文”可知,记者提问为“为什么尤其推崇《聊斋志异》”。
第二空,结合下文“和创作其他作品一样,并不需要更大的勇气”可知,此处填写的问题应该是“写作时你付出了更大的勇气吗”。
第三处,结合下文“这个小说挑战性也不仅在于题材本身,还在于小说的形式和塑造人物的难度”可知,此处提及“题材本身”,结合本空在回答“写作时你付出了更大的勇气吗”的问题,联系“和创作其他作品一样,并不需要更大的勇气”可知,此处填写“写这个问题(题材)是文学创作的需要”。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新华社消息: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将于9月上旬在北京举办。据介绍,以
“智慧新服务,引领新贸易”为主题的5G展区将以应用场景为特征,以人们的生活、工作轨迹为线索,设立5G生活、5G乐园、5G智行、5G新消费、5G新城市和5G新工业六大板块,融合智慧城市、家庭生活、健康医疗、金融消费、社交传播、教育娱乐、交通物流、生产制造等5G应用服务场景。展区将打造实景互动展示空间,注重身临其境的5G真实体验和沉浸式参与感,使参观者在近2000平方米的“微缩5G世界”里全方位体验5G智联时代。
【答案】[示例] 2020年 “服贸会”将于9月上旬在京举办,参观者将在以“智慧新服务,引领新贸易”为主题的5G展区里体验智联时代。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的能力。
这是一则新闻报道,新闻报道的内容一般由导语和主体构成,导语是内容的概括,主体是对导语的解说和补充。这则新闻的导语是第一句“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将于9月上旬在北京举办”,这里包含时间和事件,即“2020年‘服贸会’将于9月上旬在京举办”;新闻的主体部分重点介绍以“智慧新服务,引领新贸易”为主题的5G展区,参观者可以“在近2000平方米的‘微缩5G世界’里全方位体验5G智联时代”。考生可以综合这两块内容,即可概括出这则新闻报道的主要信息。
四、作文(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细胞》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许多学者终其一生难以在《细胞》发表一篇文章。但不久前,哈佛大学著名科学家梅尔顿主动撤回了2013年发表在《细胞》上的一篇文章——随着研究的展开,他发现自己原有的结论可能是错的。这一举动在国内科技界引发了一场讨论。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以《细胞》期刊读者的身份给主编或作者写一封信,表明你对这件事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白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勇于创新,才能超越
实践是创新的基础,离开实践,创新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经验告诉我们,创新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敢于摒弃不合时宜的认识、观念、做法,形成切合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我们的烟草事业。中国有句格言:常有所疑——创新的发端,勇于破疑——创新的能源。鲁迅先生曾说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很令人佩服。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除了英勇无畏,首先是一个长于质疑的发现者。大量事实表明:从常见的、普遍的、重复出现的现象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这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其中勇于质疑、善于发现,则是不断创新、有所创造的源泉。有位作家说:“学习是一个人的真正看家本领,第一长处,第一智慧,第一本源,其他一切都是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恩泽。”创新也是学习的恩泽。无论是一个国家,
还是一个企业或个人,要进步,要发展,都要有一股推动其不断向上的动力,使人们能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由此推动人们自强不息,努力奋斗。这个动力的形成,正是基于勤奋学习和知识累积。人们越是学习,未知的世界越大,人们也就越感到自身知识的缺乏;而越不断学习积累,越能不断有所创造。
创新,需要诚实和谦逊的态度。有人说,谦逊是一种坦然面对成就和荣誉的精神境界,是一种求真务实、甘当学生的思想品格。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更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自觉地把创新作为一种不懈的追求,始终保持一股闯劲、冲劲、韧劲,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宽广胸怀与气度,开拓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创新,是熔责任、勇气、方法、态度、精神于一炉的实践,是烟草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制胜法宝。
所谓创新,概括地说,就是继承前人,又不因循守旧;借鉴别人,又有所独创;努力做到观察形势有新视角,推进工作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有新办法,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实践是创新的基础,离开实践,创新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经验告诉我们,创新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敢于摒弃不合时宜的认识、观念、做法,形成切合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我们的烟草事业。中国有句格言:常有所疑——创新的发端,勇于破疑——创新的能源。鲁迅先生曾说过,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很令人佩服。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除了英勇无畏,首先是一个长于质疑的发现者。大量事实表明:从常见的、普遍的、重复出现的现象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这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其中勇于质疑、善于发现,则是不断创新、有所创造的源泉。有位作家说:“学习是一个人的真正看家本领,第一长处,第一智慧,第一本源,其他一切都是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恩泽。”创新也是学习的恩泽。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或个人,
要进步,要发展,都要有一股推动其不断向上的动力,使人们能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由此推动人们自强不息,努力奋斗。这个动力的形成,正是基于勤奋学习和知识累积。人们越是学习,未知的世界越大,人们也就越感到自身知识的缺乏;而越不断学习积累,越能不断有所创造。
创新,需要诚实和谦逊的态度。有人说,谦逊是一种坦然面对成就和荣誉的精神境界,是一种求真务实、甘当学生的思想品格。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更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自觉地把创新作为一种不懈的追求,始终保持一股闯劲、冲劲、韧劲,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宽广胸怀与气度,开拓创新。
这样,我们才能争创一流的工作水平和业绩,在伟大实践中不断有所发明、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指导:分析材料的主要内容是著名科学家撤回发表在权威期刊上的可能有错误的文章。写作要求是以期刊读者的身份写封信表达自己对撤稿这件事的看法,写
信的对象是主编或者是作者。撤稿这件事对于期刊而言,是件不常见但也正常的事情,因为探索真理的道路上犯错在所难免,正视错误、反思错误、校正错误,才能进步。主动从权威期刊撤稿对于作者而言难能可贵,既体现了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又表现了科学家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所以,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主要观点有三:梅尔顿撤稿是否草率;权威能否犯错;对待错误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在写作时,可以从上述三个观点中选取一项来进行讨论,但要注意到另一个要求——以读者的身份给主编或作者写信。由此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①主动撤稿是科学家的自我否定和修正,是科学的态度。自我否定与修正才是科学发展的常态。②坚持真理,淡泊名利。③正视错误,严谨求实。有错就改,善莫大焉。④勇于探索,不断超越。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的一个显著特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